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努力认真学习最后却被天天在宿舍里睡大觉、玩手机期末突击的同学考试超过,你怎么看?

林色芬


你觉得真的都是靠是突击吗?不少人都是作弊的,门门考试花样作弊。碰上一两门分比你高还要在你面前装。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临床医学本科一批专业




晨钟暮鼓逾千年


很正常,你和他不是一个层次的。如果你是学霸,他就是学神。

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个室友。父母是中学老师,大学报的数学系,后来对计算机感兴趣,大三时就转到了计算机。我很幸运地认识了这样的同学和好友。他的智商极高,学习能力很强,听一遍就懂了,不需要复习,而且对老师的考点分析也非常准。大学基本都不去教室上自习,在宿舍里打打游戏,上上网,剩下一点时间写个作业。只在考前一周复习一下课本,然后基本都考班级第一。

后来大四报送时,班上有十几个博士名额和一个硕士名额,最后他以班级第一名优先选择了保送硕士名。这一点,计算机专业挺有意思,因为后来我在上海某校读书时也遇到这种情况,一个班四十几个人除了一个人转成读博,其余四十几个人都是硕士毕业就去找工作了,和理科氛围不一样。他说他大二时政治和英语有过不及格,补考过,如果考研肯定考不上。我们寝室四个人每年都参加英语六级裸考,后来毕业时,就他没有六级证书,不知道他读研时是不是拿到了。

在北京读研究生时,老板留他读博(我们大三实习的研究所的老板,对我们俩很看重,曾经让我也考过去),而且开出年薪十万的博士研究生“工资”。对一个在读学生来说,读书时拿十万已经很高了,那时北京房价才两万一平呢,我那时读研一个月就领几百元补贴而已。但是,他没有接受。他觉得那些研究没有太大意义,就是搞科研经费,他觉得自己并不喜欢科研,还是想到外面做真实项目。我觉得和他比,差了一个级别层次。如果以他的实力,要是走科研道路,快十年了,应该已经是教授或研究员级别了。


RaymondIT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如果你努力了,真正把所学知识搞懂了,就别太在意成绩。

有些人平时不学习,最后突击一个星期就能考高分。这个不必去羡慕别人。我们都在一个大学,都差不多一个水平,不用自怨自艾。

那么平时不学习的人是怎么突击成功的呢。其实大学考试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比较水的。平时上课听的云里雾里的但是考试的内容简单。而且老师都会在期末画重点,这些重点只是都是有范围的,不需要看整本书。你只要平时上课跟上听讲,最后直接复习重点保证80分以上,如果好一点九十分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大学生都是有平时分的,按比例算分,这样最后成绩也会提高一点。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学会了如何考试而没有真正学到知识。最后一个星期的突击,他们仅仅记住了公式,记住了怎么解题,但是涉及知识的实际运用时他们并不理解。而且这些公式过一段时间他们早忘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认真努力学习搞懂知识原理才是重点。我们要知道大学学习的内容是比较难的。像专业课,我学的是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 。高等数学的微分、积分在这门课中只是最基础的计算方法,里面还涉及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知识。像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难懂的。不可能突击一两个星期就能理解的。但是你只记忆推到出来的公式用来考试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记忆公式,记忆解题步骤,复习老师划的考点,这些会让你成绩高一点,但是对于知识要点他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并卵。


西门大东子


这个问题的描述让我想起一件事,就是女儿大学室友A,女儿经常和我说,她很佩服A室友,因为她又努力又勤奋,如果学业评价体系的标准里加这么一条,A肯定达标且超标了。

可遗憾的是,A的成绩也就及格线上来回晃荡,因为足够努力,所以不及格之后再补考也能过。

女儿高中也遇到过这么一位D,也是很努力的女生,高中练习册发的多,能全做的少之又少,女儿和D同桌过一个学期,D的练习册让女儿惊叹不已,因为一本不落的密密麻麻的全做了。

当时按成绩一个学期调换一次座位,D考试失利调到后面坐了。

有句老话叫“勤能补拙”,话原本没错,但过于迷信“勤”而忽视了“巧”,往往事倍功半,学习上既需要勤垦地低头拉车,也需要时不时地抬头调整一下方法、修正一下方向。

学习上的“巧”不是抄,是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进步。方法很重要,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方式来应对,同时也和兴趣爱好紧密相连。拿我自身举例,高中化学一开始考了个不及格,不是“勤能补拙”吗?我用了个最笨的方法在另一次考试考了89分,啥方法,背了一整本化学课本,很可怕的学习经历。

基于此,分科时我选了文,因为我知道,理科这么学的话,就毁了,宁愿背历史政治,也坚决不背物理化学,理科不是这么学的。

有句流行话说“考99分是只能考99分,考100分是卷面只有100分”,学习上用对了方法事半功倍,学自己的,琢磨着如何掌握技巧提高效率,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习惯和方法不一样,爱好和擅长不一样,所以没有任何可比性,你会的别人不一定会,你不喜欢但没准你很擅长,当思维不再固化和局限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so easy”。


