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英国等老牌强国为什么混的越来越差?

香堂风子


卧槽!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世界通用规则。

英、法老牌的资本主义者知道过慢日子了、懂得享受人生、生活的本质意义了,他们更懂得有品味的生活,也不愿意接受赤裸裸、血腥的场面、场合了。他们正享受资本带来的终极好处、乐趣。这个地址就是英、法本土资本主义的老战场。

新生的战略舞台移师美弟。热闹、刺激、疯狂的新的冒险家乐园。换个地方、场地,重新洗牌、开业,聚集、扩散、掠夺🏴‍☠️

新旧资本主义看似分道扬镳,其实紧密结合,寻欢作乐,各取所需。

所以,如果以为老牌的资本主义衰落了,真是瞎了狗眼哈!他们在玩车轮大战知道不!一部分休闲、一部分工作,一部分稍作休整,又会进入战斗⋯⋯

你正面忙着对付工作的资本主义,休整的资本主义也是会从后面踢你屁股的!然后脱了你的裤子走人。留下你在原地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一片零乱!

就问你懂了没?


收到信号也


英法老牌强国混的越来越差,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它们没钱了。



1956年,埃及政府强行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所有权收归埃及国有,这个行为就好比是佃农把地主抢了,一直横行霸道惯了的英法自然是无法忍受。

很快英法就纠结以色列一起痛揍埃及,又抢回了苏伊士运河所有权。然而,英法还没高兴多久,苏联和美国就发表了联合声明,痛斥英法搞霸权主义。祭出核武器大旗,以武力威逼英法从埃及撤军。

起先英国首相艾登还不予理会,打算跟美苏死扛到底。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打电话给他,强硬的威胁道:如果你不撤军,我就在国际市场抛售英镑,让英镑贬值!并且我会考虑否决你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停止美国向英国的一切经济援助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迫于巨大的军事、经济压力,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统科蒂只得无奈的下令撤军,并且艾登还引咎辞职,在全世界面前丢了大脸。

事后,英法两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法国决心自立门户,拉拢欧洲大陆国家搞欧洲共同体,建立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极——欧共体。

但是不管法国怎么蹦跶,他依然是跳不出如来佛祖手掌心的孙猴子,始终被美国这个如来佛捏在掌心。

至于英国,非常直接干脆,直接投到美国大哥门下,给美国当小弟。



那么1950年代的英法为什么这么惨呢?这就从1850年代开始说起了。

1850年前后,当时的英国以只占世界2%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60.2%的煤,50.9%的铁,以及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堪称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仰仗于实业的优势,英国伦敦还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大量的资本流入英国,这也促使当时英国的经济总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

得益于经济实力,英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资金保障。它的海军世界第一,殖民地面积世界第一,殖民地人口世界第一,拥有一个将近四亿人的殖民地市场。

法国虽然全方位落后英国,但各项数据也是世界第二的水平。而当时的美国、沙俄、德意志联盟在英法面前,都是渣渣。

也就是说,英国、法国凭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拥有殖民地面积巨大、殖民人口庞大的双重优势,在1850年代称雄于全世界



但是,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由于英法忽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他们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特别是法国,由于实体经济萎靡,居然在十九世纪就炒地皮,大搞房地产经济。并且法国领导人还很奇葩,认为工业革命后,未来工业只需要机器,不需要人,因而鼓励国民节育,结果工业也没有搞上去,人口也没有增长。要知道,工业时代,人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于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这哥俩就分别从世界老大、老二跌到了世界老三、老四的位置。

其实,两国当时是可以避免沦落的,但是由于两国资本家已经习惯了躺着赚钱,对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没兴趣,因此错过了这次保持优势机会。而当他们的工业产品竞争不过美、德后,它们又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且非常失败的转型之路。

