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阎崇年的书法字字有出处,你怎么评价呢?你觉得他的书法如何?

笔尖写字课堂


提到阎崇年,我们知道他首先是一个学者,而且现在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很多人认识他都是在《百家讲坛》的节目上,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就是清史,所以他对于清朝的历史是极为熟悉的,并且自己亲自考察了很多地方。

然而,尽管如此,阎崇年提出的一些史学观点依然有很多人不认同,但是,我们今天不谈阎崇年的学书成就,我们来说说他的书法。


这两幅作品就是阎崇年的书法,很多人说阎崇年的字字字有出处,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这些书法作品,阎崇年的字主要是行书,基本上没有楷书,我有一个观点就是看一个人的书法水平还是要看一下楷书,因为楷书能直接反映出这个人的临帖功底和对于书法的理解,当然了,也不能全看楷书。

我们看阎崇年的第一幅字里面,他自己的落款,那个“年”字,我觉得有一些个人风格或者说是一种江湖习气,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这是江湖书法的基本特点!但是阎崇年也可能是无心为之!
这应该是阎崇年的题字,
就这几个字来看还比较端庄,古朴,适合题字,但是我个人觉得落款没有写好!
这是阎崇年抄写的《大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楷,我觉得这篇字比前面的书法作品要好,体现了他的学者风度,显得很有文化底蕴。

我觉得,从整体来看,阎崇年的书法还是不错的,至于说他的书法字字都有出处我觉得还谈不上,你觉得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阎崇年教授有一些写字功底,应该是幼时“老班底”,但说“字字有出处”,我觉得完全言过其实。

1、看过央视《百家讲坛》的都知道有个“阎崇年”,说清朝历史的,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大故宫”和“御窑千年”等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小编也是从《百家讲坛》知道这么个学者。

2、那么阎崇年的书法如何呢?客观地说,阎崇年有一些写字功底,应该是幼时“老班底”。阎崇年1934年出生在山东蓬莱,那个年代的人,上学要学书法是必然的,一般都有些童子功。我见过很多那个时代过来的普通老人,毛笔字都写得非常有功底。

3、阎崇年这个写字功底相比起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还真只是小儿科。题主说“字字有出处”,我觉得完全言过其实。我从网上搜集了尽量多的阎崇年的字(见附图),而只有这一张“郑家庄皇城”题字(见下图)隐约可看见一点颜真卿楷书的影子,其他应该说都是自由体,而且有很多不良习气。

4、用笔上来说,没有很好掌握中锋用笔,写起字来有一些破败的气象;而结构上是典型的自由体,看不出渊源。当然,作为一个老一辈学者型人才写出来的字,比时下的一些江湖体、恶搞书法还是要好的。

读者朋友们认为阎崇年教授写的字怎么样?欢迎把您的意见写在留言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有人说阎崇年的书法字字有出处?开什么玩笑呢,如果说把这句话中的“有”改成“无”就对了。因为说实在的,真看不出来哪个字、哪一笔有出处。他的字是典型的“江湖体”,就是敢写而已。

阎崇年是个历史学家,历史研究的怎么样不知道,但因为百家讲坛而出名,至少大家都知道他讲历史讲的不错,是个有学问的人。现在的人都是这个样,稍微有点名气了就开始往书法上靠,什么贾平凹、莫言、赵本山等等,本来不属于书法圈里的,但是非要往这里钻,是他们真的喜欢传统文化吗?

我看未必,只不过当你有点名气之后,经常有人愿意要你的题字,会给你一笔不菲的润格费,像贾平凹卖字是明码标价的。当然,市场经济之下,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本无可厚非。但是,自己要心知肚明,人家要你题字,看重的不是你的书法,而是你头顶的那个光环。况且,那也不能算是书法,最多就是毛笔写字。

例如上面这幅字,毫无美感可言,就是一只大号毛笔,蘸满墨,按到底,使劲写。书法讲究的提按这里你能看到吗?只有按,没有提。最可笑的是“年”字那一竖笔,自我感觉很潇洒地拖一长笔,行笔过程似乎有意加了一些提按,但还不如不加,一段飞白一段浓墨,怎么看怎么难受,不如一笔飞白到底。

更有意思的是“日日新,月月新”这几个字,两个新并排,两个省略字的“两点”并排,实在不敢恭维,但凡稍微懂一点书法的也不会这样处理的。

上面这幅字,不说别的毛病吧,就说第一个字“郑”左边下方的一点,和最下面“城”字上面的一点,猛一看以为是不小心滴上去的两点墨,毫无形质可言。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在书法的江湖中,有很多地江湖书法。阎崇年先生应该是个文人,文人应该有文人的骄傲。书法江湖本来就水很浑,干嘛非要来这里洗白呢?很多名人不愿意塌下心来临习碑帖,只是凭感觉,使蛮力,落笔挥毫,浓墨留迹,看似铿锵有力,实则光怪陆离。

阎崇年的书法有墨迹,无骨力,实乃“江湖体”“名人体”书法,无半点临池之功,何来字字有出处之说?不知各位看官,您对阎崇年的书法是怎样看待的?


