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缺愛的人長大後有什麼特徵?

二古基


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沒人關注,是家裡最不討喜的孩子。在打罵中長大,讀了初一就輟學,因為每次學校要交報名費什麼的就捱罵,十三歲就開始當保姆當服務員,到後來結婚,被婆婆被老公嫌棄。沒學歷沒工作家裡又窮,一直都過得很辛苦很委屈,後來覺得自己要自立才能自強,學了會計到現在年薪二十萬。在別人眼裡的我,漂亮自信獨立能幹,卻無法知道我曾經經歷過什麼。到現在我什麼都能夠拒絕,就是不能拒絕別人給予的愛與溫暖,甚至會貪戀這種感覺……


用戶1885476114737


小時候缺愛,主要是父母愛的缺失,父女在孩子童年時期沒有能及時照顧到孩子的情緒,需求,成長等諸多方面,造成孩子在成年後的一些表現不是特別的健康。

1.家庭暴力:父親主導的家庭暴力場面很激烈,過程很痛苦,結果很嚴重,孩子在暴力的過程中是最弱勢的地位,沒有自保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內心產生自卑感,內心窗戶閉合。

2.金錢缺失:金錢缺失會滋生出貪婪,吝嗇等病態心理,表現在錙銖必較或者揮金如土。

3.安全感缺失:小時候安全感缺失最容易影響到這個人的性格,這樣的性格會影響到其他人,惡性循環。

4.家庭氛圍的缺失:會帶來責任感薄弱,心理的淒涼感,心理的無歸宿感。

5.情商缺失:情商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情商的啟蒙老師父母當之無愧

人都是感性動物,能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語言,行為方式等做出反應行為,所以不論小時候缺失什麼,長大後都會有相應方面的表現,,每個人需要的愛不一樣,提供的愛不是需要的愛也算缺愛,過度的愛也算另一方面的缺愛。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看到這個問題,說說我的心酸史吧!


那年我剛滿月,父母就離婚了,記憶中都是奶奶帶大的我,我從小就缺少母愛,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整天圍著父母幸福的玩耍,而我每天只能在那個孤獨的小山坡抬頭數滿天繁星。都說有媽的孩子是個寶,而我就是那根沒人理的小草。

因為從小缺愛,我很內向,也很自卑,我不敢在人前大大方方地走過去,老是感覺做了虧心事似的低著頭。因為我的性格孤僻,我的身邊一直沒有朋友;也因為我的不自信,青春期也沒有太多回憶,什麼戀愛那些都離我很遙遠,我怕自己傷不起,更多時候我寧願一個人打發時間。


“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這是我聽過別人說過最多的話,在他們看來我表現出的一切都是那麼不正常,不跟人接觸,不和同學們玩耍,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是啊,我也想改變自己,我曾無數次呼喚自己膽子放大一點,再自信一點,可是在陌生環境中毫不控制地又恢復了自我。那時的我就像一隻刺蝟一樣,很怕外敵侵犯,總是把自己裹得緊緊的,別人想靠近我也沒有機會。


我習慣了一個人靜靜的待著,不喜歡熱鬧的環境,有煩心或是開心的事,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承受,其實我很想和人傾訴或者訴說,可是一想起別人的嘲笑或是鄙夷的眼光,我只能把一切默默地咽回肚子裡,一個人在黑暗的角落裡獨自舔邸傷口。
直到我大學畢業,我成績很優秀,那就是我寒窗十幾年苦讀的成果,也是我唯一值得驕傲的資本。也因為成績的突出,我慢慢地走出了陰霾,努力說服自己適應了社會,但小時候的心酸回憶就像一道很深的傷疤,每每提及都會有點痛。


鳳舞雪梅


一個真人案例,和大家分享,小時候缺愛的人是什麼樣的,以及如何自我療愈。


霖霖的故事

因為是一直是一個膽小的人,不敢將心事坦露出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大大咧咧的,但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孤獨症患者”!。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就長期分居,有時候,我會去我姨媽家裡住,有時候去我舅舅家裡住,從小就飽受“寄人籬下”之苦。我努力獨立自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我自己也算爭氣,考上了一個重點大學的醫學專業,成為了一名外科醫生。

但我的內心明白,在很多很多的深夜裡,有什麼吞噬著我的心,讓我感覺到空虛和寒冷,眼淚不知不覺的留下來了。我有一個男朋友,他的性格很好,很遷就我,但是我經常控制不住地“懷疑”他是否愛我,整個人十分的敏感。 他去哪兒玩沒有報平安,或者微信半天沒回,我有時候都會傷心到落淚!但整個人很緊繃,有時候這種“懷疑”,和對“懷疑”的自我批判讓我心生不寧。 而且感覺有時候我總是在不斷不斷地向他索取,要他照顧我,要他寵溺我,像是一個黑洞!我好怕我這樣會失去他!

想對霖霖說的話

一、Hey,忙著自我批評的姑娘,我看到了你的光。

霖霖,你好。謝謝你的信任,雖然你一直在“自我批判”,但我還是看到了你的閃光點。

你有反求諸己的“自我覺察”的力量,當你的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沒有一味地重複原有的模式,而是意識到了這可能是你自己的問題,而且和你的原生家庭有關,進而向我求助。“自我覺察”就是光, 即便是在徹骨陰寒的山洞底下,也能被照見。我看到了你的“光”, 希望你也看到它、欣賞它,增強它。順著光,就能找到出口。

二、為什麼我總感覺缺愛?

我們只有同時得到過“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愛”,才能發展出成熟地自愛與愛人的能力。

“無條件的愛”= 無論你怎樣,我都愛你

“有條件的愛”= 如果你...,那麼我就會愛你

“無條件的愛” 在說:“我愛你,是因為你是你,如此而已。即使你脆弱地無法獨立生存,即使你只懂索取而不會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我無條件的愛你,無條件的包容、接納你。”

沒有得到過這種“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內心會生出一個大窟窿:我天生是不值得愛的,如果我不懂事,不可愛,不優秀,那麼就沒有人愛我。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努力地爭奪財富、地位、權利和名望,來“贏得”別人的愛。他們獲得的越多,越害怕“墜落”,因為他們不相信,卸下精緻的妝容,或是帥氣的西裝,有人愛他們本來的模樣。

“有條件的愛”在說:“我愛你,因為你達到了我的標準。如果你發展自己,變得成熟,符合了我的期望,那麼,我就會愛你。”

“無條件的愛”不會失去,但它的陰暗面是,它也不能靠爭取得到

。而“有條件的愛”則不同,它取決於自身的奮鬥,它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犯了錯,會承擔後果;做得好,能贏得認可。沒有品嚐過“有條件的愛”的人,認為愛只能來自於外界,只能通過別人的給予而得到,他們沒有建立起“為愛而戰”的氣魄。

霖霖,從你的描述中,讓我感覺你飽受沒有“無條件的愛”的痛苦。雖然你發展出了贏得“有條件的愛”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勤奮考上了重點的醫學專業,成為了專業的醫生。但你的內心有一個恐懼又渴望的小孩,她在說什麼? 她是不是在說,她害怕如果她變得很糟就會被拋棄,她是不是渴望一個可以無限度包容她接納她的懷抱呢?

