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纣王项羽这样的失败者照样有一大批粉,是因为霸气么?

沈静轩


《庄子·盗跖》中有一句话“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英雄,并不能单纯的片面去评价对方。结果虽然是评价英雄的的重要准则,但并不是唯一的准则。比如关羽忠义无双,后期又打的曹魏和东吴不敢露头威震华夏。但最终呢?关羽因为骄傲自负丢失了蜀汉的重要军事重地荆州,自己也兵败麦城。这样的关羽能说他不是英雄吗。还有赵云一生百战百胜,但惟独遇上了姜维就一败涂地了。后来还得诸葛亮收服姜维。但能凭赵云的这一次失败就否定赵云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商纣王和项羽也同样如此。

商纣王是商朝末代君王。很多人的印象中,纣王是一个沉迷酒色,穷兵黩武的暴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中国历史上纣王被誉为和夏桀一样的暴君。而纣王也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挖坑自己埋,最终商朝大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商朝灭亡,纣王也身死。纣王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纣王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徒。首先纣王的口才是真不错,他的雄辩之能令人则服。而且纣王武力也十分的强悍。历史记载纣王之勇可力敌虎豹猛兽。如此悍勇也难怪会有人佩服。而且历史上纣王虽然穷兵黩武。但他也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历史上纣王平定了夷方,把中原文化推向淮河、长江流域地区。虽然纣王的战争行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纣王对中国统一的规模,起到了奠定的基础。

至于项羽就更不需要多说了,项羽有很多推崇者这就更不足为奇了。项羽的粉丝上至帝王史官,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就是全覆盖了。比如史官司马迁,他对于项羽就十分的推崇,原本项羽是没有资格被列入帝王本纪的。但司马迁却破例把项羽列入了帝王的记载规格本纪。而李晚芳则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可见项羽在士林之中人气有多么高。

而且项羽作为秦末反秦运动的领袖之一。可以说他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秦朝可以说是由项羽一手给推翻的。秦末乱世起义军都无人可敌秦朝平叛大军,甚至一度有要被秦朝镇压平息的趋势。要不是项羽击败了秦朝最后的军事力量章邯大军。起义军是否能够推翻秦朝还是一个未知数。之后项羽分封诸王俨然就是一派霸主气息。最难能可贵的是,历史上的项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而且个人勇力千古无敌。要不是楚汉争霸后期,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最终被刘备所败。那项羽还真有可能称霸天下。如此英雄豪杰之辈有一些忠实拥趸也不足为奇。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我不是纣王的粉丝,我尊敬楚霸王项羽,因为他威武不能屈,以死谢罪。

项羽虽然失败了,依然是英雄,依然是大英雄。项羽战败不投降而是自杀,威武不能屈,感动了中国,感动中国数千年。

项羽由于犯了很多错误,比如杀死义帝,比如坑杀秦国降兵,比如舍不得封赏大将做诸侯,比如中离间计疏远范增、比如不重用陈平、韩信等人,所以虽然前期百战百胜,后期人马却越打越少,敌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强,终于被韩信十面埋伏围在垓下,虞姬别了霸王自刎,带了残兵败将突出重围,来到江边。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项羽最后一次表现出了英雄本色。

一、项羽不逃跑不投降,愿用自己的性命为战败负责二、项羽用自己的尸首做礼物送给故人三、项羽战败不降,以死抵罪,感动中国数千年四、项羽战败不服,千年后遇到知音李清照

一、项羽不逃跑不投降,愿用自己的性命为战败负责

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逃走,说江东地方千里,人口几十万,足以称王?

项羽笑着说: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伐秦,现在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继续称王,我有何脸面见他们?就是不数落埋怨我,我项羽就不惭愧吗?

