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凌迟?

刘屹珺


东方和西方,自古以来一直都有文化交流,在过去主要是经贸上的往来,而传教士来华进行宗教文化传播,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事情,这些传教士来到中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比较著名的就有南怀仁,利玛窦等人。

利玛窦

传教士汤若望是何许人?

汤若望是德国人,早年他在三王冕中学学习,后来转到了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了科技,宗教哲学相关的知识,公元1611年,他加入了耶稣会,并在这里了解到了一些早期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并得到中国礼遇的事迹,也是在这时,他萌生了来中国传教的念头,后来他进入了罗马学院学习,并成为了一名神父。

1618年,汤若望和另外的21位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了东方开始传教,他们最先到达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并在这里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也因此这群西洋传教士得到了中国士绅的尊重,但是也有群傻缺货又想在中国传教,又完全排斥中国文化。当时正好是明清交际之时,汤若望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进入了内地。

汤若望

他因为对数理造诣很深,又懂天文学,还成功预测了月食,受到了当时朝廷官员们的赏识,之后他又被派到西安负责传教工作,协助历法改革,负责铸造大炮,清朝入关后,他又开始为清廷供职,编纂新历,被任命为钦天监事,封太常寺少卿,顺治皇帝亲政后,也很喜欢汤若望,汤若望受一品封典。

汤若望为何差点被判凌迟?

汤若望很受顺治皇帝器重,也因此耶稣会名气大增,吸引了十多万信众,本来这是汤若望所期待的,他就是为了传教才远渡重洋来中国,但是汤若望虽然希望结合中国文化传教,手下的传教士们却也有一些很极端的人,信众信教就不允许在祭祖,而中国人是非常尊敬自己祖先的,久而久之,信众就和当地的居民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冲突。

耶稣会

汤若望是个老外,清朝是比较封闭的,一些大臣们看着一个老外,经常出入宫廷,官职比自己还大,还有话语权,自然是很不满,会嫉妒的,顺治皇帝死了,鳌拜等人摄政,这几个人的格局可没有多尔衮,顺治大,朝中大臣就以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为罪名,诬告汤若望,想要处死他。

汤若望在钦天监的多位同僚被凌迟处死,他在中国认的义子也被斩首了,汤若望本来也要被凌迟处死的,但是他的运气是真好,就在要审判他的时候,北京遇到了地震,孝庄太后也不断为他求情,因此汤若望也因此逃过了一劫,汤若望得到平反是到了康熙七年,诬告汤若望的大臣被革职了,另外一位西洋传教士南怀仁担任了钦天监副,而汤若望已在两年前病逝了。

汤若望纪念邮票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凌迟?因为他发现了爱新觉罗家的大丑闻。

汤若望在顺治朝,是一等一的宠臣。因为这个原因,基督教还差点成了清朝的“国教”。

早在1618年,汤若望就已经来到中国。到中国后,汤若望和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合作制定了《崇祯历书》。崇祯历书先给了崇祯,并且改变名为《大统历法》,那是在崇祯16年,所以,汤若望的崇祯历书,还没有刊行天下明朝就灭亡了。

1644年,清军入关,成为北京的统治者,而汤若望第一时间投靠清军,并且把自己传教的理想放在了清朝上。。摄政王多尔衮命令汤若望修订历法,最终汤若望制定出了《时宪历》,得到了大量赏赐。不仅如此,汤若望还把浑天球、地平和日晷望远镜等高科技产品献给多尔衮,获得了真正的信任,掌管了钦天监。

多尔衮和顺治皇帝的明争暗斗中,汤若望依然能做到长袖善舞。多尔衮信任汤若望,汤若望也不过多干预政治。而顺治更是直接叫汤若望“玛法”。在满文中,玛法就是爷爷,顺治贵为一国皇帝,居然称汤若望为爷爷,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然而,就这样一个在顺治朝一时风头无量的汤若望,为何在康熙四年被判凌迟,康熙五年死在家中?