正是你的“恐懼和渴望”在左右你和戀人的關係。所以你像作戰雷達一樣,不斷“偵查”他可能不愛你的證據。他回你微信的速度、他對你說話的語氣、他看著你的眼神,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隱含“他不愛你了”的徵兆,而這一切可能源自——你內心其實不相信,有人會愛你這個人本身。

同時,你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懷疑”會加深你內心的糾結。

當他語氣冷冷的時候,你一方面懷疑他是不是不愛你了,一方面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一方面批判自己為什麼在親密關係裡面表現得很糟糕。在這種處境下你的,一定很不容易吧!


三、成長三部曲

那麼,如何走出“缺愛”的詛咒呢? 自我成長之路漫漫,還需上下求索。我們往往會經歷以下三部曲:

第一步曲:承認——從壓抑到表達。

恭喜你,你已經走出了第一步。我們的痛苦,不僅僅源於痛苦本身,還源於痛苦沒有人看見、陪伴和支持。 在自我的孤島裡,痛苦變成了劇毒,腐蝕著人心。而表達,就是“被看見”的開篇,一旦痛苦有人分擔,它就不在是咆哮的瘋狗了。霖霖,你內心的創傷和自我封閉手牽著手,強化了你的痛苦,試著進一步向自己、向可信賴的人表露自己的脆弱,去擁抱內心那個瑟瑟發抖的小孩吧。

第二部曲:理解——從扭曲到接納

你需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過去你的認知也許是:缺那兒補那兒。我缺人愛,就要牢牢地抓住一個人來愛我。 而其實,你真正缺的不是愛。而是你在承受“不被愛”的痛苦時,沒有一個心靈上的懷抱,容納那個哭泣的孩子。因此你需要的,其實是一個“治癒的空間”,那個空間是安全的,你可以重新探索親密關係中的連接。那些你在父母的身上沒有體會和發展出來的,可以在新的親密關係中探索,對你而已的課程,或許是“感受到自己有無條件的價值”。

第三部曲: 整合——從內化中長出新的自我

當我們藉由安全的親密關係而學會接受、理解和安撫內在的自我時,再回頭看看那些曾經“過不去”的坎,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那些坎慢慢消融了。而對父母潛在的恨意、內疚也不在橫亙在心間了。由此,我們不再重演兒時的劇本,停止了創傷的“輪迴”。

四、治癒之路,需要一個暖爐

關於療傷,我們有兩個可行的選擇。一個是在愛情中療傷,一個是在心理諮詢中療傷。

更多人不自覺地選擇了前者。兩個人在感情中一起“升級打怪”,互相“療傷”,做彼此的治癒者。在愛裡實現整合。但風險是,如果自己或者對方是“豬隊友”,但可能會“傷上加傷”。 另一個選擇是心理諮詢,好處是如果你找到靠譜的心理諮詢師,那麼你就找到了前進路上靠譜的柺杖。但心理諮詢師只存在於那個“療愈的空間”裡,你還需要在診室外,運用空間裡獲取的力量發展出新的自我。霖霖,在你的描述中,你的戀人是“溫暖而正面的”,可以小心翼翼地試著像他展露你的真我,試著和他建立起一種安全、放鬆而穩定的關係,這對你的治癒之路是重要的。但如果你發現他無法接納,你最好求助於專業人士。

內心缺愛的人,即使贏了的全世界的仰慕,他的世界還是如茫茫荒野。而內心有愛的人,即使飄零至孤島,也可以發出光芒,和天上的星星、海里的游魚,遠方的島嶼交相輝映。祝福你。

心有助,不孤獨。歡迎關注盧悅,關注心之助。


心之助盧悅


生活中如果遇到些奇葩的人,比如一個人邊走邊大聲地自言自語,就會聯想到這人是不是受過什麼刺激,還是小時候是不是缺少愛?

這不是無端的猜測,很多心理學研究都證明了。

人童年時受到的影響,是一個人的性格印記,刻畫在骨子裡。

這種影響可以延續人的一生,以後雖然在人生閱歷中得到修正,但是很難有大的改變。

一般有三種情況會讓人小時候缺少關愛,有的情況可以通過孩子的語言反應出來,有的情況只有通過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才能發現。

第一種:單親家庭

孩子從小就缺少父母一方的關愛。

這樣的孩子經常模仿監護人的生活習慣和人生態度,或是刻意去討好監護人。

一般會和監護人的性格類似,卻又總在另一面偷偷幻想如果和另一方生活的樣子。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心理極度缺乏安全感。

有的人表現在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總在考慮這樣做對不對,可以不可以。做事情的目的主要以取悅自己在意的人為主。

有的人表現在認為自己都是對的,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即便是接受了也要找出幾點來反駁。

第二種:父母疏於照顧

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這樣的孩子以父母為榜樣,通常都很要強,什麼事都以父母的樣子來要求自己,使自己和父母的行為和觀點保持一致。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很自立,有主見,有的是學霸,有的是吃得開的交際人。

相同的特點是都有自己一套理輪和做事方法。但是他們的內心很脆弱,需要不斷的用事實來證明自己很好。遇到挫折,容易怨天尤人。

第三種:父母溺愛

父母過度關注和干預孩子,而不是按孩子自己的想法來給予愛。

這樣的孩子總是輕而易舉地得到一些自己不在乎的東西,而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卻很難得到。時間一長,心理容易積累不滿,如果不及時疏導,會很扭曲。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雖然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雙重教育,但是在為人處事上或是遇到挫折上會表現出與常人的一些不同來。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最自私或是自大。

因為年少時的願望總難以得到滿足,成人後會表現對某個東西特別的偏愛。對周圍的人和事也不太在乎,總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

不懂得,也沒有學會珍惜,總是在自己的認知裡走來走去,尋找說服自己的答案。

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一些缺少愛的特徵。

但是,人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會慢慢的糾正這種錯誤。

通過人自身學習的能力來有意識完善自己,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幸生


缺愛,一般指缺少關愛。一個人小時候得到的關愛大多來自於原生家庭,這樣的關愛對於他(她)的人格形成和性格發展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那麼小時候缺愛的人長大後有什麼特徵呢?且聽有書君的分析:

一、性格方面:冷漠自閉。

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作為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最為親密關係的監護人,需要給予他(她)足夠的愛。

如果父母沒有足夠關愛孩子的話,很容易導致孩子以後的性格孤僻,缺少依賴感和安全感。

孩子在長大後,多表現為個性冷漠,不願與人接觸,更習慣於同自己交流。他們喜歡獨來獨往,遇到問題一般不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與他人的關係若即若離,鮮少有親密的好朋友。

