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不援淮西的罪名是诬陷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飞没有参加淮西会战,路途太远没赶上吗?

一德格天1


岳飞不援淮西的真相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兀术调集诸路兵马,统领十万大军,杀向淮西地区。很快淮西重镇庐州失守,高宗见形势危机,急令张俊守住淮西防线,又紧急调集诸军增援,于是在平洲的刘錡率军二万赶来了,临安的杨沂中赶来了,在鄂州(武昌)的岳飞也接到了诏令,命其东援。当时的形势犹如一场会战的部署,诸路大军如果配合好的话,足可以将金军合围起来,聚而歼之。而岳飞在火急的诏令面前,却提出:金人举国南来,巢穴必虚,若长驱京、洛以捣之,必然奔命,可坐而敝。要求高宗同意他直捣汴京和洛阳,这样金军自然就回师了,即可解淮西之围,又可收复中原。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大美事。看起来就是围魏救赵了。但是如果岳飞去了淮西,将当前之敌一鼓聚歼,有什么不好呢。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比一城一地的得失,孰轻孰重,相信有头脑的人是可以掂量出来的。况且当时已经做出了战略部署,大家齐心合力就可以取得一场大捷,但是岳飞却不肯配合,提出了他的歪道理。想想就知道,岳飞真的去了他想去的地方,如果金军断其退路,将其合围,难道还要刘錡、杨沂中千里迢迢赶去救他吗。如果岳飞断了粮草,难道还要吃死尸活命吗,这样的事情岳飞曾经有过的。

火烧眉毛先顾眼前是人人明白的道理,其实岳飞也明白,可是他就是滑头不想去淮西,这就是跋扈,就是抗旨,朝廷要取他的项上人头是合情合理的。高宗不信就调不回岳飞,就连续发了十七道御札催促岳飞赶紧上路,其结果是,宋军连岳飞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好在宋军英勇,将庐州收复,但宋军又中埋伏,大败一场,失陷濠州。获胜的金军并不恋战,得了便宜迅速班师,而岳飞也同样连金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 这就是抗金英雄的表现吗,这就是所谓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武神的表现吗。此次真的是把高宗气得不轻,估计他本来恢复得差不多的阳痿,这下是彻底没救了。而有人说风凉话:高宗根本无意收复失地,只求抵挡住金军南下以便求和即可。如果此人处在高宗的地位上,他会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在南宋的国策里,暂时还没有收复失地的内容,一个人在被人痛殴之时,在被砸店焚宅之时,他会不要救援吗,他会对朋友说我这里不要管,你去烧他家的房子好了。那么这个人不是个大傻子吗。而岳飞就是那个在一旁说风凉话的朋友,岳飞还说,你等着啊,坚持住啊,我就去烧他家的房子,我点了火你就有救了•••••••


说真话就封




关于淮西之战的几点说明



那一口从天而降的大黑锅


让岳飞和刘锜为濠梁之败背锅最初是张俊的主意。而这口锅的成型离不开秦桧的刻意施为

绍兴十一年春正月,金都元帅完颜宗弼再次签军南侵淮甸,二月十八日在柘皋被南宋刘锜、王德、杨沂中、田师中、张子盖等军一波反杀,金军退往紫金山,二十日宋军趁势收复庐州

宋军柘皋大捷的名义最高指挥官张俊当时在和州。阻金军于柘皋的是刘锜

前一日,锜行至柘皋,与金人遇,夹河而军……柘皋平地,金人以为骑兵之利,且见骑兵少,意甚易之……锜命军士曳薪叠桥,须臾而成,遣甲军数队过桥,皆卧枪而坐。

十七日刘锜部与金军主力相遇隔河对峙。柘皋地处平原利于骑兵作战,金军见刘锜骑兵少,不以为意。刘锜命士兵积柴为桥,并派精锐士兵过河摆出阵势

第二天,宋军杨沂中、王德等率部赶到,在这场宋金正面对决中,金军大败而退。刘锜部下多为重装步兵,打仗硬刚可以,追杀溃兵抢战利品就不行了

锜以步兵甲重,不能奔弛,下令无所取。故无俘获焉。


刘锜拖住金军并迫其决战,“步人甲”威力在野外正面对砍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理说,柘皋大捷刘锜当居首功。然而论功行赏时

(张)俊与沂中为腹心,而与锜有隙。故柘皋之战奏赏诸军,锜独不预。

杨沂中不但是赵构的亲信将领统领殿前司,他还拜张俊作了干爹。刘锜其实跟张俊没有大矛盾,只是刘锜没认干爹,以顺昌大捷一战成名,这让张俊实在看不惯。于是柘皋大捷赏军时,只见到杨沂中神勇无比,刘锜所部成了局外人


张俊确认金军已经退走后请刘锜喝了一台饯别酒,张俊告诉刘锜:

“公步人久战,可自此先回,径取采石归太平。吾欲与杨太尉至濠州,耀兵淮上,安抚濠梁之民。”

张俊的意思是,打仗你要给我卖命,封赏你要给我走一边去,炫耀武力你给我回家去



刘锜刚走不久,张俊就得到金军围攻濠州的消息,于是马上让刘锜归队继续卖命

谍报敌攻濠州甚急,俊茫然失色,复驰骑邀刘锜。


刘锜率部与张俊一伙会合前去救援濠州,走到距濠州六十里的黄连埠时张俊得到探马回报“俱言濠州无金人”,张俊大喜,再次下令让刘锜回家

俊遣将官王某谓锜曰:“已不须太尉入去”。锜乃不行。

张俊派杨沂中和部将王德前去“收复”濠州,没想到这是完颜宗弼做好的一个套,走到城西岭上时金军伏兵四起,危急之时杨沂中口齿不清地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神命令导致宋军大溃

沂中惶遽,以策麾其军,曰:“那回!”诸军闻之,以为令其走尔,散乱南奔,无复纪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




柘皋大捷刘锜有大功,濠梁惨败刘锜没有任何责任。然而七月刘锜被罢了兵权出任荆南知府,罪名是作战不力

(绍兴十一年七月)甲寅,侍卫亲军马军都虞侯武泰军节度使刘锜知荆南府,罢其兵。张俊深忌锜与岳飞,每言飞援赴迟,而锜战不力也。飞请留锜掌兵,不许。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


从柘皋大捷到濠梁惨败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张俊是在甩锅,让刘锜和岳飞为濠梁之败担责任。实际上了解过程不用探究就知道责任完全在于张俊和杨沂中

时张俊以大兵驻黄连,去濠六十里而不能救,无以籍囗,亦宜乎以先臣之兵为缓也?俊既坐收退敌之功,而反以缓谮先臣,其冤抑甚焉!