明面上的说法是,汤若望的的西洋历法和杨光先的历法进行论战,汤若望落败,汤若望一派纷纷被处死和流放。

这场争斗的开始,源于杨光先的《摘谬论》《选择议》《辟邪论》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杨光先给汤若望的历法讲了多个谬误。

杨光先讲,“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可见这是一个及其排外和固守传统的人。顺治十六年,杨光先指出汤若望选择荣亲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之谬。不过,因为位卑言轻,杨光先的上书被阻止。不过,杨光先是个很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一连告了很多年的状,都因为顺治帝对汤若望的崇信没有被理睬。

康熙年间,钦天监夏官正李祖白执笔,撰写了《天学传概》,书中驳斥了杨光先的天主教是x教的说法,并且讲明朝把天主教封为“天学”。李祖白还说,天主上帝“在中国为伏羲氏,乃中国之初人,实如德亚之苗裔”。李祖白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愣是把基督耶稣说成是中国人的说法自然遭到了杨光先的阻击。

杨光先控告汤若望“假以修历为名,阴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谋渐张,令历官李祖白造《天学传概》妖书,谓东西万国皆是邪教之子孙,来中夏者为伏羲氏,六经四书是邪教之法语微言”。“又有邪党于济南、淮安、扬州·一“并京师,共三十堂,香山岙盈万人,踞为巢穴”,他们“内外勾连,谋为不轨”,请求朝廷早日剪除。

有名的“汤若望案”爆发,仅仅四个月后,最终的判决下来了。汤若望、李祖白、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徐乾、潘尽孝共谋立邪教,又编造新书,蛊惑众人属实。所以,主犯汤若望,拟以立即凌迟处死。从犯李祖白、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潘尽孝,各杖四十,流徒宁古塔。徐乾系满洲包衣,拟加枵三个月,打一百鞭 。题本批红着三法司核拟具奏 。

康熙四年二月,在礼部的审理后,汤若望和杜如预、杨宏量、李祖白、宋可成、宋发、朱光显、刘有泰,依然维持了凌迟处死的原判决。

最后,在孝庄太皇太后和显亲王富绶的求情下,汤若望等人被改判为流放。7月,汤若望被遣送到广东。康熙五年,汤若望病死,汤若望和他建立起来的历法团队彻底被清洗干净。

毫无疑问,康熙三年四年时,康熙皇帝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还没能亲政,清王朝的大掌握在鳌拜等四大辅政大臣手中。

直到康熙六年索尼去世,鳌拜才开始掌握大权,到康熙八年鳌拜就被除掉。可见,并不能锁处理汤若望的决定是鳌拜一个人干的,而是四大臣和老孝庄小康熙一起干的。
这六人明争暗斗,为何在处理汤若望上高度一致?
这是因为,汤若望权力太大了!

康熙能当上皇帝,最该感谢的应该是汤若望。因为汤若望建议临死前的顺治,让他立一个得过天花的人当皇帝。孝庄不喜欢顺治情有可原,康熙是在没理由不喜欢汤若望!

但是,康熙在处死汤若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康熙还处死了顺治帝最宠爱的太监吴良辅。如果仅仅是吴良辅之死说明不了什么,那么顺治帝在汤若望面前的忏悔恐怕最能说明问题了。汤若望在自传中写道“他无法克服强烈的肉体欲望”,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与后妃们的肉体欲望是在算不得什么“罪”,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顺治和吴良辅有一腿,而这一切被汤若望所知。康熙为了维护父亲的名声,推动了汤若望的下台和惨淡收场。

康熙后来还给汤若望平了反,封他为“通微教师”,就是欲盖弥彰之举了。


历史知事


凌迟这种残酷的刑罚都是用来惩罚犯了大逆不道等不可饶恕的罪行的人,为什么虔诚善良、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的传教士老汤哥会被判此刑?

他到底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汤若望,原名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是一个德国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从小就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16岁的汤若望被当地耶稣会教区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他用三年的时间就把修完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全部课程,数学和天文学的成绩都非常突出。

在1611年的10月,阿汤哥就加入耶稣会成为了一名见习修士,同时也加入了灵采研究院,继续探索着他所热爱的新科学,特别是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之后他又到罗马学院学习数学和神学研究,在1617年,他以最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在罗马学院的学业,然后就晋升为神父。

1618年,他在在金尼阁的带领下,从里斯本启航东渡,历经一年的时间来到了中国的澳门。之后便在中国开启了他不同寻常的一生。


明朝时期,来到中国的汤若望脱掉了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他的任务主要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儒家学说,但是他的数理天文地理学也非常优秀,在当时朝廷官员的眼中,他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人。