二、情感方面:不會表達自我。

人與人的情感表達有多種方式,可以是言語表達,也可以是肢體語言,如一個擁抱、一個眼神或拳頭,這些表達方式其目的是傳遞內心情感。

如果父母沒有給予孩子關愛和在乎的情感表達,那麼孩子也無法準確體會和如何表達自己的愛與恨。

他們在長大成人後,將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難以分辨他人的情誼真假性。

電影《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松子就是這樣的,只要別人給予她一點點的好,她便覺得彌足珍貴,於是把自己覺得好的全部付出給他人。

三、處事方面:容易失去理智,出現失控行為。

日常生活中,誰都會遇到讓自己暴跳如雷的事情,但一般人們都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惡劣的行為。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心裡有所顧忌,為自己、家人或朋友等。但從小缺愛的人,他們很少有這種顧忌,在他們心裡,自己是無牽無掛的,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所以他們一般會出現兩個極端:

1、自卑怯懦。

對於從小缺愛的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缺少正確和最佳的引導,所以不知如何面對磨難或困境。

長大後,他們逐漸變得自卑和怯懦。

因為沒有正確處理好最初的小困難,這些小的困難慢慢放在心裡被放大,甚至成為他們心中不可磨滅的陰影,於是他們不敢接觸新鮮事物,害怕遭受挫折,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遇到困難也不會正面去應對,總是以逃避的方式來處理。

2、失控行為。

對於缺愛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是黑暗的,在逃避處理不了的情況下,他們會處在一個異常激動,情緒基本失控的狀態。

因為他們無所顧忌,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有,很容易採用暴力等的失控方式來處理。

以上便是有書君的分析。對於缺愛的人來說,他們無法決定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但是依然可以自我修復的,比如學習心理學知識,接納與善待自己,自我療愈等。

所以,只要肯努力,缺愛的人還是可以慢慢改變和完善自我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說話,做事,容易走極端的人,大都是小時候缺愛。

同事小李,向我說起她的女朋友,人長得很漂亮,卻很高冷,一付高不可攀,拒人千里的架勢。

他是在一次同事聚會喝多酒時,大家打堵問小李敢不敢追,冰雪美何清清。他一壯膽,就拍著胸脯答應了。

邀約,送花,發微信,各種招都試了,沒有什麼回應。

當小何想放棄時,何清清卻直截了當地對他說,同意與小何交往,但得保證只愛她一人,不能負心。

小李自然滿口答應,初戰告捷,獲得美人心,很是喜悅了一陣子。

興奮期三個月,就苦不堪言了。

何清清不允許小李同任何女生交談,打電話,發信息都要檢查,通訊錄只能存他媽與姐姐的電話,表妹的也不行。

與單位保潔大姐多說幾句話,何清清看到了也很生一天的氣。動不動就威脅小李說分手,指責小李不是真心的,對她沒有全心全意,懷疑她不是小李唯一。

搞得小李的工作縮手縮腳,與同事交往也變得彆扭不自然。

慢慢同事開始梳遠他。

我向小李問起何清清的家庭情況,得知何清清從小父母離異,跟父親與後母生活,父親生意忙碌,平時沒有時間照顧她,後母又生了兒子,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兒子身上。

自小父母的關愛缺失。

我是做職業培訓的,每批新員工進來,都會調查員工的家庭情況,做為員工激勵培訓材料。

像小何這種,就是比較典型的小時候缺愛的例子,她們有五條比較明顯的特症是需要引注意的。

安全感缺失。

需要更明確,牢固的互動關係,要麼就退縮在一邊幹部脆不接觸,一但開始,就盼望牢牢抓住不放。

缺少表達愛的能力與技巧。

她們表達情感,往往比較簡單直接,生硬。愛或者不愛,不能曖昧與灰色地帶。

性格上多為內向型,孤僻,認死理。

對事物比較敏感,容易情緒化,一個眼神的遊離;一個句無心的玩笑;一個無心的動作,她們就能腦補出整部背叛的劇情。

行為上常在兩個極端擺鐘。

特別安靜或暴躁,對身邊人與自己有攻擊性。摔東西,說極端的話,敢跳樓,割腕。

佔有慾強,對親密伴侶索取與付出很徹底。

她們身陷冰窟,卻嚮往烈焰。

物極必反,小時缺什麼,長大了就渴望自己能獲得滿足,又怕失去打回童年的無邊地獄。

對從小缺愛的人,我們要及與更多些耐心,明確態度,用熱情真誠,慢慢暖化她們,如果針鋒相對,會適得其反,後果不堪設想。


荒海拾書


大家好,我是渡仁的琳琅,很高興和大家在這裡分享。


01

對於缺愛,我個人的理解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你的重要他人是否能主動的給予你一些愛的信號,包括行為動作和語言;第二、你的重要他人是否能及時的對你發出的信號,給予回應。


這種與重要他人的互動,從我們生下來的一刻就已經開始了,母親能否對嬰兒的需求及時作出協調性的反應,會讓嬰兒產生不同的依戀模型。


好的“母親”總是能夠很順暢的將自己的節奏與嬰兒的節奏緊密配合在一起,在他需要擁抱時給予擁抱,需要食物時給予食物,對於孩子的需求他們是接受而非拒絕,合作而非控制;其他的一些“母親”,或是會主動地拒絕嬰兒想要的聯結請求,表現出對情緒表達的抑制,對身體接觸的厭惡,以及在實際身體接觸時的粗魯和唐突;或是不穩定的,時而做出協調性反應,時而又表現出拒絕,或微妙的,或不那麼微妙的阻礙嬰兒的獨立;


這種互動可以推及到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以及與其他重要他人的互動中。我在這裡姑且把拒絕型的互動模式稱為缺愛,這樣的嬰兒/兒童會發展出迴避型的依戀模式。


對於這樣的孩子,他們會認為抑制關於依戀需要的溝通才是適應性的——當自己的需要受挫時,這樣做不僅迴避了自己被拒絕的可能,而且也躲過了想把“母親”推得更遠的的這種讓自己害怕的憤怒。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不斷的收集這種“他人是不可靠的、他人是不能及時提供幫助的、他人是依賴人的”信息,而發展出一種“自我是強大的,是不需要依賴和保護的”,以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所以他們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除非能將自己的脆弱和需求“重新放置”在他人身上,而他們把這個人體驗為懦弱的,麻煩的,令人討厭的角色。他們膨脹的自尊,只有在自己所依賴和愛的人身上找出缺陷,併為此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時,才會感到安全,否則,他們無法依賴和去愛”。


