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5888103054
近年來,我們發現很多大型超市都關門了,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小區周圍大小藥店像雨後春筍一樣都冒出來了。有的時候一條街上同時出現好幾家藥店同時開出的盛況。當然,藥房不是超市,超市每天都是客流湧動,而藥店在很多時間裡也沒幾個人。現在,很多市民覺得奇怪,像藥店這樣的生意有多少利潤?為啥還能維持最基本的開銷呢?現在開藥店真的存在暴利嗎?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現在開藥店不會是暴利。開一家藥店要經過藥監局、物價局的等機構的審批。對價格檢查不合格的是不被允許藥店出售的,而且這個價格要每年經過審查的。但是藥店的毛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大概在35%左右,如果再減去成本、管理費用和繳納稅收,藥店的純利潤也不算太高。
而我們認為,一家藥店一個月純利潤多少很難估算,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來決定:首先,大的醫藥公司和小藥房的進貨成本不一樣,同時,大公司管理成本也會相應高一些。而且,開藥房還要有外人想象不到的成本。比如,空調冷櫃、有嚴格的保質期和儲運要求等等。
再者,藥店的盈利多少還要與它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在大型居民小區附近的藥房生意會好一些,而如果隔了一條街區,藥店的生意就會差很多。不過,熱鬧地區開藥店雖然客流量大一些,房租價格也會居高不下。有些藥店寧願開得與人口聚集區稍遠一些距離,推廣會員制、積分換禮等活動來吸引忠實客戶。而老百姓喜歡貨比三家,總是喜歡到比較實惠的那家藥房買東西。
再次,藥店會請專業藥劑師坐堂,這樣可以提高知名度,而由藥劑師調出來的一些調理補品的毛利潤可能會達到50-60%。比如,秋冬季節,60多歲的退休老年人,都要到藥店去配置調理身體的補品。而藥劑師一般都會給老年人配置滋補養生膏方,來使人體更加平衡。藥店還會幫助處理好膏方,消費者可以直接拿回家去吃。這樣藥店不僅吸引到了新客戶,銷售額也會大幅提升。
最後,過去我們有個頭痛腦熱的,只要去單位的醫藥室拿幾顆藥就好了。但是現在的藥店銷售是整盒藥物。即使只要吃一二次就能好的,也要你買上幾盒。而這樣的銷售方式,利潤自然是不會低的。還有,我們每年都會交醫保,刷醫保卡買藥也不在少數,往往藥店人員會建議你,反正醫保卡上的錢這麼多,不如多買一些藥備著,省得一次次往藥店跑,這部分業務也會給藥店帶來可觀的收益。
如果光從毛利潤來看,開藥店毛利達到35%應該不算少,至於能留下多少淨利潤,要看各家藥店的實際成本情況。總體來看,開藥店的業績好不好,則要看你開藥店的進貨成本、開店位置,以及營銷手段等。如果規範經營,開藥店很少有虧錢或倒閉的。而且現在開藥店都要經過監管部門審批,而且藥價每年都要經過審查,真正暴利現象是不會被允許的。
不執著財經
有賠錢的,也有賺幾十萬的。
這跟開飯店一個道理,不是誰開都能賺錢,更沒有利潤可以參考。
自從醫保卡能在同城各藥店通刷買藥開始,藥店的數量和覆蓋率就開始急速飆升。一開始開店的確實很賺錢,因為當時租金低、面積大,而且先入為主,不僅有規模,而且有品牌效應,開的久了還有口碑加分。
我家老宅附近第一個大型藥房是兩個買斷工齡的職工開的,當時好像是2001年,大概不到200平,雖然裝修和櫃檯都比較簡易,但周邊沒什麼同級別規模的藥房,可是卻有兩個大型工廠的社區,人口眾多。大概開了四年,這就成總店了,全市範圍陸續開始十幾家分店,現在大概有30家以上了。據說剛開店時候借了很多錢,沒幾年全家移民,他小舅子當時當副總都開著悍馬,那可是十幾年前。