于是项羽把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请亭长带着乌骓马渡江。

项羽和活着的楚兵下马,与汉军死战,项羽一人杀汉军几百人。

项羽身边的勇士一个个的倒下了,最后唯有他一人挺立江边。

前面是乌压压的汉军,前面是汉军血红的双眸,他们死死的盯着项羽,就好像看到了一大堆的金子。

二、项羽用自己的尸首做礼物送给故人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项羽看到了汉军骑兵将领吕马童,他曾经是自己的部下,叛变投降了刘邦。项羽说,你不是老朋友吗?

项羽说,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买我的头,封赏万户,我就送给你做礼物吧。

项羽说完,拔剑自刎。

项羽战败,不投降,不逃走,以死抵罪。

虽然失败,亦是大英雄。

三、项羽战败不降,以死抵罪,感动中国数千年

在项羽之前,项羽之后,战败投降,虽然丢人,却是最常见的。

罕有为战败承担责任,用生命谢罪。

项羽让自己的热血洗刷错误和耻辱,让敌人心惊胆寒。

活着时英雄,死了是鬼雄。

项羽自刎,让笑他骂他的人,也尊他敬他。

他宁死不过江,宁死不投降,让中国人知道了失败后,依然可以成为英雄。

感动了中国数千年。

几年后,齐王田横被汉军打败,逃到了海上的一座小岛——田横岛。刘邦派人劝降,田横为了五百壮士的生命,选择入朝觐见刘邦。

田横来到了长安附近,对左右说,刘邦是汉王,我是齐王,大家都是王,凭什么让我跪拜他,向他投降。大丈夫死也不降。就拔剑自刎。

留在海岛的五百壮士听到了这个故事,也拔剑自刎,死也不降。

1930年,徐悲鸿依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油画《田横五百壮士》,来歌颂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这是千百年来,每当强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迸发出来的高风亮节,宁死不退,宁死不降。

四、项羽战败不服,千年后遇到知音李清照

项羽战败自杀了,他的英魂不散,日日夜夜在乌江上空盘旋。

他狂怒着,咆哮着,要和敌人决一死战。

乌江的水,汹涌澎湃,风浪往往几天几夜都不能平息。

项羽死后,又过了1331年,济南最著名的女人——李清照来到了乌江边。

水深浪急,无法渡江。

李清照来到项羽庙,瞻仰了项羽塑像。

心中回忆着项羽灭秦除暴的伟大功绩,回忆着宁死不屈,宁死不降的伟大精神。

心潮起伏,不由得写下了千古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短短二十个字,写尽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

当空狂舞的项羽,暴怒千年的怒火平息了,血泪从眼中流出,化作细雨,洒下人间。

他苦苦等待了一千多年,终于等到了知音。

项羽终于安心了。

乌江的风停了,乌江的浪息了。


陈健4396


纣王太遥远,没啥史料支撑。这里只说项羽。

项羽跟刘邦比,算是失败者。但是,跟其他诸侯英雄比,项羽得说是成功者。

如彭越、英布这些与刘邦一样的平民英雄,再如韩王成、魏王豹、赵王歇这些六国后裔。

跟这些人比,项羽得甩出他们好几条街。既然这些人还有好多支持者,那项羽为啥没有?

乱世之中,没人拥有上帝之眼,能看得出项羽和刘邦的胜败结果。所以,或投项羽、或投刘邦,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世评价,也是如此,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见识,但是惋惜悲剧英雄也是一种见识。

01.项羽也是一个成功者,而且垓下之战前一直很成功

巴拉巴西《成功公式:成功背后的科学》一书,提出成功的两个衡量指标:一个是业务表现;一个是社会网络评价。

那就套用这两个指标来拆解一下楚霸王项羽:

首先是业务表现。

乱世里的业务表现就是组织战争的能力和绩效。巨鹿之战,项羽一战封神;彭城之战,楚霸王霸气天下。就这种业务表现,只能说是成功了,怎么都不会是失败者。

项羽自谓: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乱世征战八年,大小战斗七十多次,从来都是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就没打过败仗,所以项羽才能霸王天下、宰割山河。