所以:

l 他們可能有很強的成就動機,會不斷的鞭策自己去成為更強大的人

l 他們很難向他人求助,有困難也會咬牙堅持,因為那樣就等於承認自己的“無能”

l 他們很難相信有人會無條件的愛他們

l 他們通過理想化自己的重要他人,來回避真實的感受和衝動,當痛苦的回憶威脅到這種理想化時,則通過將這些缺點進行“合理化”和重構,來支持自己的理想化

l 他們總體上會把對感受的覺知,特別是與依戀有關的感受的覺知,降到最低,所有散播出來的消息都傾向於“他們是好的”,他們堅強、自給自足、獨立

l 他們否認自己的需求、脆弱和憤怒

l 他們在子女的撫養上面可能會重複自己的依戀模式,更難與孩子建立起安全的協調式反應

……


02

但是好的消息是,這種依戀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儘管過程可能緩慢而痛苦,藉助心理治療,以關係的/情緒的/反思的進程為核心的依戀聚焦的治療,能促使他們整合各種被否認的體驗,從而幫助他們培養出一個更一致的和更安全的自我感。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供思考:

1. 有意識的自我分析;通過對自己成長經歷的梳理,去發現這樣的模式是如何一步步生根發芽並壯大至今的;早期的互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們收集信息和看待問題的方式,因此這其中往往也存在著一定的認知偏差,試著舉一些反向的事例,更公正客觀的去看待這個成長過程;


2. 保持對自我的覺知;因為關係而產生的問題,最終還是需要回到關係中去處理,在當下的親密關係中,應隨時保持對自己迴避狀態的覺知,嘗試著去信任和依賴他人。可以先試著在一些小事上去放手,逐步建立起“他人是可以信任,是有能力的”的新認知;


3. 學會去表達自己,我們對情緒情感的體驗並非總是糟糕的,每一種情緒本身就有其適應性的作用,試著去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研究表明單是通過對我們的情緒命名,就能使我們的情緒感受下降30%。


通過對負性信息的處理,能減少我們自身心理能量的消耗,減少攻擊性,讓我們變得柔和;而通過對正性信息的傳遞,能讓我們身邊的人更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的愛,從而發展出更親密和健康的關係。


4. 試著換位思考,有句話說:“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父母有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有時並不是不願意給我們足夠的愛,而是他們的方式可能是在當時他們所能唯一瞭解到的表達愛的方式,試著去理解去包容,才能讓你們在接下來相處的時光中,更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健康的愛。

對於一個人群怎麼樣了,我們很難去真正的概括,環境不同,個人特質不同,人生閱歷不同,最後的結果就會有差異。但是不管怎麼樣,能改變現狀的只有自己。


沒事兒多讀書,多提問題,多思考,多交流,總會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最後願心理學滋養每一顆心靈,願你餘生不再“缺愛”。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一下,如果一個人感覺到小時候“缺愛”,他的童年通常會是什麼樣的教養環境:

1、缺乏關注。

父母或主要撫養人長期缺位,不在身邊。或者在身邊也很少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缺少互動和反饋。

在孩子的眼裡,撫養人像陌生人般疏遠、冷漠,有距離感。孩子天生渴望的安全感、親密感都沒有辦法穩定地獲得。

長大後可能的特徵

Ø總喜歡一個人待著,別人對自己好一點會手足無措。

Ø沒辦法跟其他人一樣自如地建立親密關係,甚至離群索居。

Ø不習慣求助,有困難的事也通常咬牙忍痛自己挨。

Ø生活與交往中缺乏基礎常識,又不敢嘗試。

Ø很多人表現為“冷漠”的樣子。潛意識認為“求助”是沒有用的,這世上自己是孤零零一個人。

2、情感忽視。

父母或主要撫養人陪伴孩子,跟孩子有互動有反饋。但反饋內容更多集中在對孩子行為的評判上,對情感的需求不重視。

在孩子眼裡,撫養人是威嚴有權威的代名詞,自己只有“表現好”或者做了他人喜歡的事,才能獲得好的評價。

在孩子的眼裡,撫養人有如老師或教練般嚴苛,但是缺乏對親密情感“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

在他們眼中,只有拼命努力打敗別人,才配得到他人的愛與溫暖。

他們內心深處對自己價值的評判,來自於打敗了多少人,獲得了多少別人的讚許與評價。

在“自我意識”形成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他們的“自我概念”都來自於他人評價。

離開他人的評價,他們找不到自身價值,內心深處是非常自卑的。

長大後可能的特徵

Ø有相當一部分人反而會取得相當高的社會成就,外界的評價與肯定,是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

Ø同時不管取得了多高的成就,內心深處都覺得自己沒價值。再優秀都無法掩蓋內心深處的“匱乏感”。

Ø對“愛”與“情感”不信任,不相信會有人不含目的的“愛著自己”。認為他人的“情感”通常包含目的,有所圖謀。

Ø戀愛等親密關係建立與維持都會困難,因為從內心深處不相信有人會愛自己的全部,包括缺點。不敢把脆弱等負面情緒暴露於人,認為只有展現出最“好”的自己,才配得到“情感”。

Ø討好型人格,習慣察言觀色判斷他人反應。難以說“不”,難以拒絕他人,缺乏清晰界限,做任何事目標都是要獲得別人稱讚。

Ø左思右想,畏首畏尾,精神緊張。常常在不同人的評價中搖擺不定,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很多精力消耗在質疑自己是否做得對上,內耗嚴重。

Ø“自我”的概念建立不完整,內在破碎,不穩定,容易起伏失落。

Ø害怕失敗,害怕他人眼光,對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通常不敢嘗試。

Ø遇到挫折容易怨天尤人,或者沉淪下去,缺乏足夠的復原力。

3、父母不會從行為、動作、語言上表達愛。

父母或主要撫養人很少表達愛,即使是一句簡單的讚揚、一個溫柔支持的眼神、一下無聲的擁抱、一次簡單有力地拍肩,都很少獲得。

這樣的孩子,對情感的認識是模糊的。他們很少從身邊的人那裡體會到愛的具體模樣。

長大後可能的特徵

Ø情緒很容易失控、容易起伏不定、容易不明原因低落。

Ø不知道真正的愛是什麼樣子的,不會跟人情感交流。

Ø在戀愛或社會交往中,別人稍微對自己好一點,就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情感表達。別人的一點關愛,哪怕只是舉手之勞,也會感動到哭。

Ø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愛。在親密關係中往往隨意選擇,覺得能有人愛自己,已經上天垂憐。

Ø與他人交流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明明內心很喜歡,表面上卻冷漠或木訥,不會順暢地表達內心情感。

Ø大部分與父母的關係疏離。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如同一粒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都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

無條件的關愛,高質量的陪伴與反饋,積極流暢的情感表達,就如同陽光雨露一樣,是生命的營養。

童年、青少年時獲得的生命養分,會滋養人一生去獲得幸福快樂。缺失的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會不斷尋覓。

缺認可的人始終追求認可,

缺陪伴的人特別不能忍受孤獨,

缺溫暖的人給點溫暖就燦爛,

不會表達愛的,一被表白就淪陷。

生命中除了事業、學業、成就、金錢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人們獲得幸福的人生體驗。

