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追溯150年前潘家村那段历史

20年前本文作者之一参与并主持鄱阳县军民水库潘家村的《潘氏族谱》的整理和编纂。该族谱最后一次修谱是民国36年冬(即1948年冬)。根据其谱头(即总谱)叙述,潘家村的原址离现止不到两公里的上峰岭和下边坞之间。1863年(清同治14年)之前是个近两百户居民的商业集镇,也就是1863年这年的春夏交接的四五月间,太平天国的孝王胡鼎文部下的定南主将黄文金(后封为堵王)毁于一旦。当年潘家老街的痕迹还历历在目,包括那口南宋淮东安抚使潘廷壁回乡为父亲做寿挖的一口名为“碧泉”的水井,也没有逃过太平军的魔爪,但井口原貌仍依稀可见。

根据《潘氏族谱》、《中国近代历史词典》和《中国近代史百题》记载: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在洪秀全率领下杀出广西进入湖南,攻长沙克武昌又沿江东下占领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定南京为国都,号“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但除太平军所占领的长江一些城池地盘外,其他地盘仍归清朝廷统治。洪秀全集团决定北伐和西征。其北伐的具体目标是苏北、淮北、山东、河南等地,西征的重点是安徽、江西和湖北。负责攻打江西的是广西的胡鼎文和黄文金。胡鼎文当时任太平天国的“敬天福”,为天国十八级爵位中的第四等级,1862年受“孝王”。黄文京当时任天国“定南主将”,这里的定南是征服南方的意思。爵位排十一级,此人作战英勇,能文能武,胡鼎文在饶州战死后被封为“堵王”,与胡鼎文同一级别。

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清咸丰和同治年间,饶州府地区的大刀会组织主要集中在鄱北地区的候家岗、石门街和莲花山一带。大刀会属白莲教的之派,白莲教始于宋代,流行于元代,男女老少均可参与,以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为主,一些农民起义组织如安徽的砀山起义,其他还有如铜山、丰县、肃县以及山东一些地方几乎都是由大刀会组织和领导的,他们一呼百应,四方响应。砀山起义的第二年,曹州巨野大刀会徒杀死德国教士数人,清政府派兵镇压,大刀会首领刘士端和数百大刀会徒被杀害。在这种形势下大刀会组织被转入地下或演变成其他组织,如上海的小刀会。

之所以提到大刀会,因为潘家集镇的人的消失,与大刀会有很大关系,是因他而发生。

一千八百六十余年时,饶州府地区的大刀会组织随着当地政治环境的变化,基本上已被清政府利用和操纵,参与到清朝廷地方政府镇压和围歼太平天国在南方省份的地方政权或驻军之列。1861年元月,镇守江西湖口的胡鼎文和黄文京编成两路纵队,第一纵队由胡鼎文率领,计划先后攻取都昌、鄱阳、万年、东乡、资溪一直往福建的光泽、邵武等;第二纵队由黄文京率领。据《中国近代史词典》和《中国近代史百题》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黄文金二纵队的主攻江西浮梁(景德镇),经饶州北,首占石门街。往浮梁县交谭途中的潘家街集镇时遭遇饶州府一位姓曹的把总在此巡检,得知有一支太平军经过,也没搞清这支太平军到底有多少人,经过这里的原因,就命令当地的乡勇召集大刀会徒在太平军的必经之地拦截消灭。

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太平天国的军队老百姓都称之为长毛,名字从何而来呢?《中国近代历史词典》解释说:“......金田起义时,为了识别与其他军队的不同,他们规定红布包头,蓄发不理头不扎辫子,以对抗清政府的剃发留辫的律定,老百姓故称之为长毛”。

当时候家岗地区的大刀会徒有五六百人之多,为首的首领姓潘,叫友善,是潘家街的一位长者,其第潘有义在饶州府任“州吏目”,是清朝廷设的九品官制中的从九品,即副九品职,最低官阶,主要掌管府衙的缉捕、邢狱、文书及官爵内部事务。当时的社会一个家族有位当官的亲属,那是何等荣耀,所以大刀会徒举荐“州吏目”的哥哥当首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的民间组织不为清政府卖力有些不通。

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旧时军队无论是出兵征讨,还是其他需要用兵一时队伍都要分前卫、中军、后卫,主将都在中军,据《中国近代历史词典》有关太平天国内容的记载说:“1863年4月,黄文京率部从湖口经都昌、饶州府北石门街,欲攻占俘梁(景德镇),途径莲西时,遭遇本地乡勇和数百大刀会徒拦截,两军摆开阵势对阵,乡勇不敌,退至一潘姓村镇,数时辰后,村遭血洗倚为平地......”

