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没看好孩子,摔着孩子了,婆婆情急之下打了儿媳妇耳光,儿媳妇该打回去吗?

湖南岳阳相思人


说两个我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吧

我儿子七八个月的时候那时候是夏天,平时我自己看孩子。那天早上起来孩子闹着喝奶粉我起来给他冲奶粉,刚把保温瓶拿出来孩子就拉粑粑了,我就忙着给他洗屁股换裤子,我去衣柜里拿裤子的时候孩子把保温瓶碰到地上了他就趴床边抓,一下就掉到床底下了。保温瓶里的水刚烧开的很热地下还有保温瓶的碎片,孩子的手腕扎一个小口被水烧的还有点红,本来没什么事,我给孩子清理好抱着去诊所拿纱布包了一下,给他包扎是怕他不小心抓到伤口。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婆婆抱孩子看到孩子有伤就劈头盖脸的把我训一顿,说要你干什么的天天什么也不干就看个孩子也看不好。我一听也气了正好我就怼她嫌我看的不好你自己看,天天我自己看孩子你们出去玩打牌的我也累了以后孩子我不管。进屋收拾收拾逛街去难得清闲一下午,我家孩子吃奶粉所以我也不担心,晚上等老公下班我们一块回去,一进家门婆婆就满脸堆笑的给我道歉认错这事也就过去了,但是从此以后我心里也多了一道疤。

还有一个是我家对面那一家卖早点的

大家都知道卖早点很辛苦早上根本没空,有天早上下着雨他家的早点生意很好,他家里有一个孙子都九岁了在外边玩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摔倒了,这家爷爷脾气大看见孙子哭着回来对着媳妇就是一巴掌,还骂媳妇看不好孩子,这家媳妇很壮随手抄起一把椅子朝老头砸过去,老头躲过去了椅子砸到地下直接坏了,媳妇看见没砸到一脚就把桌子给踢翻了,老头站那里也不敢动了……

对这家媳妇佩服的五体投地


YC家有熊孩子


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如果我在照看孩子的时候,不小心让孩子摔到碰到了,婆婆情急之下打了我一巴掌,我不会再打回去,但婆婆必须给我道歉。

我也是一个一岁多孩子的宝妈,我自己带孩子,没让婆婆帮忙。小孩子磕到碰到,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论是谁带,再小心,也无法保证一次都不出现。婆婆心疼孙子,看到宝贝孙子磕碰到了,一时心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因此打宝妈,这是不对的。孩子首先是宝妈的孩子,宝妈才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奶奶无权对宝妈如何带孩子的问题指手画脚。

所以,考虑到婆婆是因为心疼孙子,一时情急,才会打了宝妈,而且婆婆毕竟是长辈,所以,我不会再打回去。但是,我也不会因此忍气吞声,婆婆必须给我道歉,否则,就别想再亲近她的宝贝孙子了。


若兰妈咪的育儿日志


看到这个问题,我倒是想起我儿子小时候的一件事。

我儿子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和我一起睡在床上,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就掉到地上去了,因为是半夜我也睡得迷迷糊糊的,孩子掉在地上咚的一声响,然后就撕心裂肺的哭,这时候我妈从隔壁冲过来,看见这个场景吓了一大跳,特别生气,一把抱起孩子哄来哄去,然后就在我身上狠狠的拍了一下。说实在的,我也不是故意的,但是看到孩子摔了我心里也特别难过,我妈打我那一下的时候我觉得又委屈又懊悔,但是绝对没有想要再回手打他一下的意思。

其实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只要是正常情况下都会很爱孩子的,有的时候在一些情急之下有一些情绪,也不是说谁故意吧,可能就是碰巧到了这个点儿上了比较生气,但是因为是奶奶打儿媳妇儿,儿媳妇儿心里就会不舒服,如果把这个奶奶换成自己的妈妈,大约就不会有这疑问了。

归根结底,婆婆毕竟不是儿媳妇儿的亲生母亲,在和儿媳妇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是相应的少一些生活上的插手和管理吧。因为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毕竟不能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和一些情绪情感,有的时候明明是自己好心,反倒让对方不愉快。

就像问题里面描述的这种,我想婆婆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心疼孩子罢了,但是你去打儿媳妇儿,儿媳妇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他不可能把你当成自己的妈妈那样感受和理解。建议婆婆们,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作为儿媳妇儿事后可以去跟婆婆沟通一下,当场上手不太合适吧?