~《金佗粹编》卷22.吁天辨诬二.淮西辨

杨沂中率先头部队入濠州,临敌乱命以致军溃;张俊率主力驻黄连埠,相距仅六十里不去救援。张俊杨沂中坐享战果,失败了就甩锅给被踢了皮球的刘锜和岳飞。岳珂的潜台词是:

“孙子,锅往哪儿甩呢?”





那一口翻新黑锅


张俊己经很不要脸了,但还有比他更不要脸的……人

张俊说“飞赴援迟”,间接也承认岳飞赴援了,只是没能赶上替杨沂中去堵枪眼。虽然按张俊的尿性,岳飞去了濠州也根本没有机会去堵,现成的刘锜不也被张俊打发回家了

更狠的是秦桧一伙,例如秦桧的铁杆基友王次翁,“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王次翁说岳飞在淮西接到赵构手书十七道,仅前进了三十里。是这样吗?


绍兴十一年八月,因王次翁、何铸、罗汝楫“交疏论之”,岳飞向赵构递了辞职信,充作文散官上庐山替母守墓去了

十月十三日,为配合调查张宪谋反案,岳飞被“请”入大理寺狱。十一月下旬主张岳飞无罪的首审御使中丞何铸下课,秦桧换上了贴心人万俟卨作为岳飞案主审。万俟卨又审了差不多一个月依然毫无进展,十二月十八日,不援淮西这个罪名被重新打扮一番后再次新鲜出炉

王俊所告非此也,张宪自诬亦非此也……先臣就逮乃十月之十三日,而此(答刂)之下乃十二月之十八日,其间相距两月。秦桧之所以旁求而成其罪者,盖无所不至矣而仅得此。

~《金佗粹编》卷22..淮西辨



实际从正月二十九赵构下诏令驻屯在鄂州的岳飞出兵淮西到三月十七日令岳飞阻敌掩护张俊、杨沂中转进,总共下诏数为十五道

孝宗替岳飞平反后,应岳霖的请求发还了残存于左藏南库的高宗御札,刚好这十五道圣旨一道不少。这十五道御札全部被岳珂收录在《金佗粹编》卷3高宗宸翰下.绍兴十一年内容中,成为岳珂写“淮西辨”最有力的证据。岳珂不无庆幸地说:

犹有大幸者,淮西一十五(答刂)并存而不失尔。故臣得以逐时日、叙次第,而刊之石,以传万世。不然则先臣之诬尚何以为据,依而辨之?呜呼,桧虽欲泯之,而天不泯之!是留以赐臣家而使先臣之事有所据依而辨明也。哀哉!

~《金佗粹编》卷22.吁天辨诬二.淮西辨

从赵构与岳飞文书往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1.鄂州军前文字到临安约需10~12天,临安御前金字牌指挥到鄂州约需8~10天;从临安到舒州约需为3~5天;从临安到岳飞就粮的池州约需2~3天

2.岳飞不但与赵构有书信往来,也与前线“盟主”张俊有频繁联系


淮西之战的具体经过我曾经在相类问题下答过,岳飞接到的御札内容、日期大多很清楚,背景在《金佗》卷三和卷二十二中也都有考证。以完整的十五份御札为支撑的淮西辨几乎无懈可击

现代人理解淮西之战比较困难有三大原因,1.习惯性以现代通讯时效性去套古代;2.习惯性以现代交通条件去套古代;3.习惯性认为文书往来是一去一回。(而淮西之战战况紧急时赵构可以一天一令,柘皋大捷后有十多天对岳飞不闻不问)

至于王次翁的诬辞,只要智商指数高于10就知道,不说从鄂州到庐州再回舒州,仅从舒州到定远县也是N多个30里了。估计王次翁在想:“反正是诬陷,讲究个什么玩意?”






为何打酱油?


正月二十五日赵构得知金军南侵,二十九日下诏岳飞出兵,二月九日岳飞接诏,放弃了直捣京洛吸引完颜宗弼回援,以逸待劳在河南歼灭金军主力的计划,上疏赵构将于十一日出蕲、黄援淮西

实际上岳飞非常了解赵构,那家伙早被金军吓破蛋了。赵构最初是让岳飞至江州相机照应,江州看似与临安、庐州形成等边三角,实际上到临安可以乘船顺流直下,到庐州却要穿越当时丛林密布的皖南山区

从而可以判断,赵构令岳飞出兵最初的目的是想给临安加一道保险,以防万一张俊、刘锜挡不住。

岳飞很干脆,从接诏到出兵只给了自己一天时间


二月十一日从鄂州出兵,自然赶不上二月十八日发生的柘皋大战。赵构写于三月十月的诏书

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敌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侯朝廷指挥,此以见卿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

从中可以看到岳飞当时其实处境很尴尬,本来雄心勃勃地亲率最精锐的背嵬亲军出师,要与诸军配合与金军决战,却在张俊那里吃了瘪

张俊是岳飞的老上级,职务相平但官阶比岳飞高,淮西又是张俊的辖区。张俊说:“金军已退,前途乏粮”,岳飞自然不能强行驻进庐州

但没有赵构的诏令岳飞不能自行退师回鄂州,随身粮食又已经吃光,岳飞只好率精锐分散在舒州、池州一带成为“就粮军”,等候赵构的指令



从二月十九日发出诏书后直到三月一日,赵构才想起岳飞还在舒州、池州一带,于是下诏

闻敌已过寿春,卿可与张俊会合,率杨沂中、刘锜并往克复……

当天赵构得到韩世忠出兵的消息,再次下诏:

韩世忠奏,已亲提兵自濠往寿春府,卿可约与相见,从长措置……

岳飞从池州出发去舒城是三月四日,按时间推算应该是得诏当天。岳珂说诏书未到岳飞已闻警发兵,这可能是淮西辨中唯一的瑕疵。原因很简单,1.三天时间诏书可以从临安递到岳飞手中;2.濠州被围是三月六日,八日城破,九日宋军濠梁惨败,在六日之前没有警讯

所以原因就是:

被晾了十来天的岳飞不想白跑一趟,现在赵构下令他与张俊共同领军,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率军再去前线