这就是项羽的业务表现,可以说组织战争能力和绩效,项羽得是秦末乱世第一人。韩信跟他比,都要暗淡一点儿。

其次是社会网络评价。

巴拉巴西说:成功不是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对社会网络的用处。

但是,乱世称霸是一个零和博弈,就是社会网络再不喜欢项羽,也没用,因为项羽能打就够了、就是成功。

乱世里除了战争这个业务表现,当然还有社会网络评价。

这个网络评价就是声望和出身。

陈胜虽然最先称王,但明显后劲不足,就是因为他的声望和出身不行,所以社会网络评价就低。虽然陈胜第一个起义,但是跟着他干的人真得不多。

当时,社会网络评价最高的就是楚国集团。

而项羽呢?他的出身是楚国贵族。就这一点来说,楚霸王就获得了先发优势。

彭越虽然很能打,但灭了秦帝国,他带着一万多人,却连块土地都没有。英布和陈婴也很厉害,但还是不得不投靠楚国集团、投到项羽门下。原因就是这些平民英雄,没有足够的网络评价,即便战争表现很好,但也不能自立为王,也不能成功。

因此,以业务表现和网络评价这两个指标上来衡量,项羽都是成功的。而成功的主公,自然会有数不尽的门客、主动投入彀中。

02.项羽身边凝聚了一大批死忠粉

刘邦彭城战败逃跑的时候,就一个夏侯婴驾着马车、拉着他和他的一双儿女(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逃命。

项羽垓下战败逃跑的时候,带出了八百骑兵,最后剩下二十八骑,而就是这二十八骑,竟敢跟项羽一起挑战汉军五千骑。所以,大势已去的项羽,还有八百死忠粉对他不离不弃。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非但这八百骑兵死命相随,还有鲁城父老、举城相随,项羽不死,这伙人就是被屠城、也不背叛。

所以,虽然项羽各种残暴非常,但是靠这些因素的注入,也能把他打造成悲剧英雄。

项羽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个是业务表现。跟着这样的主公有肉吃,也就是垓下之战打败了,其他的时候,项羽可都是一直在打胜仗。

一个是网络评价。项羽是根正苗红的楚国贵族后裔,而楚国是反秦的旗帜担当,大家都是打着楚国旗帜造得反。

再一个就是江东子弟兵。项羽不过乌江,因为他觉得对不起江东父老,带出了八千子弟兵,结果就剩下他一个。刘邦起兵是沛丰乡党,项羽项梁起兵则是江东子弟,这是嫡系人马,绝对的死忠。

还一个就是项羽的人格也很魅力。项羽叱咤喑呜,而有些人就喜欢他的叱咤喑呜,令对手千人皆废,而自己人有这样的老大心里踏实。还有就项羽“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虽然项羽的感受带宽比较窄,但是对于身边人,这就够了。

打个比方说,你碰上这样一个领导:

他对竞争对手要多狠辣有多狠辣,恨不得生吞活剥。但是对你却恭敬慈爱、和言细语,你要是有个病,不仅批你假,甚至还能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你请医生。

那你会怎么对待他?

项羽之所以能有一批死忠粉,霸气只能是他的业务表现和对敌人的态度,他有自己的资源和人设,能凝聚到很多人。

03.项羽这个失败者的后世评价

项羽在当世都能有一批死忠粉,在后世自然也会拥有一批死忠粉。

原因还是那个成功公式,即业务表现和网络评价。

项羽的业务表现就是组织战争的能力和绩效,他这个旗子一立,就能引无数名将竞折腰。评历史上最能打的英雄是谁,那项羽不仅要名列其中,而且还得往前排。

然后就是后世的社会网络评价。

我们这个民族虽然是农业文明和农业的生存方式限制了勇武,但骨子里的好战心绝对非常强。如果没有这种好战心和竞争态度,也不会生存到现在。所以,尽管各种儒家教条,但对项羽这号英雄的崇拜,是一直都不缺的,这是凝固到血液中的东西。

所以,项羽有一大批粉丝,是因为我们需要,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社会网络需要。

再有,就是金子跟金子怎么比、名将跟名将怎么比?

