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长就是学校老师的助教,你怎么看?

豫上醯客


幼儿园、小学阶段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孩子小、自制力差需要大人不断的提醒、教育,教师不可能管孩子管到家里,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

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好事,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送孩子到学校就是要你老师教的,我教了,还要你干什么。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教育孩子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的,家长当学校老师的助教有几点好处:1.多和教师沟通有利于相互的理解、包容。2.共同管理可以统一管教的方法,学生很好适应。3.家长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一定的教育方法。4.孩子有不良倾向时可以很快得到双方的纠正。

如果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的人肯定就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毕竟大人的事情也多,很多人都希望教师管好,自己落得轻松。


期待着像风一样


是啊 现在这种教育环境下 一年级要练习写话读书手抄报 以他们的能力他们怎么能做呢 这些作业都要留给家长交他们 说是助教也不为过 放学打扫卫生还要家长进去帮忙 不帮老师还不高兴 真的是累 以前我们小时候作业家长很少管 卫生也不可能喊家长进学校帮忙 还有一次遇到的更离谱 我家孩子流感请了几天假去上学的一天正赶上学校单元测试 中午放学给我发微信尽快来学校 吓得要死以为孩子又不舒服 结果老师说过来守着做试卷 我说孩子不舒服拿回家去做 老师说这是考试 我就直接讲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身体最重要 所谓的成绩永远没有身体重要 她就更加不高兴 后来她给我打电话说我误会她了 她还说她交了孩子好久都交不会 可能我们家长交的方式孩子容易接受 当时真的无语 现在老师难当我们也清楚 但是以前跟现在又有多大区别 为什么现在的老师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 就别说除了教书还要育人了


小鬼丸子


目前,在我们这个四线城市,有一个怪现象,小学老师不改作业,叫家长改。我有个邻居的孩子,她妈只读了几天书,根本改不了作业。她爸又在深圳打工。怎么办,

现在学校的老师配得很足,某小学只有1一6年级6个班,学生不到250人,有14个老师。这样多老师,记得六七年代,一个老师一个班,还是要备课,改作业。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作文还要写评语。

家长是小孩的第一教师。但小孩送到了学校,老师就要教书育人,传探知识。

家长成了老师的助教,不通。老师是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布衣231174221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也不完全正确。


为什么对


教育不是老师单独一方的事,家长也要担负起一部分教育的责任。


一方面,虽然老师在平日与孩子接触最多,也负责向孩子传输了文化知识,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永远是家长。

家长的日常做派,会被孩子基本上原样复制到他们自己身上。


另一方面,当孩子从学习回到家中的时候,需要家长负责督促孩子对功课的巩固、复习、预习等等。尤其是寒假、暑假这样长时间的放假。

很显然,这个时候老师是使不上力的。


为什么不对


这种说法有2个主要错误:

  1. 过分夸大了老师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2. 忽视了孩子本身对学习的主动性角色


我国现代教育方式的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了老师的“教授”作用,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的角色。


实际上,如果孩子不去主动学的话,谁教都没用。

这是一个事实。


说明材料


2015年8月,英国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school swap》迅速走红网络,并引发了大讨论。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不同教育方式对于“阶级沉淀”的影响,单纯从中国式教育方法来看的话,我挺赞同这位英国最佳私立学校校长的一番话:

中国式教育方式,更适合精英教育。


他的意思是说,中国的教育方式,更合适好学生,因为他们自律。面对中国老师所突然间释放出来的大量新知识,他们会迅速地举一反三、思考,从而尽快消化掉变成自己的知识。


而按照二八原则来看的话,这样自律的好学生一般不会超过20%。


那么对于其他80%的学生来讲,则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督促孩子、帮助孩子学习。


