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侄女偷了自己錢,偷的不多但習慣不好,怎麼告訴她父母?

胡蘿蔔魚


把侄女領到她父母面前,說她撿到你的錢正準備給你送回來呢,再誇她懂事[呲牙]


三江物語


是需要給她父母一定暗示的。

這件事同樣也發生在我身上,就在前幾天。

我媽媽有個朋友我們叫她張阿姨,她有個兒子就把我媽媽叫做乾媽,所以弟弟就自然成為了我的乾弟弟。幾天前,乾弟弟給張阿姨發消息說需要補課費800,張阿姨告訴弟弟抽屜裡有1300塊錢,讓他自己抽800走,那天,小妹(不想詆譭這個小妹妹,就這麼叫她吧)與她媽媽同樣在張阿姨家做客,此為背景。


乾弟弟拿上800塊就出門了,張阿姨到了下午回到臥室發現地上散了一百塊錢,再看抽屜,卻只剩下100塊了,300塊不翼而飛?於是張阿姨發消息問乾弟弟是不是拿多了,乾弟弟被冤枉氣得要命,堅決說不是自己拿的,於是懷疑的眼光就轉移到了小妹身上...



張阿姨不知道如何開口,畢竟與小妹媽並不熟悉,於是找到了我媽媽這個媒介。我媽媽說:這個小妹曾經在農村就是因為手腳不太乾淨被人發現了,農村傳事兒傳的快,不久這小妹就揹著罵名轉到城裡來讀書了。這位小妹今年上初三,其實也並不小了。我媽媽思來想去也不知道怎麼開口,因為小妹的媽媽是知道小妹的壞習慣的。

若是:直接詢問,害怕小妹媽回去對叛逆期的小妹大打出手,萬一小妹拎不清轉而心理出現啥問題呢?

若是:繼續裝傻,姑息這小妹繼續這樣發展,以後越來越過分怎麼辦呢?

最後我姐姐拿了注意,以我媽媽的視角要裝作啥都不知道(因為害怕小妹媽丟了面子對小妹大發脾氣)這樣編輯短信:哎呀佳娃兒(乾弟弟)今天在家裡發脾氣,跟他媽媽鬧的不可開交。就等小妹媽詢問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和盤托出佳娃兒今天拿補課費莫名其妙丟失了錢財,總之,就是別主動懷疑小妹,讓小妹的媽媽自己去懷疑...



事情的結果是...我媽媽跟我們玩牌玩忘記了...小妹媽在離開張阿姨家的時候,張阿姨自己演了一波大戲,也就是在說跟乾弟弟為不翼而飛的錢財吵架的事兒。

我都在想小妹當時在場有沒有感覺後背一涼?唉,後期小妹媽有沒有明白我就不太知道了。不過放個小彩蛋

張阿姨開玩笑的問小妹她們初三的孩子有沒有談戀愛,小妹大手一揮:那太正常了,談了幾年的都有,我上週才分。

Emmmm...我哪裡敢說話,不知道她偷錢究竟幹什麼去了,但這個習慣是必須要糾正的,只是方式一定要柔和一些。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點個贊或者關注我,我有一大堆故事和經歷講給你聽,因為我就是身經百戰的團長。


海苔飯糰


那一年我三年級,第一次偷了我舅媽的錢買好吃的。現在回想,其實當時錢在我的眼裡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存在,看到錢以後,我是沒有太多的想法的,就是像一個孩子得到了一件新奇的玩具,拿在手中把玩,很開心的那種。後來,我的舅媽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父親,我到今天都記得,我父親不問青紅皂白的就給了我一巴掌。我的內心很憤怒,因為雖然她們不說,我也能感覺到,他們認為我是個壞孩子。那一巴掌,不是出自於愛,而是我丟了父親的面子。舅媽也不是真的關心我,只不過就是想讓我的父親教育我。從此以後,我便愛上了偷錢。我不是沒有零花錢,但是我就是要偷錢。大了以後,這個習慣自己就改了。我說這些,只想說,孩子永遠要比我們想象的敏感而脆弱。瞭解他行為背後那個部分,比如何教育更為重要。愛,是那份用心。而一個孩子,是愛不壞的。如果壞了,一定是你的愛首先壞了!最後補充一句,我和我的父母隔閡很深,至今為止,我都無法真的從內心接受他們。因為,我從小到大都覺得,其實我可以更好,但是,是他們對我的不懂,讓我變得很糟。


貝小妞821


如果是我侄女偷拿了我的錢,我不打他,因為孩子還小,教育一下我行了,我會告訴他,你要買什麼,我可以給你買,你以後不要偷著拿錢,如果在你下次我會狠狠打你裡,嚇呼一下就行了。告訴他父母更沒必要,說不定還讓孩子再挨一頓打,雖然孩偷拿錢不對,必究還小,也是大人平時沒有教育到,責任在大人而不在孩子,我怎麼還會好意思給他的父母去說呢。


