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孩子淘氣的為所欲為,該打嗎?

蔚子Dudu


6歲之前都是情感撫養的,不可打孩子,不然父母的行為就是錯誤的示範。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的。4歲的孩子,說話基本沒有問題了,你可以跟孩子溝通,講道理,而且要重複,有時候不是你講一遍道理,孩子馬上就懂了。父母要耐心。



最愛我家大王


首先我也有個4歲的女兒,淘氣程度估計不比你的差,天天爬上爬下,還一直爬到我頭上,但是呢你說該不該打,我覺得以下幾點吧

第一 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已經感官性很強了,她完全明白有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在我看來,更多的引導才是重要,給她一個獨立的空間思考,這件事做的對不對,應不應該,才是最終目的,打不打,看你忍不忍得住了。

第二 很多應該說絕大多數的小孩都喜歡新奇的自己沒經歷過得事情,所以我們應該多陪小孩子去經歷一些新的東西,有很多培養小孩耐心培養小孩思維模式的玩具啊,書啊,我當初就買了好多書自己看,然後還有很多玩具,都是自己動手的玩具,比如拼圖啊(我小孩現在天天都要拼十幾張而且還不膩)還有紙杯畫啊,蠟筆畫啊之類得很多。前提是我們需要陪他們一起玩喲。

第三 我們現在可能因為工作或者某些原因常常拿著手機做自己的事情,常常會忽略掉小孩,其實他們都看著呢,知道我們不陪他玩一直在玩手機,所以有時候他的淘氣可能是變相的引起你的注意,他淘氣然後你注意他了罵他了然後跟他說話了,他就記住了怎麼樣才能讓你注意到他,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讓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及時讓他知道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讓別人注意你。

第四,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吧,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咱們做父母的每個習慣,咱們做好,她們也就會變好的,相信明天,你孩子就會很懂事很體貼的

謝謝看了這麼多,加油加油加油↖(^ω^)↗





小小無敵小心心


孩子的成長需要漫長的時間,在成長中孩子的性格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天性,比如活潑、好動、乖巧、淘氣等,有些孩子甚至會跟父母頂撞,這讓很多的家長感覺到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好。那麼孩子淘氣怎麼辦?

其實作為家長對於孩子淘氣不聽話的現象應該是習以為常了,因為小孩子本身就是很活潑淘氣的,對於這個世界也有太多的為什麼,所以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在孩子淘氣的時候要給予科學的管理,不要影響了孩子瞭解世界的心情。

孩子淘氣的時候家長要教育孩子怎麼學會控制情緒,不少孩子一生氣馬上脾氣就暴躁起來,如果家長不及時教育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就習慣這樣的交流方式,將來會變得越來越不懂事的。

孩子淘氣父母要給予教育,但是教育一定要教育到點上,不要父母生氣的說了一大通,講了一堆的大道理,孩子卻聽不懂父母在說什麼,那麼這樣的教育就是不成功的。父母還是要心平氣和的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的地方在哪裡,以便下次能夠避免再發生這樣的錯誤。



愛讀書的小孩2020


我們這代人從小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影響,自己對待孩子打罵式教育也很多。

時代的進步,現在倡導的先進教育從不打罵孩子,試過了,卻導致出現了更多的反面教材,這是不是教育方式的問題?

(我說的打罵不是家庭暴力,而是在犯錯或搗蛋不聽話的前提下。)

舉個例子:

有人出門不開車,但他都是別人幫他開車,還有直升飛機。

有人出門不開車,甚至公共交通都不坐,因為他家在貧困山區。

請問,出門不開車,到底是先進富有,還是貧窮落後?

現在的問題不是打或者不打。

如果你不打,但 有其他有效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先進。

如果你不打,但沒有其他有效教育方式,那恐怕就是縱容和嬌慣。

如果孩子已經有問題行為。

這也是以前父母無可奈何的地方,他們不知道其他教育方法。

具體怎麼打,是個學問。

有些家長打孩子,是追著打,胡亂打,自己情緒激動,非常不堪,狀似發瘋,毫無威嚴。

有些家長,是能讓孩子站定,伸手挨藤條,有節奏冷靜的打。

你要知道,這兩種情況效果不同,有不同的背景。

事實上,無法調控自己情緒的家長,打了孩子他也無法樹立真正的權威感。

好比街頭流氓打架和格鬥比賽,給人不同的感覺。

更好的情況下,從不動手,但子女自覺。所謂,治未病。

所以,關鍵是,要系統性的,符合實際的,教育孩子。打不打,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

而且,打的話,怎麼打?

往死裡打,還是點到為止?什麼標準。

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打罵,當然是最好的,但不要以為好的教育就只是不打罵。

就好比,如今腦力勞動賺錢更多。

但你不能說「不從事體力勞動就更先進」。

因為可能有人兩種勞動都不進行,那談何先進?

(除非你是科幻電影裡的人)要不打罵孩子,就要好好學習整體先進的教育方式,而不是隻學表面功夫。

反之,有些人只看到「棍棒出孝子」,卻不知道別人家的其他做法和資源。都是謬誤。

比如,別人家打孩子,對孩子嚴格,可是別人家父母對自己也是很嚴格的一絲不苟的,甚至自己犯錯時願意給孩子道歉,而且每次都打得有理有據打得點到為止。

如果你也打孩子也很嚴格,但是你自己對自己卻很寬鬆懶惰,你錯誤時候不承認錯誤,你覺得這效果會一樣?

