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社區戰疫“打響”:共守“第一道防線”,小區、城中村的“非常時刻”

祈福新邨社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下屬24個小區,近20萬廣州人都定居於此。社區歷史悠久,自1992年A區動土建設至今已近30年。不過在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突降打破了社區的寧靜,一場社區“戰疫”正式拉開帷幕。

2月2日,廣州正式公佈確診病例涉及的91個小區或場所。“祈福新邨的確診病例我是首先從官方媒體獲取到的,管理處暫時沒有發佈確診消息,不過我們很多業主都已經知道,畢竟這是大事情。”2月3日,一位祈福新邨的業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確診病例在祈福名都。作為社區內的獨立小區,平日裡祈福名都採用封閉式管理。

實際上,社區“戰疫”已經在廣州全面打響,一張社區防護網正在迅速成型。近日,廣東省民政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村(社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村(社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必須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傳播”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採取措施,築牢聯防聯控防線。

與此同時,隨著春節返工潮迴流,廣州市也已進入防堵疫情的關鍵時刻。截止目前,廣州社區“戰疫”真實進展怎樣?

從小區居民到街道辦都嚴陣以待

疫病洶湧來襲,居民、小區物業、居委會、街道辦都各司其職,全副“武裝”,抗擊新型肺炎。

首先,前期防疫是如何開展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廣州黃埔區大沙北社區居委會了解到,該社區對從湖北迴來身體狀況正常的居民,都要求先在家居家隔離14天,社區醫生和居委會、派出所會上門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訪視和健康管理。

發現確診病患之後,則需要小區、業主和居委會等共同防疫。祈福名都物業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21記者,名都小區在兩棟內分別有確診病患,患者均已在醫院隔離。“發現確診患者後,小區內每天整體消毒一次,電梯消毒兩次。目前沒接到隔離或封鎖兩棟居民樓的通知。”

上述祈福新邨業主告訴記者,雖然已有確診病例就發生在同一社區,但由於社區管理嚴謹有序,他的安全感依舊較高。據該業主介紹,小區管理處針對疫情做了不少工作,包括限制外來人員和車輛出入小區、僅限業主和持IC卡住戶通行,外賣和快遞限制在小區門口集中放置,送水和送氣服務在登記後可進入小區,進入小區需要測量體溫等。

“祈福是很大的社區,人口較多,一個確診病歷從概率上來講是很正常的,多數鄰居也沒有過分擔心。但從我個人感受到的,目前小區裡的鄰居走動明顯很少,除非是必須出門比如買菜和拿快遞,一般都待在家裡。”

小區物業管理處是防疫措施執行和落地的重要環節。記者來到廣州車陂街道上的匯友苑小區,兩位保安正在狹窄的入口處攔下進入小區的人,並逐一測量體溫。“我們小區以前不是封閉式管理的,”小區保安指了指小區入口處的藍色防護欄,“大年三十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我接到通知,附近的林南文化酒店出現了確診病例。我馬上搬來防護欄封住了小區所有入口,就留下了這個小口子。”記者注意到,現在小區的入口已經不足一米寬,僅容一名成人通過。

據小區保安介紹,該小區約有500名住戶,也有湖北籍住戶正在家中隔離。“目前進入我們小區必須測體溫,沒有在停車場登記過的車輛不準入內。進入小區必須要登記身份證號、門牌號以及最近的去向。我們門崗處現在有兩個保安,保證24小時倒班。”

广州社区战疫“打响”:共守“第一道防线”,小区、城中村的“非常时刻”

圖為:防護欄已堵住匯友苑原有出口 劉美琳拍攝

一位在匯友苑防護欄處等待的外賣員則向記者證實,現在該小區不允許送餐入戶。“現在大多數小區都做了封閉措施,許多小區不但不允許進去,還要在門口處測量外賣員體溫。”

在發現確診到後續防控的過程中,居委會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天河區石牌街暨南大學羊城苑,也在有確診患者的91個小區或地區名單當中。該小區所屬的暨南大學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21記者,患者在醫院確診後,廣州疾控中心將來到小區疫點進行一次終末消毒,並將後續消毒、防控事宜交託所在小區的物業管理,而居委會扮演的角色就是協調溝通多部門配合。

街道辦則主要起到統籌、指引的作用。越秀區梅花村街道辦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街道辦出臺的各項指引都是在省、市總體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最終各項工作指引都會通過OA或內部微信群傳遞給下屬居委會。

城中村管控難度大 減租尚難落實

記者還注意到,由於城中村較為開放且人員構成複雜,防護難度整體高於小區。

上述匯友苑的保安就住在城中村。“我所在的城中村入口處也有人攔截測量體溫,但城中村的交通比較錯綜複雜,小路太多,攔堵難度較大。”外賣員也補充道,現在很多城中村還可以騎車進入,不允許開車也可以走路進去,基本可以送餐到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廣州已經開始加強城中村管理。以天河區車陂村為例,該村共有30多個收支口,目前已封鎖部分收支口,放置人員三班輪流值守,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檢測,增強重點人員掛號排查。對湖北籍和非湖北籍人員實施分類掛號,具體把握外來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往來地、車次等信息,併發放蓋有村治保會公章的“放行條”,嚴控未掛號人員進入本村。

除了社區治理外,節後返穗的外地人士情況如何?記者瞭解到,目前外地人士返回的阻力不大,社區、村、物業極少出現阻止返穗人員進社區的情況。不過,個人房東減租實際中很難落實。

小陳是一名在廣州上班的普通白領,與其他兩個人共同租住在廣州天河區100平左右的三室一廳。1月30日,一名室友在群裡發了一條關於“減租倡議書”的鏈接,並附上一句話:“我們要不要發給房東?”

這則“減租倡議書”來自廣州市房地產租賃協會,建議廣州市業主(房東)對受疫情影響最大的2月(2020年2月1日-2月29日)實行免租一個月,3月1日-4月30日兩個月實行租金減半舉措。

針對這項減租倡議,記者詢問了多位在廣州的租房人士。租房者普遍認為,對於個人租房,減租難以實現。一位住在番禺洛溪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並未收到房東減租的消息。“其實住宅的壓力還不是最大的, 門店減租更緊迫一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