还是那个岳飞与张俊关系的问题,同样是一军统帅,资历和官阶岳飞都比张俊低,老韩来了情况就不一样了。估计岳飞早就盼着能和老韩一起跟金军拼命呢

然而,无论是闻警发兵还是得诏即发,四、五天时间岳飞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救杨沂中。三月十三,岳飞在庐州境内接到宋军濠梁之败后已经各回各家和金军再次北返的消息




事后看,淮西集结的宋军完全能挡住金军的攻势,正面对砍中宋军还占有明显优势。如果按岳飞直捣京洛的搞法,在腹背两路宋军夹击下,完颜宗弼极可能薨于绍兴十一年夏

奈何官家怕怕




为国钓鱼


绍兴十一年正月15日,金兀术带兵发动了第三次淮西之战。绍兴十一年正月27日,金兵已占领包括庐州在内的淮西全境,张俊手下的王德部,刘琦部,杨沂中部正在赶往前线御敌。

朝廷于1.29号给岳飞发出动员令,让他由江州出兵协助张俊等部共同防御金兵,而之前月底岳飞已经一天内连续上了好几个奏章,里面分析了淮西局势,并请求与张俊合兵御敌,后又上奏请求要么再次围魏救赵,自己率大军直捣中原(这是最理想的策略)。要么退而求其次,出兵蕲黄,出其不意地威胁金兵侧翼,配合张俊部正面攻击!

2.4岳飞收到1.29朝廷最早发出的去江州命令,但知道皇帝还没收到自己的奏章,或者收到了,但回复的文书还在途中,所以,对收复中原还抱有一丝希望的他决定再等,2.7日,收到催促出兵的圣旨,判断皇帝最新的圣旨还在路上,于是又等!2.9日晚,皇帝最新旨意到达,同意了他的第二个方案,出兵蕲黄,不算好也不算坏……于是岳飞上奏,定于11日早出发!

2.11日早岳飞率八千骑兵于鄂州渡过长江又急行180宋里于当日晚间到达黄州,并上奏报告自己方位,以及请求确认张俊部防御位置及具体作战计划。

2.12,岳飞部3日行军310宋里到达靳州(应该说这个速度不慢了,一天100宋里,而且已经明显靠近敌军势力范围,你得保存体力,别突然遇敌还没开打,自己先人马疲敝了……),然后大概七天左右走了380宋里到达舒城,到达时是2.23,为何这一段路走的比较慢呢?首先,这里已经到了金军前哨势力活动范围,所以要明斥候,防间谍,而且此刻岳飞军属于客军,又是仓促调动,敌情不明,走慢一点,多张斥候,这才安全!更重要的是,岳飞仓促出兵,兵力少,如果飙车太快,万一跟敌军大部队在不利地形撞上,那是很危险的!!!

这一点,杨沂中同志深有体会,为了贪快,他先是绍兴十年偷袭柳子镇,却被金军埋伏打了败仗,自己也差点阵亡,后又莽撞地向濠州城快速推进,又被金兀术优势兵力伏击,损失惨重!

最重要的是他要放慢速度等待皇帝具体部署的御札,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支配合正面作战的奇兵。放弃正兵单独行动,那就失去了意义,也是非常危险的!

2.23,等岳飞到了舒城,才知道张俊部已经在18日与金军进行了柘皋之战,并取得了胜利。

而此刻,岳飞并不了解张俊部的兵力部署,以及敌军军情。因为,他之前只有和高宗的单线联系。而柘皋之战乃突然的遭遇战,且是宋军刘琦,王德,杨沂中等部的主动进攻,其他部队以及皇帝事先都不知情,何谈配合?即使皇帝知道战况那已经是2.23日了,再由皇帝传给岳飞,那么,至少得2.28岳飞才会收到战况。怎么赶都来不及。

所以说是柘皋之战的突然性,以及宋军刘琦,王德,杨沂中,

部的主动进攻性,是导致岳飞韩世忠部未能加入战团主要原因。

2.23日,岳飞到达舒城后得以与在庐州的张俊部取得联系,两地距离120宋里,传令官通讯往来大概两天,而岳飞也在2.24日晚收到了张俊来信:前途缺少粮食,你就别来了……

张俊当然不想岳飞来,因为岳飞来了就得分点军功给他,何必呢,与此同时,由于金兵的误导,致使张俊以为金兵大部已撤回寿春,于是便支开了刘琦,准备要和杨沂中耀兵淮上,在皇帝面前好好地露露脸……当然,这也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因为张俊允许岳飞和他汇合,金人无论如何都是不敢接战的。

岳飞知道张俊的用意后那叫一个窘迫郁闷,他知道对方只是找个借口不让他来而已,离自家基地这么近就没粮食,鬼才信……

由于舒城只有几千户人家,根本无力提供大军粮草,行军仓促,随军粮食又不多,再在这带待下去,大军就准备吃草吧,那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马军了……,

所以在将张俊给他的联络书抄了一份送递给皇上,讲明情况后。

于2.25日早,岳飞引兵到300宋里外的池州就粮。

2.26日,岳飞收到朝廷奏捷书。

打了胜仗了,皇帝高兴啊,大臣也上奏说自从南宋复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盛的军力,于是给各个统兵大将都发去了奏捷书,然后就是喝喝酒吹吹牛,放松放松,再然后嘛,当然是准备拿点钱犒劳犒劳大家嘛!

再然后嘛,当然是部署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啦!再接再厉啦!所以这几天临安是一片欢腾,前线是啥事没有。

高宗高兴完了,觉得不能让岳飞白跑一趟,于是在3.1又给岳飞来信:爱卿辛苦,据探马来报,金兵已经从寿春撤退了,估计这次是化险为夷了,要不你补充粮草后还是回舒城吧,然后到庐州跟张俊汇合,到时候回来做绩效奖金,我也好给你做一份啊!

3.4岳飞收到御札,随后立刻回信:皇上,再次申明不是我不和张哥汇合啊,是张哥说他那边没有粮食,让我别去了,他是长官,我只得听他的,可是舒城除了土和草,啥都没有,我只得到最近的池州补充粮草不是,至于前方的事情,我相信以张哥得能力可以处理(我不贪图功劳)但老板您都发话了,所以我补充粮草后立马就去跟张哥汇合(看看,多会讲话!)!

但这一天,金兵之前隐藏行踪的大军已经开始进攻濠州城了!