唯有“愛”,讓人們更踏實、更有溫度、更堅信自己有價值、更容易獲得幸福體驗……讓人們更強大與更篤定。


超級育兒師蘭海


說個極端案例。

刑警趙趕鵝曾經手過一宗妓女失蹤案,在監控錄像中,失蹤的女孩被殘忍地塞進了拉桿箱帶走。
警方隨後的調查卻發現,兇手是個斯文的大學生,對於殺人這件事絲毫沒有恐慌或懺悔之情。

大學生父母雙全,家境殷實,住在郊區的一棟大別墅裡。

他的父親談吐儒雅,在得知兒子殺了兩個人後,他情緒平和,好像兒子只是打碎了鄰居家的窗戶。

他還淡然地拿出紅酒,說自己平時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希望民警多多照顧。

兒子走到今天這一步,很難說和父親完全沒關係。

2012年3月18日,在派出所會議室裡,民警們圍著一個黑色拉桿箱,討論一起失蹤案的案情。

照片上的兩名被害者都是20歲左右的賣淫女,皮膚黝黑,身高1米6左右。兇手應該是通過網絡招嫖,約定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據推斷,侵害手段不排除暴力致昏、致死的行為,將賣淫女塞進一箇中等大小的拉桿箱內。

“這個拉桿箱,人能活著鑽進去嗎?”

兩個領導因為這個問題發生了爭執,監控視頻中嫌疑人的拉桿箱尺寸很普通。在過去曾發生過的命案裡,很少有把人整個塞進拉桿箱的。

身材和被害人相似的女內勤主動請纓,鑽進這個專門找來的箱子裡做實驗。

她費力地鑽進拉桿箱,腦袋蜷縮,抱住膝蓋,勉強橫臥在箱底,但箱子拉鎖怎麼也拉不上。

最後,老楊一狠心整個人壓在箱面上,女內勤立刻發出尖銳的叫聲。

女內勤心有餘悸地回憶,最後拉鎖的那幾下,她的肢體頂住肺部,很難呼吸,膝關節疼得厲害。

大家終於不得不承認,那女孩一定死了。

局長對報告不置可否,只問了一句:“誰能告訴我這人是誰?”

情報中心的民警不好意思地說,兇手的QQ號沒有實名註冊登記,使用的手機卡也是隨機在攤位上賣出的。無從追查。

老楊不耐煩地一擺手:“你們誰能告訴我怎麼找這孫子?”

所有人陷入沉默,沒人知道該怎麼找到兇手,更沒人敢確定,被裝進拉桿箱帶走的兩個賣淫女,到底身在何處。

10個小時前,老楊接到重案隊的電話,說是要求協查一起女孩走失的案件,報警人是她的男朋友。

失蹤的女孩姓顧,今年18歲,江西人。

報警的男人第二天十點多回來,發現合租的屋子裡女友不在,而且手機關機,手提包和銀行卡都沒了,就慌張地報了警。

防盜門鎖舌完好,排除了入室搶劫的可能。

老楊四處走動觀察,在廚房地上發現一整箱未拆封的溼巾。他拿起其中一包,衝身邊的隊長甩了甩。隊長默契地點頭,這種溼巾常用在色情行業。

失蹤的女人一定有前科。

幾個偵查員圍過來,把男人堵在廚房裡。嚇唬了一陣,報警的男人終於說出實話。

失蹤的女人原來是個歌廳小姐,500元一場,經常上班期間被男客人灌得五迷三道,下班後直接奔向“鴨場”,灌醉200元一場的男陪侍。

他和女人就這麼認識,成為了男女朋友。

本來是小兩口比翼齊飛,事業共同發展。可好景不長,女友嫌陪酒太累,來錢也慢,乾脆每天“出臺”。後來她成了全職小姐,每天活躍在QQ群和論壇招攬嫖客,幾個月前還有過一次前科。

女友出臺,男人當然不高興,但也說不出什麼。房租是人家掏的,何況他自己也不是“守身如玉”。

報警當天,男人瘋了一晚上回到家,發現女友失蹤,報警後害怕自己被牽連,就把招嫖用的筆記本電腦藏起來,更換了原來的床單。

在老楊的罵聲中,男人哆哆嗦嗦地還原了現場。

蔚藍色的床單上,本來放置著一個未拆封的雜牌避孕套,30元就可以買到百來只,枕頭上還放著300元人民幣。

老楊讓男人把筆記本電腦拿出來,打開電腦,登錄上女友的QQ號。就在前一天晚上23時41分,女友的QQ號最後一次上線,群發了條消息給了所有人。

“給親愛的爸媽和所有的朋友,我走了,有必須要走的理由,原諒我,忘記我,床上的錢不多請交給我媽。”

男人蹲在地上抱著頭,兩條胳膊篩糠一樣地發抖。

“你丫演的這是哪一齣啊?”老楊問。

男人抬起頭來,眼神裡帶著驚恐:“我女友從來不和她媽聯繫。”

通過這條消息的發送時間,技術隊民警鎖定了案發時間段。調取來的監控錄像中,只能看到嫌疑人是一個戴眼鏡的男子,上身穿淺白色的風衣,臉部特徵看不清楚。

案發當晚10時40分,嫌疑人拉著一箇中等大小的黑色拉桿箱進入樓道,5分鐘以後,他空著手走回樓道門口打電話。

過了幾分鐘,嫌疑人提著拉桿箱來到14層,一個小時過後,他又從案發的15層坐電梯離開。

令人不安的是,他進來時拉箱子的動作很輕鬆,但出去的時候,拖著拉桿箱的上身微微前傾,步子慢了些,下臺階時很吃力地雙手提了一下箱子。

監控錄像中,失蹤女子在案發前一天中午回到出租房,一直到第二天男友回家,她都沒出去過。

顯然,那個貌不驚人的黑色拉桿箱,是她唯一的“出路”。

老楊頓時心虛,因為被害者賣淫女的特殊身份,如果沒人報警,這起命案極有可能被掩埋。

他擔心的是,會不會有其他案子被埋了。

事實證明,老楊的擔心是正確的,通過對失蹤女子的QQ號進行偵查,總隊得到以下信息:嫌疑人使用的QQ暱稱為“孫老師”,和受害者在一個招嫖群內認識。

“孫老師”先詢問價錢,索要照片被拒絕後,開始轉移話題:“你多高呀?我喜歡洋娃娃!”。受害人報出的身高是1米6,體重80斤。

“孫老師”很滿意。

除了聊天記錄,總隊找到了一條更關鍵的信息:另一名叫“明月光”的賣淫女,和“孫老師”在11天前有過一次交易,疑似被侵害。無人報案。

聊天記錄裡商定的地點是某小區。老楊趕過去時,已經人去樓空,出租屋登記的租戶是個IT男。老楊趕過去查證,發現這個男人很淡定。他說自己是通過網絡招嫖,認識了20歲的江西賣淫女子。相識後,兩人成為男女朋友開始同居。

老楊打開電腦,和每個最近做過“明月光”生意的嫖客聯繫。他發現了“孫老師”和女友的對話,女友在QQ上要求“孫老師”帶幾件衣服給她,還說要離開北京。

老楊問IT男為什麼不報警。

IT男歪著脖子想了想:“她又不是我媳婦。”