明崇祯三年,他又受到礼部尚书徐光启的举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广天文学,制作相关仪器。他还利用给太监讲解天文学的这个机会传播天主教。

在崇祯七年时,他又接到朝廷让他制造大炮的命令,并且还要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汤若望用了两年时间制造了20门大炮。虽然最后也没有挽回明朝注定失败的命运,但却给天主教争取了在中国的好名誉。

1644年,清军进入了北京城,对懂天文历法学识和技能的汤若望进行保护,命他继续修正历法,搞好自己老本行。

汤若望最终通过自己的实力,向多尔衮证明了他的天文学知识,经过几次日食的预测成功,他终于说服了多尔衮,将他参与编制的新历颁布天下。



顺治七年,汤若望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进行工作,并担任台长一职。后来顺治帝亲政后,对老汤颇为重视,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给朝廷的得失提出自己的建议,先后上奏三百多封,就连顺治帝立太子也插了两句嘴,因为当时朝中只有他知道天花流行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他让顺治帝选一个得过天花的皇子,那便是后来的康熙大帝。

康熙朝初期,汤若望传播天主教的劲头十足,但是一直以来,一些汉族士大夫致力于反对顺治信任汤若望等传教士,对汤若望竟然悄声在中国发展了十几万天主教徒极其震惊和各种不满。

当时历法之争非常严重,士大夫杨光先便开始为难西方天主教。杨光先一直都对天主教有所耳闻,之后了解到天主教就是耶稣教时,就对汤若望更加不满。

杨光先还多次到礼部,通政使司等衙门状告汤若望。之后还不断提出:耶稣是彼国谋叛的罪魁,因事败露而被正法,一个罪犯而已,绝非什么造天圣人,汤若望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殊”等等惊悚言论。

顺治帝在位时,汤若望未受到任何影响,而顺治帝一死,汤若望就失去了保护伞,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汤若望后来撰写了一本《天学传概》一书,这本书是汤若望用来阐明天主教并非邪教,而是正教。但是书中所写的内容对当时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反而成为杨光先击败汤若望的一把利剑。


杨光先再次控告了汤若望,向礼部呈递了汤若望的三大罪状:

一是潜谋造反,二是邪说惑众,三是历法荒谬。

朝廷通过对此案的审理后,做出来对汤若望判以凌迟处死的决定,还抓捕了和汤若望一样的传教士。

当时的北京,连发了五天的地震,“太皇太后(顺治母后)主张释免”,汤若望才有幸免于一死。

汤若望作为一位经历过明清两朝的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传播史和中国科技史上,都是做出不少贡献的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


历来现实


汤若望是德国的天主教徒,他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本来是为了传播天主教,最后却阴差阳错做了钦天监正(天文台台长),成为西学东渐的先驱者,他曾是一品大员,风光无限,但是在晚年他却被判凌迟处死,最后虽然免死也被折磨得只剩半条命,没多久就病逝。


1.在崇祯时崭露头角

1.1参与新历法的修订

汤若望是德国天主教的教徒,为了到中国传教,他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7月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澳门。汤若望博学多才,有很深的西学造诣。

汤若望在澳门滞留了三年后,进入明朝的京城北京城。他运用他在欧洲所学到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成功地预测出几次月食的时间,从而在北京站稳脚跟。

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初一发生了日食,钦天监(古代天文台)推算出的日食时刻有误,崇祯大怒,严令礼部重新修订历法。

礼部侍郎徐光启奉旨修订新历,徐光启向崇祯举荐汤若望参与修订新历法。崇祯十六(1643)年,崇祯下诏将汤若望参与编写的《大统历法》在全国通行,可惜还未实施明朝就灭亡。

1.2为崇祯修造火炮

崇祯十五(1642)年,有位明朝官员拜访汤若望,此人对火炮非常感兴趣,汤若望根据自己在欧洲接触到的一些火器知识向客人介绍。

客人听完汤若望口若悬河的介绍后,突然从怀中掏出圣旨,命令汤若望造火炮。

原来此人是崇祯的钦差大臣,是为了考察汤若望造火器的能力。尽管汤若望从来没有造火炮的经验,此时他也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任务。