3.6岳飞上奏枢密院,准备今天启程去舒城。

也是这一天,正在去濠州城路上的张俊和杨沂中还在做着美梦,前方就传来濠州城被攻打的消息。

张俊蒙了,这柘皋之战的奏捷书皇帝还没捂热,言金人退兵的奏折皇帝也看了,心情正好着呢,却出了这么档子糟心事……敢情金人之前都是摆的迷魂阵,就等大鱼上钩!所以赶紧让人叫来还没走远的刘琦,三部合在一处,便急急忙忙地去支援濠州城。

此刻,岳飞和皇帝还蒙在鼓里,皇帝还下诏书让岳飞到寿春和韩世忠汇合,扫荡一下金兵的残敌(很自信啊!)……

可惜3.8日,由于叛徒出卖,金军攻陷了濠州城,在尽情劫掠一番后,金军佯装撤退,其实是在濠州城附近躲藏了起来。

3.9日,张俊等部来到离濠州城六十宋里的地方时便接到了濠州城沦陷的消息。就商讨怎么办?刘琦说不能打,只能守,而且引用兵法,头头是道地分析了一番为什么不能打,大家都听不懂但又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所以都说好!

可是杨沂中不干了……我可是在柘皋用大斧兵把金兵砍得稀里哗啦的猛人!金兵是我手下败将!这次我还得打头阵,你们两人在后面帮我打下手!我们一起收复濠州城,到时候皇帝那里也好说漂亮话(倔脾气又犯了,真是屡败屡战……大不了一逃而已)!

当张俊还在犹豫的时候,派出去的哨骑不停地回报金兵正在撤退,似乎不打算在淮南待下去了。

可张俊还不放心,又派了几百骑兵去打探,哨骑探完回来报告这次连金兵的哨骑也完全不见了(金兵躲猫猫的本领还是不错地……)……

于是张俊的赌徒思想立刻占据大脑——好吧!我就赌金兵撤退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我的赌技向来不差的……

于是第二天,张俊让杨沂中和王德选调精锐步兵六万人与骑兵两千人,开始向濠州城进发,刚进城,埋伏在城外的金兵便冲入城中向宋军杀来。

杨沂中顿时蒙圈,问王德怎么办,王德也蒙圈,说您是长官,该您讲!(老江湖不愧是老江湖……出了事当然都是话事人的责任,现在让我讲,想坑我?小样!)

幸亏杨沂中还没彻底蒙圈,于是下令撤退,哪知道两千马军一听撤退,抛下大部队立马撒丫子跑了——不好意思多担待,谁叫咱们多了两条腿呢,至于两个坑货长官……要不要无所谓……

杨沂中和王德面面相觑,心想跑吧,再不跑就被请喝茶了……于是也跑了,这一跑乱了套了……大家都跑了,可惜步兵跑不快,全成了待宰的羔羊……

张俊还在城外等着好消息呢。却发现宋军溃兵像羊群一样向自己涌过来……

本来张俊以往看这架势都是撒丫子跑路……但他这次竟然硬气了一把(搞不好是刘琦的主意),立马率领剩余的士兵列阵将溃兵挡在阵外,就这样一个部署,保全了全军……

溃兵就这样夹在张俊部和金骑兵间被杀的鬼哭狼嚎,那叫一个惨。但正是因为将他们逼到一个绝境,为了活命,他们又自发的重新结阵,这才挡住了金兵,并与他们对峙起来!

3.10岳飞在前往舒城的路上,收到皇上让他去寿春与韩世忠汇合的御札,却不知濠州城已经发生了战事。

也是3.10,高宗收到了张俊关于濠州出现敌情的奏书(看看,消息的滞后性!),于是立马又向岳飞发出一份告急文书。当然,由于消息的闭塞,他还不知道,宋军杨沂中部已然于当日败于金军,之前的大好形势荡然无存……

3.11日,还是不放心的高宗又给岳飞写信了:爱卿啊,赶紧到庐州吧,现在各个粮草官都在庐州,大鱼大肉优先供给你的军队,不要担心吃不饱,敞开了吃!那个寿春嘛,暂时不要去了!因为大军都去了濠州城那边,突然露出庐州这个空当,伦家有点怕怕,你就给我屏蔽这个防御漏洞,保证江南行在安全要紧啊(话说高宗有点神经过敏,可能是被金兀术追怕了的缘故……莫说金兀术,就是完颜阿骨打此刻统兵,也不敢说是直接绕过各部宋军,直接渡江去临安找他叙旧啊……那不是把屁股对着别人找踢嘛……)

可惜3.11的御札,岳飞得3.16号才能收到……就算用短信发给岳飞,他也来不及赶过去了。

3.12日,韩世忠做了一件很多人都想让岳飞做的事情,那就是带领两万水军,从水路直接插入金兀术后方,准备断敌归路,开局就梭哈定输赢。哪知道金人也跟他梭哈,在河道上准备大量的巨木,准备堵住航道也断他后路。

眼看韩哥就要完蛋,幸亏他的一个斥候兵侦查到情况,并沿河追着船队吼给了他听,这才赶紧调转船头往回撤,还和追上的金兵上演了万箭齐发,等撤出战区,每艘船上都挂满了弓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去草船借箭了呢。

所以,大家试想如果岳飞没有正面部队的配合,直插后方,被金人断了后路,他会像韩世忠那样有船给他逃跑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3.13金兀术对战果很满意,况且再打下去也占不了便宜了,于是渡过淮河回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总结大会去了。

岳飞也陆续得知了前线战况,气的就差点飙脏话——如此优势局硬是被队友打成劣势局,队友干什么吃的!怎么指挥的?

第三次淮西之战就此拉下帷幕,各路统帅也被招到临安,开始互相扯皮,推卸责任了……

此战总结:

1首先是皇帝的遥控指挥,导致各部宋军不能如岳飞第四次北伐那样,便宜行事,错失了很多有利战机!要知道,蒋校长有电报尚且遥控指挥失败,你这南宋通讯靠吼,交通考走的年代还想通过写信遥控指挥,简直做梦……

2当然,遥控指挥也行,你好歹设置一个前敌总指挥,到时候你只要下达一个战略指令,剩下的具体措施交给敌前总指挥就行了!

唐初与突厥之战为何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十万大军设置了李靖这样一个敌前总指挥进行统筹指挥,大家在总指挥的指导下群策群力而又分工明确!把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

可是唐中期七节度使二十万军队攻打安史叛军的邺城为何又大败而归?那就是没有设置大帅统一指挥,导致各部混乱,谁也约束管理不了谁,军纪号令由此不行!而后被敌人抓住了漏洞而一举击溃!