该记载的提到的莲西就是现在的鄱阳县军民水库坝下的上莲西或者下莲西村。1990年军民水库潘家村修谱时,当时几位年过七十以上的老年人讲述:清代咸丰和同治年间,当地的大刀会闹的很火,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有的在早年还参加了青帮,因当地青帮会徒极少,力量单薄,所以又加入了大刀会,双重身份。他们加入大刀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临村、临乡甚至临县、邻省之间发生的山林、河流和宗族纠纷危及安全的任何突发情况,大刀会作为农村的一支临时性武装力量介入纠纷的强制形式,二是抵御外来侵犯,保护家族利益。

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健在的原大刀会徒介绍,大刀会徒每人都有一块手帕大小的护身符缝在上衣内,护身符上用毛笔写了“刀枪不入”四个字,四个字组成圆形状符号,在向敌方发起冲锋时,嘴里要念念有词地叫着“刀枪不入、刀枪不入”咒语。

潘有善的大刀会徒首先遭遇的是黄文京前卫部队的骑兵队,他们使用的都是长柄武器,如红樱枪,大刀会徒都是清一色的大刀片,几个回合下来,大招会徒死伤不少,太平军前卫步兵也开始向大刀会徒包抄,太平军的优势很明显。潘有善看到了这一点,再不撤退,大刀会很可能都要死在长毛枪下,在他叫喊着“赶快退”时,大腿被刺伤无法行走,本家几个会徒拼死把他救出,往潘家街方向撤走,

从莲西到黄家门再往左拐就到了潘家街,一条不到一米宽的马路,太平军的骑兵不方便放开马蹄追赶,加上地方生疏,步兵不好盲目乱追。大刀会徒熟村熟路,逃跑不是件多难的大事,他们背着潘友善往潘家街方向奔去。在后面观阵指挥的黄文京看出了潘有善是大刀会头目,对阵厮杀时躲在大刀会后面观战就是地方官兵,不能小看这些人,古人云擒贼先擒王,大刀会头目和地方官兵不杀掉恐怕还会生事,他派出探子跟在潘有善他们后面看清落脚点,然后围歼。

这时已经退到潘家街的曹把总,预计长毛要来围剿,下令自己带来的清兵和大刀会徒东街口磊起障碍,以缓冲长毛的进攻,同时转告老幼和妇女上山躲避一时,这里南北两面都是大山藏多少人都没有问题。

被太平军烧掉的潘家商业镇

下午还没到申时,黄文京估摸了一下形势,感觉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对太平军不利,想早些人捉拿到清兵和大刀会头目处死,但遭到大刀会徒滚木乱石的阻挠,伤了不少长毛,黄文京火起,下令强攻,街口虽设置障碍,最终太平军还是攻进了潘家街,见人就杀见房就烧。那时候都是土木结构的建筑,一栋紧靠一栋,火一起来就无法扑灭,在山上的都是老弱妇女,看到山下火光冲天,想下山救火又怕长毛没走枉送一条性命,直到天黑下来,火没了,只有黑烟冒出来,听不到山下呼唤的声音,几个胆大的下山打探情况,但一切都已晚了,一整条街平时繁华热闹的店铺已经只剩下残痕断壁,潘家街覆灭的劫难的原因和经过就是这样。

150年过去了,现在在潘家村又恢复到五十余户人家,生活很幸福,他们在茶余饭后,都会给子孙们提起同治年间潘家街镇的故事,即感慨又无奈,重要的是后代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