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看誰的書籍? 為什麼?

每日網事


最近又迷上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感覺太宰治在書寫的不上他一個人的人生,而是“我們”的人生


我是墨染啊


我大概從十四五歲開始發現的書籍的可愛,漸有了讀書的習慣。因為小時候喜歡聽收音機裡播送的評書,就有了找書來閱讀的衝動,農村小孩,家裡哪有書,偶爾在親戚家發現一兩本殘缺不全的《岳飛傳》、《楊家將》之類的書,那真如獲至寶,反覆央求借閱。借回後,我匆忙而又飢渴地去書中尋找熟悉的英雄豪傑,既忐忑,又驚喜。

喜歡看小說,武俠,文藝,情感類的比較多一點



本是雲該化作雨


我是省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和中國詩詞學會的會員,也算是一位小有成績的業餘文學愛好者吧。所以我對很多中外作家的文學書籍都很喜歡是不言而喻的。但要說我最喜歡的,主要有以下幾位作家的書。

巴金的《家》《春》《秋》。

巴金老師的這幾本書,從微觀細節著手,從宏觀大處立意,深刻描寫了一個家族變遷史,更是反映了一個社會的變遷史,是一面鏡子。精讀三書是我們瞭解和認識那個社會的、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

三本書的語言已經達到了現代文學中極高的水準,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個方面。

路遙的《平凡世界》。

《平凡世界》用很特殊的手法描述了一個最基層人或者說草根的奮鬥歷程,是激勵我們"平凡人"在"平凡世界"裡勇於前行的號子和燈塔。可以說,《平凡世界》在上世紀末、新世紀初座標了許許多多中國青年人的發展方向。

顧城的《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顧城詩集》。

顧城老師是中國現代詩歌中朦朧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他詩歌很多,我認為最有代表性的是上邊幾本,也是我最喜歡而且經常細讀的,對我學習詩歌、創作詩歌都很有教益。

海子的《海子詩全集》。

《海子詩全集》是詩人海子迄今最全面的作品集,收錄了他的抒情短詩、長詩詩劇、詩學提綱、日記小說等等。海子我也是一個詩歌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具有很強的時代印記和美學價值。

當然,還有很多作家和他們的書,我也真的很喜歡,在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說明了,謝謝各位師友鼓勵,興華問好了。

【圖片是我最近的一本詩集照片】


賈興華


《圍城》。錢鍾書的”憤世嫉俗“不是把不合適宜的老祖宗的話東引西摘地說教;而是通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把個個讀過幾本書的所謂的知識分子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

  (1)“‘——哼,高松年還要我寫篇英文投到外國什志上去發表,讓西洋人知道咱們也有牛津劍橋的學風,不知怎樣,外國一切好東西到中國沒有不走樣的。’辛楣嘆口氣,不知道這正是中國的厲害,天下沒敵手,外國東西來一件、毀一件。”

  有些人懷疑中國是一個大染缸,無論什麼外來的東西放進去就變了顏色,這未嘗不是事實。

  (2)“有時候一個人,並不想說謊話,說話以後,環境轉變,使他也不得不改變原來的意向。辦行政的人尤其難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報上各國政府發言人的談話就知道……”這是“言行不一致”的人的最好託詞。

  (3)“那些學生雖然外國文不好,卷子上寫的外國名字很神氣,有的叫‘亞歷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 );有個人叫‘火腿’(Bacon), 因為他的中國名字叫‘培根’……”在語文水準日益低落的今天,這段嘲諷文字可說是現實最好的寫照。

  (4)“高松年直跳起來,假驚異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鴻漸的真驚惶自然得多。他沒讀話劇,是話劇的不幸而是演員的大幸。”這樣譏諷人類假動作的方式,既生動又有趣。

  上述幾近詼諧笑鬧的筆調,其實是極高水準的幽默和嚴肅的綜合品,寓正於反的創作,不但含蓄、有趣,而且經得起咀嚼。“作為一個高明的諷刺家,應該是一個高明的劊子手,刀落處頭顱已經離開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覺”。錢鍾書就屬於具有這種風格的幽默大師。


公文寫作範文模板


過去家裡人推薦讓我多讀一讀馮夢龍的《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我就把這三套書都買了回來,認真拜讀,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最近又被餘秋雨的散文所吸引,其中一本叫《霜冷長河》,一有時間就讀兩篇。我感覺讀書最好是能讀進去,就像課堂上老師說的要精讀,所以我不求一週或者一個月能讀幾本書,慢慢讀,慢慢品,才有印象

我還喜歡讀徐志摩的小說,他的《春痕》很好,我曾經寫過讀後感:

徐志摩的詩,我們大都知道,他的小說我們知道多少?

