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奶奶相處?

大牛無形


這個問題很簡單,奶奶就是跟你相差幾十年代溝的老人,那你什麼事都得讓著她點,可以表達你倆之間的不同關點,但不能忍她生氣,有時間陪她聊聊天,給她買點好吃的,現在的老人需要人關愛!要把奶奶當成小孩,這樣就容易相處啦!照片是孩他奶奶80多啦[微笑]



XIAOLONG123456789


說到跟奶奶相處,我還是感受挺深的。因為我8歲的時候,我爺爺去逝了,於是父親專門讓我去跟奶奶作伴,曾經有過陪伴奶奶5年的經歷,一直到小學畢業,我每天晚上都是陪在奶奶身邊的。我覺得跟奶奶相處還是比較容易的,首先,人和人之間往往都是隔代親,所以奶奶本來就很親我的。奶奶當時一個人過挺孤獨的,也很需要有個人陪伴,陪她說說話,解解悶。當然,時間長了,奶奶也會有不順心、發脾氣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我就會學著大人哄小孩的樣子,哄奶奶,逗奶奶開心,奶奶的情緒很快就會好起來了。奶奶對我也特別好,有什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總是想著我,即使我不在也會專門給我留一份。現在回想起來陪奶奶渡過的五年美好時光還是非常幸福非常溫馨的。


三楓居士



用戶5230736721866


最近布布媽十分糾結,作為打工一族,孩子才一歲,自己就要和布布爸外出打工賺錢,只能把孩子交給奶奶來帶。然而作為父母不能經常看到孩子,等他長大後會不會跟自己不親啊?

布布媽在網上發出了自己的疑問,網友們直接分成了兩隊,有說親的也有不建議讓奶奶帶的。下面就來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說的吧。

1.正方:會跟父母親

@甜甜熊:放心,畢竟血濃於水,只是讓奶奶帶孩子,又不是家長完全不見孩子了,只要經常看望孩子,與孩子奶奶良好溝通最近寶寶的變化,讓他知道父母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等他長大了一定會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提莫大魔王:只要奶奶對孩子有正確的引導,告訴他父母的苦衷,相信孩子肯定會理解的。最怕的就是奶奶在家帶孩子還天天抱怨,我小時候我奶就經常和我說,我爸媽不管我、不要我了,所以那時候覺得奶奶特別親,爸媽是壞人。後來我才懂只是老人家開玩笑抱怨而已,父母其實是很愛我的,和父母關係才緩和了。

2.反方:不會跟父母親

@殊途同歸:小孩子雖然不懂得分辨是非,但是他會對一直照顧他、保護他的人存在這一種依戀關係。在他們的世界裡,奶奶肯定就是這個讓他依戀的人。以後回到父母身邊,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心裡位置最高的肯定也是奶奶。

@狐妖小紅娘:你想啊,養小孩子多不容易啊,從小就是餓了、困了、難過了找奶奶,長大以後你把孩子接回去了,你就想讓他像和奶奶一樣與你親近?怎麼可能!孩子喜不喜歡與你親近主要取決於同你的相處過程是否愉快,可是連相處都沒有,怎麼可能會親?

@伐木累:不要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心裡門兒清,他們的世界裡只會知道父母為了工作不管他,是奶奶含辛茹苦照顧他的,但是他不會懂得父母辛苦工作都是為了什麼!尤其老人再多抱怨兩句!那隻會讓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所以能自己帶,最好自己把帶孩子帶在身邊,哪怕把老人一起接去。

總結:

對於孩子的問題,確實還是自己親力親為最好。這樣才讓孩子足夠信任你,能夠與父母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而且作為奶奶這一輩人,年紀大了還要去照顧孩子確實十分辛苦,很多教育理念可能也與我們年輕人不同,這樣奶奶帶大的孩子可能會有很多需要我們再去糾正的小毛病。

所以不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多去親自帶孩子,如果實在是礙於現實沒有辦法的,在接回孩子後也要給彼此一段時間,互相瞭解、理解,與孩子慢慢培養感情。