3张俊是个猪队友!金人攻打淮西时,他还在江南死活不肯过江,被高宗连哄带威胁又被最宠爱的小妾一番教育后,才到达前线。一看手下已经打赢柘皋之战,瞬间又觉得自己牛的不行,立马赶走岳飞,支走刘琦,想要耀兵淮上……

好嘛,你牛就牛到底,别一听到金人在打濠州城就又吓得叫上刘琦壮胆。

你也没必要分一半的兵力去濠州城打探情况,因为如果濠州城没有敌人,派一万人都是多余,有敌人,你这六万人根本不够啃!就是送给别人打……你派个两千骑兵去看看不就得了,到时候跑也来得及(既然侦察兵完全发现不到敌人的痕迹,那埋伏位置离城池肯定有一段距离)……

至于第三次淮西之战,岳飞的表现,我认为是极为得体的。

首先,皇帝的动员令还没发出时,他就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是和张俊合兵一处,第二个是长驱中原,围魏救赵,第三个那就是出兵蕲黄,出其不意地进行侧击。应该说是对战争比较积极的。而他为何不在2.4接到御札出兵,而是等到2.9号,那是因为他心中还存有一丝幻想,希望皇帝允许他再次直捣中原,当然,在接到2.9晚的御札后,他放弃幻想,但好歹皇帝同意了他出兵蕲黄的构想。于是在动员的一天之后,于2.11早渡过了长江又急行军180宋里到达黄州,这飙车渡河的速度……一看就是车船税上交不含糊……

可到了黄州,问题来了,皇帝大致布置了大的战略,可是具体的兵力布置,各部间的配合,以及具体何时穿插到哪个部位,皇帝兄弟都没有讲(这有点为难皇帝兄弟,还有他身边的文臣……)……

于是岳飞赶紧写信给皇帝,报告方位以及确认下一步行动方案,如何配合友军,当然,第二天岳飞带着部队继续赶路了,但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的最新御札根本追不上他(遥控指挥的弊处),于是他一再放缓速度,直到21号到了舒城,不仅还没等来皇帝指示,还被张俊以没有粮食为名,下了逐客令……那此刻岳飞能怎么办,总不能赖在舒城吃土吧(恐怕也没这么多观音土吃……)……也不能死皮赖脸的跟过来,到时候人家就不给你吃的,你能咋滴?吃剩饭剩菜?

那只能找有粮食的城池吃饭啊!

至于后来濠州之败,那是张俊咎由自取。他整天想着抢功劳,自己家金山银山用不完,却还贪财……可又没那个本事,你让岳飞跟你汇合不就得了……非要整什么幺蛾子,可惜了那么多战士,就因为这个无能的统帅而活活累死饿死!

最后回朝廷复命,还恬不知耻地诬告岳飞,韩世忠,刘琦作战不力……你咋不告杨沂中老是那么猴急呢?还是看人家是御林军统领,皇帝的心腹,而不敢怎么地!

柘皋之战,如果没有刘琦压住中军,王德和杨沂中能赢吗?后来救援濠州城,刘琦也叫你别去濠州,你又听了没?

岳飞辛辛苦苦跑来帮忙,你把人家赶走作甚?是嫌自己兵多?

韩世忠是你儿女双亲家,连亲家都害,你也是够了……

所以说第三次淮西之败,需要怪罪岳飞吗,需要怪罪韩世忠吗,需要怪罪刘琦吗(最不该怪罪的就是刘琦!)

要怪只能怪张俊,皇帝都被他坑了,白白损失这么多家当!


落日赖天边z


岳飞不援淮西,是给他定死罪的根据之一。其文字是:敌侵淮西,亲受御札十三道,不即策应,犯拥兵逗留罪,《律》有临军征讨,稽期(延期)三日者,斩。其岳飞合依斩刑。当时高宗一再催促岳飞赶紧上路,赶紧投身于抗金战场。岳飞是一拖再拖,用的是阳奉阴违的手段,让高宗又气又恨:将在外以为我管不了你,等回来时,看我怎么收拾你! 如果在援淮西的问题上岳飞不出差错,其他问题或许就不是问题了,或许岳飞之罪能减轻许多。

论罪其他都是虚的,而与张宪通书之事,既然关键的证据被烧掉了,那么其指控,想说你有你就有,不想说你就没有。但在援淮西的事情上,是实打实的证据确凿抵赖不了的。岳飞为什么要与高宗过不去,你如果听话了,高宗能生气吗?高宗生了气,你还有命吗?那么援淮西就是置岳飞于死地的焦点了。至于什么主战抗金被杀,全是无稽之谈。

岳飞真的是不想援淮西吗?根据岳飞一贯的表现看,他抗金的态度是消极的,他在中线的位置,东线屡有战事,他都不肯出手相助,而西线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在东线的援助事情上,岳飞完全有机会大显身手。

一、可以对敌迎头痛击;二、可以拦腰截断;三、可以前后夹击;四、可以断其退路;五、可以乘机捣虚。可是岳飞用了哪一项呢?根本一项没有,这样抗金的积极性如何体现啊。

高宗或许会纳闷,岳飞不听话总不至于如此的露骨吧,他就不考虑后果吗?如果高宗想解开这个谜团,他跟张俊长谈一番,或许就恍然大悟了。身为淮西抗金的总指挥,张俊对岳飞是很了解的。当初岳飞还是他的下级,听命于他的指挥。后来关系就搞糟了。岳飞跟许多人搞不好关系,跟张俊关系不好,只能是他们有所接触之后。岳飞在张俊的手下干得还是很卖力,讨李成、张用还是立了功劳。先后提升为神武副军统制和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自己是否满意就不好说了。估计岳飞对张俊的不满是讨平解方,岳飞出力同样不少,接受解方投降的是张俊,他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了张俊不说,其人马也被张俊收编,堪战好用的全被张俊挑了去,那些淘汰的,才让岳飞等人捡了破烂。

也就是说,岳飞他们得了些吃剩下的骨头渣子。岳飞心里能平衡吗?自此,他们的关系再也没有好起来过。 从抗金的大业说,人和也是重要的一项,岳飞作为晚辈,应以大局为重。据说在平杨幺之后,岳飞有过主动和张俊搞好关系的举动,但是张俊却没有接受的意思,没有回复岳飞写给他的信。从岳飞的性格看,他不会有这样的表现。真正想搞好关系,就去见面,把话说透。另外,谁见过岳飞的信呢,鬼才知道有没有信,说的是什么内容,姑妄信之好了。岳飞真有搞好关系的表现,就是在援淮西时充分表现自己,为张俊排忧解难,这比你多少信都管用,否则就有理由认为你的和好之说是胡编的。

一般人对岳飞不能援淮西的理由是粮食问题没有解决好,还有就是没有协调好。但是这样的说法全不能成立,当初牛皋和姚政援淮西,人家怎么就赶上了与敌人打个照面,好歹回来也能交差。而你岳飞亲自出马,倒不如牛皋的表现了,这怎么能讲得过去呢?

