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理財是買短期的好,還是買長期的好?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短期還是長期,主要還是看投資者資金具體使用情況而定,如果短期內有資金需求,無疑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是最好的選擇。反之,長期時間之內沒有資金需求的,購買長期理財產品是不二的選擇,畢竟長期理財產品收益相對要高些。當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未必就一定是高枕無憂了,購買前我們還是要好好甄別產品的風險係數。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前者會在產品說明書中明確承諾本金保障,但產品具體收益不能保證;後者在產品說明書上不承諾保障本金,也不會保證收益,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需要特別關注,並且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儘量選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的產品。當然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於其他投資品種風險還是相對可控,由其在信用級別高、流動性好的銀行購買安全性還是較高的。


美美投資


大家好!作為一位資深銀行員工,以及一名金融專業碩士,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答案: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如果一筆資金可以長期用於理財,肯定是買長期的好;如果該筆資金未來只是偶爾用來週轉,而且擁有低成本的負債渠道可解決屆時的資金需求,也建議買長期的。除此之外,則應根據未來資金使用情況,選擇相應期限的理財。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考慮三點因素:

1、一般來說,期限越長,銀行理財收益越高。而且理財產品募集期較長,循環購買短期理財,實際收益率還要打折扣。

上圖是工商銀行在售的幾款理財產品,可以明顯看出來,產品期限越長,預期收益率越高。購買銀行理財,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那就是募集期。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都是7天,在這期間,資金是按銀行活期存款利率(0.3%-0.35%計算利息的)。循環購買短期理財的話,因為享受理財收益的時間短,實際收益率還要大打折扣。比如說,循環購買1個月的理財產品,考慮到每次7天的募集期,加上選擇產品的時間,一年大約只能買10次,也就是隻能享受10個月的理財收益。相比於購買1年期的理財產品,不僅收益低,還要損失兩個月的收益,非常不划算。

2、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下行週期,而且人民幣貶值壓力不大,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極小。

購買銀行理財時,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未來利率走勢如何。如果是處於加息週期,短期產品比長期產品相對更有優勢,如果是處於降息週期,則長期產品比短期產品更有優勢。

央行決定是否加息,一方面要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另一方面要考慮國際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以及人民幣的匯率走勢。

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下行週期,穩增長是優先目標,加息將進一步減緩經濟增速,顯然不在央行的選擇範圍內。另外,今年以來,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已貶值1.71%,也就是說人民幣一改去年大幅貶值的局面,反而升值了。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放慢加息節奏的形勢下,人民幣貶值壓力很小,央行也就更加沒有加息的動機了。由此分析,2019年,我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極小,貨幣政策較為寬鬆,市場利率還有望進一步走低。這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有可能下降。

3、個人或家庭當前及未來的現金流情況,以及是否具有低成本的負債來源,是理財決策的關鍵因素。

除了理財產品本身的特點以及利率走勢外,影響理財決策的關鍵因素還是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如果一筆錢1個月以後肯定要花出去,那麼就只能買1個月的短期理財,也就無所謂買短期的好,還是買長期的好了。

這裡有一點需要提示大家: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要學會合理使用負債。假設一筆錢未來1年內可能要用,用的話也就是週轉幾天。此時,就要看是否擁有銀行信用貸款的授信額度,以及購買的理財是否能進行質押貸款或者是否支持轉讓了,換句話說,就是要用錢的時候有沒有地方借錢週轉一下。如果有的話,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買長期的理財,獲取更高的收益了。因為借錢用幾天花不了多少利息,算下來肯定是買長期的理財更划算。

最後總結一下,考慮到以下兩點:

  1. 理財期限越長,一般收益越高,以及理財產品具有較長的募集期,長期理財在收益上的優勢非常明顯;
  2. 當前市場條件下,央行加息可能性極小,市場利率有可能進一步走低,購買短期理財的話,未來再投資時收益可能更低。

因此,建議在購買銀行理財時,應根據個人或家庭當前及未來的現金流情況,以及是否具有低成本的負債來源,優先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請點個贊支持一下吧。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一起傳播金融常識,讓生活更美好!