兩起案件手法相同,是同一個兇手所為。老楊沒有心存僥倖,他覺得這兩個賣淫女,肯定已經完蛋了。

因為兇手的QQ和手機號未經過身份認證,線索全無,所有人一度陷入無從追查的境地。

有人想出辦法:給QQ號定位。

因為登陸QQ需要聯網,兇手只要聯網就會留下痕跡,暴露他的物理地址。

3月23日下午,“孫老師”的QQ號登陸,正在連接市中心某咖啡廳的WiFi網絡。

重案隊立刻行動,派便衣前往咖啡廳偵查。

便衣在現場的吧檯裡看見一個20歲左右的男孩,正在擺弄電腦,穿著灰色毛線衫,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

電腦屏幕上顯示的QQ頭像,和“孫老師”的頭像一樣,是一隻袋鼠。

事關重大,便衣不敢貿然行動。他挪過去又看了一眼。

確認無誤之後,他激動地坐在咖啡館裡等待,“太煎熬,咖啡和白開水一個味,心思都在那王八蛋身上。”

年輕男人正敲著鍵盤,樣子很是悠閒。

一個小時後,他拿起衣服,把電腦裝在書包裡,到櫃檯結賬。

年輕男人拿出零錢,數了數,便衣的心臟跳到了嗓子眼。好在男人的現金不夠,刷了卡,留下了個人信息。

等人走後,便衣急忙拿出隨身的塑料布,包住嫌疑人用過的杯子帶回總部。

技術人員提取出杯壁上的生物檢材,再結合年輕男人留下的消費記錄,徹底鎖定了嫌疑人的身份,真實情況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嫌疑人名叫孫建民,22歲,家住北京五環的獨棟三層別墅。

根據照片顯示,兇手的長相頗為清秀,寸發利落,面容方正,帶黑框眼鏡。

他是東北某高校生物專業的學生,大三到國外留學,現在北京某高校生物系實習。

孫建民的父親40歲,是知名的大律師。他的生母就職於北京某高校教務處。兩人在十多年前就離了婚,隨後父親娶了在同一個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年長女助理。

誰也想象不到,苦苦尋找的惡魔,是這樣一個家境優越,前途大好的年輕人。

雖然大家都已經明確孫建民有重大作案嫌疑,可最關鍵的屍體還沒找到,這是最直接的證據。沒有證據,誰也不敢動手抓人。

再說,他還有個大律師父親。

接到報警後的第9天,老楊和隊長在兇手實習的高校辦公樓樓下盯梢。便衣守候在校門外,等嫌疑人走出校門再抓捕。

過程十分順利,便衣向孫建民迎面走過去,算準對方擺手的韻律,猝不及防伸出左手,抓住對方手腕,右手狠掰對方的中指。

孫建民吃痛跪下,身後的老楊和隊長一邊按住嫌疑人的雙手,一邊死命地“疊羅漢”般壓在孫建民的身上。

事後便衣回憶說,所有人都出盡全力,就像面對的不是一個清瘦的男孩,而是一隻東北黑熊。

而孫建民從頭到尾都沒哼過一聲,他帶著背銬,站起身來,淡淡地問了一句:“一會咱們去哪個分局?”

審訊經驗豐富的老貓,這次算是碰上了硬骨頭。

孫建民坐在訊問室的鐵椅子上,兩條腿被鐵環緊緊扣著,雙手拷在背後。

他很有風度,屬於那種不太願意給人添麻煩的“紳士”。

老貓和他面對面坐了20分鐘,誰也沒說話,眼睛對著眼睛。

面對老貓的逼視,孫建民眼神堅定,目不斜視。

“我能問問為什麼抓我嗎?”好不容易,孫建民才開了口。

“你心裡不明白嗎?”

“我真的不知道。”孫建民笑了,笑容隨和,還有點無奈。

老貓開始就教育情況,家庭生活等等方面進行詳細訊問,兩人光是扯閒篇就聊了兩個小時。孫建民始終應對自如,對答如流,對於生母改嫁,阿姨變後媽這些常規的家庭軟肋,他毫不避諱。

這是一場,“我知道是你乾的”和“我知道你知道,但我不怕你”的較量。

在兩人拉家常的過程中,技術隊的民警故意走進來,採了孫建民指紋,剪下他的頭髮。

這一招通常都會讓嫌疑人心神大亂,但孫建偉只是愣神了一秒鐘,接著不去看那個在他面前忙活的技術員,反而神情倨傲地看向老貓,那意思就像是在說:我知道你想幹嘛。

老貓一直眯著眼睛,耐心尋找破綻。

終於,孫建民露出了破綻。老貓從側面瞭解到孫建民在出國之前,曾經和一箇中學同班女孩談過戀愛。但老貓發現,聊到前女友時,孫建民的眼神飄忽,不太願意回答。

老貓看過了他前女友的戶籍照片。女孩長得很機靈,皮膚很白,黑眼仁大大的,體格和被害的兩名賣淫女一樣嬌小。

在孫建民回國之前,他和女友一直異地相處。直到上個月孫建民回京寫畢業論文,女友才說出實情:她已經和本校一名學長好上了。

老貓當下作出判斷,這次被出軌分手,極有可能就是激發孫建民行兇的導火索。

老貓揪住痛點開始猛打,他先是繪聲繪色地講了幾個中年男人因為被帶了綠帽子,憤而殺妻的案件。

孫建民的情緒明顯開始波動,他暫時卸下防備,凝神細聽,鼻尖上揚,一副厭惡而興奮的樣子。

但孫建民很快就發現,老貓沒有沉浸在故事之中,而是在觀察自己的反應,他立刻就跳脫出來。

“警官你能說點別的嗎,我不知道這些東西對於你們破案有什麼幫助。”孫建民笑得很勉強。

老貓加大力度,專挑那種讓老爺們心頭帶血的話說。

孫建民聽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兄弟咱這不是先聊天嗎,你歲數比我小,當哥哥的得和你說點人生經驗。女人,都那麼回事。和你好的時候,咂麼咂麼嘴,嗯,這個還行。過兩天試到更好的,還得換人。”

孫建民頭一次沒回話,嘴角抽搐。

“剛才我和你說那幾個把媳婦弄死的,我佩服他們是漢子,真的!雖然各走各道,但人家殺了人也不跑,一命賠一命!咱就怕那縮頭烏龜,整天躲在殼裡,遠遠地看著小花娘摟著新爺們在那走,晚上一個人被窩裡抹淚,再不然就找別人撒邪火。”

孫建民登時變了臉,他傾身向前,腳鏈和手銬嘩啦啦地響。“你,你說我不敢?誰說我不敢,操你媽的!”