小莫莫故事


不少後輩感到與老年人不好相處,認為老年人脾氣怪了,名堂多了,愛固執己見,有時甚至不講道理。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改變,人們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某些變化。老人從工作、勞動一線退下來後,這種變化會更大一點。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做兒女後輩的,都得與老人好好相處,盡好孝道。其實只要本著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們兒女的“孝心、關心、耐心”來,是能與老人相處好的。 有些老人年紀越大越難伺候。有時會像個任性的小孩子,他要做什麼就要什麼,誰也勸阻不了。還有些老人越老疑心越重,有時懷疑某人拿了他的東西,有時懷疑媳婦作風不正……這些,都是老人心理變化引起的,有的就是老人痴呆的症狀。我們要理解,要同情,不要當真,因為這是病態。他們年輕的時候,是絕不會這般亂說的,也是不會隨便就懷疑人的。 還要理解老人記舊心態。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裡,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歡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成績、榮譽與見聞,我們不管已聽過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來傾聽,這時我們可以偷點懶,“嗯”、“啊”地答應著,多聽少說。如果老人過多回憶起以往的苦難,為免老人過度傷心,我們又要因勢利導,幫助老人擺脫苦澀的回憶。 沒有一個願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歡迎。與老人相處好的基本經驗就是增加與老人的對話。人老後,社交圈子小了,孤獨寂寞時時伴隨著老人,他們特別需要與人交流,需要傾訴和陪伴,需要被人關注。我們做兒女的,要理解老人這種心理需求,儘可能抽時間多與老人說說話。多些時間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讓老人增強自信,樂觀開朗,對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顯效果。如果我們不在老人身邊,我們也要定時通過問候老人,不要吝嗇費,多與老人聊幾句。有條件上網的,可定時與老人進行音頻、視頻聊天。 與老人交談態度要和藹,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耳聾,則須大聲點。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們要真誠、慷慨地多讚美他,他就高興;萬一有事談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緒有變時,我們要儘快扯開話題。在老人面前,要多講一些開心、幽默的話語,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傷感。 從思想感情上來說,我們要認定“丈夫的媽媽也是我媽媽”。與婆婆建立起親情。有了這樣的觀念,你就能夠做到從細微之處關心婆婆,也就可以原諒婆婆一些不妥的言行。但同時我們又要注意,由於血緣關係,婆婆與媽媽是還有所區別的,因而,我們要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婆婆,但又不可像在媽媽面前一樣任性、放肆、耍脾氣。做到了這一點,婆媳關係就會慢慢融洽。 禮物是婆婆與我們媳婦之間一種必需的潤滑劑。“禮輕情義重”,婆婆的需要不是用錢多錢少來衡量的。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夠體察到什麼東西能夠送到婆婆的心坎上——選她最想要而又沒有的東西送。比如說,婆婆雖然已是老年,但總還是女人,件適合她的漂亮衣服和一條和這件衣服顏色相配的褲子,她自然會喜歡得很。她高興了一家人就都高興了。 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與婆婆的事,不要過份去要求明辨是非,婆婆就是錯了,沒有必要當面糾正她,當面讓她下不了臺,在媳婦面前丟面子。萬一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發生了矛盾,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爭吵。我們作媳婦的從尊敬長輩出發,要多作點自我批評。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只要雙方讓些步是不難解決的。我們切忌到外面去說婆婆的不是,這是最傷感情的。有了不遂心的地方不要緊,可通過丈夫去向婆婆講,這樣的效果比到外面說鹹道淡好得多。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婆媳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原因多是由於家務問題和經濟問題,有的人結婚以後家務活都推給婆婆去幹,這樣就容易產生矛盾。做媳婦的要多承擔一些家務工作,凡事搶在前頭去幹,乾的時候不要帶著怨氣,要心平氣和地去幹。如果媳婦事事都搶在頭裡,老人是最容易受感動的,反而會不讓媳婦去幹。 處理婆媳關係兒子要多做調節工作,起好中介作用。發生矛盾時要及時勸解,“和稀泥”,當面安慰老人,背後勸導妻子, 兒子作為婆媳關係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通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給母親 送禮多叫妻子出面,每年的贍養費由媳婦交給婆婆,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 只要我們從孝心出發,處處從關心入手,耐心地對待老人,我們定能與老人融洽地相處,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網具全球娛樂資訊


能問這樣的問題,說明想和奶奶真心相處。那就儘量回憶你小的時候,奶奶給你的那些無私的愛,一個個像電影一樣幸福的瞬間在你腦海裡浮現的時候,你會找回早該還給奶奶的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我們老了以後,我們依然期待孩子們對我們的愛…


華亭果子造型


奶奶是長輩,首先要尊敬長輩,這是華夏兒女千年傳統美德,其二在生活中年輕人和奶奶相處可能會格格不入,因為奶奶那輩是舊思想老傳統,各個方面和我想法都不一樣,生活中奶奶她們不會奢求我們什麼的,所以我們要處處遷就著奶奶,順從她的意願就好,我相信這樣的相處方式會很和睦。


A0谷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a0008c605739f3d9a\

有美夢的周小姐vlog


其實很簡單,老人不圖你給她買衣服吃的什麼的,因為她有兒子,女兒管呢。老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沒家人陪,你只需要放下手機,工作,多聽奶奶嘮叨家常就行,經常有家人陪伴是老人家最喜歡,最開心的。


加肥貓9785


跟奶奶那年代的人相處是有代溝,但是奶奶囉嗦都是為了你好啊 那是愛的嘮叨呢

奶奶老了 她比你更需要愛心來呵護 我們應該多遷就她 哪怕是她的不對我們也要忍 對家人的容忍不是懦弱 而是愛與孝的體現 我們應該多關心老人(最好是在小事方面 老人家很細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