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那些搞艺术的人的艺术素养的高低贵贱?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影影圈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是吃五谷杂粮的人,有的人极具有人格魅力,有的人连最起码的“人品”二字为何意都不懂,古人所说的,连禽兽都不如,俗话又说“环境造就人”,按理说艺术环境氛围之下的人都应是谦谦君子,那么又如何看待那些搞艺术的人的艺术素养的高低贵贱?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艺术素养的高低贵贱

有时候会觉得是不是人们对那些搞艺术的人的要求太高了呢?一是要求艺术作品的质量,二是要求艺术家的人品(言谈举止、私生活)即便是这样要求,仍然会有些搞艺术的人完全没有艺术素养的,说这话,或许让人觉得有些矛盾了,没有艺术素养怎么搞艺术呢?


艺术还是那个艺术,艺术不分你我他,更何况每个人的艺术素养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接触了艺术之后,才一点一点提升的,所以没有一点艺术素养的人,同样也可以搞艺术,渐渐地就有了艺术素养了,值得注意了,人的艺术素养是有高低贵贱的,这和人的本性难移有关

搞艺术的人也是要追求梦想的,直接点说,就是

功名利禄,要通过艺术实现功名利禄的欲望,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是要有杰出的艺术造诣,二是要有一定的情商智商,俗一点说就是人脉圈子,为自己的作品宣传炒作,别忘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在现实中已经是不复存在了,甚至酒也不香了,

搞艺术的人,要有杰出的艺术作品,必定要有足够高的艺术素养,而这需要岁月时间的沉淀,物欲横流

的社会,没有多少人可以抵挡得住形形式式的诱惑,包括那搞艺术的艺术家,所以为了尽早获取想要的功名利禄,于是走捷径,至于怎么走捷径,这里就不具体明说了,总之,不是靠自身的艺术造谐实力,而是逾越道德底线,没有艺术素养可言。


诗夜城主



说到搞艺术,当年我在花家地上学,同学们打趣说:在花家地,一杆子从楼上掉下来,砸上路边十个人,九人恐怕是“艺术家”,是搞艺术的人。可以见得,当代社会搞艺术的人何其多!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当代社会,经济繁荣,艺术繁荣,整个欣欣向荣的景象,学习艺术的人多如牛毛,形容一点不过份。

我归纳下搞艺术的人群,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占比第一,这类群体,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有完备的艺术技能和基本的艺术素养。另外一类,社会“大学”培养的艺术家们,一般是业余爱好,走着走着便成为艺术家,这类搞艺术的人,先天不足,大多是赶了鸭子上架,大多素养不全面,所创作的艺术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有好的,但大多没有研究性。

搞艺术的人先得加强个人的艺术素养,古代文人琴棋书画皆能,现代社会肯定做不到,但多读书,读好书,接受各类艺术知识,提高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度,素养大可提高,那样的话,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品格也会提高。

带了研究的心态搞艺术,不做别人做过的,摸索自己独创的,艺术素养自然高。


陈庄水墨画家


搞艺术的人有艺术素养高的人,也有艺术素养低的人。同是搞艺术的人他们之间艺术素养的高低,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就有贵贱之分,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就是天壤之别。搞艺术的人艺术素养高,就能创作出艺术价值高的艺术作品,市场价值也就很高;而艺术素养低的人,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艺术价值低,就没有市场价值,就不受人们的认同。

搞艺术的人艺术素养越高,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就越大,体现出他自身价值的财富就越大。艺术创作是靠艺术家自身素养的艺术造诣、审美情感、艺术风格,创作出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新风尚,其艺术作品深受市场的欢迎和人们的喜欢,体现出艺术家高贵的自我价值。



艺术素养低的人,创作低俗的艺术作品,大多数反映低级趣味、玩偶鬼怪、功利奉承等内容,迎合了有些人的趣味相投,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它流行快瞎编乱造,不是模仿就是抄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完没了反复地重复。艺术素养低的人创作出的低俗的艺术作品,在市场上靠一时的炒作而赚钱,当炒作过后就不值钱,就没有人要了而最终退出市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精神文化也不断地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享受越来越产生审美情趣,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逐步提高,对那些低俗的艺术已失去了兴趣,并且坚决抵制,而对真正的艺术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男女老少、不同的文化程度的审美情趣的需要。