就是比人格魅力、比个性差异、比情怀激荡。

这么比得话,那项羽只能说是自带高流量了。

巨鹿之战,以少争夺;彭城之战,以少胜多;攻战杀伐,狠辣无比;再兼有一个悲剧情节。项羽,满满的都是故事,满满的人性弱点又成了满满的流量焦点。

所以说,项羽这个自带悲剧情节和惋惜情怀的失败者,自然会吸粉无数。


减水书生


纣王帝辛跟霸王项羽其实是一类人。这就是情商颇高而智商一般。先说帝辛,他的力气很大,至少可以跟项羽有的一拼。据史料记载,帝辛曾在宫殿坍塌之时,挺身而出举起宫殿的大梁。咋样?项羽举的鼎重量也不在乎如此吧?再说军事才能,纣王的军事才能不输于项羽。要知道,纣王一生征战四方,把四周的蛮夷打的抱头鼠窜,纳贡称臣。传说中的苏妲己就是纳贡的贡品。至于说什么炮烙酷刑。我认为证据不足。至少我没有看见过炮烙刑具的实物,就连炮烙的形状都不知道。退一步来说,假如,炮烙是真实存在的。那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要知道。几千年前的社会,跟现在律法齐全的新社会能相提并论吗?帝辛的时代,属于奴隶社会。一个贵族的死亡,需要杀死数量不等的奴隶来殉葬,甚至还会有活埋。这在我们看来,是残忍暴虐的行为。但在古代。特别是帝辛的时代,却恰恰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司空见惯了。这就跟咱们过年一样,大家都在吃肉,你个人就是再穷,也会在年关到来之际,咬紧牙关也要买上一块肉。哪怕是一小块肉。因为这就是现在过年最基本的习俗。同样的道理,杀人殉葬也是当时商朝乃至之后的周朝初期的习俗。帝辛作为一代帝王,他能寒酸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比他低得多的王公大臣都会在死后杀人陪葬。作为帝王的帝辛他只能扩大。即使是为了面子。对吧?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纣王之所以失败,并不是他的军事实力不如周武王。是因为帝辛的军队都在四方征战,都城朝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要不然,帝辛也不会释放奴隶,把他们编做临时的军队。用他们来提防周朝的进攻了。结果,这些奴隶军在牧野全部倒戈相向。临阵叛变,领着周武王的军队一路攻进都城。纣王引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了。周武王取代帝辛,建立了大周共和国了。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接下来再说项羽。项羽是个公子哥。这跟他的出身有关系。而他的对手刘邦则是个地痞流氓。俗话说,君子永远不是小人的对手。大家看,项羽在巨鹿,以寡凌众。全灭五十万秦军精锐。在新安更是屠杀了二十万降卒。项羽之所以暴虐秦人,是跟他的家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家族就是被秦国的军队祸祸的抱头鼠窜,四海为家。为了报仇,项羽屠杀秦军降卒,辱杀秦王子樱,火烧咸阳宫殿。总之是他很任性。大家说他残暴吧?答案是,不是,君不见鸿门宴上他放走刘邦。在听到分我一杯羹后,也没有杀了刘邦的父亲。刘邦的妻儿老小虽然是俘虏,但项羽还是好吃好喝的尽数供应。我们之所以会崇拜或同情项羽和帝辛。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没有偷袭绑架甚至是打闷棍的见不得人的阴损招数。说得简单点,他们跟对手PK,向来是光明正大。说得简单点,还是那句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哦,还有一句话,古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我是头条醉观沧海,我来分享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一句歌词数英雄,论成败,说的是人们讨论一个人是不是英雄,就要看他最终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可是,正如题主所问,纣王和项羽都是失败者,为何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他们仍然拥有很多的粉丝,即仰慕着。这充分说明了,在历史的云烟中,老百姓有时候看的很透彻,结果很重要,但过程中一个历史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综合品性以及人格魅力,也会长久的留存在人们心中。