法国的转型是搞海外投资,在全世界疯狂放高利贷,然后利滚利生钱,赚高额利润。当时的法国被戏称是“高利贷帝国主义”。

但我们知道,放高利贷是有风险的。如果借贷人不还钱,放贷人就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了。法国当年靠放贷赚了不少钱,但也有很多钱没收回来。比如借给沙俄的高利贷就因为沙俄政府倒台,苏联拒不承认,而最终打了水漂。

英国的转型是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压渣殖民地经济。比如当时英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没有竞争力,英国政府就强迫殖民地人民购买英国的产品,不准殖民地搞自由贸易,不让更有产品竞争力的美国、德国产品进入英属殖民地市场。

并且英国还从殖民地疯狂的掠夺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以获取暴利。这种掠夺,也导致殖民地对英国离心离德。埋下了各个殖民地后来独立的种子。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英国、法国在一战前虽然还能勉强维持欧洲霸主地位,但两国的霸主位置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并且两国经济太依赖殖民地和高利贷,

当殖民地一旦脱离英国,高利贷一旦收不回,两国的经济都会大崩盘

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两次世界大战了。英法虽然靠报团取暖加美国帮忙,两次都勉强打赢了德国。但战胜国的结局也是欠下一屁股债,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只能靠美国的接济才能度日。

既然美国是大款了,那么世界格局就应该是美国这个新任大哥做主了。

1946年,美国号召世界各国放弃殖民地,并且美国还做出表率,让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获得了独立。

英国见美国大哥这么干了,他也不能不表示表示,响应大哥的号召,在1947年放弃印度,给了印度独立的机会。(不主动放弃也不行,已经没钱打仗了)

法国不愿意影响美国号召,就在世界各地镇压殖民地起义。结果也是众所周知,法国基本上没打赢一场殖民地战争。

1959年,法国总统科蒂引咎辞职,戴高乐上台接盘。

戴高乐上台后,原则上同意殖民地独立,结果法属殖民地就瞬间集体独立了。

当法国的殖民地体系崩盘后,英国的殖民地也跟着一起崩。

前面说了,英国在1870年之后还能维持大国地位,靠得就是殖民地。现在重要的殖民地是一个不剩的全没了,英国也就像个被拔了毛的野鸡,什么都不剩了。


当然了,现在的英法相比于第三世界小国家来说,依然是强势般的存在。但比起它们当年的称雄时期,那还是远远不能比的。

总的来说,英法的衰落,其实就是它们当年在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走“正道”。一个靠炒房地产和放高利贷赚钱,一个靠金融和压迫殖民地赚钱,都忽视了经济的支柱是实体经济。当两国的金融泡沫破裂,以及殖民地纷纷独立后,两国自然也就没钱赚了。

而没钱的结果,自然就是越混越差,远不复当年的雄风。


Mer86


没有到过法国,我把几年前去英国的感受讲一下。

我是从伦敦出发,到了剑桥,然后一路北上到了爱丁堡,途中经过主要城市。环境整洁优美,是一大特点。但是从城市到乡村,一路上看下来,基本没有看到什么工厂,这跟我在苏南到处都是各类工厂企业形成很大反差。那年,英国硕果仅存的奢侈品牌巴布利还迁移到了东莞。

其实,现在的英国,除了教育、金融,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很少,汽车也基本上属于小众,航空发动机双R可能是残存的骄傲了。

总体来说,英国人还在吃祖先的老本。


君无戏言博主


法国和英国都曾风光一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曾几何时,殖民地遍及全球,工业品制造能力无人企及。

然而,随着美国的崛起以及两次大战的洗礼,法英两国早已名落孙山,一蹶不振。

多年来,由于充当美国马前卒、应声虫的角色,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故而也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活力。

美国要求盟友加大军费开支,法英等国群起而响应;美国要求他们对伊拉克、利比亚等国一道采取军事行动,根本不假思索;美国不准其使用华为5G,两国就只好面面相觑,不敢越雷池一步,尽管华为5G技术一流,对改善本国的通信网络以及数字经济大有帮助。

这方面,德国要比他们表现出色多了。德国多年来维持军事低水平,并不因美国的吆喝就提高防务军费;德国以本国军事实力有限为由,屡屡拒绝跟随美国对别国参战;德国为了打造先进的网络通信设施,俨然不顾美国的警告,还要将干涉其内政的驻德大使驱逐出境,都彰显了德国与法英等国的不同。

这就无怪乎法英等国混得越来越差了,试想,一个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国家还能有前途可言吗?