黄智637


这是从画家中,直可知其艺术修养如何,作品便可反映出来,正是画如其人。比如,你的作品平平,充满暮气,无一点时代新气息,书法俗与无味,诗也不好。这名作者必是个无进取心,天赋不高的画者,他的作品无艺术价值可言。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天赋不足,不喜欢读书和读画论,少与外面同道交流,自己审美跟不上。从收藏家的眼里,这类艺术人员为素质低的一类,不可能有前途。








浓淡任由冰雪中


米开朗琪罗性格暴躁,睡觉经常不脱鞋,脚皮都和鞋子连一起了就用刀割。莫扎特喜欢在信件里谈论屎尿屁。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脾气都很粗。瓦格纳的人品说低下都不为过。巴尔扎克是个好色、虚荣、粗俗、没品位、暴发户一样的家伙。卡拉瓦乔是个性格粗厉的半疯子。李斯特是个花花公子,问题是他已被当时认定是品德高尚的音乐家之一,因为他”不踩着别人当梯子“。高雅艺术的素养高低和生活细节熏陶从来没有必然关系!

但是!素养高低贵贱却有一部分人硬要区分开来。

刀郎和那英,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但是因为那英的一番言论,让两个人走到一起。那英在一次采访中大谈刀郎,说他的歌只有农民能听懂,歌曲没内涵,低俗,而且,公开表示不愿意给刀郎扮任何奖项,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刀郎沙哑沧桑,听起来有一种大漠风沙饱经风霜的感觉。与流行音乐圈所有人的风格都不同,听他的声音像是从西域大漠吹过来的风沙,所以又被成为西域风情、西域浪子、西域之音。

试想一下那英所说的刀郎的作品只有农民才喜欢,这不光是对刀郎作品的否定,更讽刺了广大农民,难道再说农民的品位低?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像刀郎的歌曲是民歌风格,不是放在庙堂之上的那种,而是一种质朴的风格,他的歌声传达的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感染我们每一个人,艺术不就是来源于生活嘛。

艺术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艺术素养是真的有!你们觉得呢?





落清秋1988


今天所谈的艺术,已经不是古典时代所谈的艺术了。在古罗马时代,艺术指的是文法、修辞、逻辑、数理、几何、音乐、医学和建筑,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指的是绘画与雕塑,这一类原本是附属于建筑的造型技艺。

而今的艺术,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的行动与社会介入思辨。

当然,在中国,艺术依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指,主要是指绘画、雕塑,或者也有泛指一切超过了正常水平的各类型人的行动。比如交易艺术、谈话的艺术、管理艺术等等,这已经是把“艺术”当作一个桂冠来使用了。

做艺术这件事情,其实本质上是并不分高低贵贱的。因为,艺术有时候就像婴儿的啼哭,我们能说哪个婴儿的哭声更高贵,而另一个就比较下贱吗?

当然不能。

而艺术又不同于婴儿的啼哭,正在于,虽然艺术是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正如婴儿的啼哭,抑或微笑,但艺术是具有一定的群体属性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个人的表达,它还需要社会,群体,对某种艺术表达的呼应。那么,这就要求艺术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

艺术的公共属性决定了艺术会被分成好坏,也就是好的表达,与不好的表达。这种分辨方法,并非高低贵贱之分,更不是值钱与不值钱之分,而是以真诚与否为划分标准,以是否在某个层面上,推进或更新了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否推动艺术史向前发展,为分辨艺术好坏的最高标准。

而基本标准,首先是基于真诚,而不是技法。

我们今天的艺术院校,上来就教技法,一辈子都只会谈论技法,这就让所有在艺术院校学习的人,最终沦为技法的奴隶。

而在技法这个范畴里,其实也不存在贵贱,只有高低。然而,技法再高超的人,如果没有真诚做底子,也就是一介匠人而已。一个天天画梅兰竹菊而不变化的人,做工艺美术师倒是非常合适,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有保障。却与艺术毫无关系。

