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不怕舊,最緊要受”,廣州這波防疫宣傳硬核又接地氣

廣東話裡有一句俗話——“橋不怕舊,最緊要受”,意思就是辦法不怕舊,大家受用就行。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連日來,廣州各地採取了“黨建大喇叭”、唱粵劇、說相聲、打快板等形式滾動、流動宣傳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群眾“少聚集、不串門”。粵語、客家話、本地白話等不同地方方言播報防疫知識通俗易懂,打通了防疫宣傳“最後一公里”,讓防疫知識傳遍街頭巷尾,深入田間地頭。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大喇叭”重出江湖

暢通防疫信息傳播“最後一公里”

“請大家提高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警惕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近期儘量少出門、少聚集,提倡微信、電話等拜年新風”“請途經湖北武漢等地的居民朋友們主動報備,做好自我隔離”……最近,南沙區不間斷地響起“黨建大喇叭”播報疫情防控信息的聲音。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通過轄區內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大喇叭”傳播體系,南沙區集中策劃推出新型冠狀病毒防護專題報道,將防控疫情的科學知識不間斷地送到田間地頭,打通轄內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後一公里”。

自1月23日起,珠江街、欖核鎮等轄內175個“黨建大喇叭”播放點,專題製作了8分鐘的防控防疫宣傳播報,每天上午7:30—8:00時,中午11:00—11:30時,下午16:30—17:00時循環播報,用大白話講大道理,確保群防群守、聯防聯控工作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這幾天村裡大喇叭每天都響,播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健康指引,告訴我們防控知識,村裡好幾位村民原定的喜宴都推後了,不少人取消了親戚間的聚會。”欖核鎮欖核村陳先生說。

荔灣區金花街的“大喇叭”也加入了防疫宣傳“大隊伍”,由於社區老年人居多,瞭解疫情渠道不多,金花街啟用了金花文化廣場的“大喇叭”,每天早上10點和下午4點定時對外播放官方疫情防控廣播,加大防疫宣傳力度。

多方言廣播

粵語、客家話、本地白話齊上陣

“堅持一下留在家中”“千萬不要哄搶”……近日,廣州越秀髮布攜手廣東省明星志願服務總隊向廣大市民發出呼籲,用粵語告訴市民防控疫情要怎麼做。

廣東著名電視主持人任永全、國家一級演員黃俊英、電視主持人鄭達、黎綺雯……一個個老廣熟悉的公眾人物用街坊口吻傳播防疫知識,令不少市民直呼“親切”“受用”。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後,防護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面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

如何做好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從化區製作了從化本地白話、本地客家話、呂田話三個版本的防疫宣傳視頻,讓本地居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切實做好防護工作。

“呂田話親切感十足”“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算起來我們也算精通多種語言”……“廣州從化發佈”微信公眾號下的留言可以看到這種創新的宣傳方式市民十分受用。

粵語相聲、三字經、打快板

創新方式為抗擊疫情鼓勁

當“大喇叭”遇上粵語相聲,就成了防疫的“硬核”宣傳。在荔灣區金花街,“大喇叭”的播放列表加入了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老先生的“疫情防控話你知”“眾志成城抗疫情”粵語相聲,在金花街黨群服務中心大屏幕循環播放的疫情防控短視頻,吸引了不少社區居民,成功勸導轄區內老年人提高防護意識,做好自我防疫工作。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少出門,不串門,不聚集,不聚餐……”在梅州平遠縣坪湖村,提醒村民科學防護的措施要點被編寫成了“三字經”,內容不僅接地氣,也朗朗上口。這篇《疫情防控三字經》,出自南沙區派駐坪湖村第一書記饒華偉的手筆。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疫情肆意在擴散,大家一起來防範……”從化街口小紅豆藝術團成員——李智鋒和胡曉文在做好自身有效防護的同時,拿起了快板自編自演了一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快板,呼籲大家一起做好防護。

社區防疫宣傳既要發揮以政府為主體的功能作用,更要善於藉助廣大民間組織、居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荔灣區金花街道“一起開工社區”組織中的創意人、設計師、插畫師成立了短期線上協作小組——藝術設計志願聯盟,創作了四個系列的宣傳漫畫,金花街將這些漫畫大量發到微信群裡,“請”到電子屏上,並通過微信公眾號廣而告之。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宣傳標語深入人心

廣場舞大媽化身防疫宣傳大使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全國各地紛紛掛上防疫宣傳標語橫幅,以接地氣的形式呼籲居民們做好防疫工作。在廣州增城,也有這麼一波“硬核”標語。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戴口罩,福星高照!不串門,福氣臨門!”

“過年親友不相見,有情隔屏如見面!”

“疑似症狀早就醫,僥倖心理害街坊。”

“外地回來別亂跑,隔離兩週大家好。”

“不聚餐、不串門,呆在家裡做貢獻。”

“外地回來莫亂跑,傳染肺炎不得了”

除了“硬核”標語,廣州還有“硬核”大媽。

“請您和家人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在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因疫情而“賦閒”在家的“廣場舞大媽”代敏娥又忙了起來:她戴上口罩,拖著原來練舞的手拉式音響,行走在大街小巷,成了疫情防控宣傳大使。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沙灣鎮有關負責人介紹,上級疫情防控文件出臺後,村居里廣場舞大媽晚飯後不聚在一起跳舞了,她們在鎮、村居的組織動員下,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戴上口罩,拖著手拉式音響,行走在大街小巷,成了疫情防控宣傳大使,從閒情逸致地跳舞到精神抖擻地衝在抗疫前沿。

“桥不怕旧,最紧要受”,广州这波防疫宣传硬核又接地气

築牢疫情防控防線,提升居民群眾疫情防控意識。廣州通過“大喇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滾動播報疫情最新信息、疫情防控知識,盡最大可能把信息傳播到每一個角落、每一位居民,彙集起群防群治的強大力量。

【整理】賓紅霞

【作者】 賓紅霞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