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到了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

倾心独恋7603


德军在1942年夏季将进攻重点目标改为斯大林格勒,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为了尽快攻占苏联高加索油田,这里占当时苏联石油产量的40%。而进一步的动作则是攻占里海沿岸的巴库,打通通往中东和波斯湾的道路

其次斯大林格勒本身是苏联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攻占这个城市之后,可以腾出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进一步向中东进发。

最后德军真正本意是如果可以快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够进军中东和波斯湾。一旦德军进入中东地区,那么当时保持中立的土耳其和阿富汗会前来协助。这从当德军攻占高加索大部分地区,土耳其随即将20多个师调往苏土边境准备策应即可看出。不过由于之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斗旷日持久和没有攻占整个北高加索,使得土耳其担心自己会像在一战那样没有看清谁是胜利者而吃亏,最终没有予以配合。

还要指出的是,如果德军得以进入里海沿岸和中东地区,会直接威胁到伊朗。这里是当时苏联接受美英援助重要地区之一,在二战中这条航路的物资占美英向苏联援助物资的四分之一。况且伊朗本身在英国和苏联占领后心怀不满。

不过虽然德军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然而德军在实际作战中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没有充分利用好装甲兵部队,将大量兵力投入持久巷战。最终德军的结局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丧失战略主动权。


荣华之武器堂


在1941年残酷的冬季作战中,希特勒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准备以强有力的措施阻止苏军的大反攻,由于缺乏战略预备队,希特勒拒绝批准任何形式的撤退行动。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军要想改善防御的不利态势,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前线的一些突出部阵地,拉直战线以增加防御强度。但是希特勒严令必须坚守这些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是理想的进攻莫斯科出发基地,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和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会在1942年再次发起对莫斯科的进攻,包括苏军最高统帅部。



如果德国陆军总司令还是勃劳希契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德军会再次进攻莫斯科,但是勃劳希契已经被希特勒解职,现在的陆军总司令部已经完全服从于希特勒,连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失去了权威,东线的战略问题由希特勒亲自决定,德军将领只能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希特勒的专业军事能力肯定是不如他的将军们的,他考虑问题以更多的倾向于战争经济角度,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角度,从策划进攻苏联一开始希特勒就主张将进攻重点放在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南方,即指向乌克兰的农业、顿涅茨的重工业和煤炭以及高加索的油田。现在希特勒的完全掌握了东线的作战指挥权,自然要将战争经济的路线贯彻下去,进攻重点将转向南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



从军事角度来看,再次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这一战略企图实在是太过明显,鉴于德军在冬季拼死守住那些危险的突出部,苏军已经确信德军将进攻方向再次放在莫斯科方向,苏军已经大大加强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几乎所有的战略预备队都集中在莫斯科附近,显然苏军准备在莫斯科再次和德军展开决战。这样一来,希特勒选择在南方发起战略进攻就达成了重要的战略突然性,使德军能很容易突破苏军的战役防御地幅,迅速取得战役自由,在机动作战中苏军完全不是德军的对手,这可能是军事上唯一的理由了。



从整个东线战略上来看,希特勒策划的“蓝色行动”存在致命的战略弊端,首先高加索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德军的进攻距离将远远超过进攻莫斯科,而且由于高加索在苏联版图的最南端,德军主力进入高加索时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出纵深的侧翼(左翼),这将牵制相当数量的德军部队,德军越是深入高加索,就越需要将更多的兵力投入侧翼的防御上来,进攻的兵力自然也就越少。更加致命的是,德军向南方发起进攻,相当于是绕过了中央方向(莫斯科)上的苏军主力,一旦苏军发现德军的进攻方向不在莫斯科,其主力必然南下进攻德军,而德军脆弱的侧翼正好处于南下苏军的打击之下,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迅速占领高加索,而遥远的距离注定了这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蓝色行动”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军事原则,那就是只有在打败敌方的主要军事集团后,才可以向敌方的纵深挺进,而不是绕过去!