从时间看,岳飞是一拖再拖。身为一个军人应该知道,战机从来是需要抓住的,如果遇上转瞬即逝的战机,更不能有片刻的耽搁。所谓兵贵神速,即动作一定要快,快才有希望,快才能掌握主动权。据说在春秋战国时,吴起在魏国训练选拔武卒,制定如下标准:身着全副甲胄,执十二石弩,背负五十矢,荷戈带剑,携三日粮,半日内跑百里,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看看人家,七十六仗都赶上打了,你岳飞一仗都没有赶上;看看人家,半日内跑百里啊,你岳飞一日才三十里,人家是你岳家军的六七倍。虽然里数的距离有不同,但也不会差了许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岳家军的强大战斗力吗?

岳飞如果真的想援淮西,其方式很简单,看看去年你是怎么进入河南的。当时河南有粮可抢,岳家军多路出击,撒开大网,“收复”了大片失地。谁不知道,岳飞的左右与前方都有军队占据要点,既能保护安全,也能四下抢粮。而援淮西就不同了,岳飞仅出动了一路人马,他东游西转,如同梦游一般,最终敌人的毛都没有捞到一根。他这回怎么不撒大网了?怎么不四面开花了?使得岳飞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从岳飞内心说,恐怕他担心张俊会抢了他的战功,为他的脸上贴金,这是岳飞万万不能接受的。岳飞最不愿意看到张俊超过自己,并且他未必不想报复当年的怨气。

如果东线的部队归岳云统帅,岳飞还会是这样的态度吗?如果张俊的军中有岳飞的老母,岳飞也是现在这样吗?张俊打仗是为了国家,张俊保卫的是南宋的人民,你岳飞不想施以援手,你把国家和人民摆在什么位置了。

岳飞没有想到不援淮西的后果,这是他弱智的表现了。而高宗会怎么想,他会认为岳飞是冲着他来的,高宗有几次让岳飞不高兴了,难道高宗不会联想一番吗?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皇帝的不敬,那么说明就有了不臣之心,有了谋反之意。为什么秦桧紧锣密鼓地施行罢兵权,让三大将去了枢密院,显然高宗是急不可待了,否则不会赶这么巧吧。

岳飞不援淮西是他的致命伤,要从过去的表现看岳飞,从抗金的态度看岳飞。你说千回好听,不如做一回好看。你岳飞不知道,得罪张俊就是得罪高宗,那么好吧,高宗紧随其后,就来收拾你岳飞了。不过秦桧虽然恨岳飞不给力,但要杀他恐怕没有想过。秦桧想害岳飞很容易,他去狱中亲自与岳飞长谈一番,然后写个报告交给岳飞,里面的内容就是种种对岳飞很不利的交待。岳飞承认了对他的指控,然后不管通过什么途径,让岳飞的自白大白于天下,这让所有的人都没有话说。可是秦桧并不做这样的事,可知秦桧没有陷害岳飞。


淚321


历史是皇帝手下的官写给皇帝看的,大多数没有真实性。岳飞之死,很大程度是皇帝所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谓抗旨不尊,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宋朝武将一直不受重视,毕竟手下带一帮大兵,昏君是不得不防,稍微有点抗旨不尊,就给他戴个“大帽子”,各种罪名加上去。赵构王朝在宋金议和以后就开始“收网”,意图把几个抗金名将一网打尽。张俊最早向赵构交出兵权,后参加了杀害岳飞的“队伍”。韩世忠在收网之前跑到赵构面前,向赵构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并索要杭州一处府宅,才使赵构放过他一马,后来善终。岳飞因一再坚持要“迎回二圣”,还多次上表要求立太子,使得赵构疑心他有不良企图。而且岳飞统军能力强,手下有一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才使岳飞最终成为赵构“必除之”的目标。


爱国的iPhone


这是罪名是莫须有的,我们一起回顾下整个淮西会战的整个过程。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兀术率领9万人马,准备南侵。那么从哪打呢?鄂州方面惹不起;楚州方面韩世忠不好惹;那么唯淮西西路的张俊了。多年来,相互间知根知底,这是目前唯一的软柿子了。   

天寒地冻,金军越过淝水,进攻寿春,没遇到什么抵抗,当天就攻破了城池。张俊呢?不好意思,人家在临安呢,随着和皇帝保持着近距离接触,学习政策,保持关系。金军杀来怎么办,不急,刘锜的八字军不是在太平州嘛,怕啥?

于是刘锜率八字军再一次逆锋而上,几天之后他到了淮西重镇庐州。金军先锋部队也快到了。于是刘锜以最快的速度回缩至巢县东南方一个名叫东关的地方,依山傍水,形势坚固,结寨自保。而此时,庐州已经被攻破,至此,战争刚刚爆发,淮西已经沦丧大半。

赵构慌了,立即严令张俊立即滚到前线去,又派出杨沂中率禁军渡江作战,之后心里没底,习惯性地向鄂州求援。十万火急发去了《御札》,要岳飞亲自率军渡江攻击金军。岳飞收到命令之后,感觉一阵阵的头晕。淮西战区内,合张俊、刘锜、杨沂中三部军力,已达到13万以上。这是建炎南渡以后,第一次以优势兵力与金军作战,虽说张俊很软,杨沂中很少爷,但有刘锜在,怎么也能保证长江安全吧。趁此良机,应该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由他出兵从鄂州直取京活。这样宋军将以岳飞部从北,张、刘、杨三部在南,形成合围之势,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全歼金国河南部精兵。如此,则一战定江山,比收复开封更直接有效。

  

岳飞把战略意图写成奏章,急报临安。赵构以更快的速度发来了回复: “……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领袖在江浙一带,金兵已经杀到了淮西,别整其他幺蛾子了,快来救我!岳飞没再耽搁,立即领兵去淮西。

这时张俊、王德已经从临安赶往建康,于二月初四日渡江。过了长江之后,拥兵13万,然后就被金人牵住鼻子诱导了巢县以北的柘皋镇。这地方一马平川,地势平缓,9万对13万,军团级决战,金军当然要选一块能跑开马的地方。