此后两年时间里,汤若望造出20尊大炮和500门小炮,崇祯对汤若望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赐给他金字匾两块。

2.顺治时期深得信任

崇祯十七(1644)年六月,多尔衮带领清兵进入北京,初步完成改朝换代。


多尔衮命令钦天监的人员修订新历法。但是钦天监的人员用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的天文现象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多尔衮于是召见汤若望,之后多尔衮以汤若望的西洋新法和大统历、回回历做比较,用三种历法测定日食的时间,最后西洋新法的测试结果最精确,于是多尔衮决定采用西洋新法并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正。

当时年少的顺治帝对天文学十分感兴趣,经常召汤若望进宫讲解天文知识。

汤若望以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少年天子,顺治十分尊敬汤若望,尊称他为“玛法”,这是满语爷爷的意思。

顺治八年(1651)顺治封汤若望为通议大夫,封其祖父和父亲为通奉大夫,祖母和母亲为二品夫人。

顺治十五年(1658),顺治封汤若望为光禄大夫,为一级正品官员,此时的汤若望达到人生的顶峰。

顺治对汤若望无比宠爱,他下令免除汤若望上朝及入宫的礼节,可以不经太监传唤就直接进入皇帝的寝宫,面见皇帝时免除跪拜礼。

顺治对汤若望的格外恩宠,引起某些人的眼红。顺治十八年(1661)1月,安徽人杨光先向礼部递交《正国体呈》,弹劾汤若望的西洋新法。此时顺治还在,礼部没有受理。

3.顺治病死后,汤若望失去保护伞被判凌迟处死,因为京城地震免于一死

1661年2月,顺治病逝,年幼的康熙继位,朝政大权掌握在辅政大臣鳌拜手中,鳌拜一向不认同汤若望的观点。


有了鳌拜的支持,康熙三年(1664),杨光先趁着汤若望卧床瘫痪,再次上书弹劾汤若望,这次杨光先安了三个罪名:谋反、邪说惑人、西洋历法荒谬。

经办案人员查证,谋反和西洋历法荒谬的罪名根本不成立。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由于办案人员早已受到鳌拜的指示,于是他们坐实汤若望“传播邪教”的罪名。

主审官秉承鳌拜旨意,判处汤若望凌迟处死。

康熙四年(1665)三月初二,京城发生地震。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上天的警告,此时太皇太后孝庄下旨对汤若望“着免死”,天文学家汤若望这才在老天的庇护下逃过一劫。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正。

4.康熙亲政后,为汤若望平反

康熙五年(1666)八月十五日,饱经沧桑的汤若望与世长辞。

康熙六年(1667),康熙铲除了鳌拜亲政,此时杨光先所推行的历法屡屡出错,康熙十分不满,于是召来杨光先和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让他们测量日影,在三场比赛中,南怀仁所采用的西洋新法取得全胜。

康熙终于看清孰是孰非,于是将杨光先革职,并且为汤若望平反。

5.汤若望为何差点丧命?

5.1对异族文化的排斥

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长期以来国力强盛,人们有狭隘的民族主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扎根于许多人的心中。

汤若望在崇祯七年(1634)就已经编写好《大统历法》,但是由于受到崇祯宠臣的阻挠迟迟未能颁布。

杨光先发起的攻击汤若望的事件,同样是和这种根深蒂固的排除异族文化密切相关。

杨光先提出“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正是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反映。

5.2中西历法之争

在西洋历法传入中国之前,中国采用的是大统历和回回历,这两种历法长期使用却很少修订,导致准确率下降。

因此从明朝成化年间开始,改革历法的呼声此起彼伏,只是由于保守派的阻挠一直无法实施。

汤若望以其渊博的知识和先进的天文技术征服了清朝统治者,他被任命为钦天监正,负责辅佐皇帝指导全国的农业生产和宗教活动,如此重要的职务首次落在洋人身上,引起了旧历家的嫉恨。