小錢說金融


最近,有網友提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買短期的好,還是長期的好?對此,專家們認為,這要看你短期內是否要用錢,如果短期內有可能要用到這筆錢的話,還就不要買長期的理財產品,但如果短期沒有對這筆資金的使用需求,那還是建議購買1年期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因為這樣利率會稍微高一些。

其實,銀行理財將風險分為了五個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當然,五個等級的風險有著大不同。一般在R2(穩健型)等級以下,風險較低,收益率也不高。但是在R2等級以上,就增加了企業債券、股票基金等投資佔到一定的比例,所以本金可能會受到影響,並不能完全保本。R2以上收益高些,但風險也很大。

而針對銀行的理財是買短期好,還是長期好。我們的意見是,如果短期不用這筆錢的話,還是買長期的好,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通常期限越長,銀行理財收益率越高。而且理財產品募集期較長,若是循環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實際的收益率是要打折扣的。

比如,王女士手裡有10萬元現金,她想買三個月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給她年化收益率3.5%,但該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個7天募集期,在這期間資金是按活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的。所以,如果循環購買短期理財的話,因為享受理財收益的時間短,實際收益率還是要大打折扣了。相反,如果王女士購買360天或27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這樣可以少經歷募集期,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二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連連降息,中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並不大。進入到2019年後,國內貨幣政策全面放寬,雖不是大水漫灌,但是我國央行也是執行的是偏松貨幣政策,在貨幣市場資金充裕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是下降的,所以,購買360天或270天銀行理財產品就能鎖定收益率。

三是,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投資者來說,誰也吃不準啥時候就急需要用錢,但又不想失去享受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率,所以,我們建議前面案例中的王女士,在用10萬的資金進行理財時,可以將5萬元的資金用於做360天、270天的中等風險的理財,一般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

此外,再拿出3萬元做180天、90天的中期理財,而剩餘的兩萬元可以進行30天的短期理財。這種理財產式既能滿足短期資金需求,又能夠滿足對高收益率的需求。雖不能將年化收益最大化,但這樣的理財,在平均水平上已有著提高。這樣的理財方式,更適合於資金量不大,又有可能急需用錢的中小投資者。


不執著財經


現實中,銀行的理財產品期限,短則幾天,長則幾十天,很多人對於該買長期還是短期,總抱有疑惑,不知道如何選擇,那銀行理財產品要到底要買長期還是短期的呢?

有無轉讓平臺?

大家都知道,對於定期的理財產品,產品未到期之前是不允許提前贖回的,不論你如何著急或者是你願意犧牲自己的收益都沒辦法提前。在這種情況下,購買長期理財產品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的,因為未來沒有人可以預計得到,故而在沒有轉讓功能的情況下,我更加建議選擇中短期的(半年以內的)理財產品更好。

但如果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推出轉讓的功能,那麼我就會建議你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一則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這個是共識;二則具備轉讓功能,使得資金的流動性大大加強,一旦有所需要,資金隨時可以變現。

資金量充足

上述方法主要是針對資金不足的人群而言,如果說你的個人資金足夠(不需要很多,五萬或者十萬即可),那麼你可以選擇錯期分配。在2018年5月,資管新規落地後,不少銀行就已經開始推行1萬起點的理財產品了,因此如果你有5萬元可以錯配五個期限,如果有十萬元,可以錯配十個期限,基本上每2個月內都有理財產品到期,大大提高流動性。

開放式理財產品

開放式理財產品又稱之為活期理財產品,俗稱之為T+0理財產品,也就是可以隨時贖回的理財產品,不過這個產品目前不是每個銀行都有發行的,你可以在銀行官網或者你們當地的大銀行諮詢一下,隨時贖回的理財產品,其收益率會較定期理財的收益率略低一點,但是流動性大大提高。


鯉行者


您好,我從獨立理財顧問的立場來說說這個問題。

雖然題主沒有具體指出是哪種銀行理財產品,也沒有描述理財資金的屬性,那麼我就以投資者清楚理財資金的投入期限,並且短期和長期的產品都是相近風險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選長期還是短期重點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

目前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多以債券和債權為主,浮動收益的有掛鉤各類指數的結構化產品,還有更加激進的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產品。

我們應該根據所選理財產品的風險屬性來考慮投資週期的長短。有人認為國內經濟下行,利率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會保持較低水平,因此建議鎖定現階段的較高利率水平,應選長期產品。這種看法放在保險年金和壽險方面是比較合適,但對銀行理財則不一定。因為銀行理財不保本保息,而且利率下行對債券、債券和股票等資產反而有利。

所以,我建議理財產品是投向債券或債權的,建議選短期。理財產品投向股票的,建議選長期。因為債券和債權本質仍屬於借貸,最大的風險就是交易對手債務違約,不還錢!所以借錢的時間越短,風險就越小。而股票則屬於權益類投資,盈利的邏輯是所投企業基本面向上且好過預期,要實現這個目標,則需要時間來孕育和發展。

關注監管政策的變化

由於絕大部分人購買理財的頻次並不高,因此對金融監管機構的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感受並不深。例如在2017年底發佈徵求意見,並在2018年5月正式出臺的《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簡稱資管新規,就極大地改變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現狀。