首先,先来说说商纣王

因为封神榜的热播,以及不同版本的翻拍以及反复播放,让武王伐纣这一段历史,在民间流传的很广。小说以及影视剧中的纣王,就是一个昏庸无道,喜好女色的君王,不顾天下百姓,不顾国家安危,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享乐。



可为什么,一个这样形像的商纣王,至今仍然有一些爱慕的粉丝呢。我想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文治武功

虽然最后商纣王失败了,失去了皇权,但不可否认他在历史上并不完全是一个毫无建树的国君。客观的讲,他本人还是有一些才能的,可以说,他这个皇帝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中皇帝排名不说在前面,至少也能排到中间。这个从以下几个纣王的历史功绩中可惜略知一二。

开疆拓土

在纣王接替皇位后,商朝的版图并不辽阔,周边有各种少数民族的政权,威胁着商朝,时而骚扰边疆的百姓。于是,在国库充盈后,纣王就开始对外征战,打败了东夷诸部,并且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沿海领域纳入国土之中,这也是历史上中华文明首次将国土扩张到了东海和渤海。

对抗神权

在商朝时,社会还处于奴隶制度,在当时很多神权利用宗教迷信欺压老百姓。纣王登基后,就打压那些人,将百姓从宗教神权的压榨下解放出来。

其次,说说楚霸王的个人魅力

在历史上,争夺皇位后,成王败寇,失败的一般不会被人们记住,崇拜就更难得了。可是,项羽就是一个这样的特例,至今人们仍尊称他为楚霸王,霸王二字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的认可。

冲锋陷阵

楚霸王项羽不仅力拔山兮气盖世,且拥有良好的战略眼光,每次打仗时他都会冲锋陷阵与士兵们在一起战斗。一个几十万人的统帅,愿意和士兵们肩并肩战斗,想想也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场面。



钟爱一人

楚霸王还有一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他和虞姬的爱情,一个英雄,一个美人,两个人是世间绝配。面对城破兵败,他的爱人虞姬怕自己成为项羽的累赘,在项羽面前自尽。而项羽,明明可以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已逝去,他最后也自刎与乌江。


醉观沧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一首《夏日绝句》,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让项羽的形象在人间瞬时高大起来,女词人是感性的,她在写这词的时候或许无意还是故意的忽略了项羽还是个“杀人狂魔”的另一面。

成王败寇

1、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也就是说历史是有立场的,但在成王败寇中,相对于与朱元璋争霸的陈友谅等人来说,项羽无论是名气还是名声都好了大了太多,这或者是项羽的幸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刘邦是无赖出身,项羽是贵族出身;刘邦几无缚鸡之力,而项羽可谓勇冠历史,有霸王之称;项羽那时三十壮年,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而刘邦已愈五十岁的老人了;项羽从小就受过“万人敌”的训练,治军有方,而刘邦的可以说是一乌合之众

;后项羽宰制天下,声势如日中天,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所据之地偏远险阻。但最后的结果,却是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再来看看项羽,英雄、伟岸的一生。

生当作人杰

1、项羽的成名之战是巨鹿之战。从巨鹿之战中,项羽未中华文明贡献了一耳熟能详的成语:破釜沉舟。

项羽的对手是章邯、王离的四十万大军。先来讲章邯,章邯作为秦国将领,把一帮苦力工人和奴隶组织成一支军队,然后开始各种平叛,屡战屡胜。最好的战绩就是在定陶把当时楚国最牛的项梁(项羽的叔叔)给杀了。

2、王离是有打仗基因的,他的爷爷王翦特别牛逼,是战国四大名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就是他灭掉的楚国。王离的军队也很厉害,是和匈奴打了好多年仗的长城军。项羽方面,就只有5万人,主力就是江东八千子弟。项羽擅长精神鼓舞,他命令大家把烧饭的锅给砸了,把船给凿沉。这样就表明了,战场上想活命,只能硬着头皮和对手死干,不然回啊回不去,饭啊没的吃,也只有等死的分。有了破釜沉舟的群体增益光环,再加上项羽本人也实在是厉害的不行,5万人对上40万人,硬是把这场仗给打赢了。