5.3汤若望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动摇了佛教的传统地位

汤若望利用自己深得多尔衮、顺治、孝庄太后的信任,在中国推广基督教。

崇祯九年(1636)全国只有38200位基督教徒,而到了1664年钦天监教案发生时,全国已经有250000名基督教徒。

基督教的蓬勃发展,大大冲击了佛教的传统地位。

于是佛教徒也接近顺治,并向他灌输佛教思想,顺治十七年(1660)董鄂妃病逝后,顺治曾经一度想出家,后来被劝止。

佛教僧侣在对付汤若望这点上与其他反汤若望势力达成一致,最后联手绞杀汤若望。

因此,汤若望晚年的遭遇,既是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摩擦,也是不同教派之间矛盾的爆发,无论如何,汤若望为中国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他是西学东渐的先驱,使中国较早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雨夜读史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不可避免的流血牺牲,但汤若望最终不是死于凌迟。

西方文化来到中国,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东西方交流,但如果不能合理控制,任其野蛮生长,于是乎变成了一种文化入侵。

关于文化交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当时的帝王,文化交流与碰撞,短期内也发现不了问题。一位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却最终享受了来自东方的极刑,这一切的根源,终究源自人心,人性的探讨。

宗教信仰几乎不分国界,这也是一种靠思想控制,来统治人心的最佳组织,没有国家的组织架构,但他们有自己的规则信条,即使因为不同的国籍,但也可以因为共同的信仰,产生共鸣。

就拿我国最为盛行的佛教和本土道教来说,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太多的地域冲突与矛盾,也因为共同信仰烟消云散。

关于汤若望在中国对于天主教的贡献,无疑有着开天辟地的作用。

当时正值顺治皇帝统治时期,顺治皇帝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汤若望的赏识,另一方面对西方天主教,也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认知,只要不威胁到皇权,只要不威胁到国家安危,顺治帝对于天主教传教士还是相当宽容。

有了顺治皇帝的支持,汤若望的传教之路越走越顺利,在中国的天主教信徒,数量也在日益增加,他们的活动范围之广也确实令人诧异,仅仅在汤若望传教期间,就组织修建了30多座教堂,发展的鼎盛时期,天主教徒高达15万之多。

这样的数据不可谓不豪华。,当时的很多朝廷大官,就有点颇为不满了,好好的朝廷,一个洋人却在这里混的风生水起,大肆发展自己的实力。

这样的事他们万万不能容忍,也进一步担心,皇帝迟早有一天受到他的影响疏于朝政,反而接受西方文化蛊惑,那样的后果想想都恐怖,所以也有人出于这样的考虑,斗胆向皇帝举报。

接下来就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或许是顺治帝对于汤若望过于信任,也或许是顺治帝已经深受其思想控制,对于那个举报汤若望的人,不仅没有理睬他,反而以欺诈污蔑的罪名逮捕了他,差点被处死的结局,这也让其他大臣不敢轻举妄动。

这件事一发生,整个朝廷中对于汤若望的讨伐,没有人敢明面表示,但心里的怨念却越积越深,也为后来汤若望被处死,埋下伏笔。

故事的转折点也要从顺治皇帝的去逝说起,1661年康熙即位,但年仅8岁的他并没多少权力,权力也落到了大臣鳌拜手中。作为康熙的辅佐大臣,鳌拜当时也是反对西方传教士中的一份子,这下他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机会。

何况他本人对于汤若望所说的西洋学术说,他本人也是四肢反对,要想处决汤若望,不然就得给他安几条罪名。无论是文化入侵,还是妖言惑众在当时都算重罪,何况当时,汤若望的传教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鳌拜的这一行为举动,也得到了其他大臣的附和,没了靠山的汤若望也成了众矢之的,再加上当时汤若望的许多思想,并不被当时的士大夫学家理解接受,再一次将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汤若望为首的一众传教士,也都被逮捕入狱,最后的结果仅仅是被判处凌迟处死。而由于汤若望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测,再加上顺治母后的庇佑,汤若望最终被保释。

汤若望的死,也是由于他当时遭受的心理打击,再加上当时众多大臣对他的不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内心的愤懑之情,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


大国布衣


汤若望,他出生于1592年,去世于1666年,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传教士,出生于德国,并且他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也成为了一个谜团,因为做出了这样重大的贡献,却仍然被康熙帝凌迟处死,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汤若望在最终并没有遭受凌迟。

首先我们要对汤若望本人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他是整个罗马帝国的耶稣传教士,也就是主要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也成为了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分支,他既是一个神父,也是一个学者。对于这样的人,在中国自然而然并不受待见,因为我们传统的汉民族文化一向对这种传教士都敬而远之,就像儒家文化对待鬼神那样,敬而远之的态度。