现阶段,英国一会要脱欧一会又不想脱欧,已经丧失了往日的“绅士风度”;法国因黄背心运动搞得焦头烂额,又因圣母院失火而身心俱疲,早在去年就被波兰讥刺为新的“欧洲病夫”,他们自甘堕落,俨然病入膏肓,本身“软骨头”,如何“雄起”?而要有所突破,必须冲破美国阻力,他们有这个虎胆和能耐吗?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严格来说,法国和英国混的并不差,法国GDP为2.57万亿美金,位居世界第5,;英国GDP为2.56万亿美金,位居世界第6;再看下人均GDP,法国为3.9万美金,英国为3.8万美金。在综合国力方面,法国和英国依然是世界强国,工业实力、军事实力都居于世界前列。两国的政治实力也是非常强的,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是美国重要的盟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核心成员国,英国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英国在金融界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两国在世界上都拥有较大的话语权。按理来说,这个成绩其实可以了,能保持大国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为何还会让人觉得越混越差呢?

其实,如果站在法国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基本上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法国人也认为,法国有点落后了,不仅是经济方面落后了,引以为傲的“法兰西文化”也开始衰落了。英国人的看法也差不多,对于英国的评价,也趋向于负面,虽然英国人现在闹着要“脱欧”,但是面对未来,心里面真的没有底。如果一个非洲人,看到法国和英国的状态,恐怕会感觉这两国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实,对于法国人来说,饭肯定是吃饱了,可挫败感是比较强的,因为法国人自拿破仑时代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感”。即使今天法国人不愿意谈及“普法战争”的历史,也不愿意谈及“维希法国”的历史,但是谈谈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总是可以的吧?同样,法国人也并不认为这是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因为赶跑纳粹的并不是“自由法国”,而是美国人。

法国人依然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加拿大人和澳洲人看到法国的状态,恐怕也会认为法国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既然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而且还是大国,为何一定要活得那么累呢?因此,加拿大人和澳洲人,甚至于德国人,都过得比法国人幸福。究其根源,法国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过去实在是太辉煌了,曾经是欧洲文明的中心,曾经的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这都是非常骄傲的过去啊!打个比方,今天的法国,就像一个考了80分的优等生,始终怀念以前的日子,因为以前能考90分。

同理,英国人也是一样的情况,曾经是超级大国,如今只能跟着美国混饭吃。英国人骨子里虽然没有法国人的傲气,可是英国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事实上,法国人过得比英国人更潇洒,法国出了个戴高乐,让法国实现了独立自主。英国人有苦说不出,虽然也很独立,但不自主,后面还有美国大哥管着,并不像法国人那么自由自在。英国人的另一个挫败感,来自于其自身的“进退失据”。

英国和法国的关系,在二战后很复杂,法国人并不信任英国人,法国人认为英国人属于“搅屎棍”,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对英国也没有好感。在欧洲联合的进程中,英国在一开始是遭到排斥的,后来英国好不容易混了进去,但是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英国人开始感叹,自己的外交策略完全失灵了,其实自从纳粹闪击波兰后,英国的“搅屎棍主义”就宣告破产了。二战后,欧洲需要的不是“套路”,而是“真诚”,德国人和法国人放下了“仇恨”,只想着过好日子。英国人太迷信那些“套路”,太拘泥于自身的利益,最终舍本逐末,吃了大亏。

总的来看,法国人属于执念于过去的“优等生”,英国人属于对现状极其不满的“优等生”,法国人考了80分,英国人也考了80分,两者都怀念90分的日子,可是那个日子始终看不到希望。但是,他们忘了,这个班级里,平均分只有40分,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能混到及格已经不容易了,两国超出及格线一大截,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因此,两个人均GDP超过3.5万美金的国家,如果整天喊着自己过得很惨,那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图维坦


“民主政治”最终发展称为“骗子政治”的国家,能不越来越差吗?