俺是河南人


我建議告訴她父母,讓她父母教育她,越早越好。

看到這個問題,我感觸很深,實不相瞞,我小時候也有累類似的經歷。

我記得是是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由於家裡小孩多,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們除了吃飽和穿暖,沒有任何零花錢,看著其他同學天天買小吃,我心裡癢癢的,可那又能怎麼辦呢?有一次無意間發現父母放錢的地方,實在嘴饞吧!所以鼓起勇氣偷了5元錢,起初沒有人發現,後來每天都去偷一次,而且數額一次比一次大,最後被告發,當天晚上就被父母狠狠的揍了一頓,那個慘啊!現在想起來有心有餘悸。

現在想想,其實我要感謝父母,沒有他們那次棍棒下的教育,我估計要走上歧途。

大樹要長的好,一定要從小樹苗開始干預,人也是一樣,歷史上不乏“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小孩子的世界沒有是非曲直,如果做錯事,沒人管,他會一直錯下去,錯誤會越來越嚴重,所以需要大人來教育他們,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你不需要有心理負擔,你應該儘快告訴她的父母,這樣才是真正為你侄女好,糾正她的錯誤,偷錢都是從少到多,你現在不去糾正的話,以後偷的錢會越來越多。


小逸的生活筆記


我小時候也是會偷我爺爺的錢,也不多,奶奶發現了這個事,沒有跟我的父母說,而且單獨跟我溝通,說家裡雖然不差這幾塊錢,但時間長了,拿順手了,以後就會變成壞事。現在只是發生在家裡,也只有我發現,我不告訴你爸媽是尊重你,自尊心要強,以後想要什麼東西跟父母說,他們如果拒絕肯定有他們的理由,但絕對不可以自己偷偷去拿錢,如果真的需要,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爭取,而不是這樣偷偷摸摸。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偷拿過家裡的錢,至今我父母都不知道這件事,我很感謝我奶奶那個時候對我的愛和保護。

對於你侄女的事,你也可以這樣說服她,但是首先要先問清楚她為什麼會這樣做,明白緣由以後再去正面引導,不要一味的想著把這件事告訴她的父母,也許她會在知道以後恨你,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沐沐的心情樂坊


應該告訴她的父母,這個問題很嚴重,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牛,這樣的孩子到別人家都會偷的,我鄰居的小孩也是這樣的,到我家玩和別人家玩都偷拿錢,後來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才發現每家都被她偷過,後來都不讓孩子跟她玩了,我們不敢告訴她的父母,因為是外人,你是親人應該說的,好過別人在後面隨便說![祈禱][祈禱][祈禱]


林榕在紐約


小孩子自控能力差,沒有物品所有權的概念,看到想吃想玩的,就想拿來給自己,可以先試著瞭解一下他這樣做的真實原因,再跟父母交涉也不遲,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談話方式,想起小時候被同桌誤會偷了他的橡皮,到現在我都沒辦法釋懷。


勿擾只為自己記錄


我來說一下。關於侄女偷拿了錢要不要告訴她的父母這個問題。

還是老規矩,首先分析題目。我先看了一下其他的回答。大多數回答和所提問題都有出入。問題是在問,怎樣告訴她的父母,而不是說要不要告訴她的父母。因為在問題中,立場已經明確了,是需要告訴父母。但是,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來告訴她的父母,而不是說要不要告訴她的父母。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是這樣的。

第一,告訴他的父母是完全必要的。結論已經有了這裡不再說。

第二,告訴的方式應當是直截了當,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她的父母。

第三,還可以和他的父母共同來研究和探討,如何對孩子提醒和教育。對於這個事情,要做具體分析。孩子出於什麼原因?發生事情的前因後果,孩子的心理,孩子行為的目的,是初次還是經常出現?孩子對這件事有什麼樣的認識?正確還是不正確?等等。

在瞭解情況分析情況之後,制定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否則,如果不積極干預,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很可能造成影響。千萬不能忽視,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說的嚴重一點,甚至會可能影響到他的一生。


渴望幸福的人


孩子偷錢也是生活中的常見問題了。侄女偷了自己的錢,但是數量不多,說明不是慣犯[捂臉]

孩子偷錢不一定是對錢本身感興趣,大部分都是為了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零食或是在同學面前有面子等,往往動機都非常直接。

我覺得可以先不告訴父母,畢竟錢不多,而且自己也是侄女的親人,也可以對侄女進行教育。可以先假裝不知道侄女偷了自己的錢,跟侄女愉快地玩耍聊天,從侄女嘴裡套話。比如,我給你100塊錢,你最想幹嘛。孩子的想法是很直接的,她會直接告訴你她的想法是買個美麗的髮卡。這時候你去帶她去買髮卡。用這樣的實際行動告訴她,想要什麼或是想買什麼直接跟大人說而不是偷大人的錢。其實學校的老師也好,或是爸爸媽媽也好,肯定都對孩子進行過不能偷錢的教育,孩子從心底裡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只是她們有時候面對一些玩具等誘惑時,沒有合適地向父母親人表達想購買的方式或是容易遭到父母的無情拒絕,所以她們就直接選擇偷錢自己買!

自己解決了問題以後,我覺得還應該跟侄女的父母簡單地說一下情況,並強調這件事自己已經解決,不要再追究了!只是以後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畢竟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

我覺得通過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更能解開孩子心中的疑惑,改善孩子的行為。當然,漠視或是放任自流的方式更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