汤若望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可以说是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他经历了明清两代,所以说也可以说是饱经世事的沧桑,他最后去世以后,仍然葬在北京,就像利玛窦一样,并且他们两个人的坟墓挨得非常近。


也说得上是一种客死他乡,他拥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并且非常渊博的学识,使得他在整个中国文明和西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是利玛窦之后,作为一个更为重要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着西方的文化文明以及宗教精神。

那么首先我们看一看在明朝的时候,他有着怎么样的活动,在1627年,他在西安城墙的城楼上,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堂,他的教堂不仅仅开展各种各样的宗教传递信仰活动,而且他还在教堂中致力于研究不同的学术学科,他将整个的亚欧大陆桥进行了融会贯通一样的理解和研究,并且他了解到不同的人来到中国走的不同的路线,以及他们中途所经过的不同的枢纽和交通站点,进而来了解中方与西方的贸易状况和各种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

而在1630年,当时徐光启亲自推荐他来为明朝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那么他的工作主要是写一些历书,并且将天文知识传承到国家的中枢机构制作各种各样精细的天文,所要用的探测仪器,他也借着这个岗位的职责,开始不断的宣传自己宗教活动的信仰。


当时受到洗礼和深深信服他的宗教活动的,绝对不止一人,而且在当时,他也翻译了德国著名学家的金矿和冶金技术方面的书籍,也称得上是将西方世界的文明带到了中方,而在1634年,他又帮着徐光启,写了著名的崇祯年间的历书。


那么最后他的死也成为了一个谜团,就是1664年,当时的天主教被指正为邪教,所以说那些倡导天主教的人自然就没有了好下场,清朝也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将那些传教士全都逮捕起来。


汤若望也就沦为了阶下囚,并且被康熙皇帝处以凌迟。


如果不是孝庄亲自帮他说话汤若望绝对难逃一死,最终汤若望因为这场牢狱之灾也病逝在中国。


历史总探长


汤若望虽被判了死刑,但并不是凌迟。因为北京地震,他和所有在皇家天文台、钦天监工作的西方人,都被特赦。获释1年后,他死在北京的寓所。他活了75岁,其中在中国呆了近50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将无数西方科学技术带给了中国。

汤若望原名约翰·贝尔,1592年出生在德国科隆,少年时就读于耶酥会创办的中学。因学习成绩优异,他又被推荐到罗马的耶酥创办的大学念书。他在罗马的大学学习了哲学、数学、天文学,并对天文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于1610年加入耶酥会后,在修道院清修的同时,继续学习数学和天文学。随后,他进入罗马神学院。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也曾在这所学院读书。因此,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不少关于利玛窦的资料。贝尔对利玛窦在远东传播神学和科学取得的成就,十分神往。

在罗马神学院,他听过伽利略等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演讲,这令他下决心系统研究天文学。在罗马神学院学习4年后,他顺利毕业,并当上了神父。1618年,他受耶酥会的派遣,和一群传教士登上一艘葡萄牙船,前往中国传教。

他们于第二年抵达澳门后,立即开始学习汉语、阅读中国经史哲学、了解中国社会习俗。正是在澳门,贝尔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汤若望。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他,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不久,正在编撰历书的礼部尚书徐光启,恰巧到了澳门。

经人介绍,徐光启认识了汤若望和几名同样受过良好教育、有深厚数学和天文学知识的传教士们。徐光启十分赏识这帮有中国名字会说中国话的洋人,于是邀请他们一起入京,一起编撰历书,即后来的《崇祯历书》。

徐光启的介绍,加上汤若望自己成功地预测了一次月食,他很快得到崇祯皇帝的的喜爱,为他在中国传教大开方便之门。汤若望用了5年时间,在中国各地旅行,传教、建教堂。后来,他再由徐光启推荐,回北京在钦天监任职。

崇祯还通过他,购买西洋武器,也令他监制大炮。这使他有机会开设讲堂,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对外翻译中国文化。因为与朝廷的关系,汤若望也成为耶酥会在中国传教最大的保护者和推动者。崇祯皇帝还专门赐给汤若望牌匾,令送往各地,如同汤若望的传教金牌。