战略论


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不能取得迈科普及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石油的短缺一直是德国人非常头疼的问题,而且这问题贯穿了整个二战。尤其是莫斯科失败之后,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耗尽,光靠罗马尼亚那点产量和煤化汽油真的不够用。因此希特勒当时就觉得只有拿下了高加索,才能干的趴苏联。但直接攻打高加索地区以及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太过于冒进,反对的将领很多,但全被打压了。

另外,高加索地区还有世界最大的锰矿,这种常用于坦克的金属也是德国急缺的战略原材料之一。

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役的基调就是因为战略资源的不足。

另外,莫斯科战役中 德军也寻思这莫斯科总是打不下来和源源不断的补给有关系,尤其莫斯科又是当时苏联的交通枢纽,因此德军也考虑先把苏军补给线以及资源产地先占了,同时扫清南北两个方向的侧翼威胁。最后三个方向对莫斯科完成致命一击


疯狗的轻武


希特勒在莫斯科城下惨败,被迫重新部署兵力,1942年春夏,他利用美英按兵不动,延迟开辟第二战场时机,拼凑一百五十万兵力,向苏德战场南部的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巴库石油,库班小麦,顿巴斯煤炭都是重要资源,希特勒皆在夺取斯大林格勒,控制经济资源后再北上包抄莫斯科,因此斯大林格勒会战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德军依靠兵力优势,经过两个月激烈战斗后渡过顿河河曲,兵临城下。守城苏军以十个师抗击德军二十九个师的进攻,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坦克兵中尉雅弗昆关健时刻为支援步兵战友,成功吸引德军火力,并击毁七辆德军坦克,最后驾驶烈火熊熊的坦克向德军冲去,英勇牺牲。斯大林格勒军民利用断墙残壁抗击德军的进攻,浴血巷战。苏军中士巴甫洛夫死守大楼,和德军反复争夺。使德军无法攻破这座城市。到年底,苏军两个集团军一百万人南北集结,开始发起天王星攻势,会师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卡拉奇,包围了鲍罗斯上将麾下的第六集团军,希特勒严令鲍罗斯死守,把他得力的战地指挥官曼施坦因元帅从列宁格勒调来增援,但很快被击溃,保卢斯解围的希望成为泡影。被彻底包围。苏军将被围德军一劈为二,加强包围圈,1943年初,保卢斯电告希特勒,部队将在二十四小时内最后崩溃,希特勒这时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令他坚守到底,保卢斯此时已何苏军投降,另一部德军也举起了白旗,至此,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德军的惨败而告终,整个战役德军损失150万,苏军解放了斯大林格勒,顿河,伏尓加河以西大片国土。


文舀


为什么?除了一楼所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打击苏军士气为目的的心里和精神战,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不是斯大林吗,而这个城市名字也是同名,如果进攻成功涵义意义可想而知。



guanshanyhhy


军事常识:在一个方向进攻失利,那么这个方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必然会集结大量防守方兵力,进攻方再进攻这里需要进行更大量的准备。所以德国在失去北方集团军之后,要再调集其他方向的部队进攻已经固若金汤的莫斯科,我认为当时的德国已经负担不起。

至于进攻斯大林格勒,好像是打下这里能切断伏尔加河水道向俄罗斯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并且绕过莫斯科一带打击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切断莫斯科的一切补给。


真诚地看着你


莫斯科只是一座象征意义的苏联首都,花太大代价攻取它实际意义不大。再说苏联当时已收缩防预莫斯科,莫斯科城下兵力和装备强大,德军很难啃得动。德军所以改道攻击工业重镇斯大林格勒并试图渡过伏尔加河冲向中亚草原。


duh23333


德军在莫斯科战败,明知有重兵固守。转而使用善长的闪电战,袭击战而奔袭斯大林。在战略战术和谋略上,是扬长避短,速战速决的灵活的战术变換,实际是对的。

为什么又失败呢?是因德军长线进攻,深入俄罗斯纵深腹地,极寒气侯,冻死冻伤德军无数,士气严重受挫。后方供应的食品,武器弹药,燃料等物质,国内钢材奇缺,生产跟不上,战线又长。德军已形同强驽之未,疲劳之师。再加上失去,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又有苏军殊死相搏。失败也就成必然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