为人称赞

项羽身怀旧贵族的气概,有质朴的一面;新选组成员们一派中世纪武士的刚强热血,古风犹存。而出身平民的刘邦也好,倒幕的群雄也罢,他们是新的势力,命中注定要战胜旧势力,手段上却并不显得光明磊落,倒是使奸耍坏,很有些无所不用其极的意思。

结语

从更大的方面来说,项羽所出身的六国旧贵族,新选组所效忠的幕府,都曾经辉煌过,然而新世界已然初露端倪。

在后人看来,繁华必将落幕,宿命之感油然而生,总有些悲壮。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但是他的功绩,他的出色都让后人为之赞叹。


细说简史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一种心结,就是英雄崇拜。英雄崇拜能满足自己心灵的安慰,使自己在精神世界中找到崇高的位置。

英雄当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成功的英雄固然值得崇拜,因为他们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并且为社会为人民大众所认可,事业成功的流传下来。失败的英雄也值得崇拜,他们创造的业绩曾经惊天动地,只是因为某些关键环节出了问题,导致最后失败。

商纣王和项羽也受到许多人的崇拜,因为他们地位高,贡献大,人格魅力感人。

商纣王力大无比,能抓住老牛的尾巴倒行,能一只手把房屋的檩子举起来。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改革,反对腐败,提倡节俭,大力发展生产。他派出20万大军征服了东夷,使商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他宠幸妲己,演绎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只是周武王和姜子牙利用了他东征东夷的空虚,起兵灭了商朝,商纣王自焚而死,死的极其壮烈,让许多文化人特别是美女伤感落泪。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巨鹿之战中,他以8000子弟兵打败了秦军几十万人,威震诸侯。在楚汉战争中,他以3万骑兵,在彭城大败刘邦的56万大军。他在战场上多次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威震八方,他与虞姬的爱情故事为后人所传颂,项羽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谷老师


  1. 因为我们在意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以及一些反差。

  1. 商纣王:

很多人粉他,我想都是因为什么他对妲己好吧,之前一段时间有个段视频平台还经常刷到什么,商纣王,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放弃了自己的帝国,包括,小时候看的哪吒里,商纣王披上妲己的丝巾,浴血奋战。现在人都向往着那种一生待一人的爱情❤️❤️。✘但如果你们在古代,喜欢暴君吗?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这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明朝学者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破釜沉舟的气魄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这人生如此是精彩。

怎能不招人喜欢呢?

刘邦虽为帝,但他的战绩有什么精彩的吗????


这里详细说一下商纣王,他并不是一味的暴君。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帝辛即位时,先王留给他的是一个残破的河山和破败的政局。国内,他要面临已经崩溃的经济、不断出现的奴隶起义和来自王室、大贵族集团以及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对他权利的挑战。对外,他要面对从四面八方涌入的外族入侵。在这种危局下,年轻的帝辛表现出超凡的才智、勇气、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冷酷残暴的铁腕。史料记载,帝辛聪明机智,智慧过人。而且产才健壮高大,力大无穷。可以“手格猛兽”。在先王老臣的辅佐下,年轻的帝辛开始了他砺志强国的历程。