美国债务占GDP的106%

英国债务占GDP的89%

法国债务占GDP的91.7%

这个国家的公共债务都非常的高,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公共债务。

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民主选举方式,每次总统选举的时候都需要用大量的福利来收买选民,根本不顾现实情况和国家利益,纯属是为了上台,导致了最后这些国家的公共债务越来越高。

在选举时承诺了大量的福利,上台后又没能力,最后都是通过增加国家债务来完成竞选承诺。他个人是完成了上台时候的政治任何,但是国家债务越垒越高。

如果每个竞选者都靠用这种方式上台,当这个国家的债务已经到达了已经没办法再升高,无法在借到钱的时候,那怎么办?

最后的办法就是从其他方面缩减,第一个是军费缩减,现在英国海军那里还有日不落帝国的样子。法国的军工以前一直都不错,但现在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也开始没落了。

除了军费外,还有很多大型公共项目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无法升级和更新。

美国的军费倒是没有减,那是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借钱能力比较强,但是美国的公共设施仍旧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去升级更新。

其实英国、法国、美国的国民待遇一直都在上升的,因为某些人为了上台,把国家的大部分资金都用在“贿赂”选民上。只不过最后导致国家的其他开支日益减少,最终给大家一种越过越差的感觉。

混的越来越差和经济是脱离不了关系的,由于竞选者给予了国民大量的福利,让这些国家的人民没有后顾之忧,努力的借贷消费,无论是英国、法国、美国的个人债务都非常严重。美国就不用说了,英国才6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有830万人无法偿还债务。

像美国、法国、英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完全被债务绑架,经济进去僵硬期,不敢转型,不敢竞争,在未来很长这一段时间内,西方很难出现创新型经济。(像移动支付)

主要原因是,大资本家通过债务绑架了这些国内的劳动力,让他们乖乖的工作还钱,他们坐下来收利润就可以了。没有竞争者,没有危机感,慢慢的就出因为惰性而衰落。

民主政治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无法防止骗子盛行。在西方民主选举制度下,老实人永远玩不过骗子。

不用福利“贿赂”选民无法上台,靠福利“贿赂”选民上台,不顾国家实际情况和长远利益,迟早会把一个国家玩完。


一号风手


英法混的很差劲?考虑到目前英法两国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能赶上英法两国的屈指可数,说这两个国家混的差,只不过是目光全被美国俄罗斯吸引了。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来,英法两国的经济总量仍然排在世界前几位,而这两个国家人口也都只有6000多万人,甚至远远比不上中国的一个省。人口虽少,但是每个人创造的财富可一点不少,人均GDP傲视群雄。英法的领土面积方面甚至比不过日本,所以英法两国仍然是公认的强国。


为什么英法给人的感觉是日落西山,一天不如一天了,因为在国际事务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国身上。

政治上,英国一直紧跟着美国,美国指着哪,英国就跟着打哪,所以每次出头的都是美国,英国似乎淡出人们的目光。

法国与英国不同,法国一直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与美国的政策一致,法国与德国争夺欧盟的话语权,法国似乎也不如德国。

军事上,英法与美国步调统一,出兵也是顶着北约的大名头,久而久之,人们似乎忘记了英法的作用。

相比于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领土遍布世界各地,有着说一不二的话语权,而今天的英国只能退到英伦三岛,与之前相比,英国确实是衰弱了。


视野新观


其实英国和法国并不是混得越来越差,而是他们的地位越来越与自己的国家体量相符了。


准确的说,其实英国和法国现在混得并不差,无论从人口还是面积来说,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上都排不上号,英国只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法国也不过四五十万平方公里。而从人口上说,两个国家都是6000万人口左右,在国际上并不算什么人口大国,更不要说国土大国了。

然而这两个国家现在的GDP依然排在了世界上第5名和第6名,经济上位于世界顶尖水平,政治上两国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从各个角度上来说,英国和法国都不能说混的差,只不过相比于19世纪英法横行世界的时期,现在的英法并不是世界的主导了。



那么英国和法国,究竟是如何从当年的世界霸主沦为现在的次级强国呢?

