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穷父母,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你去看看那些家里穷,还要小孩子寄钱回家的,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类父母是没有退休金的,家里穷还生那么多孩子,就是指望这些孩子来养老。


东北不夜狼


我家是穷人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才30岁还有前途,他会根据家境努力工作的。:我们的年纪不轻的,已经心有全而为不足。

我二婶家在四十年前,村里倒数一二的,后来我的堂姐堂兄弟,挑没人做的苦活,累活。我二婶把希望在他们身上,现在翻身了,村里数一二轮不到,三四位总有的。


宁波奉化胡双龙


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从外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有很多不便和不顺。

1.我在外地转正后没有定级就调来新学校,国家有规定,不定级不准调动。我有一个表弟在市文办,他有能力帮助我解决定级问答,人家答应挺好的,但几年都没有见面。

2.在学校的工作中,一开始就接了两个毕业班,升学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不知何原因校长不待见我,见了他想打个招呼,他把头一扭……!

3.老伴是个直性子人,工作很能干,但是男人脾气不好就毁了自己的事业!工作很不顺利!

4.人啊!当你过的不好时连亲戚都看不起你,他们有能力都不帮你!

在这种环境中,我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人无钱无权时,生活那个难啊!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下决心培养两个孩子成人成才!但是要保证自己必须把工作干好!

在工作中,自己认真负责,班级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学期都名列前茅。慢慢的校长也转变了态度,老师们看在眼里,每年不管评什么先进和模范,大学校只分两个名额,每次我都能评上。

自己把工作做好,业余时间把自己的孩子管理好。

首先他们不能有特权思想,”我妈是老师”,学生要做到的他们必须做到。学生不能随便买零食,花零钱。我从来不让孩子买,馋了买回家在家里全家人一起吃。

有一年秋后,我们几个老师下课后在楼道里晒太阳,我儿子在楼下玩,忽然我看见儿子一把把同学剩下的一点饮料夺过来喝了,老实说当时我没有恨孩子,我觉得孩子很可怜……!到放学时校院的饮料瓶子被风刮的一片一片,我的孩子从来一瓶也没有买过!事后一位老大姐跟我说:”……他也是孩子,你怎么像个后妈,开运动会和看电影这样大型的活动,你给孩子三毛两毛钱,他也是个孩子,别的孩子吃他不馋啊!……”2我想也对啊!从那时起每参加活动时,我都给孩子五毛钱。从小事上教给孩子怎么做人。

学习上不要求最好,但是学生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必须做到。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孩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

打扫卫生时我都按排自己的孩子干最脏最累的活,他好好干,带动一大片。小孩们都在看着他。有一次早读,校长找我有事,我再回教室时,教室里同学有的在说话,我问:”谁说话了?”同学们大部分都低下了头,有个孩子举手说我的孩子在说话,我走到他桌前,上去一个耳光,打的教室里静悄悄的!

放学的路上,我给孩子道歉说:”妈妈打你不对,可是同学们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妈妈连你都管不了,那七八十个同学我怎么管?”从此以后,他遵守纪律,学习很好。语文学习,我从作业和上课情况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在上下学的路上我就辅导了。回到家里只管管他的数学就行了。他先后参加市里作文,数学竞赛都拿一等奖。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毕业时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都从打水扫地开始,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发展的都很好,比较顺利。

现在我清楚地认识到:什么家庭出什么孩子,有一个好妈妈,胜过很多好老师,妈妈决定了孩子的前途!孩子像一棵小树,不缺阳光,肥料,水和空气,它会长成参天大树,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为父母遮风挡雨!