总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并不完全对。




夏酱Summer


现在互联网高科技社会,一切都变了,唯一学校教育没变,还是沿用老套的教育方式,写生字几遍,重复写作业,老师逼,家长打骂,签字,我看到很多家长在路上,或者电梯里为写作业打骂孩子,孩子就像监狱里的人只能低头认错,我看到心很痛[流泪][流泪][流泪]其实老师家长都没错,是学校教育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关于知识的东西没必要浪费时间,百度什么知识都有!不是不学习知识,是要减少重复,希望学校给孩子开设书法课,给孩子讲故事,学习中国戏剧课,每个省都有一种地方戏剧,(学习相声,培养语言能力,现在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增加体育课,在学校开设各种兴趣班,让孩子快乐成长,将来忧郁症会大大减少,


卓兰小姐


从育人角度来说,这话说得不错。教育是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但是老师是间断性地施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家长的作用就不可或缺了;

另外学校所敎的育人规则,在社会上是否适用?怎么用?关键看家长的功力了!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老师不可能陪在身边,只能由家长代劳了。

再有老师的教育是线性知识传播,而社会生活是非线性的展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至今无人问津。在这个矛盾面前,家长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只有家长可以轻松化解,为以后孩子的早日成熟作出贡献。例如学习电学知识,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解决家电维修保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

所以说题主这句话不错。


天道若龙


对,家长对学校教育起促进和保障作用。家长可反馈学生信息,可为学生课后学习休息调整身心平衡健康创造良好环境和保障。但家长切忌急躁心理,急功近利,望名催子,嘴碎过爱行为。另外家长一言一行对自己孩影响很大,你自私孩子可能自私,你有格局孩子可能大气为人处事,你有家庭责任,孩子可能也有责任心,你常为家里有长远规划,孩子可能会有远大报负和志向,你常与什么人交往,孩子心灵可能会打上什么烙印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命运的,孩子升值的空间结果都得要家长来承担。



瓜多多


家长一方面应该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完成学习课程上的理解问题,督促检查家庭作业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家长是学校的助教。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应有对学校依靠的思想,而应承担起主角的作用,尤其是对孩子的品行、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忠孝礼仪等等的教育,其家庭的传承是学校无法替代的。


闲潭悠梦梦春华


孩子上学,家长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接送、做义工、辅导课后作业、做手工、陪读艺术班...


喜闻且乐见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家长是老师的助教,这句话是是一把双刃剑,好就提分,坏可抑制孩子的思维。

首先我们谈谈不好方面。就目前教育来讲,小学教育最为突出。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的老师都是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甚至个别老师还要求家长用红笔进行批改,以及在家里进行更正,那这种行为实际就是我们所说助教的范畴,负责课后工作,但这种行为,实际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好的,10个家长对待一道题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阐述,并不能站在小学生的思想里去理解,这种情况下,虽结果相同,但带给孩子的思维发育实际并不能达到循序渐进;其次就是这种助教行为,会让孩子形成依赖,面对难的知识点就会选择向家长求助,长久下来,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下降,到了高年级阶段,就会出现成绩下滑、变通不够。但即便如此,学校个别老师为了自己方便,还是会继续如此安排。

接下来就来谈谈好则提分的理由。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学习阶段,一直都是结果论的“关心”,只管孩子成绩对了多少、排在第几、期末老师对孩子的表现等等,那么这样的孩子只会出现两个极化。所以必要的助教行为还是要有的,但需要适中,怎么样才叫适中勒?

第一:随时监督孩子的家里情况,对心理、作业时间、那些不好的习惯应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第二: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度,只需检查是否做完,不要去验证对有不对,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思考;

第三:适当的给孩子进行思维提升,可在机构学校,也可在家里,让孩子思维多样化,这样思考问题就会更全面;

第四:培训孩子的情商,情商高的学生,普遍在学习会更容易。

所以只要进行以上适当的助教,对孩子的益处大于害处,反之则相反。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我是来自“黑马小课堂的鹦鹉老师”(如果支持我的观点,请麻烦给我点赞转发评论)[小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