首先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

说起来,现在大家可能对英国和法国当年有多强大没什么感觉,其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和法国还被公认为是世界的霸主。

一战结束后,英法美三国创立了凡尔登华盛顿体系。英法主导成立了国际联盟,并且垄断了国际联盟中一切的主导权,将日本,德国,美国和苏联排除在决策圈之外。直到二战爆发,世界的目光也都盯着伦敦和巴黎,等待着英国和法国决定这场战争的走向。



然而,让世界大跌眼镜的是,堂堂的法兰西在纳粹的攻击下,仅仅坚持了33天就投降了。而英国如果没有丘吉尔的话,恐怕也很难顶住德国的进攻,英国由于孤悬海外,艰难的维持着自己的国土安全,不要说消灭德国,就是连反攻欧洲大陆都是痴人说梦。

德国的出现彻底粉碎了世界对于英国法国霸权的幻想,原来法国居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原来英国在新崛起的德国面前居然是如此的无力!英法在世界上的主导权在法国投降之后就瞬间消失了。

与英法相比的是,苏联日本和美国在二战中迅速崛起,苏联凭借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物力将英法难以抗拒的德国一路平推至柏林,而美国则以其极其强大的财力以一国担起了整个盟军阵营的物资供给,两国都在击败法西斯阵营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战结束时,苏联军队超过了1100万,而美国军队更是超过了1200万,与之相比的是,英国军队只有600万,而法国干脆就亡国了,这样的局势下,英法怎么能和美苏相比呢?

所以随着二战结束,英国虽然还在国际政治上有相当的地位,但是英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说一不二的英国了?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自嘲说:“斯大林坐在我的旁边像一个庞大的巨熊,丘吉尔坐在我的另一边,像一个凶猛的老鹰,而我坐在他们两个中间,像一头瘦弱的驴子”。

丘吉尔的自嘲更加证明那个曾经作为世界霸主的日不落帝国,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强大让英国秉承了几百年的外交政策完全转向。几百年来英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防止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超级霸权,扶持欧洲大陆的第二强国,以对抗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

但是在苏联面前这个政策完全失效了,因为除了苏联之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就算捆在一起,也根本无法与苏联匹敌,英国和法国不得不依靠美国来抵抗苏联的扩张,不得不寄人篱下成为了美国的附庸,加入了北约。


既然要投靠美国,自然要听美国的话,虽然在二战之后戴高乐做了很多努力希望让法国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政治实体,但这种努力终究是徒劳的。到现在为止法国的政治自主性只能说比英国要高一些,但是也很难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各种决策依然受美国的影响,再也不复当年的霸主风采。

在政治原因之后,更主要的是经济原因。

如果欧洲没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话,美苏是没有机会来掌控这个世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让欧洲的劳动力大量短缺,生产力减弱,给了美国工业崛起的机会。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摧毁了欧洲百年来工业革命所积累的财富,将整个欧洲炸成了一片废墟。

二战结束以后,曾经富裕无比的欧洲,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当年作为世界工厂的富裕无比的英国,居然在实行粮食配给制,粮食配给制一直维持到了1952年才结束,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整个英国几乎没有什么家庭能够得到足够的供给,老百姓在饥饿中度过了圣诞节。

而巴黎久经战乱,这个曾经的浪漫之都被战火重创。巴黎的人民在法国复国之后,都不约而同的感叹巴黎不复当年荣光,现在已经是一个贫穷的城市。

面对着欧洲的窘境,美国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观,因为一个贫穷的欧洲是势必无法抵抗苏联的扩张的。因此美国提出了扶持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给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帮助欧洲复兴,重建工厂,重新拾起那些被战争所摧毁的产业。事实证明马歇尔计划非常有用,它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欧洲重新站立起来,恢复了当年的经济繁荣,让欧洲重拾文明。

但是,美国人的援助是有选择性的,欧洲从马歇尔计划以后,就再也没有站在时代前沿,直到今天为止,欧洲的经济依然被美国严格控制的。

美国怎么控制的呢?