阿娥你好


好像在说我儿子,今年高三。在学校我看不着,反正在家就玩手机电脑,作业都是在手机上抄的,有时还一边抄一边吐槽答案。学校的晚自习不肯参加,每周还要找各种理由赖一天半天的学。你还不敢揍他,天天在家喊自己抑郁要吃药要看病,检查身体也没毛病。每次考试之前都不复习,考完也不太差,年级一两百名以内。学校是本地最好的高中,七百人。朋友儿子和他一个年级,是真的很用功,晚自习十点到家后还做自己买的资料,各种复习到十二点才睡觉。考试总在三四百名徘徊。

我是真的很疑惑,真是智商嘛,还是学习方法。


云淡风清15267836


1.别人的脑子真的好使,一个月甚至两个星期的学习的效率和你一个学期的效率是一样的

2.考试考得好不代表能力就足够好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来说说大学同学。对于这位同学我还是挺佩服的,平时真的是在玩,上课是随便听听的那种,到了寝室偶尔翻开书,但是他到了考试周就特别认真努力的学,别人吃饭他还在学,别人晚上要睡觉了他还在学,结果他硬是用了两个星期把书本看完了两遍,学习了别人一个学期所学的内容,我也问过他是如何学的,他说他只是按照自己计划把该看的看了,其他的也就罢了,关键高数人家看看就会了,我的高数上课听了还不会,唉这也许就是差距吧!

第二种情况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大学的考试都是学院老师出试卷,有些考试就走的是碰运气的事:找原题。老师考前讲的题目。和在书本上画的重点。一般上,不对,是绝对要考的。只要把老师勾画的内容掌握了,考试拿个高分也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们对于平时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 ,只能应付学校的考试,对于能力的提升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对于自己来说,还是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在平时学习比较好。这样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更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小格的观点


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但绝对不可能很多。每天努力认真学习还不如天天在宿舍里睡大觉,玩手机期末突击的同学考得好,与其质疑别人,不如反思自己在学习方法和效率上是否出了问题。

我曾碰到一位同学,也是天天躺屋里睡觉不上课的主,后来有一天忍不住问他,为啥天天不去上课呢,他说,这课太水了,老师照着PPT念,还不如自己学。当时以为他找借口,因为从来也没见他学,但是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确实考的很好,超过了很多天天上课认真听讲的人。

后来分析了一下原因,首先:只要他是一个心里向学的人,不在乎怎么样学,学多长时间,一般不会太差。其次,他能说出老师课堂的问题,说明他对课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迷信老师的权威;第三,既然能说出问题所在,说明他并不是没学,而是多半已经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和课程难度;第四,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学习效率很高,学习方法很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大幅提高成绩。

学习的人应该有个体会,成绩提升最快的是最开始学习的那段时间,一是因为很多知识都是新的,容易勾起好奇心,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二是因为刚开始学,精力比较集中,学习效率比较高。

随着学习的深入,累积的知识越多,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学习的难度越大,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瓶颈,如果方法不得当,就容易在这里进入死胡同,花了很多时间抠细节,但是不得要领,看上去很努力,效率却很低;更糟糕的是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老是怀疑自己,不敢丝毫放松,一刻不摸书就会有浪费时间的罪恶感,不懂得休息调整,这让自己始终不能抬头看看或者低头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看上去平时不怎么学习的人考的好,这并不算意外,有些知识确实只需要集中一段时间高效率地复习,就能掌握得差不多,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强的人来说。但是这样的学习也仅仅能用来应付考试,遗忘很快。他们追求的往往是知识框架,在大的框架下能够自由发挥;而时刻学习但效果不好的同学往往限于某个点,比如做一道题花上两三个小时,难说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思维局限了,自然难言效率。

所以与其质疑别人,怀疑自己,对现状不服气,还不如多沟通交流,多请教询问,说不定还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些规律和办法。


象牙塔里讲故事


顺说明她作弊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我们宿舍就有一个,快一年了都还不知道自己是那个系什么专业的,什么都不懂,上课不带书,作业请人复制,从来没翻过专业书,感觉几就是在混日子,上课从来不听,只知道逛淘宝,刷抖音,晚上玩手机到两三点,早上六点起来化妆,考试时那个作弊手段着实牛逼,粉底都用上了。当然结果毋庸置疑,考得比我好!


萝卜Kuma


其实这没什么。。大学时谁没有干过考前突击的活啊。。比如,(我是学理科的)。。马哲。。平常时看的人才是不正常。。考前突击,考后全忘,若干年后,真正记得的只有平时好好学过的科目。。我寝室时,有个禽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考前看一遍书和笔记,妥妥的80分超上。。。平时逃课,电游,无所不为。。一个学期下来,本本书都是新的。。有时上帝就是偏心。。不过我在微机原理,算法,编程等逻辑性强的科目上表现也不错。。学的很轻松,基本就是看一遍书就懂。。老师上课也就随便听听。。但有关于记忆的。。就大大的不妥了。。一学期都在背单词,前背后忘。。每次考试都是勉勉强强。。真不开心😂😂


乐乐宝粑粑


我的亲身经历。

上大学时,平时听课不怎么认真,下课就出去玩。作业也经常抄舍友的。考前一个月突击一下。每次考试成绩都会比舍友高。英语四六级我舍友准备了半年,考了两次。我突击两个月一次就过了。

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我是靠短期记忆。学的并没有舍友扎实。我考完就忘,半年后跟没学过一样,舍友最终考上研究生,而我只能拿着那张漂亮的成绩单到处投简历。

作为过来人,还是奉劝大学生们踏踏实实学习。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