语文萍


穷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有一定的道理。

穷,本身不是错。但贫穷确实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很伤感的事情。贫穷导致愚昧无知,落后颓废,易爆以怒,破罐子破摔。在自己翻身无望,致富无门的情况下,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孩子身上,指望他们能够鲤鱼翻身,金榜题名,一举改变贫穷的命运,走上大富大贵的坦途。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穷孩子发奋读书,勤奋学艺,苦练内功,冲锋陷阵,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当了官,掌了权,赚了钱。结果父以子荣,母以子贵。彻底告别了贫穷,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我们这个时代,同样脱离不了这个窠臼。富裕之家希望延续富贵,給孩子提供最优裕的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寄希望孩子能子承父业,继续光宗耀祖下去。

而穷人家孩子呢?父母不甘心继续穷下去,苦下去,勒紧裤带,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忍辱负重,也要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好些的条件,鞭促孩子头悬梁,锥刺股,希望孩子能考上最好的大学,希望孩子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希望孩子能有出息有能耐,希望能够彻底告别贫穷,终结屈辱,走向体面。

说穿了,父母没有实现的愿望,需要孩子替代自己完成。这是穷苦家庭唯一的念想。有这种念想很好 ,最起码没有绝望,没有颓废。没有仇恨社会,报复社会。

我理解这样的父母,我尊重这样的父母,我祝福这样的父母!





朋友392650


首先,这个背景在“穷父母”身上,穷的标准无法统一,只能相对来说,各人有各理,所以会分一些情况来说。

按思维方向分,分为两方面,一为经济上的穷,二为精神上的穷。

先讲经济上的穷。

当今社会无数穷人家的孩子靠十年寒窗苦读以及工作刻苦等等付出会让家庭的经济情况变好,倒不是说会有1.5倍的翻身,但起码会有0.5的转变。先说十年寒窗苦读的过程,从小学到高考,此乃平常所说的十年求学之路。在这个过程,无数家庭都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此时孩子大多数会成为全家的重心,尤其是高考奋战之时,全家紧张,生怕孩子考不上大学,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上一个好大学就可以改变人生,这个观念里已经把孩子大学四年的生活设想为努力学习,毕业就有好工作的情景。而这时所谓的穷家庭与富家庭平衡生活与孩子的情况就大有不同了。按现今已有的年龄经历与生活体验观察来看,富家庭里大多数父母会有相对体面的工作,收入高,甚至很多父母做着自己理想的工作,会一直为之打拼,所以对孩子的成人成才的期待更多的可能是希望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拥有自己的生活,而这些期待是希望孩子名利双收或是人生快乐潇洒亦或是其他就暂且不谈。但明显可以看出来,这些父母看待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可以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靠父母,让他们更独立地在这个世界生活。另一方面,穷父母可能在社会基层工作,收入不太高,所以支撑不起太多的物质来保障一定的生活质量,所以生活可能相对有所不如意,被钱所困。此时孩子便是家里的希望,不论是希望孩子可以好好读书改变家里的经济情况,生活质量能有所提高,还是把年轻时未实现的事情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或者其他,可以说是寄予厚望,或者是全部希望,生活重心全在孩子身上。

简单分析前者,现讲精神上的穷。

精神上的穷我觉得更多会在父母年老之时,此时又需分富家庭与穷家庭。上面讨论时说的是年轻时的生活,所以富家庭中,父母年老时大多会有自己的退休工资,晚年生活自己就可以保障,无需过多依赖儿女,更多的是需要儿女的陪伴,但富家庭的父母年轻时工作有自己的交际关系与朋友圈,也会有自己习惯的娱乐方式,更会自己找乐子,在精神上不会全部依赖儿女,生活的重心也不会围绕儿女孙儿,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只是该团圆时团圆,该陪伴时陪伴,天伦之乐便在此。而穷家庭中相对来说父母可能没有退休工资,晚年更多依赖孩子赡养,加上年轻时可能受经济能力所困,不敢尝试太多的娱乐活动,年老时可能也不太习惯,所以他们年老时依附孩子生存,生活上的希望也是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工作顺利,生活如意,自己也会很幸福,说白了自身的快乐也会和孩子联系在一起。

谈完穷的背景,该讲对题目的看法了,我的答案当然是:父母的希望不可以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不管是所谓的富父母还是穷父母。