他的腮幫子很鼓,咧著大嘴,漏出兩排細小整齊的牙。雖然老貓早有準備,還是被嚇了一跳。

孫建民很快意識到自己失言,恢復了平靜,然後一言不發地側臉看向牆壁,不再看老貓。

就在這一剎那,孫健民心理上已經輸掉一籌。

孫建民無法再直視老貓的眼睛,可除了老貓,他還能看哪?訊問室是一間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子,四面都是牆,貼著牆的是和嫌疑人一樣大的鐵椅子。

就在這逼仄的小屋裡,抬頭看天花板像弱智,低頭看地像是做了虧心事,孫建民又不願意看著對面的老貓,他往右一看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只能向左側臉,看著牆上的《犯罪嫌疑人權利告知書》,裝作讀得津津有味。

此時已經是凌晨兩點,老貓當然不會放棄對他的火力強攻,但時間正在一點點過去。

另一方面,隊長老楊等人都在緊張地等待結果,由於孫建民的父親是知名律師,一旦發生什麼程序上的錯誤,會造成巨大的被動。所以他們需要老貓在時限內問出確鑿的“幹活”地點,才能開出搜查證進行搜查。

老貓不急不忙,盤起佛珠串子,又轉而使用了“疲勞戰”。

年輕人是睡不夠,老貓是睡不著。

眼見孫建民面有倦容,勉強睜大眼睛,老貓提升了語速,用尖銳的提問狂轟濫炸。

他刻意問得不成套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讓孫建民摸不清底細。孫建民每個問題都要想一會再回答,但節奏被打亂,回答速率被迫跟著老貓變快。

老貓把孫建民別墅裡的每一個角落都說了一遍,問他平時在哪吃飯,在哪玩電腦,在哪看書。

孫建民一直面對著牆壁,說到浴室時,疲憊不堪的他終於無力戒備,眼睛一動,扭頭看了一眼老貓,又迅速轉了回去。

老貓立刻斷定浴室裡一定有東西,那肯定是孫建民分屍的地點。

“給你講個故事吧。以前,我問過一個東北的老偷兒,專門偷別墅,就你們家那種獨棟別墅。搬的那叫一干淨,什麼痕跡物證都沒有。後來孫子有次一晚搬了十幾戶,累得實在受不了,就在浴缸裡放了一池子水,洗了洗,眯了一覺。你知道嗎?就是這一覺,留下證據,要了他的命。”

孫建民開始側耳細聽,又猜不出老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知道我給你講這個故事什麼意思嗎?”

老貓故意頓了頓,就是為了看看孫建民的臉憋得通紅。

“兄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呀。就這一缸水,漂著人身上那點泥兒,就能驗出DNA。更何況是頭髮和血呢?永遠弄不乾淨的。”

孫建民的上半身重重往上一挺,雙腿驟然收了回去,表情就像被人戳了一刀。

老貓繼續往下“模擬現場”,孫建民不敢反駁,也不敢應聲,低著頭抖著腿,煩躁之極。

就這樣耗到凌晨三點,孫建民已經困到開始“雞啄米”,頭不停垂下,老貓的兩包煙見底,也快要問不動了。

但訊問不能停,孫建民有了喘息的機會,一定會重新建立心理優勢。

就在這時,審訊室的燈熄了。

早在審訊之前,老貓就叮囑一位年輕的偵查員,要在特定時間拉下電閘,之後扮作修理電燈泡的工人,給審訊室換上一個黯淡許多的燈泡。

不一會,老楊面沉似水,拿著一個“偽造”的拉桿箱走了進來。這個箱子是在附近商場花200多塊錢匆忙買到的贗品,顏色體積大概相同,不去細看,無法分辨出其中的真偽。

老貓接過拉桿箱,故意慢吞吞地拖著,箱輪在地面摩擦,發出“咕隆”的聲響,最終聲音停在孫建民必須扭頭才能看到的地方。

燈光暗淡,映著黑色拉桿箱。

孫建民額頭溢出汗水,在燈光反射下顯得亮晶晶的。他想側臉看看拉桿箱又不敢,想張嘴問問又出不了聲音。

這是遠比電影中幾千萬美元賭局更大的豪賭。孫建民的賭注是命,他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桌面上。

孫建民當然知道那個拉桿箱可能是假的。但他敢不敢,用命來開老貓的底牌?

在這種情況下,警察大概率會贏,因為不必賭命,就可以掌握主動權,永遠做莊家。

老貓沒有讓節奏停滯,轉而抱怨起那個負心的女孩。

孫建民這次沒有抵抗,而是隨之附和,痛斥女孩的薄情和虛偽,但從頭到尾很有“素質”,沒說一句髒話。

老貓問到關於案件的具體事實時,他還是不肯吭聲。

一個被冤枉的人,是絕不可能這樣一聲不吭的,孫建民已經認輸了,只差最後一顆“子彈。”

“孩子。你就剩下最後一線生機了。”老貓話語帶著憐憫。

“現在我給你做的,是你第一份筆錄,將來在法庭上,這就是你的態度。你必須現在告訴我,你這麼幹,到底是為啥?”

這段話很妙。表面上看,老貓是在問孫建民為什麼,但言語裡隱藏了一個關鍵問題——這事是不是你乾的。

用北京老預審員的話說,這是摧毀大壩的最後一顆子彈。

孫建民淚流滿面,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老貓本以為那眼淚和別人一樣,是出自愧疚的心理,可一聊才發現,那眼淚都是孫建民的自憐。

“你們應該去找我前女友。我今天之所以這樣,全都是她害得。”

“我有一個爸,兩個媽。但他們都不愛我。”

孫建民從小性格孤僻,喜歡一個人待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少。

在他8歲那年,生母受不了冷漠的夫妻關係,離開了家。

父親的同事,那位熟悉的阿姨成為了新媽媽。

父親忙於工作,一年也見不到幾次,親生母親和他徹底斷了聯繫。

繼母對他很嚴厲,也不喜歡他,因為自己生不了孩子。她經常在父親面前說孫建民的壞話,說他遊手好閒,沒正事,整天伸手要錢花。

孫建民不善言辭,和父親少有溝通,倆人無形中多了不少誤會。“女人嘛,就這樣。躺床上吹枕頭風。就這麼點本事。”孫建民恨恨地說。

從此他更加內向。雖然成績優異,但情感發育停留在了少年時代。

大學期間,他出國留學,沒有朋友。每天完成課業後,唯一的愛好就是一個人躲在單身公寓裡,打開電腦,在網絡世界裡遨遊。

在國外,上網的限制比國內少很多,孫建民就是留學的這段時間,接觸到了“冰戀”的信息。

在電腦屏幕上,一個個膚色各異的女孩在精密的流程下,被男人用手術刀分成精緻的小塊。

“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你知道嗎,那些女孩在最開始都會掙扎,但是慢慢就會放棄。因為她們心甘情願。”他說了句別人很難聽懂的話。