首先是选拔贤能。在帝辛的支持下,一批有才能的从中下层管理和善战的将领被重用。在能臣如微子、比干的辅佐和京城宿卫将领的支持下,帝辛开始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针对王室、大贵族集团。当时的规定是奴隶主贵族“世袭”制。王室成员和大贵族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获得利益后的王室成员和大贵族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经常干预政务。为此,帝辛采取大胆改革,废除了以往贵族的世袭权利并收回了他们的领地。丧失领地后就意味贵族以及王室成员再也无力组织起与中央的对抗。利益受到损失的王室成员和大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甚至发动了武装乱。而且还勾结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在商代,国家要经常进行祭祀活动。凡事都要进行占卜,大到对外用兵,小到杀一只鸡都必须通过占卜“问神”,因此宗教神权集团的权利极大。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经常用占卜等宗教手段干涉朝政,严重威胁到王权的稳固。为此,帝辛进行了坚定的宗教改革。他惩处了一批为非作歹的宗教人员,同时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国家世俗政治事物。而这就危机到宗教集团的利益。为此,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一方面利用宗教手段进行反帝辛宣传,动pan乱。另一方面则公开勾结贵族集团进行武装乱。面对两股敌对势力的勾结,帝辛毫不手段,进行了空前血腥的压。大批贵族和包括大祭祀的神职人员被处决,都城内血流成河。忠于帝辛的神职祭祀被任命为新的大祭祀。至此,王室、大贵族集团已经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手到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对君王构成威胁。消灭上层对手后,帝辛开始整顿国内经济,鼓励生产,减少赋税和劳役。国家经济逐步得到改善,国力得到提高,而这就为他下一步对外行动做了准备。

帝辛即位时,商王朝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这其中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敌东夷。为了抗击外敌,帝辛进行了军事改革。首先是提拔一大批新将领,随后是大规模扩充军队尤其是战车和象阵。在军事实力强大后,帝辛开始对外大举用兵。当时商朝要面对来自多个周边民族的入侵,而这种中原地区的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早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了,到帝辛时期已经持了近千年。

夏、商两代尤其是商代,从建国起就要始终面临来自外部其他民族、部落政权的不断入侵。灵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点,那就是夏、商两代与后世中央王朝面临的情况都不同。夏、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中央王朝属于典型的部落制国家,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或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国家。作为中央王朝的夏、商其王国能直接实际控制的面积很有限。王朝除了自己的直接领土外还控制着很多又其他民族或部落建立的“方国”。这些方国在王朝强大时臣服于中央王朝,在王朝势力衰弱时则与王朝对抗,属于“时战时和”。而且当时的民族、部落情况极其复杂。作为中原地区中央王朝的夏、商始终处于周边各部落、民族的包围中,因经常与这些周边势力发生战争。尤其是商代,这种外部侵略更加强烈,曾经迫使王朝先后5次迁都。整个商王朝历史就是一部商人与周边民族的战争史。这种情况到帝辛时期发展到顶点。当时对商王朝构成直接威胁的周边势力主要4股。包括鬼方、西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敌东夷等。而帝辛完成内部整顿后对外发动战争的第一个部标就选择了北方的宿敌鬼方。现在,每当人们翻开相关史书,看到的几乎都是关于商纣王有多么残暴、因乱和昏庸。然而,自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已经开始有学者为他鸣不平。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都是纣王如何凶残,如何荒无度,如何昏庸。但是,这些罪状几乎都是后人尤其是灭亡商朝的周人留下的。中国自从出现国家政权起就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当前一个王朝灭亡后,灭亡他的新政权的建立者总要找出甚至编造出各式各样的罪名来证明被自己灭亡的这个王朝尤其是这个王朝的末代君主是何等的腐朽昏庸和残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行动找到合法合理的依据。周人给商纣王定了六条罪状,分别是第酗酒;不用贵戚旧臣;重用小人;听信妇言;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但是,这些罪名现在分析起来有很多牵强附会。例如贵戚旧臣和不留心祭祀就很明显。这正是由于纣王在即位之初期面临来自王室大贵族集团和大祭祀神权宗教集团随时可能夺篡位的压力而进行的改革。他打击贵戚旧臣是为了压这些王公贵族对政权的争夺,而打击祭祀就是为了消除宗教集团对国家世俗政权的干预。正是着两项改革直接导致商王朝结束了延续数百年的内乱而实现了内部稳定。而信有命在天更为荒唐。原因非常简单,“信有命在天”是说纣王始终相信自己是承受了上天的使命因此决不会灭亡。但问题是发布这条罪状的周武王和他的父亲文王自己本身就是所谓“承天命而称王”的。将这也作为罪状加在纣王头上明显是在罗致罪名。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失败者永远只能是被讨伐的对象。商纣王的过失主要是他在执政中、后期而犯下的一系列错误。但是,从整个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出发,纣王的功绩远大与他犯下的过失。正是由于纣王在位期间对外进行的近30年的争战,奠定了今天中国主要疆域以及多民族国家的地位。今天中国的山西北部、湖北北部、陕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山东半岛、浙江、江苏、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就是在纣王时期并入中国版图的。纣王的争战有力的促进了中原地区先进文明在中华各地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中国版图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所有这些都是商纣王也就是商王帝辛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不朽的贡献。商王帝辛的伟大功绩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而商纣王在胜利后所犯下的导致国家在极盛时期骤然灭亡的灾难性错误也将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思考。皇皇青史,是万世昏君,还是千古功臣?千秋功过,自有后人。