幼儿园张老师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打回去。不然她还以为你是软柿子好捏呢,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 kitty?我自己的亲妈都不舍得打我,我让一个外人打我?没有她儿子我认识她是谁?老公也不是不能换的。别跟我扯什么尊重孝道,尊重是相互的,孝顺也要看值不值得才行。


三心草哦


儿媳妇没看好孩子,摔着孩子了,婆婆情急之下打了儿媳妇耳光,儿媳妇该打回去吗?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亲身经历——

当时我的宝宝刚出生两个半月,时值中秋,公公婆婆从老家过来与我们团圆,顺便看看孙子。

中秋节当晚,公婆和老公带着孩子在客厅话家常,讲的方言,我听不懂,更插不上话,于是我识趣地先去洗了个头。

当我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走出来,我老公正在给小姑子打电话,公公坐在沙发上已经开始瞌睡,而我婆婆正抱着孩子,坐在离电视不到2米距离的地方,津津有味地看电视。

我笑盈盈走到跟前,伸出一只手掌,轻轻挡在宝宝眼睛前面,逗趣地对他说:“你还太小,不能看电视哦……”

突然,一个巴掌挥过来,“啪”的一声,我眼冒金星,耳边“嗡嗡”作响,我瞬间懵了,婆婆恶狠狠地骂道:“他现在乖乖的,让他看一下怎么了?”

家里的两个男人也吓一跳,异口同声说了一句:“你怎么这样?”

婆婆站起来,几乎是用丢出去的,把孩子扔回到我老公怀里,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快速走进房间,重重甩上了门。

她还有理了?

我从老公怀里夺过因惊吓而大声啼哭的孩子,因心疼,因悲愤和委屈,眼泪不争气的流。

我忍不住向老公哭诉:“从小到大,我父母都没打过我,她凭什么?我做错什么了?”

唯独没有选择打回去。

同样的,我也建议这位儿媳不要打回去。


一定有人会说:“凭什么?难道白白挨打都不还手吗?懦弱可欺,一旦让小人得逞,有一就会有二,以后有苦头吃了。”


是啊,凭什么?难道人善一定要被人欺吗?但是,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


以牙还牙,反击一时爽,后果可能是什么?

1.婆婆蛮横,再一个巴掌呼过来,然后婆媳扭打在一起,大家都忙着劝架,反而没人第一时间去关注刚刚摔伤的孩子,他惊慌失措的看着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像两头发怒的狮子,相互撕扯,幼小的心灵会不会受到伤害?当他意识到这场冲突的起因是自己,会不会感到深深的自责?这些负面感受,都不应该让无辜的孩子来背负。

2.要是遇到个戏精婆婆,当场赖地上,一哭二闹三上吊,媳妇从此就背下了打婆婆的恶名,老母亲哭天抢地,作为儿子的那个男人,或许在前一刻正想冲出来维护妻子,此刻他只好掉头去安慰老母亲,媳妇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为施暴者,失去了道德立场。

和疯子吵架,别人会以为你也是疯子

我们从小接受传统教育,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作为长辈,她已然占领道德至高点。婆婆固然有错,但媳妇若为一时之气,丢掉修养,等于自贬身段,把自己拉低到与无知悍妇一样的水准,值得吗?况且,孩子正看着你呢。

作为母亲,我时刻都告诫自己,要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孩子的爸爸曾告诉我,在他年幼时,眼睁睁看着亲人之间骂战、打架,内心充满焦虑却无能为力。当他渐渐长大,懂得分辨是非之后,他也会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难过。

体谅老公的立场,有利于家庭安定和睦

婆婆毕竟是老公的母亲,这是割不断地血脉亲情,冲动之下大打出手,为日后的相处埋下很多的隔阂。

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离婚家庭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夫妻离婚是因为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的。婆媳矛盾会造成婚姻关系不和睦,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孩子的心灵也造成巨大伤害。

相比这样两败俱伤、妻离子散的结局,忍一时之气实乃智慧之举。

我想对这位奶奶说——

我想说:“孩子是奶奶的孙子,更是妈妈的孩子,作为母亲,谁舍的让孩子受伤?意外发生,妈妈一定是最心疼、最自责的人,作为亲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理解和宽慰,而不是暴力相加。”

我想说:“暴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婆婆打媳妇一耳光,时光就能倒流,孩子就不会摔了吧?显然不能,但是这一个耳光却能打掉媳妇对婆婆的尊敬、亲情,取而代之的是仇恨。”

我想说:“媳妇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也是别人的女儿,是孩子的母亲、儿子的妻子、然后才是婆婆的媳妇,作为婆婆,应该尊重媳妇的各种角色,不要理所当然。”

