新羅區:社區“防疫”在行動 用溫暖築牢“第一道防線”


這個春節,當大家足不出戶防疫情的時候,他們佩戴著最簡單的口罩,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對重點人群進行全面摸排和信息登記,做好健康管理服務!

鑑於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勢嚴峻,從初二開始,新羅區各鎮(街)、村(居)的工作人員就已全員“堅守”疫情防控一線,根據日前我市發出的《龍巖市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服務十條措施》開展全覆蓋、地毯式排查,對重點人員實行網格化跟蹤管理服務。

搭建“雲”平臺 網格化暖心幫扶

“英明決策黨中央,人命關天心中裝。大年初一來部署,強調各級要擔當”。1月31日11點,由新羅區委組織部主辦,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西城街道西安社區黨委書記章聯生主播的《“章”口就來》第48期《萬眾一心送“瘟神”》,如期直播,獲得廣大幹部群眾的點贊。

連日來,西城街道通過《“章”口就來》網絡直播平臺、西城O2O雲工委的防疫綠色通道等黨建“雲”模式開展網絡輿論引導,構築疫情戰鬥堡壘。

“家裡的米吃完了,口罩買不到,怎麼辦?”2月2日8點,西城蓮花社區通過“西城街道O2O雲工委防疫綠色通道”收到武漢返鄉居家觀察人員的求助信息。10點,志願服務隊就將口罩、體溫計及米、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求助者的家門口,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自開展疫情防控以來,該社區根據轄區無物業小區多、居住人口密的特點,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隊成立幫扶小組,按照一戶湖北返巖人員配備1名防疫督導員、1名健康管理員、2名志願者,2名網格員為湖北返巖健康管理對象提供網格化幫扶服務,按時進行健康監督管理,提供代辦服務。“通過摸排,我們社區有14名湖北返鄉人員,每天他們通過線上平臺報備體溫,網格員一天兩次與他們保持聯繫,有生活上的需求交給我們代辦,讓他們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蓮花社區黨委書記林淑華說。

而在雲平臺的背後,是無數奮戰在第一線社區工作者,共同築起一道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西城作為中心城區的核心區,要實現‘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量並不小。我們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辦公的防疫新模式,讓社區幹部減少與重點人員直接接觸的同時又能服務到家。”2日,西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維令告訴記者,他是一名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去年4月因工傷導致十級傷殘,本可在家休養一年卻提前半年重返崗位。大年初二,距離他做完結石手術才4天,當前方傳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分管衛健的張維令在家呆不住了,迅速投入到全街各社區指導疫情防疫工作開展。

抗擊疫情 有愛同在

“轄區有兩家企業有駐點武漢的工程隊,我們馬上落實人員流向。”1月24日,除夕,在各家準備年夜飯的時候,中城街道北關社區幹部不敢懈怠,立即與企業取得聯繫,第一時間排查上報。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進行武漢離境人員健康登記的時候採取專人上報,確保信息安全。“我們防控的是疫情,不是防湖北人,不能對他們有歧視。”北關社區在宣傳疫情防控時,將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融進工作的細節。

鐵山鎮溪西村沒有農貿市場,村裡的老人們買菜都需搭車到3裡地外的洋頭市場。1月27日,為了防控疫情,村子已經不允許外來車輛進入,老人們的住所又離村口挺遠,買菜後如何把菜從村口運回家成了不小的問題,溪西村村主任林志欽在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即前往村口幫助村裡老人把食材拎回家中。在他的帶領下,村裡的志願團隊主動肩負起在村口幫老人拎菜回家的任務。

“春節在家發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麻將娛樂暫不搞,聚會聚餐別再辦……”朗朗上口的防疫順口溜在東肖鎮各個村落的喇叭中響起。據悉,這篇《全民發聲齊戰“疫”》是東肖僑聯僑聲藝術團的文藝志願者和鎮文化站的同志一起編寫的,並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了普通話版和方言版兩種音頻,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他們的防疫控疫意識。

不僅如此,東肖鎮還堅持守望相助暖人心,1月25日,他們積極組建“3+1”親情聯絡員隊伍,採取鎮幹部、村(居)幹部、鄰里三級掛鉤幫扶,對尚在居家觀察的湖北返巖人員家庭進行逐一結對聯絡,針對他們的個性化需求,竭盡所能提供貼心服務,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去便利,讓他們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和關懷。

來源:閩西日報 □ 記 者 羅姝 見習記者 章辰汶 曾俊欽

通訊員 朱津京 俞曉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