但是我家現在新小區藥店就不一樣了,當時幾萬人的社區就一個大藥店,現在幾千人的小區兩個大藥店,四個小藥店,分別把在小區各個門口,雖說藥品比十幾年前貴了,但固定客戶群變小了,行業競爭更激烈了。有一家是大型連鎖,算是生龍活虎吧,但僱員就有十幾個,店租一年幾十萬,我粗略估算年終淨利能有30萬就算多的。
小的那家幹了一年就倒閉了,養著三個人一輛車,外加每年十幾萬的租金,這一年下來運營成本也得30萬開外,但是每天看不到幾個顧客,別說賺錢了,不賠錢都算好的。
城市發展報告
藥店的利潤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來自福建龍巖的藥店人王橋通。
這個問題本來就是沒有絕對的。每個店鋪的情況不一樣。
就我公司做醫藥批發六七年服務300多家藥店的經驗,以及我開四五年藥店的經驗而來,藥店的利潤其實並不樂觀的。
人們群眾誤以為藥的利潤有多大,但行業內經常都聽得到“賺著賣白菜的錢,擔著賣白粉的險”,醫藥關乎生命,藥也不可能和生活用品一樣天天用,天天吃,利潤再大也不可能有多少。
正常一個藥店投資基本在20-50萬左右,但是人員要求高,招人難,風險大,需要監管溫溼度,需要購買或者製作陰涼庫,還要確保夏天室內溫度不超過30度等等標準都是藥店的成本。
藥店利潤並沒有大眾想象的那麼大,也許個別藥利潤大,到利潤分配不到藥店,中間有廠家的各種營銷費,各種渠道費等等到藥店就少了。
作為大學學藥,畢業後一直從事醫藥行業的藥店達人,不知不覺和醫藥打交道10多年了,把青春都獻給了醫藥行業。
並不是因為醫藥行業可以賺多少錢,而是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堅持是源於一種使命,一種熱愛,我一直覺得藥店人是最好的交健康自媒體,我們願我們藥店人的努力可以幫助更多人更健康,更快樂。
王橋通
開藥店利潤不定,看什麼類型。
規範化的連鎖藥店,常規毛利在40%左右。這個從上市的連鎖藥店年報可以很輕鬆瞭解到。
目前A股有4家連鎖藥店類上市公司,分別是老百姓、一心堂、大參林和益豐藥房。看到這些名字,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作為上市公司,他們都會定期公佈自己的盈利狀況,通過分析它們幾家的財報,就可大概瞭解開藥店的利潤狀況。先來看看老百姓: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是75億,淨利潤是3.71億,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是35.31%;一心堂:2017年營業收入77.5億,淨利潤4.23億,主營業務毛利率41.52%;大參林:2017年營業收入74.2億,淨利潤4.75億,主營業務毛利率40.26%;益豐藥房:2017年營業收入48.1億,淨利潤3.14億,毛利率40%。從以上幾家連鎖藥店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到,開藥店的毛利率大致在35%-42%之間。
據一些在醫藥行業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透露:凡是現在說藥店是暴利的,都是沒玩過藥店的或聽別人說的。
藥店發展到今天,市場競爭已經比較白熱化,以廣州為例,藥店多過米店,銀行店。利潤空間已經符合市場要求,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存在充分的市場競爭,其利潤會逐漸的下降,最後迴歸合理的空間。
在目前的連鎖藥店裡面,做的比較好的毛利率大概是40%左右,但自身的成本會達到38%,也就是說,你的淨利潤大概就2個點,加上後臺收的費用,估計也就3到3.5五。個體藥店相對成本低,淨利潤率大概在8到10個點。
藥店是個技術活,細節管理非常重要,真正的利潤來源還是你把顧客當上帝,顧客給你的,別想什麼歪招,踏踏實實的做好,回報是有的
為什麼社區小型藥店有錢賺呢?