原來以資金池形式存在、底層資產不清晰、期限錯配的理財產品如今被整改出清;以往通過銀行委貸或銀信合作的通道業務-地產委託貸款、信託,如今也幾乎絕跡於江湖;甚至在互聯網金融火爆的時候,有銀行與P2P合作,推廣互聯網理財,如今也一地雞毛。

有人說應該抓住監管政策關門的最後一班車,因為這麼“好”的產品以後就沒有了。可我卻認為,當政府都感覺到危險而限制的時候,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就是要剎車的時候,因為我們輸不起。

所以瞭解當下監管政策的變化,政策支持的,我們可以選擇長投;政策限制的,我們選擇短投觀望;政策不支持的,我們選擇迴避。

小結

大的宏觀環境並非普通人能看懂和把握,市場風險也非人力能控制,所以我們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出決策。理財產品的投向和底層資產的風險程度、當下監管政策的方向和重點,這些都是現實且可以判斷的。只要產品是紮實且受監管保護的,就算有風險也是可控的。

希望我的愚見能對大家未來篩選理財產品有所啟發。


一起學家庭財富管理


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確實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儘可能使利潤最大化,那麼,購買銀行理財到底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一、央行的利率政策:

這個可以說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需要考慮的因素了,因為央行的利率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你對理財產品的週期配置是否合理,打個比方說,如果你現在做了三年的定期存款,結果一年後央行上調利率了,那麼你這個三年定期存款就有點虧了。

個人認為,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央行在2019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會降息,因此,從央行的利率政策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現在做中長期定存或者購買國債比較划算!

二、個人的資金流動性:

對於我們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基本上都是拿工資存點錢,全家的開支可能就指望著這筆錢,因此,如果你沒有除工資之外的額外經濟來源的話,在做理財的時候,最好是短期+中長期做一個理財產品的組合,這樣既可以保證日常不時之需,也能使利息最大化。

三、理財產品的類型:

如果你是在銀行買的股票型基金,那麼你就得考慮目前股票市場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是已經見底還是還有繼續回調的空間;如果你是購買的貨幣型或者債券型基金,那就要考慮央行利率的變化;如果你是買的短期高利息理財,這樣的理財一般是流入房地產,那麼你就得考慮房地產未來的走向......

總的來說,不同的理財產品需要考慮的因素是不太一樣的。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對你有益,就請點個贊,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私信我!


K濤資本


一般來說理財時間越長收益越高,我們考慮理財的時候並不是只考慮到收益還有其他方面,例如安全性,風險程度,還有是否可以隨時贖回等等。

投資者首次在銀行櫃檯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做一個風險測試,才能根據風險等級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分五級對應的理財產品如下:


如果錢需要隨時用的話,那麼建議購買貨幣基金,就是和餘額寶相似的各類寶寶,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三之間,贖回的話,有快速贖回,不過有限額,正常贖回的話,次日到賬。

如果是一年以上不用的話,建議購買低風險理財產品,一般年化收益率在4到5個點,風險極低,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得到本金和利息。


三到五年以上不用的話,穩健的建議做大額定期存單,利息可以達到4%到5.3%左右。為了應付突發情況,需要用錢,可以把錢分成幾份,每月存一份,循環定存。

三到五年以上不用的話,如果講爭取更大的收益,可以投資債券基金,也可以定投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定投可以使投資期限拉長,使投資成本降低,投的時間越長,盈利的可能性越大,根據統計最近五年業績排名前五十位的基金公司,最低收益也達到了40%左右。
可以給自己設一個定投目標,例如整體盈利10%,這樣如果行情好的話



,有可能很快就能達到目標。並不需要很長時間。

綜上所述,理財不但要考慮時間長短,還要考慮安全性和收益性,相對來說時間短的收益就低,時間長的收益高,但是對於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來說,有可能短時間會達到很高的投資收益,但是也有可能會本金遭到損失,投資者要做好兩手準備。


大海侃股


首先,在資產新規下的理財先要看風險再看時間長短,不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不同,風險程度也就不一樣,比如結構性產品中有掛鉤股票、債券、外匯、黃金、指數的,風險也各不相同。理財產品也從低到高分為R1、R2、R3、R4、R5五個等級。投資者應接受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測試,依據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相應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其次在來選擇理財產品時間的長短,其各有利弊,短期理財的優勢是資金週轉性強,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比較合適,其缺點是短期理財收益偏低,除了少數出現理財利率倒掛的情況,大多數時間同銀行同時間同類型的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而且募集期也會影響收益,不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理財產品,募集期平均都在7天左右,如果產品期限短,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