明朝被推翻后,汤若望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他成为清顺治皇帝最信任的顾问之一,还兼任皇家天文台台长、钦天监主管。在汤若望的领导下,皇家天文台聘请了数十名西方科学家兼传教士。一时之间,中国信教和信科学之风日盛。

据不完全统计,汤若望在中国的头14年,就让50万中国人受洗加入了耶酥会,成为史上最成功的传教士。也因为如此,一些视西洋教为邪教的清廷官员,担心汤若望势力过大,于康熙3年上疏皇帝,要求惩治汤若望。

以汤若望为代表的西洋历法,与中国传统的历法,自然有诸多不合之处。上疏者指责汤若望,故意为已故皇室成员错算葬礼时间和地点,以此加害大清朝。汤若望和他在钦天监、天文台的传教士们,以及5名中国官员,一并被锁拿下狱、判处死刑。

但是,由于北京地震,汤若望和外国人全部获得赦免,5名中国人被维持原判执行了死刑。获释后的汤若望,年老多病,不再为朝廷所用。他住在他自己翻建的教堂里,著书整理笔记。死后3年,康熙皇帝为他平反,令其迁葬于利玛窦墓旁,并御赐祭文一篇。


世界真的很大


人家不远千里 跑中国来 就不容易 而且中国还是封建社会 经济也不一定发达


逍遥先生看历史


这个汤若望是他来华后起的中文名,生活在明末清初,既供职过明朝,也供职过清朝,在华生活四十余年,用边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边传教的方式,最后因为较重发展太快,被儒家士大夫强烈反对,被康熙帝判处凌迟处死,可莫名其妙的发生了一场地震,都认为是上天的警示,汤若望被赦免,两年后,死于在华寓所,康熙还给汤若望写了篇祭文。

汤若望原名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德国人;1619年来华,明朝因为因为要一直跟后金交战,在澳门的汤若望凭借军事专家身份进入朝廷,在1622年正式改名汤若望。很快成功预测了月食,后进入钦天监工作;后来协助徐光启、李天经制作出《崇祯历书》和参与了明朝大炮从设计到制造的环节。前前后后制作出二十门大炮,可是在1644年明朝依然倒下了;

当清军入关的时候,汤若望以天文历法的学识,以明朝旧臣的身份上疏多尔衮,以西方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展示给多尔衮,最终获得清廷的认可,继续从事历法工作。

顺治二年,原来的《崇祯历书》被修订后改名为《时宪历》,被清廷颁行天下。后来担任钦天监的一把手;据说顺治传位给谁还征求过汤若望的意见。

就这么着顺治朝,汤若望甚至有了一品顶戴,耶稣教会随之影响力加大,教众达到十几万人,引发冲突;这引起了儒家士大夫的不满;康熙三年,汤若望被逮捕判处凌迟处死,还有人上奏汤若望: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但是后来发生了地震,以为是上天的警示,就赦免了汤若望,但是钦天监的其它官员都没有幸免于死。旧法启用后出现很大误差,经过一番论证,新法就是比旧法好,康熙九年复行《时宪历》。康熙五年,汤若望病逝于寓所。康熙八年颁布对汤若望的祭文。


过去即历史


康熙三年十二月,刑部审讯完毕后,给出传教士汤若望的判决意见:罪名是谋立邪教,编造新书,蛊惑众人,主犯汤若望应凌迟处死。

汤若望是德国科隆人,耶稣会传教士,明朝末年来华传教。

清朝入关后,汤若望受到多尔衮的赏识,顺治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

汤若望在清朝官职为通微教师、通政使司通政使、钦天监掌印。

士大夫杨光先告发汤若望妖书惑众。

根据《满文密本档》记载,清朝经过礼部、吏部、三法司、内阁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等反复会审,用了一年多才给汤若望定案。