社區小型藥店,絕大多數都是執業醫生開的店。這種藥店,不僅是銷售藥品,還帶著坐診的功能。也就是常規的感冒藥、皮膚病等小病小痛,坐診醫生可以直接開藥。他們開藥店效果更好,因為對症下藥。而他們的利潤也更高。
比如咳嗽,你去連鎖藥店買藥,就是根據說明書購買,某種或者幾種,然後其實不需要買這麼多。或者是感冒都好了,藥還剩下不少,這樣剩下的藥其實是沒用的。
而有坐診醫生的小型藥店,他會組合幾種藥品,一種藥只需要一點,然後效果更好。但那些包裝好的藥品是被拆開零售,整體單價售價更高。這樣,小型藥店的利潤反而更高。
但小型藥店利潤高,你要計算坐診醫生的“技術性溢價”。單純從藥品上來說,小型藥店的總利潤更高;但小型藥店是組合型有針對性的抓藥,效果更好一點。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不建議現在再去開藥店。因為競爭真的很激烈,基本上沒有什麼賺頭。大部分利潤都被房租給拿走了。
但如果是有執業醫生的相關資格,那麼開一家小型藥店,專門為大型社區居民服務,那麼既方便居民,又能減輕大型醫院的就診壓力,然後也能夠獲得好的收益,這是值得考慮的。
布藝王的王
說這個問題前先舉兩個現實的例子:
(1)我們公司旁邊的一條1000米左右的街上,大概有12家飯店,7家藥店,1個診所,1個彩票店,2家麵包店,2家便利店,1家水果店。除了飯店之外,藥店屬於最多的了,但飯店是每日所需的,藥店卻不是,7家藥店已經存活多年了,沒有倒閉,這就說明了其有利可圖;
(2)老家旁邊就有一家小藥店,老店主開了10幾年了,兒子大學畢業後沒出去找工作回來在鎮上開了一家分店,10幾年的時間,起了一幢大別墅,座駕奧迪A6及寶馬X5,據傳在我們縣市區買了10幾套房,至於存款就不得而知了。
古語有言:“三個劫道的,不如一個賣藥”,就知道藥店有多麼的暴利。
藥店賺錢的原因?
現在的藥店之所以賺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不講價:除非幾種常用藥,大家對於價格略有點認知,其餘的藥價一般人都不清楚,而很多人買藥很少做到貨比三家(因為一年可能就幾次,沒人會去注意),且藥店不二價,多少就是多少,價格上就有了操作空間。舉個例子:在我們鎮上草珊瑚含片一盒4元,在市裡15元一盒,同廠同品牌,即使房租有區別,價格也不可能相差這麼多吧?況且鎮裡的藥店也還要賺,可想市裡的藥店疊加了多少倍?
(2)不單賣:猶記得小時候我們買藥時,藥店都是開盒後,按量撿藥,比如3次或者6次,但是現在呢?你去藥店,看看有人單賣給你沒有,無論什麼都是要整盒的,不管你能不能吃得完,絕不單賣,每次因為這樣扔掉的藥,我估計跟吃下去的藥對半分了。
(3)醫保卡套利:醫保卡的資金不能取現,也給了藥店的套利空間,其他地方我不清楚,我們這的藥店很多兼賣日用品(比如洗潔精、牙膏、洗髮水等等),價格比超市貴個10%-20%左右,這就給不少想要套現醫保卡中資金的用戶一個實現的機會,用醫保卡買日用品,系統刷的是藥品。
(4)保健用品:保健用品應該也是藥店盈利的另一個高點,保健用品的坑有多深,看看巨人集團,史玉柱就是靠著一個腦白金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的。
總結
有的人說藥店並不暴利,確實隨著開的藥店越來越多,競爭加劇或許利潤會有所下降,但最少在國家沒有對全部藥品價格進行管控以及藥價沒有實現全透明之前,其利潤肯定不會太低。(別舉幾個上市的連鎖藥店,上市連鎖藥店,一則每年新開幾百家新門店,2018年上半年,4大上市連鎖藥店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和益豐合計新開約1600家藥店,裝修及租金是要攤銷到當年的成本里,再者新開藥店,為了搶佔市場,前期一般會有所讓利,這就是四大連鎖藥店毛利只有表面上的40%幾的原因)。
鯉行者
說到藥店,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暴利,畢竟現在藥店多如牛毛,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平均幾十米的距離就有一個藥店,而且很多藥店平時客戶很少,但是他們卻能夠長期的生存下去,這就讓很多人覺得,藥店是非常暴利的。
但事實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目前大部分藥店利潤率都相對比較高,但真正獲取暴利的畢竟是少數。
首先我們不否認,目前確實有不少藥店存在暴利藥價行為。