经济上的穷一时半会无法解决,不然父母早已脱贫,过上潇洒的生活去了。所以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是人之常情,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是每一家父母都希望的事情,只是在寄予厚望的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知道如何寄予希望。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从小就需要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也让学会让孩子听父母的想法,父母希望孩子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彼此了解相互尊重,就知道生活该怎么走了,知道接下来工作生活怎么才可以舒心快乐地过下去,而不是一直盼着孩子读书成才才觉得日子到头了,要理解孩子长大成人成才是生活锦上添花的事。

而精神上的穷也是无法一时解决,它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局限,由于年轻的经济所困,更知道赚钱不易,不敢乱花,加上会心疼孩子赚钱辛苦,更不会轻易用钱获取快乐。此时就更需要孩子做出行动,可以带着父母勇敢地尝试,告诉他们有哪些活动可以免费参与,哪些活动又可以花点小钱就可以获取快乐,只要不把自己的快乐和孩子绑在一起,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穷。

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来说,这样的希望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对父母便是绷着一根弦,孩子不如意,自己也会不如意;对孩子便是巨大的压力。试想,如果以后我们有了孩子,生活重心都是他/她,自己的娱乐活动受限,方方面面都以他/她为重,那我们还会是独立的个体吗?还可以拥有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吗?每个人是生下来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来到这个这个世界都是为了可以更好地体验它的美好并尽一切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这都是我们和父母都需要明白的道理,不管是现实的局限还是观念上的狭窄,都试图打开它,学会自己找乐子,自己拥有独有的快乐,不与任何人绑在一起,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微雨聆听落叶


就是再有钱的父母,也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辈更比一辈强”噻!自己创下的家业,孩子不仅能守住,更能发扬光大噻!我猜你的意思是穷人们生孩子,更多的是指望自己老了以后有人养老;而富人们则可以不必担心这一点,因为他们自己有钱噻!我猜得对不对?你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曾经在媒体上看到过生了八九上十个孩子的穷光蛋,骄傲地对着记者炫耀“存钱不如存人,今后我这么多孩子,这个不孝那个孝,我总能指望一个……”(说这个话的好像是四川哪里的,他生了十一个孩子,家里穷得叮当响,不过后来我好像又看到,他去庙里白吃白喝,被庙祝杀害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在这里我想说,他的这种想法错了。任何人只要一旦指望上了别人,他就会失望,并且会失望透顶,因为要孝顺的,一个孩子也会孝顺,要不孝顺的,十个孩子也不会孝顺……关键是看你是咋教育的。


凤146983974


首先非常荣幸能回答题主的问题,我是小贰讲故事,是个专注于用质朴语言分享生活的创作者。对于“穷父母,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句话说的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穷人家父母,大部分会把人生的所有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

我认为这种现象只能代表一部分这个群体的人,不是所有的贫穷父母都是这样的。


一部分贫穷家庭父母,确是将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小贰认为贫穷家庭一般是指因某种原因造成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导致家庭贫困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父母知识水平不高,挣钱能力差。有些是家庭里面有病人而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境地的。还有一些是父母懒惰,不上进而导致家庭贫困的。有些是父母暂时陷入困境而导致家庭贫困的。

小贰见过的一般将人生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的贫穷父母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己很努力,也想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但是却因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或者自身疾病缠身等原因,一直未能改变现有生活。这样的父母一般很重视孩子的学习问题,竭尽自己所能供孩子读书。他们希望孩子努力学习,有一天能有能力改变生活,实现人生理想。这种现象在农村家庭或者因病致贫家庭尤为常见。


一部分贫穷父母,并未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在贫穷家庭之中,有一部分家庭是因懒惰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还有一部分是因某种原因而使家庭暂时性陷入贫困的。这两部分的父母,我个人觉得他们就不会将所有的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对于懒惰的那部分父母,我是觉得他们本人的人生希望都不是很清晰,所以才导致他们得过且过,从而使自己的家庭陷入贫困当中。这种父母都没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理想,更谈不上将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另外一种父母因某种原因,如事业失败或者生活未找到正确路子等原因而使家庭生活陷入暂时性的贫困境地。这种父母也暂时称为贫穷父母。但是这部分父母,一般人生理想都比较明确。本身自己也有主观能动性去改变生活。他们一般会通过自己的奋斗是改变生活,改变家庭贫穷的状况,而不是寄希望于下一代。在这种家庭里,即使父母改变不了生活。孩子也会因耳濡目染的原因而逐渐形成上进、奋斗的精神,所以这种家庭的父母是不需要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

