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美丨研究中國哲學之途徑

哲學在各種文化中都不是單純發展的。回顧中國哲學,在任何時代都要「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以藝術的情操發展哲學智慧,成就哲學思想體系。

方東美丨研究中國哲學之途徑

在正式討論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以前,應當知道:我們的哲學觀點是什麼?中國哲學不管向那一方面發展,都有共同精神,形成中國哲學的同一性:這不是憑空而來,乃是由哲學家心靈深處激發出來的。

假使要問:所有這幾派中國思想,其代表者本人的內在精神是些什麼?簡單說來,這種種不同的精神都集中在一點,就是表現:「向人性深處去了解,然後體會人性木身與其一切努力成就,處處可以看出人性的偉大。」

尤其是從儒家開始,在「創生不已的世界裡面,安排人類的生活,表現人類精神生活的偉大。」 道家、甚至佛學,都進一步發揚了這點。

蘇格拉底曾稱頌 Isocrates,他說:There is philosophy in the man!(「此人之中有哲學!」)我 們可以將它改寫為 There is man in Chinese philosophy!(「中國哲學之中有位人!」)中國人不僅是冷靜的思想家,在他的生命中還有高貴的人性、豐富的情緒。與偉大的理性。這些一起發揚出來,形成偉大的體系,才是中國哲學的特色。

中國哲學的通性是什麼?各派代表人物的特性又是什麼?我們前面談到,哲學在各種文化中都不是單純發展的。在西方,如果不瞭解希臘的詩歌、雕刻、繪畫等等藝術上的發展,是不能瞭解哲學的。

尼采會說,如果希臘哲學只有「阿波羅精神」,那麼它早已枯朽。但是它另外還有「大安理索斯」精神,將藝術精神與哲學智慧結合,才形成西方不朽的文化。中世紀接收了希臘的哲學智慧,但是直到與希伯來的宗教情操結合之後,才形成中世紀宗教文化的高度精神。

印度方面,如果只看他的神話文學,可能流於荒誕。但是除此之外,他還有由《奧義書》到各宗各派的哲學,這種哲學智慧與文學、詩歌,皆表達在高度的宗教精神中。印度哲學與詩歌大結合,才產生印度高度的宗教與高度的哲學。

近代歐洲則由藝術精神與哲學幻想結合,才形成文藝復輿的輝煌。近代西方人把精神深透到自然界,發掘其秘密,以愛美的藝術精神作引線,深透到外在的自然界中,發揮他無窮的好奇心,舉凡數學與各種物質科學都有藝術精神在後推動,才形成近代的科學文化。所以十七世紀的大思想家多半同時是科學家,可見哲學不是單軌發展的。

回顧中國哲學,在任何時代都要「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以藝術的情操發展哲學智慧,成就哲學思想體系。近代西洋哲學中,哲學的發展是依循邏輯科學方法所指點的路徑,再去認識主觀世界或客觀世界,重點在知識論上面。

但是由這種途徑想了解中國哲學,只能瞭解戰國時代的刑名家(惠施、公孫龍)或墨家(別墨)而已,但是這些思想在秦代以後就已經不行了。所以我在此不採取邏輯與知識論的途徑。

還有一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自遠古以來,皆以「正德、利用、厚生」為政治理想的一條路。但是也有些思想家,只知道「利用、厚生」,而忘記了出發點的「正德」,成了「缺德」。比如戰國末年,法家刻薄寡恩的思想便是這種。這種法家的途徑,中國人不能贊成。所以後來王安石的變法不能成功。我也不取用這種方法來探討中國哲學。

另外,西方中世紀所採的宗教的途徑方法不錯,但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因為中國是所謂的Chinese Precocious Culture(中國的早熟文化)而且中國的文明正如同面對東方升起的光明燦爛的太陽,驅散宇宙間的一切雲霧,成為光天化日的世界。

這在其它文化中是需要長時期的演變才能達到的,如西方的埃及、希臘、印度等,都經過了長時期的神話時代,直到紀元前八、九世紀才逐漸升華。只有中國不同,他在藝術上、雕刻上、文學上固然也表現了一部分,但在《尚書》這部古書中,中國人在精神上最佩服、最醉心的卻是堯,「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也就是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就出現了大太陽,成為澈上澈下的理性世界。所以找不到如同希臘Homer與Hesiod,或者印度Vedas之類的作品。

在中國思想史上最缺乏的是哲學的前奏,或是神話系統。但這並不是說中國沒有神話,而是說,像《山海經》、《楚辭》這些神話系統都出現在春秋戰國以後,不是哲學、藝術的前奏。所以,在中國相當缺乏神秘經驗,也就很難採取宗教的途徑。在中國,宗教的本質就是倫理,一開始便是以理性開明的倫理文化代替神秘宗教。而中國文化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經大致定型了:以理性的道德價值支配人心的情緒,直到東漢佛教傳來,情況才稍有改變。大體說來,整個中國哲學是以理性主義為主要部分。西方宗教傳入中國,如果在這一點上不能適應,就像佛教如果不哲學化的話,早就亡了。像波斯教、祅教、景教在中國早已成為史蹟,便是明證。由此更可看出:以西方「宗教的途徑」研究中國哲學也不易行得通。