之前央視就曾經報道過一些高價藥的案例。比如6毛錢一瓶的谷維素片賣到8.5元/瓶;治療冠心病的立普妥原來每盒7塊錢,有些藥店一盒的價格賣到60多元;而用於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高三尖杉酯鹼注射液,每支價格之前售價5元,有些藥店賣到110元等等,類似的案例在全國各地都有。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藥店是非常暴利的,利潤率都是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但是目前真正能賣到高價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大的連鎖藥店或者一些專利藥。這些連鎖藥店依靠自身的規模效應,可以直接從藥廠進貨,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流通環節的費用。
另外有一些專利藥,這些藥一般都是有專門的代理渠道,一般人是拿不到的,所以導致這種藥市場上供應的很少,造成了一種壟斷的局面,因為壟斷藥源,所以很多藥店就可以隨便漲價,有時候幾塊錢成本的藥可以賣到幾百塊錢甚至更高。這典型的就是之前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所曝光的格列寧這一款藥品,這個藥品同等功效在印度只賣500塊錢,而前幾年到了國內卻賣到了兩三萬塊錢,暴利的程度讓人咋舌。
但目前大部分藥店的利潤都不是很高,絕大部分毛利大概在30%~50%之間。
我們在大街上看到的很多零售藥店,其實他們規模比較小,大多不能直接從廠家直接進藥,這些藥店所賣的藥從廠家到藥店需要經過總代理,經銷商,才在到藥店的手裡,這裡面通過層層加價之後,最終到藥店裡面,價格就高了上去。所以有些藥物表面看起來出廠價比較低,但是到了藥店卻賣了很高的價格,看似暴力,但有可能,藥店的實際毛利只有30%~50%左右。目前很多藥店所賣的藥品都屬於普藥,利潤率其實沒有那麼高,畢竟現在藥店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
至於為什麼有一些藥品出廠價很低到藥店的價格很高,這中間的差價到底到哪裡去了?這裡面的原因就相對比較複雜,除了總代理經銷商等渠道層層加價之外,在部分地方,甚至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為干預因素。
當然藥店確實有部分藥品利潤率是比較高的,特別是保健藥品這種利潤率就很高,有些保健品,藥店進貨可能只需要幾十塊錢左右,但是賣給客戶可能就需要幾百塊錢,這些保健品也是藥店的重要利潤來源。
所以把高利潤的藥品和低利潤率的藥品綜合算下來之後,藥店的綜合毛利大概是在30%~50%之間。
但最近幾年隨著租金的不斷上漲,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再加上國家對藥價亂漲價這種行為的嚴厲打擊,其實目前大部分藥店的淨利潤並不算太高,在扣除租金,人工成本,水電費,稅費等各種費用之後,淨利潤能保持在10%~20%之間已經很不錯了。
但藥店銷售相對比較穩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畢竟藥品是一種剛需的東西,你可以不吃飯,可以不旅遊,可以不買其他東西,但生病之後你總得買藥,所以有些藥店雖然沒有暴利,但是過一個滋潤的日子應該是可以的。
貸款教授
藥店的利潤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來自廣東的執業藥師-御藥坊龔勁。
這個問題本來就是沒有絕對的。每個店鋪的情況不一樣。
我從事醫藥行業整整11個年頭,以及我開藥店9年的經驗而來,藥店的利潤其實並不樂觀的。
大家經常說藥的利潤有多大,實際這個是個例從廠家的生產成本到零售終端之間的價格差。這裡面有兩個方面:
1、生產成本不等於藥店成本,廠家的出廠價=生產成本+研發專利費用(這個很貴)+利潤。
2、藥店進貨價=廠家出廠價+省代利潤+市區代理利潤+供應商利潤(中間還有各個環節的稅,現在增值稅是17%),藥店在賺取利潤就是零售價了。
但行業內經常都聽得到“賺著賣白菜的錢,擔著賣白粉的險”,醫藥關乎生命,藥也不可能和生活用品一樣天天用,天天吃,利潤再大也不可能有多少。
正常一個藥店投資基本在20-100萬左右,但是人員要求高,招人難,風險大,需要監管溫溼度,需要購買或者製作陰涼庫,還要確保夏天室內溫度不超過30度等等標準都是藥店的成本。
藥店利潤並沒有大眾想象的那麼大,也許個別藥利潤大,到利潤分配不到藥店,中間有廠家的各種營銷費,各種渠道費等等到藥店就少了。
現在最大的成本估計就是房租了,中國的房租是真心的有點畸形,不然也不會這麼多藥企藥上市了,以前都不上市,為什麼現在都上市呢,就是要去資本市場找錢啊。
熟悉東莞御藥坊的朋友,相信對於我們的門店大家還是很認可的,我葉非常的欣慰!
御藥坊龔勁
醫院院長電腦壞了,拿到一個大修理店去修。
修理店接待人員:“OK,開機費50元”
醫院院長: “為什麼還沒修理就要先交費”?
修理店接待人員: “我們修理店的制度就是這樣,你們醫院的掛號費,不是沒看病之前就要交嗎”?
修理店接待人員問:“你好,請問你的電腦出了什麼問題?”