综上,“穷父母,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个话,我认为是比较片面的,概括不了所有的贫穷父母。因为贫穷家庭很多种,贫穷父母也有很多种,他们对待生活态度和改变生活的方式及能力也有很大不同。


小贰讲故事


你好,我是阆外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有人说“穷父母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你怎么看?我认为,确实是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有这种想法。将他们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从小背负太重的压力,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迷失自我,好像是父母的复制版。

其实这样的父母是悲哀的,孩子也是不幸的。做为父母,把善良和真诚传递给孩子,把勤劳和务实输送给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乐观向上,勤劳、善良、好学、上进,就会将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无形中也会像你一样成为一个好学上进有教养有素质有学识的好孩子。你的这些正能量教育,比在他跟前督促一百遍的“好好学习”都管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天下所有父母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过去的一切已成了定局,不应该将你未完成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把人生最本真的东西,善良、勤奋、好学,以及你的处事之道留给自己的孩子才是正确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你提出的问题。





阆外人


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肯定是正确的,但你为什么非要突出一个穷呢?

如果你的意思是穷人希望通过让自己的孩子赚钱养自己,来让自己过上好日子,那这句话肯定是错的,且不说父母有没有这想法,即使有他的逻辑关系也是颠倒的。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出息,能赚钱,他们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但他们培养你让你赚钱并不是为了指着去花你赚的这些钱,你过的好才是最重要的,你赚不了钱就表示不能安身立命又怎么能过的好。

你是他们的希望,希望是个美好的词,希望你不要把它理解成欲望。





大天策府


有人说"穷父母,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而我所看到的,更多是尽力支持孩子发展,却不奢求回报的家长。

穷父母,更冷静地看到生活的真相,并不幻想依靠孩子如何

挣扎在底层的人,对生活有着更清醒的认识。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依靠知识和才能改变命运,却并不幻想他们如何回报。

贫穷的孩子改变命运,较之富裕家庭的孩子更难一些。除了凭成绩、个人才能,他们无从选择教学质量更优的学校,也不容易跻身经济宽裕、思维更活跃的同学圈子。他们一方面受限于贫穷造成的物质困乏,一方面受限于贫穷带来的认知狭窄,这都阻碍了穷孩子的发展。

而穷父母们虽然经济拮据,但对社会的认识并不幼稚。他们深知孩子每向前走一步的艰难,自己除了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并帮不上什么忙。也明白,指望孩子将来如何如何,实在是水月镜花。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他们本来就已经很难,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票子,都得靠自己。即便有那么一部分孩子,果然鱼跃龙门,大大地改变了生活的面貌,愿意回报父母,而已经打拼了大半生、习惯了靠自己双手挣生活的穷父母们,也不认为四体清闲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们还珍视一样儿东西——尊严。这是他们虽穷,但一直挺着身板儿在社会上行走的底气。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承认自己的无能

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没考上大学,希望孩子考个好大学,给脸上增光;自己不努力打拼,希望孩子奔波挣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一辈子没当过官儿,低声哈气,希望孩子荣登仕途,光耀门楣;自己小时候想当个舞蹈家,不管孩子身体条件如何,喜不喜欢,固执地把她(他)送到艺术中心……

如果希望仅是希望,没有强加,没有指责,没有苛求,没有腐朽,没有霸道,那也无可厚非,谁还没个希望啊!但如果这种希望寄托于孩子成了负担,成了债务,成了腐蚀,成了压迫,那么寄托希望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同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努力地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承认自己的无能。如果孩子讽刺你,自己不会飞翔,只下了一个蛋,就指望它变成雄鹰,你又何颜面对?那倒不如尽力做好自己,给孩子一个榜样,也许不用那么苦口婆心,孩子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跟你学会了飞翔了呢!

总之,可以和孩子谈希望,但千万别指望。须知,这个世界,最可靠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