《春痕》主要介紹逸君和春痕姑娘的相識相知,逸二十三歲來到日本,憑著他天賦的才調生活風姿,從幼年便想肩上長出一對潔白蠐嫩的羽翅,飛向雲端,飛向天外,去聽雲雀歌唱,聽天河的水樂,看群星聯舞,看宇宙的奇光。那都只是他的幻想,現實卑瑣的塵埃,早已將他潔白的希望掩染。他的頭,還不曾從雲外收回,他的腳早已在汙泥裡濘住。

春痕做為逸的英語教師,他被春痕的青春氣質所吸引。就連那枝在春痕腮邊撩拂過的藤花,他都要折下來,恭敬的吻上幾吻。

春痕送給逸的水彩畫,也讓他感激欣喜,神魂迷蕩。

當逸接到春痕的來信,得知她生病住院時,他幾晚不得安眠。

當逸走進醫院,由一位護士引領他來到春痕的病房前,逸看到淡藍色的門上釘著一張方形紙條上寫著很醒目的英文字:“No.17 Admitting no visitors except the patient's mother and Mr.Yi”“第十七號,除病人母親及逸君外,他客不準入內。”

一陣感激的狂潮,將他的心腹淹沒。

當他看到春痕姑娘臥在白色被子中,面色慘淡得一點顏色的痕跡都沒有,幾乎和白被單一樣不可辨認,逸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蹦發,眼淚奪眶而出:“我的春痕...你...吃苦了!...”

看到這裡,感覺逸是非常愛春痕姑娘的。可是為什麼逸沒有跟春痕姑娘走到一起。這就是吸引我繼續看下去的原因吧。

逸被突然召回國內,這一走就是十年,這十年間都發生了什麼事?

當十年後的逸君再次回到他曾經留學過的國家時,他的身份已經與十年前大不相同。

這十年,他大概已經把春痕姑娘遺忘,當他在不經意間再次見到春痕姑娘時,她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真是世事難料。

徐志摩用簡單明瞭的語言把春痕姑娘和逸君的草草見面,草草離去,說的一清二楚。

逸君見到眼前跟十年前的春痕姑娘完全判若兩人,他已沒有心情再去跟她敘舊,更是沒有什麼可值得他神魂迷蕩的了,只是想快快離開。

沈從文說:“徐志摩在詩與散文方面成就的華麗局面,在國內還沒有相似的另一人,而他的小說仍保持這種獨特的華麗,給我們另一種風格的神往。

遺憾的是志摩華麗而令人神往的小說,常被人們所忽視,乃至遺忘。”

今天,我拜讀徐志摩小說,享受了一次華麗而陶醉的神往。

我看書很慢,我認為看一部小說,不要走馬觀花,要不然看半天都不知道看什麼,白耽誤功夫,《春痕》看了三四遍,真的不錯,真的值得一看。真像沈從文先生說的那樣,徐志摩的小說跟詩詞一樣很華麗。

看完《春痕》完全被徐志摩的寫作風格所迷住。他觀察每一個事物都非常認真,敘述的非常詳細,他的文字非常優美,像是筆尖上的芭蕾,感覺他不神魂迷蕩,我卻有點神魂迷蕩了。真是一部好作品。

也正像沈從文先生說的那樣,徐志摩的小說跟詩詞一樣很華麗。

我有看完一本書寫讀後感的習慣,有時長,有時短,我感覺這樣才是真正把書“吃”透。

前段時間還看了一本郁達夫散文集,他的《故都的秋》寫得也特別好。

我覺得要問我最喜歡看誰的書籍,真的說不清楚,喜歡看的就都是最喜歡的。謝謝!