花之舞kasha


不光我们是项羽的粉丝,就连史记作者司马迁也是项羽的粉丝,司马迁给一个失败者用本纪的形式给项羽列传。可见项羽在司马迁心里的地位,不光心里地位高,也写出来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赞美之词!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司马迁生活在汉代,汉高祖就是从这个英雄手机夺得的天下!这么赞美项羽,还是有很多顾虑的!但是顾虑再多,司马迁还是写出来了!可见项羽在当时在人们心里的形象和地位!

楚汉之争,刘邦赢了,项羽败了,可为什么人们却给了项羽更大的关注和同情呢?

主要还是项羽的为人处事,讲究一个义,项羽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的气概,他的个人魅力,也是很多粉丝喜欢项羽的原因!我也是喜欢项羽的!更喜欢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用在项羽身上,在合适不过了!

还有一点就是项羽做过天下之主,算的上是一个皇帝了,其实不是皇帝!这一点就和刘邦平起平坐了,然后再和刘邦和项羽比较!认为项羽比刘邦厚道,有气概,从鸿门宴中就能看出项羽没有那么心狠手辣,而刘邦不同,刘邦比较奸诈,为人多变!更是说过要喝他爹的肉汤,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刘邦,这也是很重要的理由之一!


成武畅通


其实很简单,我们对他们的人生经历进行简单的分析后就可以得到原因。

纣王在我国历史上还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可能因为某些故事的原因使大家对他认知有一定的偏差,据说他特别的勇猛、力气大,登上皇位之后南征北战扩大了商朝的统治范围。

但他在位时期的种种举措动摇了商朝的统治,从而使其成为了亡国之君。他在位虽然不像历史上英明君主那样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但也并不像故事里描写的那样残暴,

实施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令人胆寒的刑罚。

项羽在武力上特别的厉害,他的神勇令大家十分敬佩,传说项羽力大无穷有着举鼎的能力,众所周知,鼎是用青铜等金属制作而成的,而能将它举起来的项羽该是如何的勇敢和威猛啊。同时项羽在军事上也特别有才能,他是起义灭秦的主力,在秦朝刚刚灭亡时拥有着特别大的势力,可以说是当时天下实际的主人。

只可惜后来项羽刚愎自用,没有信任自己身边贤能的谋臣,最后败于刘邦之手于乌江自杀了。有关项羽的结局大家有很多争议,有的人认为他可以回到老家卷土重来,有的人则认为他的死是一种霸气的行为。无论如何,项羽做出这种选择自有其原因。

总而言之,无论纣王也好还是项羽也罢,他们在军事上都是很厉害的勇敢、威猛的武将,这让敬佩英雄得我们特别惊叹,所以两者是失败者,仍然有很多人喜欢他们。

文章作者:一个喜欢古代史的小女生,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大家可以关注我,点赞收藏转发,蟹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