翰墨今香


阎崇年书法管窥:

由阎崇年为中华为局成立百年而书“学界之友”之斗方,字为行书,别有些许风味,其味浓郁,且有一种字脱,字格,体现了学识之究,审视多时,未可知从何家笔意,但看出,驾驭笔墨,有沉有稳,从容淡和,有一种独有的气息,


从笔法分析,曾有过颜鲁公之崇尚,或早年有临颜之体验,融于自己的笔意中,然而从最后一个字“友”最末之捺笔,分析,夸张,然未出采,作为行草,之间,生硬而又拖長之捺笔破坏了行书之流便,流畅的韵,异常之楷笔之意,看得出,前三字,大小相间,草形简捷,而后显达楷之范,恰好失范,失在行书大忌,畅而活,而一捺直长出捺,而形笔粗硬,

知其弄巧按排,无可厚非,反拙,可知笔法有失,行草体有伤,伤在捺,有作俗之嫌,功于老底,才识有荡,故参差不齐,未有机而天作人合,书贵自然,而阎崇年之墨未及达,却有硬拖又拽之造。正未正之法,行未行之韵,仅仅剩下笔毫墨浓落熟习。之味道。



此作,枯燥又涩重,行笔力挺,意取颜,笔驶颤栗之锯齿,造势也,结体疏阔,点有圆,锋藏裹墨,意显老拙,法有欠缺,

总之,才人之字,功底而后学,见多识广,这里吸之,那里收之,而用于自己笔中,一生之蓄积,取颜鲁公浑厚,其它摘于杂家笔,而已,于场合挥毫,无踪却有迹,由外及里,入眼。自然有人尊也。

往年讲明清历史,有趣,书法,有味之。祝福他吉祥,如意,


狂喜淡墨a


怎么评价?写的不好,自由体!字的结构问题太大——

下图那个“春”在干嘛呢?一撇一捺张那么开,跳芭蕾舞的吗?下面的“酒”,扭成👻了吧!!!


下面这个稍好点,写的规矩,有没有学颜真卿说不了。

但他刻意模仿现代有些名家,比如,那个“郑”字那一点,圆圆的,明显学的的叔同风格,总体上,很一般!


下图是钢笔字,标准的“自由体”!

硬笔行书怎么样,整体看神采,单字质量看结构与线条,并非是写个繁体,再竖着写就很高大上了!

下面的字,只有个“仔”结构及格了,其他字都不行!

但好的一点是,字的流畅感可以,手感好,说明没少练。

倘若字结构不过关,基础不牢,若再多写多练,大都是这样效果!

没好感——不论是字!还是人!


行书一点通


有人说闫崇年的毛笔字,字字有出处?

请问谁说的?其一;

其二,字字有出处,其出处于何神帖之中?

闫崇年是一个学者,我敬重他。但是,拿他这三幅"作品“出来招摇过市,贴着"字字有出处“的标签似乎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请问这是谁在闭着眼睛说瞎话?

从闫老的"墨宝"来看,闫老根本是没有毛笔基本功的!仅仅只是信笔为体而已。比起一些"老干部体“还逊色三分呢!

拿着名人的"作品“宣扬"字字有出处来忽悠人,太不厚道了!


钱虎生74


按理说历史学家阎崇年是前辈,在央视【百家讲坛】有过精彩论道,号称清史专家,作为后学也不好品头论足。但既然【悟空问答】有此一问,我斗胆一答,以求教方家。

说阎老先生字字有出处有些过了。字字有出处一般是指专业书法家,通过对海量传统典经的长期临习,广纳博取,入帖出帖,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之后的评价,阎老先生显然不是。

从网络上搜索阎老先生书法,可看得出阎老先生没有系统临习过书法。只能算自由体,也只是凭感觉写,凭蛮力写。任笔为体,大笔一落,浓墨留迹,看似浓墨重彩,实则只是聚墨成形,墨坨坨,墨猪而已。毫无韵致韵味,大致属于老干、江湖书法体之类,最多只能算书法票友。

写字相对于画画门坎相对低些,大多数都会用毛笔舞弄几下,近四十多年的书法热,也引来有些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演艺明星围观,有的偶尔也舞弄几笔,因为名气或众所周知的原因捧场的粉丝多,懂行的人士出于尊重或碍于面子没当面点破,次数多了,就误以为自己真的是书法家了,与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的皇帝一样,出了洋相贻笑大方而不自知。演艺界前大佬赵本山的字不是也拍了一百多万吗?!这都是特色时代的特殊现象,是浮躁年代浮躁乱象的外泄表现。也是这些年江湖字、老干体得以流行,弄得民众无所适从的重要原因。

书法、书法,书而有法,法书、法书,有法之书。窃以为,评判一幅书法标准。书法有古意,即有来源,能与经典对接;有新意,笔墨当随时代,可与时代同行;有己意,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并注重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锤炼。是自我情感的个性表达。而这一切从阎老先生的手迹也看不出来。





湘仔评论


好!!![赞][赞][赞]

真正功底要看写一页小楷字的水平,没有小楷字的功底谁都能写书法了,还要看写字的速度,一张小楷字写一整天哪也叫书法吗?

只能说明闫老师写了一手好字罢了。


东方轩言(恩杰)


英雄不问出处

字都有出处!



福筱航


写得不好!历史学者并不一定需要写得如书法家那样好,能打字写文章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