水果阿蘭


書籍是分很多類的,每一類都有就自己特別喜歡的作者,而且也不止一位作者。接下來,將我自己喜歡的作者、書名以及原因與大家分享下。

  • 第一、季羨林的《莫問他鄉與故鄉》

真情無國界。這本書主要分為三輯,第一輯,漂洋過海求真知,主要是季老回憶了自己曾在德國歌廷根求學、工作的十年中遇到的人和事。第二輯,北京城的人和事,主要講述季老海歸後在北京教學、生活近七十年的生活,他愛北京的衚衕、燕園、清華、紅樓、黎明,等等;第三輯,風義平生師友間,講述了季老對於好友以及恩師的感情。上個世紀的文人,不僅學識淵博,作風嚴謹,而且具有獨特性,不與世同流。季老也是這樣,他的文章表達真切,敘述嚴謹,用字精準。我輩讀來,令人欽佩。

  • 第二、王小波的《王小波精選散文》

王小波他鼓勵人們追求自由,在《思維的樂趣》中他寫道:“有些人認為,人應該充滿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地低下的思想。這種說法聽上去美妙,卻是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尤其是他那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更是表達了自己對自由,對於打破常規、打破世俗眼光的期望,寫的是豬,確實反映了當時時代的問題。讀者讀來很有感觸。

  • 第三、梭羅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寫的非常有詩意,若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實則是人生一大幸事。截至目前我還沒有讀完,可能是版本不適合我,我讀起來非常吃力,句子不通順,詞語用得也不是很得體,計劃回去換一根經典的譯本再讀。梭羅告訴人類,要珍愛這世間的一切,要尊重任何的生命。若你內心浮躁,有很多不能釋懷的事物,讀完後相信你會平靜許多。

總結。這三本書目前是我最喜歡的,這三位作者也是我最喜歡的,喜歡的原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據個人的閱歷不同而不同罷了。


馭風Wilson


個人從事培訓行業4年,從一個培訓小白到現在的公司中層管理者,這裡將介紹改變自己職業行為的幾本重要要的書籍。同時,個人做自媒體已經3年,這是個人第3個賬號,第一個是百家號的當地資訊賬號東北***,粉絲109.9w+,第二個是百家號搞笑賬號***笑動作片,粉絲28w+。由於個人需要以及前2個賬號的侷限,春節期間做這頭條號,也是自己自媒體的第3個賬號。

當然這裡所說的一些東西,只是代表自己的經歷,不代表社會通用法則,能幫到大家很好,不能幫到大家則表示遺憾。

自己的巨大轉變要從大學畢業開始,那是每個人提起色彩斑斕的年紀,自己也與其他人沒有差別。但是,為什麼自己僅用4年時間能到中層管理者,為什麼現在又如此痴迷自媒體呢?也正是從那時候自己發現書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書武裝自己的頭腦。

這裡就羅列幾部讓自己思維模式產生地震式變動的書籍!

第一部:《非暴力溝通》

這部書是本人職場溝通能力的重要啟蒙書籍。從大學畢業到現在,遇到溝通問題,甚至是自己培訓授課過程中都會提及的書籍,沒有這部書就沒有自己職場生涯的現在。不管是對上溝通、對下溝通、平行溝通,都是很好的行為準則。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獲益。送給每個人一句話也是自己對學員常說的一句話:“當你把溝通當做一種技術的時候你就可以獨步天下了”。

第二部:《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每個讀書人應該讀的一本書,也是自己一直教給孩子學會讀書的方法的參考書籍。這本書以終為始的理念讓你真正懂得讀書,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懂讀書。本書提出的讀書四大層次:一基礎閱讀、二檢視閱讀、三分析閱讀、四主題閱讀,讓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讀書。

第三部:《在路上》

這部書,是淨化心靈的書,讓你知道,前進的路上有追求必定有捨棄,唯有隱忍才能走到最後。成功的路上,永遠是單行道,要想成功,你必須享受孤獨。這也是自己能夠在培訓道路上,自媒體道路上一路不畏艱難、勇往無前的精神支撐!希望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能讀一次,並堅定信念往前走。

第四部:《窮爸爸富爸爸》

這部書很多人都看過,但是這裡拿出來還是要說一下。這部書拿出來不是說它多好,只是想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窮和富的的真正含義,難道真的是因為富人僅僅是富嗎?錯,是一種富人思維!

第五部:《烏合之眾之大眾心理學研究》

這部書打開了自己對心理學、行為學、傳播學、色彩學的痴迷,因為它改變了自己的看世界的態度。你知道的不一定是對的,常識不一定是對的,大眾行為不一定是對的,眾人智慧不一定是對的。太多的行為方式,不是我們常規思維方式能夠解釋的,只有科學研究的結果才是對!