双方于二月十七日对阵激战,禁军仪仗队队长杨沂中首先冲向金军的中军大阵,不过冲得快,败得更快,没一会儿就成群结队地跑了回来。仪仗队退场,正戏开唱。王德出战,张弓搭箭,一箭射中金骑指挥官。然后挥军鏖战,金军拐子马被击。向紫金山方向退却。张俊率军收复庐州,进城之后第一时间向临安报喜请功。这时岳飞已经渡江到位,眼看着就会参战,张俊手握13万精兵,胜利在望,怎可能平白无故分功劳给岳飞,于是他写了份信给岳飞,告诉他原地不动,别想靠近了占便宜。岳飞原地静止,没有再靠近。(罪名:援淮西“逗留不进”)

回到淮西战场,柘皋之战大获全胜,张俊准备追击。开追之前,做了另外两个决定。第一,传令岳飞继续原地待命;第二,告诉刘锜向南撤军,返回驻地太平州。摁住岳飞,踢跑刘锜,如此这般,才能保住功劳只攥在自己的手心里。看着很怒吧,偏偏两个当事人都听话了。不为别的,只因为张俊是淮西主将,只因为这两个人都有纪录有原则。不然的话,两者随便哪个,都有屠了张俊的把握!(罪名:援淮西“逗留不进”)  

追击开始,张俊、王德、杨沂中三位高资历兵痞想着“收复”濠州,兵临淮水,耀兵国境。然后升官发财,但是才跑了一天,前方忽然传来最新战报。金军突然出现在濠州区域,并重兵攻城了。这让三位兵痞立即停下脚步,有情况,把刘锜追回来,让他去打仗。刘锜听命令,又赶了上来。四将合兵,杀向濠州,距离还有60里时,濠州陷落了。张俊、刘锜认为濠州已经陷落,赶过去意义不大。而禁军的大衙内杨沂中火了,仪仗队特色再一次爆发,他要进攻,趁金军刚刚攻下濠州,立足未定之机全力反击,既抢回城池,也救回百姓,更趁机扩大胜利果实,打一场比柘皋之战更辉煌的战斗!

可别管别人怎么劝,连张俊以淮西主将的身份反对,都没法摁住杨沂中的进攻决心。在守原则的人那儿,原则是锁链,在没原则的人这儿,原则、命令什么也不是。张俊还怕禁军主将随时给他打小报告呢。杨沂中率军毫无障碍冲向了濠州城。全军进城后,北门突然间伏兵四起,大批的金军冲了进来。禁军的仪仗队素像惊了枪的兔子一样,一窝蜂地拥向了南门。南门外是张俊、刘锜等率领的全军大队,这时的禁军们成了金军的前锋,用来冲散宋军主阵。

  

关键时刻,张俊难得地展示了一次军中宿将的经验,这人命令全军压上,与败军逆向而行,哪怕把娇嫩的禁军挤成馅饼,也不能动摇主阵。这个决定很有效,也很残忍,阵地保住了,同时宋军重新获得了优势,毕竟在淮西战场上宋军的战力以及军队数量都超过了金军。可杨沂中的部下们就没那么幸运,首尾两端的步兵们都大量伤损,仪仗队严重减员。   

如此一番折腾,濠州城重新寂静了。宋、金两方在城内外对峙,都保持了足够的耐性。 三天后,楚州方面的韩世忠派出数百条战船逆淮而上,要截断金军的退路。这是韩世忠的风格以及特长,他每一次的作战目的都是欲置敌于死地,而水军是金国永远的痛,女真人直至亡国都没能完美这一领域。这样,就形成了宋军水陆两方面前后夹击金军的态势,以军力战绩参考,完全能把金兀术留在淮西境内。

形势大好,又急转直下,金兀术没有分兵去淮河边上准备迎战,而是在旱路迎着韩世忠的水军插向了楚州方向,也就是运动到了水军的后方。   

金军在赤龙洲附近停了下来,开始砍大树设水障,要把韩世忠的水军截住。金兀术的意思很清楚,你不是要断我的退路吗,我先把你的退路断掉。想在淮西吞了我,那么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   

现在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在淮西大地上,张俊以13万重兵挟胜势逼迫金军后退,韩世忠断水路成关门打狗之势,淮西境内还有岳飞这一终极战力随时会参战。这是自宋、金开战以来从所未有的机遇!可是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作战,没有流血,没有堵截,没有谁全军覆灭,什么都没有。

  

韩世忠得到金军设水障的消息后,就令水军撤退。那很快,本是逆流而上,只要顺水漂回去就行。张俊始终按兵不动,金兀术也没有死磕到底,带着濠州胜利赚回来的面子,顺势回国。   

岳飞,始终被隔离在战场之外,等这一切都发生之后,只能拿着这段时间里他收到的来自各方各面的各种文件发呆。   

有张俊的命令,有赵构的诏书。里边的内容错乱得让人发疯。

按时间顺序排列,金军侵入淮西,岳飞接到临安命令渡江驰援,其间有6份来往信函,分别是临安传令、岳飞申请长驱中原(两次)、临安否决要他火速救淮西、岳飞接令、临安嘉奖。   

柘皋之战大胜,临安传令三军,内容是——“……捷书累至,军声大张,盖自军兴以来,未有今日之盛。尚思困兽之斗,务保全功。” 这份诏书抄送给淮西境内所有军方人员,岳飞、韩世忠也各得到一份。意思很清楚,告诫各将军见好就收,别惹更大的麻烦。

之后张俊令岳飞离远点,岳飞听从了,也抄送一份交给临安,以此证明自己为啥不直接进入战区。临安方面非常欣赏这一点,赵构特意亲笔写了一份《御札》给他:“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候朝廷指挥,以此见卿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叹。”在赵构来看,岳飞这回没有看见金军就眼红,冲过去搞得血肉横飞,不可收拾。而是很克制地听话了。这是巨大的进步。值得表扬。接下来诏书里笔锋一转,他甚至难得地与岳飞有了共同语言:“据报:兀术用郦琼计,复来窥伺濠州。韩世忠已与张俊、杨沂中会于濠上,刘锜在庐州柘皋一带屯军。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等夹击,可望擒杀兀术,以定大功。此一机会,不可失也。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漕臣在彼运粮。急遣亲札,卿切体悉。十日二更。”  

从上面这段可以看出,这对岳飞简直是喜从天降。赵构在主导这次机会,要趁此天赐良机,把金兀术毁灭在淮西境内。他为岳飞铺好了所有的路,只等着岳飞杀过去!只不过,请注意写这份诏书的日期。“十日二更。”   