就是美国不让欧洲参与那些最先进的产业。 如果说21世纪有什么最发达的产业,那么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说是互联网,可是欧洲到现在为止,可曾有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吗?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这些最新颖的科技都与欧洲无关。到现在为止,还是在坚持他们的旧有的优势产业。包括金融教育,精密加工和旅游。虽然这些产业帮助欧洲保持了富裕,但是这些产业却只能让欧洲老百姓过好日子,却不能帮英国和法国参与世界争霸,因为最领先的科技才是支撑一个大国进行争霸的根本底气。


欧洲的科技远远不如美国发达,也许欧洲人能造出好的汽车,造出好的轮船,却不能造出好的载人火箭,不能造出好的航天飞机,也无法在互联网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军事科技上,欧洲与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20年以前,中国人还在羡慕英国人用的鹞式战斗机和法国的幻影系列战斗机,而20年以后,当中国的歼20已经成功列装部队时,欧洲甚至连五代机的计划都没有,英国和法国的空军的装备已经落后于中国整整一代,更不要说和美国相比了。


在海军上,当年的大英帝国海军现在只剩下六艘像样的战舰,连中国的南海舰队的实力都不如,而英国和法国所用的战略核潜艇还是80年代的老型号,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法国军队不过30余万人,英国军队只有20万人,从各个角度上讲,现在欧洲的军事实力都完全的落后于世界顶尖水平了。

英国和法国经济和人口加在一起,差不多和日本是一个水平,土地面积加在一起也仅仅比日本大上1/3左右。日本在我们眼中不过是美国的一个棋子而已,英法又有什么实力能称霸世界呢?属于小国称霸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小约翰


首先,英法等老牌儿强国,混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差。说到整体实力可能不如中国,但说到人均中国就差的太远了。

当然,也没有之前发展的好。

一部分是因为科技创新乏力。全世界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了(似乎人类的科技从某种程度来说好像确实被锁死了)。加上技术扩散,让后发国家迅速跟进。

另一部分源于政治制度。这些老牌强国都是民主国家。首先政府的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政府财力,物力相对有限,不能像中国一样大规模的投入基础设施建,等一些政府投资。

其次,由于选票。任何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处于社会底层。底层民众想要更高的福利。作为民选政府不敢放弃这些选票,所以也就不敢无视底层民众的呼声。这也导致其税收高,福利高,进而影响了经济活力和民众努力奋斗的动力。(注意:民主是天然正确的。独裁者如果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做错了,他可是在没有经过百姓的同意下做错的。而后果独裁者本人是承担不起的。还得全体百姓买单。)

还有一种说法说:衣食无忧出圣母。这些老牌强国,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导致其同情心泛滥,加上各种人权,公益组织的影响。让政府引进了大量亚非第三世界国家低素质人口(比如黑人和穆斯林。当然这也和福利高,人家愿意去有关系)。进而影响了国民平均素质。

在下并非专业,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乡野莽夫


日子过的太好了、西方民主社会、他的政府需要选票认可、对待人民的态度和对待选票挂上构、社会保障全国一样、特好、日子太舒服了、压力没了、都在吃老本、能好嘛、看我们中国、几亿农民工妻离子散、抛父抛母在城里打拼、全国的人民人人都在拼、就连农村的老人也在拼、才有中国速度。再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糸与西方社保体糸不一样、中国的社保体糸象宝塔型、新农保象塔底、国家对每个参保人相比补的不大、公务员、央企国企员工处塔顶、最好、职工次之、但大大好于新农保老农、农村老人相对为国家聚集财富。个人之见、认可点赞、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