在原生家庭里,母亲和儿子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虽然如此,但随着儿子长大,母亲应该学会退出。尤其在儿子婚后,更不要因心理界限上的模糊,有意或无意地侵犯到媳妇的领域。


所有的婆媳矛盾,本质上都是这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

作为儿子,要孝敬母亲,更要学会和母亲真正分离。

学会保护妻子和孩子,这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是的,两者兼顾,这很难,但是男人们得有智慧和担当,否则,最终的恶果也会降临在自己和孩子的头上。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真实案例:

朋友新婚当晚,婆婆便不断地找借口进入新房,而后更是主动要求搬来与小夫妻同住。

朋友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女人,体谅婆婆作为寡母多年来独自养育儿子的艰辛,“她大概觉得是我抢走了他的儿子吧,平日对儿子嘘寒问暖,百般讨好,却总是对我冷嘲热讽,情绪敌对,我也能理解。”

朋友这样隐忍,却没有融化那颗冰冷的心。后来孩子出生,婆婆以孩子夜啼会影响爸爸休息为由,执意要求朋友带着孩子搬到客房去住,这一住就是半年,终于断奶了,朋友也回归工作,孩子交给婆婆来带,可婆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儿媳搬回主卧。只要一见到夫妻俩独处,她必定第一时间冲进屋……

“婆婆看我跟看贼一样,他对他妈妈毫无反抗能力,被迫分居两年多,我努力过,也斗争过,现在我累了,索性就离了!”朋友面无表情,心如死灰。

什么样的婆婆会在儿子的小家庭里耀武扬威?(以我的婆婆为例)

1.控制型人格,她的一生都在掌控

40年前,传统家庭还是父母当家,一言九鼎,小媳妇多少总要受婆婆几年气的。

而我婆婆自打进门,就是当家做主角色,说一不二,吆五喝六。我老公说从小看着她和爷爷一天三吵,终于有一次,大打出手,爷爷搬出家门,独自寡居,之后近20年,每年只回家吃一顿年夜饭,直到他孤伶伶去世,第一个发现的竟是他的邻居。

公公生性懦弱,逃避一生,到老了才跟儿子说:“见到她我就紧张,我想跟她分开过,让她住你家吧,别回来了。”

2.缺乏界限感,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仍不肯退出

掌控完老公,她继续掌控儿子。

她来到我家,进我的卧室从来不敲门,趁我上班,随便在我房里翻箱倒柜,任意处置我的私人物品。

直到孙子出生,她又把手伸向我的孩子。

3.不尊重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甚至在心里排斥、不接纳媳妇融入

在儿子的家庭中,媳妇才是女主人,这一点很多婆婆都不懂。

4.脾气暴躁,修养不足

动辄破口大骂,拳脚相加的女人,真的不仅仅是脾气暴躁,而是修养不足,德行有亏。



我在“被动挨打”多年之后,得出一些感悟,供您参考——

1.端正立场:别把婆婆当亲人

我曾经把婆婆当亲妈孝敬,到头来,换来伤痕累累。

我怀孕期间,她得了重病,我们花尽积蓄,甚至举债为她治疗,我心甘情愿,因为出嫁时便抱定“婆婆也是妈”的心态,事实说明,我大错特错。

在起初几年,她一次次伤害我,我心理上都特别难以平衡:我全心全意对你,不求你同等回报,但怎么却换来恩将仇报?

我用了很多年,才想明白:“婆婆不是妈”这个事实,自从我把她划到“亲戚”的行列,我的心里就容易平衡多了,不期望!不失望!更不会绝望!

你来,我热情款待;

你走,我挥手作别;

你作?对不起!你从哪来的,请你回哪里去。

2.端正态度:她是老公的母亲,孩子的奶奶

作为儿子的身份,向父母尽孝是他的义务和本分,媳妇应该支持。

出钱出力出时间,能做到的,绝不含糊。

虽然她从未走心带过孙子,但我仍然告诉孩子,爷爷奶奶这个称谓代表的意义,骨肉血亲的意义,我告诉孩子:“我们大家都爱你!”

