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印象 ——戲劇篇

“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這是宜城在大眾心中普遍的形象。從原安徽省會的政治地位,陳獨秀、趙樸初等先鋒領袖,到黃梅戲曲、六尺古巷的人文環境,她不缺敦實厚重的歷史滄桑之感更不缺皖韻悠長的婉約含蓄之美。

這就是宜城—安慶,一座內外兼修的城市,一座你來了、瞭解她了就會愛上她的城市。

宜城印象            ——戲劇篇

安慶作為古皖之都和長達270多年的省會城市,自古文化昌盛,名人輩出。尤其戲曲文化底蘊深厚,傳播延綿數百年。其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和條件以及市場需求的優勢使得崑曲在這裡傳播,青陽腔在這裡傳唱,徽戲在這裡走出、黃梅戲在這裡起源。

黃梅戲

  • 黃梅戲是以安慶地區民歌為基調,用安慶地區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藝術。曾用名二高腔、皖劇、徽劇、黃梅調,也曾稱為“懷腔”,“府調”。1953年黃梅戲劇團成立,始定為黃梅戲。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城印象            ——戲劇篇

嶽西高腔

  • 嶽西高腔是安慶市嶽西縣地方稀有戲種,為明萬曆年間風靡全國的古青陽腔遺脈。一唱眾和,鑼鼓伴奏,以唱幫打三位一體,風格古樸。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城印象            ——戲劇篇

桐城歌

  • 桐城歌起源於安慶市桐城市,是著名文學流派桐城派的故鄉。是當地勞動人民集體口頭創作的地方民歌,融詞曲表演的綜合藝術。主要由山歌民謠小調組成,以其獨特的七言五句式體式,委婉凝練的語言,優美動聽的曲調在民間廣為傳唱。2008年桐城歌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城印象            ——戲劇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