归根结底,艺术是人类灵魂的事业。而灵魂面前,人人平等,高低只在于,我们能否真正触及灵魂,触动灵魂。


子贺随身讲


艺术有高低,犹如人对世界对哲学基本命题的理解有高低一样。

很遗憾,人一般可以欣赏等同于自身层次的或高于自身半个层次的艺术,再高层次,大部分人是体会不到其高妙的,即使有些人对远高于自身层次的艺术作品表现出喜爱和赞同,但是并不是出于对此作品本身的高妙的赞同和喜爱。

高雅艺术的评论家可以从此艺术的层次来展开评论,所对的主要读者也是此艺术作品的主要受众。同样,通俗艺术也有通俗艺术的评论家啊!故而标准没有统一,但标准出发的层次同样有高下之分。

其实我反对一味追求高层次的境界,因为受众的修为不够强制灌输不一定是好事,让受众随自己的喜好和状态选择反倒是好事。各种不同的层次互相尊重、理解,只有怀着谦卑和敬畏的心,才能海纳百川,不断提高。我们传统文化讲的就是在何时的位置,做合适的事,刚好就好。提升什么的,都是慢慢来,而且要靠缘分的。






提笔画签名


搞艺术的人在艺术素养上的确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但却无贵贱之别。

因为贵贱一词古今侧重不同,贵贱在古代主要指身份地位的高低,地位高的是贵族,而地位低的是贱民。

现在的贵贱主要指人的修养,修养高的称贵人,修养低的称贱人。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是追求真善美的,搞艺术的也应该是追求真善美的。

而真正能搞艺术的人艺术素养应该说都不低,因此其只有高低之分,并无贵贱之别。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笔者认为,大致有二个方面,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包括父母及相关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及遗传。后天因素包括胎教、幼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庚己青堂


我很清楚自己回答不了这么庞大的问题,对问题里的“搞艺术的人”、“艺术素养”和“高低贵贱”大有感触,就想说几句。

按照常识,艺术有音乐、绘画、舞蹈、写作、雕刻······少说也几十种吧,搞它们中每一种的人也少说数以万计,加起来,搞艺术的人就数以百万千万计算了,这还只限于中国范围内。

我活了五十多年,认识的这些人大约几百个,熟悉的就更少,不会过百。他们一个一个都这样那样的,我若“看待”他们,每个人写几万字也不够,何况,我“看待”自己也不一定明白,“看待”别人就更难清楚了。比如格非,文学艺术家,我和他在大学一间寝室里住了两年,到现在也没法把他“看待”明白。

“艺术素养”,先分专业的,通用的,然后分不同内容的,一个人身上也至少有几百几千项被纳入“素养”的内容。认识多少字,会多少语,走过多少地,喝过多少酒,谈过几次恋爱······谁也说不清。

“高低贵贱”,对人的认识用高低贵贱来形容,让人感到沮丧,因为我彻底不懂搞艺术的如何划分高低贵贱,更要命的是,看到高低贵贱就很反感。那么多猪,它们都同样活一阵子,不知道是胖的还是瘦的算贵贱。人也一样,高的矮的搞艺术的搞政治的搞养殖的搞这样那样的,怎样的算贵怎样的算贱不知道什么标准。但我学过,在人的认识能力比较愚昧的状态下,社会比较野蛮的状态下,人是分贵贱的。当人进入文明状态,就不分贵贱了。


通用汉语研推


艺术无贵贱。

大众认知和全球的艺术发展偏差太大,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前几天去拜访一个著名的民间竹刻艺术家。非常亢奋的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奇怪,用竹雕的方式雕了一个鸡的内脏,起名《小肚鸡肠》。这是什么艺术?一个动物的内脏多丑啊!看我雕的侍女图,多美啊!艺术不是宣扬真善美吗的正能量吗?他这是在做什么?真是不懂艺术!!!

老艺人非常肯定说"这不是艺术。"丑的艺术。

艺术没有贵贱,更没有美丑。

竹根雕应该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工艺美术现代用法,是指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这类艺术品通常装饰精美,具有实用性或目的性。其使用的各种手工技术包含了金工、木工、编织、裁缝、塑料造形,以及雕刻、版画制作和绘画的技法。

纯艺术品是表达自己的一种观点,抒发一种情绪。表现形式是竹雕还是绘画,没有什么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