最後,買理財的時候我們也要結合自己的綜合情況來購買,例如:首先要看自己對資金的需求狀況,個人對現金的需求情況,決定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比如,你在半年後需要用這筆錢,自然就不能購買期限超過半年以上的產品。其次也要看當前的利率環境,簡而言之,如果央行有加息的預期,購買中短期理財產品,加息後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更高;如果有降息預期,就要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提前鎖定高收益。目前的背景來看,去槓桿告一段落,貨幣政策趨於寬鬆,從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如果客戶資金暫時不用,中長期理財產品會更合適些。


理財經理邊曉斌


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要看你什麼時候用這個錢,經常都有客戶問我這個問題,今天我就一併回答了,長期的理財收益高,時間一般在180天左右,有些銀行的很長,有3年,還有5年的,但是我說的理財是純銀行理財,不是結構性理財產品或者別的投資性理財哈。

下面是我對近期央行降準會影響理財和存款利率的分析:

1、理財產品的利率會降低

根據以往的經驗,降準3個月後,理財產品收益就會下降。這和你買的理財產品的投向有關。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投向,都是債券、國債、同業存款等。其中各類產品的佔比不同,你的理財產品裡有多少在債券,多少在國債,都會受到影響。

比如,國債佔比65%,債券佔比35%。那麼影響就是很小的,但如果反過來,那影響就大了。

但是,因為理財產品是一個投資的組合,所以風險都非常小,也就註定了理財產品不能取得較高的收益。


2、股票市場重大利好


專家表示,降準對於股市是非常好的,下一個開盤日,肯定會大幅高開。但是,也考慮到我國市場受政策影響較大,為避免08年的套牢悲劇,還是謹慎入市為好。

在此我不是鼓勵去炒股,而是希望大家看到理財產品的利率也是受央行降準的影響的,所以要買理財,最好就買個半年到1年的比較合適,明年肯定還會有變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杉姐說理財


我們每個人購買理財產品,其實先應該從流動性考慮,也就是說我何時會用這筆錢去做一個別的事,而不能繼續放入銀行去理財。在流動性滿足之後,也就是匹配上這筆閒錢的使用時間之後。再去合併考慮風險性和盈利性的要求。這才是一個最正確的思考邏輯,也是未來對一個理財人最安全的投資策略。

目前銀行理財在2018年除了新規,發生了很大改變,要提前學習哦。

除了那些極低風險的寶寶類產品之外,也就是貨幣基金類的產品。一般其他理財產品都有一個鎖定期限的要求,也就是說在買入之後多久不能贖回,即使可以贖回,如果沒有達到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那可能不但沒有收益,還會發生虧損了。因為會有認購費,贖回費,手續費等等費用一計算,本金也會發生一定折損。

在這種情況下,在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前,一定要看清贖回條款和鎖定期限條款。自己內心盤算一下,在這段時間內需要動用資金嗎?有可能動用這筆資金嗎?

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短中長都有,但是主要分為自營銀行理財和代售銀行理財兩大類。德先生特別建議大家購買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好過購買代售的理財產品。原因也是不言而喻的。銀行自營理財要為投資者負責,一般來說,即使發生虧損,可能損失比例會小很多,否則客戶可能會流失銀行,所以一般自營理財就會相對做的更保守一些,更安全一些或者更負責任一些。而代售理財銀行是賺取手續費的,未來產品盈利如何虧損多少都同銀行沒有任何關聯。

如果說短期理財,其實銀行現在發售理財產品都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大家可以看寶寶類產品最高也不過3%吧,餘額寶更是低值2.3%。這種情況下,還不如去互聯網平臺上購買新型民營銀行的活期存款,或者短期定期存款進行搭配。他們會將年化利率有效的做到3.5%以上。同時他們又是存款產品,安全性更高。

還有一點,是大家未來買理財產品的一個重大改變。那就是未來只有淨值型產品而沒有預期收益率產品,這是一個極大的改變,很多理財人都沒有搞清楚改變在哪裡。舉個例子:雖然理財產品的淨值天天在波動,有些人在中間買入,後來賣出可能還會發生虧損。為什麼?因為它是用最後的淨值減去購入的時的淨值,才能算出你的預期收益率的。此時有可能倒掛哦。而原來的預期收益率產品則沒有這個問題,他一直是將收益累加。

所以未來有很大的變化,購買銀行理財要進行仔細思考,根據自己投資額進行適當的短中長的搭配。同時要學會理解禁止性產品,做好一個聰明的投資者。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