3.坚决维护小家的安宁,维护自己的权益:与老公达成共识,明确界限

三代同堂越来越暴露出弊大于利,很多家庭问题都与长辈缺乏界限感有关。

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才会有《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当今的社会里,不应再发生。

分居别住,是大大降低隔代矛盾的好办法。


愫说育儿


我觉得可以打回去,我说下我的观点。

可能与我性格有关,我这个人受不得不明不白的委屈,孩子是我的心头肉,我不小心摔着她了肯定是难过加自责的,婆婆心疼孙子可以理解,但这并不能能为打人的理由。

如果我忍了,我就憋在心里,越想越委屈,难受。那就不得了了,我看她不顺眼,她看我也不顺眼,内心还会鄙视我懦弱。这样迟早会闹得鸡飞狗跳。

如果我不忍,她给我一巴掌,我也给她一巴掌,她解气了,我也解气了,那事就完了,顶多就是她怨我几句不尊重长辈,或者跟老公打小报告。她拿我也没办法啊,谁叫她先动手的?

所以,女生不管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有委屈一定不要忍,越忍就越窝囊,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一定要反抗,让别人知道你是有脾气的!记住,你越霸气别人越尊重你!


依旧是狐狸


看到了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邻居给我说的他们家的故事,就是因为她没有看好孩子,孩子从床上摔了下来,婆婆打她、老公也打她,因为这件事情他们都差点离婚。

我邻居的婆婆比较泼辣,一直快人快语、脾气也火爆,一天邻居叫公公、婆婆吃饭。饭后她公公、婆婆、老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和孩子在卧室。



邻居一边逗孩子一边叠衣服,衣服叠好后,她起身往衣柜里放,前后也就1分钟的时间,孩子忽然就翻身,咚的一声掉到了地上,立马开始大哭,哭声惊到了客厅里的公公、婆婆、老公。

邻居刚抱起孩子,婆婆风一样的从她手里夺过孩子,嘴里不停的抱怨着邻居:“你看个孩子都看不好”,婆婆发现孙子的头上磕起了个大包,更是心疼得不得了,怒火攻心把我邻居连踢带推,邻居一开始心都在孩子身上,也没有在意。直到小腿上传来货辣辣的疼痛感,发现是婆婆踢的,她立马潘然醒悟,对婆婆也是又踢又抓的,因为她年轻力壮,婆婆不是她的对手。

老公刚开始在拉架,看到她像疯了一样,犹如母老虎一般,立马甩手给了她两耳光,鼻血都打出来了,一下子把她给打懵了。

之后,她抱着孩子回了娘家,娘家人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支持她离婚。她在娘家住了半个月,老公也没有给她打个电话,一个月后让她回去,她要离婚;一个半月后,老公和公公上门请她回去,她不回要离婚,不离婚也可以,让婆婆来接她回去,之后,就没有下文了,邻居也死心和绝望了,认为婆婆是不可能给她低头认错了,她现在要是回去,自己也太没有面子了,所以她去法院起诉离婚。

她老公收到法院传票几天后,公公、婆婆、老公一家三口来接她回家,不同意离婚。

至此,她和婆婆的事情和平解决了,又要解决老公打她的事情,她让他老公把自己的舅舅、姨姨、姑姑、叔叔叫到一起,向她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再不动手打她,他们俩拖拖拉拉的冷战这么长时间,亲戚们大部分都知道了,她老公最后给她赔礼道歉。

对于题主的问题,儿媳妇当然可以打回去,并不是挑拨儿媳妇做一个不孝顺的儿媳妇,而是让儿媳妇要保护好自己不收到伤害。

这么说,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

1、打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婆婆心疼孙子可以理解,但是这也不是打儿媳妇的理由。打人只会火上浇油,儿媳妇不回手,心里一直都会有疙瘩怨恨;儿媳妇回手,只会增加婆媳矛盾,所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以,应该打回去,让婆婆自己承担情绪失控的后果。不能让儿媳妇一方面承担着心疼、自责没有看好孩子的心理折磨,另一方面还得忍受婆婆耳光。

2.防止婆婆下次再打儿媳妇

一般来说,我们只敢对比我们弱小、和亲近的人发脾气,乱打乱骂,例如,大人心情不好,可以打骂孩子,却不敢在领导面前有所显露。

婆婆打儿媳妇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毫不犹豫的打回去,让婆婆也尝尝被打的滋味,让她知道儿媳妇不是软柿子,任她随便捏。这次就这样算了,婆婆还有可能下次再对儿媳妇动手。

3.发生这样的事,妈妈才是最痛苦的



发生这样的事,不用婆婆动手教育儿媳妇,儿媳妇自己都痛苦、自责的不行,孩子是妈妈的生死之交,孙子是奶奶的亲人,所以,妈妈的心疼程度不亚于奶奶,妈妈需要的是婆婆的温言软语的安慰,而不是硬冰冰的耳光。