醫院院長:“就是沒有反應了,聲音圖像都沒了。”
修理店接待人員:“看來你的電腦是內部出了問題,那你要看內科,再請問你要看工程師還是高級工程師,修理費是工程師加收20元,高級工程師要加收3 0元。”
醫院院長:“不就是修電腦嗎?修好就可以了,我管他什麼工程師還是高級工程師”?
修理店接待人員:“不一樣的,高級工程師水平高,什麼疑難問題的電腦都能修理好,修好的返修率也明顯低於工程師,但是修理費相對高一點,所以這個由顧客您自己選擇”。
醫院院長:“我的電腦應該不算疑難雜症,就一般工程師就好了”。
修理店接待人員: “那好,請你先交20元修理費”。
醫院院長: “為什麼還沒修理就要先交費”?
修理店接待人員: “我們修理店的制度就是這樣,你們醫院不是沒看病之前就要交嗎”?
醫 院院長無話可說,只好又交了20元,將電腦抱進修理店,來到了工程師的工作。工程師問了一下電腦的情況,先開了三個付費單請醫院院長交費:
一、萬用表測量費20元;
二、示波器測量費50元;
三、掃頻儀費80元。
醫院院長驚問:“為什麼要顧客出這個測試費,這不是方便你們修理工程師的嗎?”
工程師:“沒錯,我們的工程師以前也是靠“望、聞、問、切、聽”,憑經驗修理,可是現在科學發達了,什麼儀器都有了,修理時做了測試會比較準確,也能測試出目前暫時還沒有顯現的故障出來。而且,我們買這些儀器儀表 要花費大量資金,所以我們要收一些合理的費用。你的還好,沒有用到更多儀器,上次一個客戶送一個電器,我們用了網絡分析儀測試天線抗阻,測試費就是150元,人家也是測了。我們會盡量替顧客著想,儘量少一些測試,為顧客省錢。當然你也可以堅持不測試,但我們修理時,可能會判斷錯誤將好的零件換掉,給顧客造成不必要的費用。也可能修不好你的 電器,最後耽誤你的時間。”
醫院院長只好先交了150元測試費。 工程師經過半個小時測試,用打印機打出一張線路圖,發現是一個三極管燒了,他花幾分鐘,換了個二元 錢的三極管就修好了電腦。
工程師把打印好的線路圖塞到院長手中後開了一張繳費單,叫醫院院長去交8元打印費。院長不解的問:“打印費也要我出啊?”“是的,這是店裡的規定,打印費由顧客出,那張圖不是給你了嗎?”“可我看不懂啊,要這張圖幹啥?”“你們醫院給病人做B超,打印的繪圖病人也看不懂啊,不照樣是病人出錢嗎”?
最後,工程師對院長說,我們店實行電腦管理,請你去提貨櫃臺提貨。
提貨櫃臺打了一個修理清單給醫院院長交費,繳費單上寫著:“據物價局規定 我店實行分項收費,做到使顧客明明白白消費。你本次修理收費如下:
35W白光牌烙鐵使用費(拆焊各1次):10元;
一次性烙鐵頭清潔棉: 2元;
吸槍使用費1次:5元;
φ0.8環保錫線10g :5元;
2N1234三極管1個 :2元;
剪三極管管腳斜口鉗使用費:5元;
焊接後清洗焊盤洗板水費:5元;
拆焊三極管、清洗焊盤等人工費: 20元;
合計:54元”。
醫院院長看了差點暈倒。醫院院長的修電腦共花了282元錢,只換了一個價值二元的配件。
荷如陰
依稀記得,在過去幾年的暴利行業排行榜中,藥店是上榜行業之一,當時國家對藥品定價監管也沒有現在那麼嚴格,很多藥店自主定價。並且,當時的藥店並不像現在這麼多,利潤相當可觀。但是,隨著藥店開店數量日益增長,如今藥店已經撐不起暴利行業。
1.藥店毛利通常在35%左右,屬於高毛利行業。
隨著國家對藥品監督管理逐漸加大力度,藥店售賣藥品的價格越來越規範和透明,每個藥品都有明確的指導價,藥品可以說正在成為標品的路上。
藥店除了銷售標品藥物,還會銷售一些高利潤日用品,同時還有一部分較高利潤來自於藥店藥劑師對購藥者配置散裝藥。整體來說,藥店的綜合毛利在35%左右,屬於高毛利行業,但與過去暴利相比已經相差甚遠。
2.藥店經營成本持續走高。
藥店經營成本主要來自於銷售人員及駐店藥劑師的人員薪資,和藥店租金、物業水電費支出,其他費用相對較低,暫且不討論。
人員薪資:近幾年我國人力成本逐年上漲,北上廣深最低薪資都已在2000元以上,各種銷售人員、藥劑師人力成本也在每年上漲。這對藥店來說,整體支出會逐年加大。