通過這幾部書的不斷深化與理解,讓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改變。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借力使力而不是本力之巨。這是改變自己思維模式的幾本書籍,當然很有很多,自己只是羅列部分。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60秒簡訊


《素履之往》是木心先生的一本散文小札。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一版,整本書薄薄的205頁,紙頁大小介於A5與A6之間。拿在手裡、裝在包裡都不會是有負擔的重量,封面設計簡約樸素,紙張觸感也很好,很適合當做地鐵讀物。

整本書分為三輯十七節。每一節不是一篇前後銜接的完整文章,而是由許多隨感和思考組成,但是精闢之詞處處可見。所以讀起來雖不足以朗朗上口,但卻足以引人亢奮。

讀木心的書,是停不下來的。雖《素履之往》是本隨筆集,但先生的妙語慧句俯拾即是。

《素履之往》的書名和其中許多章節的名字均出自《易經》。

《易·履》中有言 “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其中的言外之意便是:在此塵世間,我願堅守吾志,縱使一人獨行,亦無悔。

這大概也是木心自己一生穿行在藝術與美學中的行為準則,如同屈原所言“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書中讓人流連忘返的句子太多,稍作摘錄如下。


在《素履之往》這本書的第二輯“一飲一啄”中,妙語短句尤多,頗值得玩味。

【一飲一啄】

1.好看的人,咬指甲時尤其好看

2.那要看櫻花樹下有沒有自己

3.橡皮外套的氣息毫無情趣

4.微雨夜 樹叢間傳來波蘭的心悸

5.問何所嗜 予嗜離題 尤其在情愛上

6.一個酒鬼哼著莫扎特踉蹌而過 我覺得自己蠢極了

7.雨後 總像有誰離去了

8.微風善記憶

9.雲影暗了街這頭 那頭的房子亮得很

10.動物從不一邊走一邊吃東西的

11.有的朋友 猶如廚房的砧板 不能無不必多

12.你煽情,我煽智

13.富貴之家,貧賤之家,燈光都是暗暗的

14.又來一個羞答答的厚顏無恥者

15.那臉 淡漠如休假日的一角廠房

16.昨夜有人送我歸來,前面的持火把,後面的吹笛

17.說直爽 他是汽車加油站那種直爽

18.人們都不感覺到郵局的悽慘神奇

19.思想會凍 好多哲學著作是凍瘡

20.晴秋上午 隨便走走不一定要快樂

21.時裝 多半是上當的意思

22.秋天的風都是從往年的秋天吹來的

23.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


此外還有處長句。

1. 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生活是多味的也是多維的,細水流長的生活,需要一點菸火氣和不平靜,在熱鬧中尋求一份寧靜,在孤獨中靜覓一處芳草園,願我們的生活,不僅有琴棋書畫詩酒花,更有柴米油鹽醬醋茶。

2. 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熱勢退盡。還我一場寂寞的健康。

心愛的人,一顰一笑,都讓人彷彿墜入雲端,那樣的心情愉悅如一股暖流從心底間緩緩而過。

3. 快樂是吞嚥的,悲傷是咀嚼的;如果咀嚼快樂,會咀嚼出悲傷來。

人的一生,酸甜苦辣,悲喜交織。快樂的時光最容易流逝,不管你怎麼抓都抓不住,而悲傷是慢悠悠的,它一步步侵蝕,一步步使你清醒。快樂是偶然不能咀嚼,會咀嚼出苦味來。

4. 生命好在毫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叫尷尬狼狽。

時常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問內心的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在哪?每個人想要的不同,想要好好的體驗一把大千世界、想要孝敬父母,成為家人的驕傲、想要和心愛的人一起攜手白頭、想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

5. 炎炎長夏過後,最初的涼爽,使人輕鬆地想去幹件大事。春去冬來,花開花落,在寒冷的冬天,想念夏夜涼涼的風。在燥熱的夏天,反而想起冬天的陽光,照進人的心裡暖洋洋,四季更迭,是大自然的優待,更是生命的洗禮。


正如,清代戚惠琳的詩云:“素履之往,其行天下。士如皓月,其心朗朗。素履之往,彼道坦坦。士如昭日,其姿陽陽。”

這便是木心先生最最真實的寫照。


書海編舟


我最喜歡奈傑爾·巴力寫的人類學著作《小泥屋筆記》。雖然是學術著作,但一點也不枯燥,我看的既感動又敬佩,中間還有很爆笑的部分……作者為了做學問真的太拼了,非常值得看!



點滴人生味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共計十五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因為金庸先生的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讓我們在娛樂之餘有對人性更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