在孝庄文太皇太后的干涉下,念汤若望年老功高,免除罪罚。

汤若望随后被软禁在寓所,一年后病逝,享年74岁。

汤若望死的那年,牛顿正好因瘟疫回到家乡的苹果树下,想到了万有引力。

汤若望案,其实是清朝初年儒家顽固派和天主教耶稣会的一次斗争。

康熙亲政后,汤若望助手南怀仁上书请求平反。

康熙给汤若望平反,但继续禁止天主教。本来判杨光先死刑,后免死,发遣回原籍,死于途中。

1、汤若望来中国设计大炮和天文历法

汤若望是一个神童般的人物,加入耶稣会,进入罗耀拉创办的罗马学院,听过伽利略的课。

汤若望来中国协助徐光启编成《崇祯历书》。

汤若望还帮助明朝铸造了20门大炮。

但挽救不了崇祯。

1644年,清军入关。多尔衮要求汉人全部搬出北京内城,汤若望请求保留宣武门的天主堂,并进呈当年的日食计算结果。

日食预测非常准确。

汤若望已经学会了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知道了行星是椭圆轨道。哥白尼和伽利略还以为行星是圆形轨道。

多尔衮开始重用汤若望,将汤若望的《时宪历》颁行全国。

顺治帝也宠幸汤若望,赐给他银子重修天主堂。

汤若望在全国布置了三十个天主堂,十多年发展信徒超过十万人。

引发了儒家顽固士大夫的不满。

2、儒家顽固分子杨光先

杨光先认定汤若望是邪教分子,“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顺治帝正宠着汤若望,杨光先不能动汤若望一根汗毛。

杨光先自己写《辟邪论》等小册子批判汤若望。

汤若望自己作死,和手下人一起写了本《天学传概》,反驳杨光先。

被杨光先拿住把柄,在康熙三年七月向礼部投《请诛邪教状》。

杨光先批判汤若望关于天文历法的内容,都不值一提,全是错误。

更好笑的是,麦哲伦都环绕地球航行100多年了,杨光先闻所未闻,批判汤若望的大地圆球说:“球上国土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人之脚心相对”,岂不荒唐?

汤若望也有荒谬之处,说伏羲是犹太人的苗裔,四书五经的上帝就是天主,中国人在秦朝之前是信奉天主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中国天主教才失传。

杨光先抓住这点,攻击汤若望是邪教妖书。

3、汤若望案的主要经过

汤若望案立案时,康熙只有十一岁。

主政的是顾命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四大臣不和,鳌拜开始擅权。

但鳌拜并没有插手汤若望案太多,鳌拜的眼里盯得是索尼。

汤若望案经过礼部、吏部、三法司、内阁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等反反复复搞了一年多。

刑部的意见是判汤若望凌迟处死。

4、孝庄文太皇太后的恩典

孝庄文太皇太后是皇太极的皇后,顺治的妈,康熙的奶奶。

汤若望不仅会造大炮,算历法,还会治病,经常进宫。

孝庄文太皇太后对汤若望相当赏识。

耶稣会士是禁止结婚的,但汤若望有双性恋嫌疑。

他的耶稣会同事向总部发的报告,多次披露汤若望的问题。

传教士安文思控告汤若望和汤的仆人兼义子潘尽孝有不正当关系,称潘尽孝把汤若望搞的“神魂颠倒”,汤若望“他爱仆人,仆人也爱他,将此人在爱情、忠诚及一切方面凌驾于本会神甫和修士之上”。

孝庄文太皇太后,说年老功高,放他一马吧。

5、康熙对汤若望的平反

汤若望对康熙的上位有极大关系。

当时,清朝皇室里面天花横行,而康熙(玄烨)很小就得过天花幸存下来。

顺治对立哪个皇子继承皇位,拿不定主意。

孝庄文皇太后找来汤若望,汤若望对顺治说:玄烨已经发过天花,以后不会再得天花了。

于是,顺治才下定决心让康熙继承皇位。

康熙亲政后,自然要投桃报李。

搞垮汤若望后,杨光先理所当然地掌管了钦天监。但杨光先对天文历法并不在行,还守着几百年前的老黄历、老办法,误差越来越大。

康熙任命汤若望助手南怀仁担任钦天监监副,具体负责天文历法。

康熙八年,康熙智除鳌拜。

南怀仁,趁机上书,说杨光先是鳌拜一个团伙,迫害汤若望。

康熙给汤若望平反,但仍然禁止天主教传播。

康熙的目的是对汤若望报恩,利用传教士在天文历法上的技术,但康熙深知治理汉地必须用儒生,否则天下大乱。

万一吴三桂等人打着扶儒灭洋的旗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