丁妈亲子时光


孩子长大不容易,小的时候顽皮避免不了磕磕碰碰的。儿媳妇不小心把孩子摔到了,相信她也是懊悔的很,孩子是娘的心头肉,谁会愿意摔着自己孩子?娘心疼还来不及。

可就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奶奶出现了,还为此事打了儿媳妇一巴掌,我觉得是非常无理的。孩子摔倒了,身为奶奶不应该先去安抚孩子吗?不应该先去看看还是摔得严重不严重,有没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吗?反而第一时间打了儿媳妇,我想这位奶奶对他孙儿的爱也只是表面的,打儿媳妇只是想趁机发泄对儿媳妇的不满。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而儿媳妇儿应不应该打回去?我想还是不要了,毕竟她是长辈,你打回去会显得你大逆不道。你由受害者变成了犯错者。而我们也不能就这么忍气吞声,任由别人欺负,谁不是父母心头的肉,父母还没打过自己就由她一个婆婆这么欺凌吗?那也不该。打人是不对的,所以你必须要求婆婆对你道歉,要不然这种事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她会认为你软弱可欺,这也不是别人乐见的。

祝你家庭幸福。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我在家看了3年的孩子,真心的知道,看孩子不是个好事,磕到碰到,全是自己的错,一点功劳没有,孩子感冒发烧了,都会被婆婆说是自己没有给孩子即使添加衣服....

有次带孩子去游泳,后来他自己不想带泳圈,非要拿下来,我就想,就让他靠近我一点,我扶着他也行,谁知道一个慌神的空,孩子就沉水里了,我赶紧拉他上来,我心都凉了,吓得一身冷汗,回家后,谁都没敢说....

平时带孩子出去玩,从来不敢离眼,手机更是不敢拿着看。只要不是太大的疏忽,谁都不想的,我觉得这个婆婆打人没有道理。如果是我,即使不打回去,也绝对不会忍下....如果是婆婆看孩子,摔倒了,儿媳能打吗?不能吧。

我们小区B区,上个星期出现过一起幼儿坠楼事件。就很恶劣。

奶奶带着孙子去女儿家走亲戚.早上,孩子还没有醒,娘俩,一起外出吃包子,将孩子一人放在家中睡觉....等她们吃完包子回来,发现孩子不见了,一看纱窗打开了,到楼下找到孩子,孩子已经身亡....(13楼,没有防盗窗)

孩子一直都是外婆带大的,孩子的妈妈一直不同意孩子奶奶带孩子出远门(孩子家在安徽,我们是徐州)奶奶非要带着....

孩子3岁半,妈妈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大出血,子宫受损了,以后不能生育了,孩子的外婆,跟小姨闻讯赶来后,抓着孩子姑姑使劲打....

你说,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儿媳杀人,都不为过?

我听了之后,心里都压抑的不行。责任心在哪?警察来到后,也只是说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虽然出了人命,也没立案....

不知道这位妈妈会离婚吗,如果是我,婚是一定要离的,真的没法活了....


懒懒推文


我觉得这个事情分情况:

婆婆情急之下,而且是孩子当时面临巨大危险,并且在保证孩子安全后婆婆主动道歉。我认为可以理解老人爱孩子的❤心。

婆婆平时就是挑事的找茬的,那我支持打回去!并不是说非要以暴制暴,但有的人就是这么欺软怕硬,怼几次,伤几次脸面就知道尊重别人了!

说个我的事情吧!我从结婚开始,婆婆就各种作妖,我妈过世早,我真心把她当自己妈对待买东西做家务,她说难听话我当么听见,挑拨离间我当不知道,全心全意过日子。可是换来了什么?换来的是变本加厉,张嘴就骂,稍有不顺心就让我滚出去……我一忍再忍,直到我儿出生,病房里就剩我和孩子的时候,她对我说“她喜欢女孩”。我才明白,一味忍让只会让人更受欺负。听了这句话以后,我不让她抱孩子,出院自己抱,人家哭哭啼啼回去告状了。我们在外面租的房子,坐月子是老公照顾滴,老公上班时实在饿了自己煮面……各种难过心酸抑郁,后来想通了,一个人带孩子挺好。就这,她还给我老公打电话骂我,我老公气滴么办法,我就接过电话对骂……她给亲戚各种告状,亲戚打电话,我老公就说“她不骂我媳妇我媳妇会骂她,她把人逼滴”

从此以后,平静多了。

人啊,还是不要太善良,对付恶人,就恶些,她不要脸咱要那干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