宋绍兴十一年三月十日夜二更天。十日写信,渡长江送交岳飞手里,所需要多少时间,有一个参考。岳飞申请长驱中原,临安否决。一个来回是5天。当时岳飞在鄂州,信使不必渡江。这时等同对待,至少需要两天半岳飞才能收到命令。那么就是十二日傍晚。瞧一瞧当时淮西战场都发生了什么。三月五日时,张俊开始的追击,同时命令刘锜回太平州。三天后,抵达濠州外围,是三月八日。九日杨沂中大败。再三天后,三月十二日,韩世忠水军受阻返航。十二日傍晚时分,岳飞才可能收到赵构命令他前进的诏书。等岳飞准备迈步的时候,战争早已落幕。有这么玩人的吗,这到底是至高无上的皇命诏书,还是发泄私愤的骗人纸条,抑或是通讯条件太差造成的低级失误?

很难是失误,因为还有下一道诏书。岳飞接到上面“十日二更”发布的命令之后,回信说他将率军启程赶赴庐州。他在战区内急如星火地赶路,后面的诏书比他快,还是追上了他。诏书里写:“得卿奏。卿闻命即往庐州,遵陆勤劳,转饷艰阻,卿不复顾问,必 其行,非一意许国,谁肯如此!据探报:兀术复窥濠州。韩世忠八日乘捷至城下,张俊、杨沂中、刘锜先两日尽统所部前去会合,更得卿一军同力,此贼不足平也。中兴勋业,在此一举,卿之此行,适中机会。览奏再三,嘉汉不己。遣此奖谕,卿宜悉之。”   

按时间计算,岳飞接到这份诏书时,淮西战区已经彻底凉了,无论是张、韩、杨、刘、王等宋军,还是金兀术,都早已散场。偌大的淮西境内,只有岳飞一个人捧着一大摞诏书发呆。


前思后想,对照此前诸此北伐,岳飞越想越怒,他看了看周围的岳家军将领,实在没忍住,说了三句话。“国家不得了也,管家又不修德。”国家当断不断,纵敌玩寇,使本在罗网中的金军逃脱。这本是最卑劣的将军们巩固自身地位,才使用的下三滥招数,可一个国家居然用出来了,它是想应付谁,想要挟谁,想毁灭谁?!国家公然做这样的事,前途何在,如何得了。   

至于修德。看赵构前半生的所作所为,之所以倒行逆施莫明其妙,都因为他的心不正。世人的眼睛是亮的,清楚岳飞说的是不是实话,是不是对的。这句话只是开端,淮西之战刚刚结束,各个细节都在眼前,岳飞愤懑难当,说了第二句、第三句话。他转向张宪:“似张家人,张太尉尔将一万人去跎踏了。”又转向董先:“似韩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万人去跎踏了。”

这两句在正常状态下看来,是很不合适的,会引起中国人第一时间的反感。为什么呢,不外乎“做人”的道理。可他说的是不是实话呢,张俊抛开不论,这人是什么货色,历史清楚,包括他自己都清楚。至于韩世忠,黄天荡时的韩世忠哪儿去了,以几千部众截击10万金军,置生死于度外,置利害官爵金银于度外,什么都不在乎,只要归还二帝、归还河山。可以说,他才是第一个提出还我河山的人。可是,现在这人怎么了,只是截断退路而已,就直接撤退了。他本来应该不管张俊怎样,不管临安怎样,率水军截断淮河,以一部之力断金军退路,让这场战斗不得不打起来!

如此三句话说完,淮西之战才算真正结束。剩下的就是去临安述职。张俊是最积极的,他没等赵构下诏集合,先写了份奏章。里面大篇幅展示了柘皋之战的胜利,突出了杨沂中勇于首战的英勇,以及他个人临危不乱反败为胜的指挥艺术,最后指责了刘锜的作战不利。不作为,是重罪!   

之后,张俊又单独一章详细论述了岳飞的问题。岳飞行动迟缓,久久不上战场,耽误了一次又一次的歼敌良机。甚至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也不见近在咫尺的他伸出援手。岳飞坐视生死,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不单纯的表面现象,联系此前岳飞一贯的好战表现,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为国家利益出发,一定要谨慎对待,认真研究。

什么叫倒打一钯呢,而这只是张俊表演的开始。他长年都泡在临安城里,和皇帝、首相近距离接触,一个庞大的计划在这几个人心里生成,张俊是重要棋子,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他们私下里制定一举剥夺所有大将的军权的大计划。三大将现已到临安,南宋官方迅速升张俊、韩世忠、岳飞为枢密院的两位正使、一位副使,岳飞等三人即日起至枢密院办公,他们辖区内的军政事务被同时分割,具体的办法是三大将主领的宣抚司被撤销,军队番号一律改为御前诸军,由原先的二三把手,如岳家军的张宪、王贵两人,各领部下独自成军,直接向临安负责。除了分割军队,同时进行的还有切除智囊。岳飞的幕僚们,如朱芾、李若虚被调任地方官,严禁与岳飞接触。之后是上级制衡,任命秦桧党羽林大声任湖广总领,管理鄂州大军的钱粮,扣住岳家军的生存命脉,夺了岳家军的财权,然后开除原淮北宣抚判官刘锜军职,改任荆南知府。宋廷规定他“或遇缓急,旁郡之兵许之调发。”湖北旁郡,不外乎鄂州,这是以公文授权,刘锜可以视情况夺取岳家军军权。

不久后三大将到枢密院办公,至此全部丢掉兵权,不久后岳飞因所谓的援淮西“逗留不进”的罪名罢免官职,至此无兵无权,不久后,张宪、岳云、岳云先后入狱,除夕之夜,三人殒命风波亭。而韩世忠在岳飞的提醒下,躲过了一劫。从此不问政事军事,刘锜被边缘化,在20年后,垂垂老矣之时,抱病上阵,获得完颜侵时第一胜,然后不久后病死了,至此,中兴名将全部凋零!


小雷闲话历史


朝廷让岳飞去参加淮西会战,岳飞部队在路上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参加淮西会战。这也是岳飞被杀的三条罪名之一。第一条就是不听指挥,畏敌不前。第二条大不敬罪。第三条就是岳云给张宪写信让他策划兵变迫使朝廷让岳飞重回岳家军平定兵变。至于岳飞为什么不去参加淮西会战,的确有保存实力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