藥店租金:房租是藥店最大一部分支出,即使一家小型規模的藥店,至少也要大幾十平米,且要在相對好的位置,租金一個月幾萬元那是非常常見的。另外,房價的不斷上漲導致租金也不斷上漲,租金支出越來越大。
物業水電:物業水電費雖然每年的漲幅不大,但大部分藥品對於空氣溼度和溫度都有很高要求,這就決定了空調24小時不能停,這也是一筆較大支出。
3.藥店有過渡競爭的趨勢。
與其他行業類似,藥店正在向連鎖店、寡頭壟斷市場發展,現在大的藥品連鎖店已經出現,對於個體經營的藥店很快就會被大藥店收購或者經營不下去退出市場。
藥店另一個趨勢是向電商發展,線上線下結合是藥店未來的趨勢。
總體而言,當下藥店已不再是過去那個暴利賺錢的行業,已經在進入充分競爭階段,並很有可能進入過渡競爭。藥店總體毛利在35%左右,隨著各種成本的不斷上升,藥店純利潤能夠控制在15%左右就算是比較不錯的經營狀態。
大南山伯爵,MIT-NUS博士後,資深金融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大實話:藥店利潤一般來說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也看經營手段和地理位置。
最近幾年,大家會發現小區周圍的大小藥店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有時候一條街上有好幾家藥店,各種“大藥房”有點趕超超市的感覺。當然藥房不像超市那樣總是顧客盈門,門庭若市的。甚至很多時候裡面沒有幾個人。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奇怪,這樣的生意能有多少利潤呢,能維持基本開銷嗎?
正好我認識了一個老闆開的是藥店,而且還是連鎖藥店,規模不小。於是我就像他打聽了一下,解決我這個外行人長久的疑問。
根據他的說法,總的來說,一個醫藥公司的毛利率大概在35%左右。就是直接用收入減掉成本,不考慮管理的費用和繳納稅收。
而每個藥店的具體收入跟它的地理位置、產品結構、企業規模等等因素都有關係。比如我那個朋友,他的公司就開了好幾家連鎖藥店,但是每家公司的利潤是大相徑庭的。
明顯在大型小區附近的藥房生意會好一些。有時候明明只隔了一條街,甚至只隔了幾步路,兩家藥店的生意就不一樣。這裡面有很多小門道,這就是營銷的藝術,是一門專門的學問。不是我們外行人簡單的認為開在越熱鬧的地方越好。但是,顧客多並不意味著利潤就高。因為好地段的店面房租也高,所以這也需要考慮到產品的結構。
一般大家去藥房買藥都是買的常用藥。醫生開的處方藥,每次買都會限量。這些藥品的利潤也許不低,可是數量不多。而且消費者會自己比較價格,當然去實惠的那家藥房買。當然這些常用藥會維持一個比較固定的客戶群體。有時候藥房也會推廣會員制、積分換禮等活動來保住忠實客戶。
另外藥店的藥劑師會適時的推薦一些調理的補品。比如女生去買月經不調的沖劑,藥劑師一般就會推薦她買點活血補血的膏方,藥店還會幫助處理好,拿回家就可以吃。而且藥劑師在這些方面畢竟比普通顧客要專業一些,容易對症下藥,所以這也是增加藥店收入的一個方面。
另外,大的醫藥公司和小藥房的進貨成本也不一樣。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當然大公司的管理成本也會相應的高一些。而且開藥店還有很多我們外行想象不到的成本。比如安裝必要的設施設備,比如空調冷櫃的規定。還有嚴格的保質期和儲運要求等等。
不過,讓我們老百姓安心的是,現在開藥店不會是暴利。開一家藥店要經過藥監局、物價局的等機構的審批。對價格檢查不合格的是不被允許藥店出售的,而且這個價格要每年經過審查的。
所以開藥店和經營其他的行業是一樣的,也需要很多的營銷手段,管理技巧,政策合規等等。我們很難簡單的說一家藥店一個月的純利潤是多少,只能大概估計一個毛利率。其他的就要根據每家藥店和藥業公司的具體情況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