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死了,你希望怎么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鱼游沧海


我死了,不请客不送礼不请道士,直接打个电话叫火葬场来个车拉走火化,普通盒子装了,不用棺木,直接把盒子拿到山上掏个坑埋了。不用烧香烧纸烧钱插花圈的。实在儿女行孝给我插几支香烟烧幅纸牌让我到那边乐乐就行啦,假如有阴间,我自己能挣到钱,不用烧的,假如有灵我会保佑亲人的。是上天堂呢还是地狱呢,我都能混好呢,死也不叫人操心,不叫人挂牵不让人伤心。世人有难事求我保管有用的。在我死去之前呢,有关我的垃圾我会都早早处理一些,有关我的一面负面影响我会一一扳正的,我欠的会拉平,欠我的会拉倒,不教人咒骂也不教人愧疚,大家当我出国仙游去了就行啦。没啥好悲痛伤心的惦念的,人生本来就是匆匆过客,几十年也够啦,挺满足的。


麦知南


我63兔,儿子定居德国,老家厦门,现居芜湖,我己交代儿子,我在病危或离世,不必特地回国来看望,或奔丧,等你有时间回国,把我骨灰带回厦门,让我叶落归根,直接倒进大海,不能买墓地安葬,因儿居住德国,基本上不能遵照中国习俗,清明,冬至上坟,总会让活着的人,心中一世牵挂,人来于自然,归于自然,


5050AS


这个问题必须回答一下。

2004年农历十月初一,我父亲病故,享年66岁;前年七月初十,我母亲在78岁上又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自己行年53岁了,虽然总觉得还没有活够,觉得还很有活力,甚至还保持着某些孩子似的心态,但毕竟是人生过了正午,太阳已开始西落的光景了。

(恩师李金灿先生)

今天我刚好受我的恩师所托,为一位67年前罹难的前辈撰写墓志铭。这位前辈只活了46岁。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会想一些在年轻时不太可能考虑的问题,比如“死亡”。谁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告别人世呢!

人生寿夭不齐,怕死恐怕是人的正常心态。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有一段转述朱新仲舍人关于“人生五计”的说法,挺有意思。“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朱先生把人生七十年分成五个阶段:少年时叫生计,这是人的生长期;其次为身计,就是开始问津名利场;再次为家计,是指成家立业的阶段;又次为老计,这时人的聪明才智已经施展殆尽,生命已接近尾声;最后一计是死计,六十岁以后如日薄西山,这时应静心修养,使生活安宁,死而无憾。

洪迈记述道,这位朱先生每当向别人议论 “身计”“家计”的时候,听者都很高兴,谈到“老计”时大家就不言语了,等说到“死计”时人家就大笑说:“子之计拙也。”朱先生对此感叹:“岂皆恶老而讳死邪?”

行将就木的老人尚且不愿言死,富于生命活力的人谁愿意接受死亡必然降临的事实呢!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孟夫子倡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似乎缺少教人如何平静直面死亡的一课,往圣先哲们不是把死亡这个话题推到极致崇高化悲壮化,就是干脆回避它。

“怕死”“ 讳死”自然不等同于“不会死”。尽管在外来文化里,有的宗教和哲学流派把“学死”作为重要命题进行解读,但直面死亡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勇气。“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这是《圣经》里所记述的耶稣说过的话。如果我没误解,基督教也认为“死”是一件大事吧。

十六世纪的法国人蒙田在他随笔《论死亡》中直言:“现在我已经39岁零两个星期了。如果我此时就开始被死亡所困扰,似乎有些荒唐,因为死亡离我还很远。但是,你也不妨数一数,就连那些名声显赫的人,我敢保证,35岁前去世的要比那之后去世的多。所以,我现在开始思考死亡并不荒唐……这些想法无时无刻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在我的心头。”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有一位名叫莫里·施瓦茨的社会学教授,他在失去了活动能力、被困在轮椅里的病重期间,重新思考人生,也包括死亡。莫里与来看望自己的当年的学生相约,每周星期二给他们上一堂课,谈论自己的思考。当然,最后一堂是葬礼。莫里对学生感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

“慷慨赴死”和“从容就义”都是死亡的特殊情况。那些为正义捐躯的前贤,无论是“慷慨”还是“从容”都让人敬佩。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从小接受的唯物哲学观的教育,不信“轮回”,不相信“死亡是通向永生之门”——“死”就意味着永远离开,再也不能拥有所眷恋的一切,因而这个话题也显得特别沉重。

我在想,既然人人不免一死,既然死亡往往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来访,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似乎应该在某个适当的时候,静静地想一想这件事。就像蒙田所说的:“这样,死亡降临的时候,我就不至于措手不及……我已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可以离开人间。”这样,在更多的时间里,我们或许能够更自觉、更主动地去感受亲情和友谊,享受阳光和美食……接受大自然和人世间最美好的馈赠。

卒章点题:现在,我父母均已离世,自然无须为他们担心。长子算是已成家立业,好好过他们的小日子即可。小儿虽刚满十八,也算是成人了,假如我身有不测,他也应该能承受这一切。

我唯一担心的是我的老妻。她有长寿之相,未来这几十年可能要忍受孤寂了,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别无良策,只有努力活下去吧。


谢谢您的阅读!