國外有一個冰戀網站,上面有從6歲到16歲的各種少女死屍的圖片,他幾乎每天都會光顧。

這些殺人,分屍的視頻影像讓孫建民覺得痴迷。他經常在腦海裡勾勒出類似的場景:繼母,生母和他喜歡的女孩的屍身平靜地坐在他身邊,任他擺佈。

這種幻想會強烈地刺激他的性慾。

他也曾經為自己的“興趣”膽戰心驚,但他無法剋制。

回國後,女朋友勉強和他維持了幾天的關係,還是把實情告訴了他,她嫌棄孫建民太悶了。孫建民一如既往地有風度,兩個人和平分手。

但孫建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這麼優秀,還是會被別人拋棄。“我不明白我哪配不上她。她就是太年輕,糊塗。”

生母離他而去再不聯繫,繼母用肉體佔有控制了他父親,初戀女友背叛了他。

“女人又自私,又弱小。她們必須靠劈開大腿騙男人,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孫建民可能覺得,所有的女人都是賣淫女。

孫建民一直都有嫖娼的習慣,失戀後有一次,他在色情網站上找到一個女孩的QQ號碼,兩個人約定的嫖資是600元。他去女孩家裡,發生完關係,還沒等提上褲子,女孩就逼著他加錢。

他拒絕這個要求,女孩就死死拽著他的褲腰帶,不讓他穿上褲子。一向內斂,“有風度“的孫建民,沒遇到過這種蠻不講理的女人,他被迫掏了錢,這才穿上褲子,恨恨地走了。

“我突然就明白應該幹什麼了。”

之前模模糊糊的念頭,終於有了明確的指向和計劃。

孫建民在網上購買了尼龍繩,防熱手套,手術刀。

3月7日,他按照約定來到“明月光”的家。就在“明月光”拉窗簾的過程中,他戴上防熱手套,用尼龍繩勒死了她。

“明月光”拼命掙扎,廝打,但她無力抓傷帶著防熱手套的孫建民。

他很緊張,也很興奮。“明月光”彌留之際,臉色發紫,腦袋向後仰著,眼睛裡滿是哀求,她還是不肯放棄生的希望。

孫建民當時很亢奮。

“明月光”死後,他在現場偽造了QQ對話,試圖製造離家出走的假象。

隨後他把“明月光”的裸體塞進了拉桿箱,但是胳膊一直翹起來,拉不上拉索,

“我沒辦法,只能把她胳膊掰折了背到她身後去,其實我特別心疼。”

出門之後,他叫了車,把拉桿箱帶回別墅,拉上二樓。

他興奮難耐,給略微開始僵硬的“明月光”穿上各種衣服,然後姦屍,把屍體大大方方擺在枕頭邊上陪他過夜。但他不敢面對屍體空洞的眼睛,只好給屍體合上了眼皮。

“死人和活人其實差不了太多。除了眼睛。死人的眼睛很快就變得渾濁,就像冬天公共廁所地上的髒冰。”

直到三天以後,“明月光”的屍體已經有味了,他才戀戀不捨地把她拖到浴室裡,按照網站上的方法,與曾經在生物系學會的解剖知識,用手術刀將四肢,軀幹和頭顱分開,按順序從上至下襬成一堆。

最後,他把屍塊裝在七八個黑色塑料袋裡,埋在了別墅後院的月季花叢下。

就在孫建民刨土埋屍的過程中,平時難得回家的繼母突然出現在了花園裡,還好奇地問他在幹嘛。

當時兩人只隔著一道薄薄的花葉。

孫建民淡定地說:“沒事,幫我爸給花鬆鬆土。”

繼母誇了他幾句諸如“長大了,懂事了”之類的話,就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只要她上前走個三五米,她就能看見他兒子趁著父母不在家時,偷偷帶回來的年輕女孩。

被分解成好多塊的年輕女孩。

老貓聽到這裡忍不住問他,如果被繼母發現了怎麼辦。

他沉默不言,用那雙白多黑少的眼睛直愣愣看著老貓。

老貓得到了一個恐怖的答案。

隨後,孫建民以幾乎同樣的手法殺掉了姓顧的女孩,用拉桿箱帶回家。但她的皮膚不好,他不喜歡。

“她臉上塗粉塗太多了。脫了衣服才發現,身上坑坑窪窪的,像鱷魚皮。”

所以他無心繼續下去,草草猥褻了一次,很快就處理了屍體。

聽他說完,老貓還是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孫建民知道在賣淫女的QQ裡留言遮掩,卻沒有顧忌到小區裡的監控錄像。

“我從來沒想過,一個賣淫女,走丟了還會有人找。”孫建民自嘲似的一笑。

把人送進看守所後,老貓帶著技術隊去孫建民家中進行搜查。

二十多個民警不言不語,神情嚴肅地來到別墅二層,在孫建民生活的空間裡翻箱倒櫃,整齊利索的房間被弄得凌亂不堪,還有不少民警在後院裡刨土。

孫建民的繼母嚇了個半死,趕緊把孫建民的父親找了過來。

他的父親卻極度淡定。民警把寫著“孫建民故意殺人案”的搜查證出示給他,他坐在躺椅上想了一會,就嘆著氣拿出一瓶紅酒,說要和民警們喝一杯。

這位父親不住地喟嘆,說自己平時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希望民警多多照顧。

他的談吐儒雅,平和,語氣充滿歉意,就像是他兒子做的事,僅僅是踢球把鄰居的窗戶打碎了。

父子倆一樣文靜,一樣的短髮,格子襯衫。

與之相對應的,是孫的繼母,當她終於想明白,民警是在院子裡挖屍體時,當場就昏厥了過去。

嫌疑人總會在訊問中總有意無意留下餘地,這是一種人性的必然。孫建民也不例外,他並沒有供述自己用錄像機,拍攝分屍過程的事實。

技術隊的一個年輕民警立了大功,他在書房裡找到了孫建民分屍,碎屍,多次姦屍的完整錄像光盤,這是鐵證。

只有一名技術隊的副隊長完整地觀看了錄像,事後,他請了三天假。

離開別墅之前,老貓又看了一眼院中的月季花叢。

孫建民的父親顯然對月季疏於照顧,雖然花朵肥美,但枝條叢生,亂蓬蓬一大團。

本就亂七八糟的花叢,給技術隊的民警們一刨,枝葉散落了一地。

孫建民最大的弱點和敗筆,是對女性的蔑視。他因為這個弱點行兇殺人,也為此暴露在監控器下。

挖掘現場時,老貓全程在場。他告訴趙趕鵝,比起腐爛發黑的屍塊,孫建民父子倆的行為方式,給他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一個在審訊時,神情自若地向警察要水,一個在得知兒子殺人後,淡然地拿出紅酒,想要請民警們多多關照。

孫建民走到今天這一步,很難說和他的父親完全沒關係。

老貓自己也喜歡養花,他特地提到了孫家後院雜亂的月季叢,“不親自修剪,就會長成這樣。”

趙趕鵝對此有自己的評價,他將孫建民比作一把槍:“基因是子彈,環境上膛,特定事件扣扳機。”

或許應該補充一句,理性是槍支的“保險”,無論什麼情況下,“扳機”都應該被牢牢鎖住。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