其實更大的問題,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指向的結果。

到底,怎麼樣的人,才是我們應該養育出來的。

或者反過來問,更寬容點自由點,我們應該避免養育出什麼樣的下一代?

如果沒想清楚這個問題,再好的教育方式,都可以導向一個很糟糕的結果。

對於有問題行為的孩子,首先考慮父母自身和家庭的問題,同時要考慮做心理治療或諮詢。

如果這都沒用,那估計打也沒多少用…

一般來說,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或家庭問題的結果。

如果孩子真的有問題行為,首先也應該考慮父母或家庭哪裡出差錯了。

至於家庭暴力,虐待虐打,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它和我們說的打罵管教是完全不同的。

只是外人區分起來困難,這也是禁止打罵孩子的原因——它是個一刀切簡單禁止家暴的方法。











小熙與阿娟


鄰居家有個5歲男孩,非常淘氣。聽他媽媽說,孩子在家很能折騰:剛收拾好的家,沒幾分鐘就亂七八糟;新買的玩具,沒玩幾次就支離破碎;說好要畫畫,還沒畫完就搞得滿地五顏六色;說好寫作業,還沒寫完就把作業本擦得髒不兮兮……每件鬧心事發生後,男孩的媽媽就抓過孩子暴打一頓。

(1)“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上幾輩留下的話,雖然現在的親子教育更講究方式方法,仍有不少父母喜歡用拳腳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長期以往,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

(2)據我觀察,上面這個常被媽媽打的孩子,經常我行我素,打架,罵人,不愛護公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非常任性。可以說,粗暴打罵出來的孩子更加調皮難管,與家長的打罵初衷背道而馳。

(3)與成人一樣,孩子也是一個平等個體,也有情感與需求,也有心事,他們也像成人一樣需要被傾聽。所以,多和孩子溝通,知道孩子的想法,不吼不叫、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寶爸育兒說


應該是4週歲的孩子吧。

我的做法是:恩威並舉,一手拿棍棒,一手拿麵包。

中國人的傳統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的小孩每家每戶都是個寶,造成了他們自私自利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結協作姊妹感情。在以情感人的情況下達不到目的,應該實行棍棒教育。

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能夠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肯定是花了時間和精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不能任其發展,要修修剪剪才能成才。

我是新人,給個關注,給個贊!!!


馬田老牛


我們都是新手爸媽,也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我個人覺得愛孩子是一定的,但是絕不能縱容和放任自流。孩子年幼無知,沒有是非觀念,時常犯錯也是正常的,這時候爸爸媽媽就需要嚴格管教,約束他們不正當的行為。打孩子只能傷害孩子,嚇唬孩子,最終還是沒有起到教育作用。

所以要想寶寶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收起溺愛,對他們進行正面管教。

1、管教不等同於處罰。管教的目的是讓寶寶學會如何與爸爸媽媽合作,形成良好的品行和習慣,而不是處罰寶寶或者被爸爸媽媽控制。有效的管教不同於嚴厲的處罰,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聽話。而應該在民主的氛圍中進行適當合理的管教,既能讓寶寶有所感悟,受到行為上的規範,又能與寶寶和諧、溫情地相處。

2、樹立規則觀念。讓寶寶知道我們都生活在有規則的世界裡,任何人都沒有特權。所以,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給寶寶灌輸遵守規則的思想,並在實際生活行動中去及時予以指導和矯正。從小遵守規則,具有愛心、忍讓、信心、快樂、誠實、善良的優秀品質。

3、處罰也要有愛。有時候寶寶的確做了很出格的事情,的確應該受到處罰,但是必須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處罰他,令寶寶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只有這樣,寶寶才能明白受處罰的原因,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加以規避。寶寶受處罰後,更需要疼愛和肯定。爸爸媽媽應該適時解釋清楚,處罰他是因為他做錯了事情,並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可以抱抱、親親寶寶,傳達你對他的愛意。

父母的言行一致,賞罰分明,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積極的效果,讓我們在愛兒、育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豆豆姐姐成長記


四周的孩子的淘氣是非常難得的,這個時候不建議做父母的去動手打孩子,現在社會壓力比較大,做母親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換一下角度來看待問題,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壓力太大,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造成對孩子的淘氣是很煩的心態。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責罵,會很叛離,對孩子的心裡造成陰影。


母嬰大視角


一位專家曾說過:以責打等暴力方式教育孩子,其實是家長無能的表現。很有道理。首先對一個四歲的孩子責打,不太對等不太公平。另外,孩子能夠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舉動,和家長以往的教育有直接關係,孩子的不當行為背後,家長首先應該反省自己的問題。再者,即便是採用懲罰手段,目的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在將來減少不恰當行為,如果責打這一懲罰方式只是節制了孩子眼前的不當行為,卻產生越打越皮的效果,那將來肯定會更加難以引導教育。所以,責打是最下策。


扒瞎七品


有句老話說得好:打啞巴孩子有罪 !

就是說家長不可以動手打那些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小孩。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即使打了孩子,孩子也不會記住。其實這是很大的錯誤,孩子也是人,他同樣有別人都會有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對於小孩子來說,更是根深蒂固。很多人都奇怪,在和幼年時期的養育人分開若干年後,孩子仍舊跟他們很親近。為什麼?幼年時候的事情,可能他們早就想不起來了,可那種親切的感覺,會深深埋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所以,你現在對待孩子的惡劣態度,也同樣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有印記。在這一年齡段的孩童不說有沒有獨立認知的能力,對自己做了啥都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下一個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不僅沒有警示作用,還會讓孩子對自身的行為感到疑惑,進而感到羞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