花眼看花


这个我刚刚经历过,我奶奶,八十八岁,前天刚下葬,很突然,之前人都是很健康的,肺炎加心衰,躺在床一个星期不吃不喝,人也是迷糊的,在我们这些子孙办理她后事的时候才发现基本上她早有准备了,我们就负责叫人帮忙而已,寿服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准备后在箱底了,子孙的孝服也准备好了,每件衣服里面都有红包,还自己存了几万块在柜子的各个地方!一个农村的老太太,自己省吃俭用,就怕后事还要子孙用钱!我相信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已经看的很开生死的了!


夜猫禅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最近也在想怎么写遗嘱.

我今年28岁,听起来很年轻,但是世界变化太快,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谁也说不清,所以我就有了立遗嘱的想法,而且每年一更,假如我今年死去,以下事项没有先后顺序:

1.我的各个社交平台的账号和密码,所有我创作的文字、音乐、视频,我会先整理出来,然后放在电脑里,交给我最好的朋友,这些是我存在在这个世界的痕迹。

2.对父母养育、朋友相遇、妻女(这个估计不会有)陪伴的感恩。

3.自己财产的说明,目前还在欠债中,还没还完。

4.讲述自己一生的经历(类似简历)

5.我的遗憾是我所苦苦追求的东西一样都得不到

6.墓志铭我希望这样写:这是一个情深且一生都在追寻梦想的人


听不懂就不要懂呀


如果我走了,我也不想去老公他们家的祖坟,娘家当然也进不去,我也不想进去,今生和他们都纠缠的够够的了,我们小区附近有一条河,只要不是雨季河水清亮干净,就把我的骨灰撒到那里去。今生太苦了,尤其最让我伤心的是我有时不得已的做法,善良的人最苦,可是我却无法改变我骨子里的善良,也不愿意干伤害别人的事,最后受伤害的总是我自己,来生不愿在为人。


就是不平衡


我会把财产的三分之一给母亲,让她养老,三分之二给儿子,当然如果我有钱的话。然后告诉儿子别办丧事,我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在地上跪了三天,拜亲谢友的,我不想儿子也这样,悲伤就让他静静的悲伤,伤心给别人看干嘛?我不穿寿衣,那味道那么重,自己提前里外的买好,死前自己穿上,前两天也别吃东西了,干净。亲戚朋友有愿意来看一眼的就看一眼,看完了直接拉火葬场火化掉,骨灰也别留,不占活人的地方了,最好能撒海里,我跟儿子说过,他说那么麻烦干嘛,哪合适撒哪,这个臭小子。


南潭荷花池


死了死了,死了还在乎什么?我希望把骨灰撒海里,河里,埋在我常去玩的花园树底下……都没意见。实际上做到很难,千百年来的习俗,根深蒂固,我的父母我就没舍得那样处理,为他们买块依山傍水的墓地精心安葬,让他有安魂之地,入土为安,以尽最后一次报答养育之恩。当我提出我老了死了的希望时,儿子当即问我:姥姥姥爷的骨灰你咋不撒了呢?我无言以对。


76小孩儿


现在我都想死………………

十月九号摔了跤,把腿弄伤,每天只要躺在床上养伤,

除娘家人为我奔波,其他都是看热闹的,泪奔

如果我死了,遗嘱是,把我得骨灰撒河里,那样我就自由身,没牵没挂

今生注定我孤独一生,只想来世有人牵挂和关心

生得苦,活得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1766852304雪儿


穿上我喜欢的衣服

不要通知太多的人,让我的亲人来和我告别一下。不要哭,太吵了,会心烦的,大家笑着和我告个别就行了。

一个人进火化炉我其实有点恐惧,我有幽闭恐惧症,如果能和火葬场打个招呼,几个一起烧更好。如果能带上我的日常用品,衣服、手机、电脑啥的当然更好😂😂

不要把我埋地下,太黑太潮我很不习惯。把我的骨灰撒一些在父亲母亲坟头,其他的抱都江堰去,顺着岷江撒了吧,撒的时候不要站太高,我恐高。

其他没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