如果我們採用形上學的途徑,但也就是哲學的途徑,那麼,刑名家、法家、墨家也許不同意,真正的宗教家也不完全同意。但是,若就中國哲學的發展看來,卻最適合歷史的真情實況。所以我將採取形上學的途徑,至少可以由這個途徑來了解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學以及新儒學的精神。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此地所說「形上學」的意義。有一種形上學叫做「超自然的形上學」,如果借用康德的術語加以解釋。康德本人有時把「超越的」與「超絕的」二詞互換通用,我卻以為不可。所謂「超絕的」正具有前述「超自然的」意思。而「超越的」則是指它的哲學境界雖然由經驗與現實發,但卻不為經驗與現實所限制,還能突破一切現實的缺點,超脫到理想的境界;這種理想的境界並不是斷線的風箏。由儒家、道家看來,一切理想的境界,乃是高度真相含藏之高度價值。這種高度價值又可以迴向到人間的現實世界中落實,逐漸使理想成為現實,現實成就之後,又可以激發新的理想。這是我用「超越形上學」的根據。也就是說,一切超越價值的理想不是隻像空氣般在太空流動。而是可以把它拿到現實的世界、現實的社會、與現實的人生裡,同人性配合起來、以人的努力使它一步步實現,在這種情形下,形上學從不與有形世界或現實世界脫節,也絕不與現實人生脫節,而在現實人生中可以完全實現,如此,「超越形上學」在理想價值完全實現方面看來,又一變而為「內在形上學」,一切理想價值都內在於世界的實現、人生的實現。

我所謂的形上學途徑,主要是由方法學上來設想。從某些宗教或希臘哲學或近代西洋哲學來看。這些思想體系中的哲學家有一套本領,這本領可以藉希臘神話中的一段故事說明:在這神話中,有一人出家遠遊,回家後一看,竟然故鄉的房屋、人物都一分為二。他不知該親近那一個,於是思想落入二元論的範疇。二元論的本領是不從全體性來看世界,卻總是將完整的世界、完整的人生看出兩面來。於是希臘哲學家採取二分法,一邊是絕對存有,具有完滿價值;另一邊是絕對虛無,就是虛妄假相。如此,希臘哲學在精神上陷入二元論,馬上落入下界,產生很大的困難:人類的靈魂要作很大的掙扎,經過靈魂遷升,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達到高境界時,再回頭看現實世界,就認定它是個罪惡的場所,所以不願意下來了。如此一來,希臘人在價值方面,借用柏拉圖的話,上界與下界之間有一道鴻溝、一道隔閡。超升到精神領域,則同下界脫節;生活在下界,則又與價值理想遠離。由此形成了巴曼尼底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思想體系,甚至亞里士多德也想貫通兩界、而無法辦到。最後,哲學只有達到宗教,成為神學,而科學的發展就比較難於安排了。

上下懸隔的二元論在希臘哲學上是困惑,絞盡了哲學家的腦汁,無法解決。這種思想多少也影響了希伯來宗教,造成宗教上的困惑。雖然基督教有「天國在地上實現」的理想:但是人類生活在世界上,縱然形成一種智慧,也只是對上帝的偽智。這證明了在超自然的宗教世界與現實的人間世界之間的二元論鴻溝很難消除。而真正的天國如要建立起來,自然界是要幹掉大部份的。反觀中國,卻一向沒有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的鴻溝。所以很難接受超自然形上學的思想系統。流行在儒、道。佛、新儒家之中的,都是「超越形上學」,承認這個世界可以有價值,而這種價值是由理想世界上流行貫注下來的,連成一系。所以,中國思想不可能像近代西洋後期的科學發展那樣,產生價值中立主義,以漂白法把價值都漂白了。一旦科學唯物論成立後,再安排宗教生活、藝術生活,就相當困難了。

在中國,要成立任何哲學思想體系,總要把形而上、形而下貫穿起來,銜接起來,將超越形上學再點化為內在形上學,儒家中人,不管道德上成就多高,還必須「踐行」,把價值理想在現實世界、現實人生中完全實現,道家固然非常超越,但是到最高境界時,又以道為出發地,向下流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理想,亦須貫注到現實人生中。中國人之所以不同情小乘佛學,就是因為(它)想逃避現實生活,想逃避黑暗、痛苦。而大乘佛學根據高度的般若精神、智慧精神,才曉得最高的宗教意義不是完成個人生活上的快樂,而是追求整個人類、整個生命的精神解放。中國人所以不重小乘而重大乘,就是因為宗教智慧是以拯救眾生、拯救世界為目的。應該不逃避人世間一切艱難痛苦,使般若涅盤與塵俗世界結合在一起。最高的智慧是拯救世界。這才是真正的宗教。哲學上的智慧在中國各種思想發展看來,都是要避免「超自然形上學」的缺陷,而發展「超越形上學」,看重價值理想,這種價值理想又當在現實人生之中完全實現,如此方可以拯救世界、拯救人生。

把一套「超越形上學」轉變為內在於人類精神、人類生活的「內在形上學」,我所謂的形上學的途徑就是採取此種觀點。採取這種觀點,在思想上要避免兩個陷阱:第一是二分法,為了思想便利,採用二分法,把宇宙劃分為兩種境界,人生劃分為兩種境界,使它們之間脫節,建立不起橋樑。第二是分析法,中國思想外表上看來似乎有缺點,不像近代西方之重分析法;其實中國不是沒有,像刑名家,墨家在這方面都有高度發展,但是後來中國人覺得要講分析,就應當徹底,片斷的分析是錯誤的,看了一面,就執著了;看了另一面,又執著了,如此構成偏見,而無法透視宇宙人生意義之全體。所以談分析,就應當分析徹底,使宇宙秘密不論上下左右沒有一樣遺漏,這才是徹底的分析,整個宇宙的全體、整個人生精神的全體、才能都在吾人面前一起透視出來,然後吾人可以針對宇宙人生各方面所形成的旁通統貫的觀點,在精神上超越了,提升起來,再發展一個觀點來透視一切透視的系統。如此才知道:分析法不到家,是虛妄分析;真正徹底的分析才能幫助我們由直覺上把握宇宙人生的全體意義、全體價值、與全體真相。在這個意義下,哲學才可以稱為體大思精的思想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