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哪个比较厉害?

霓裳◆落花瓣◇


中国书法的本质,就是使用一定的书写工具进行书写的艺术,这个书写工具与世界上其他任何艺术所使用的工具都有鲜明的不同之处。

比如,西方绘画众多的油画,他们用来绘制画作的画笔多是刷子等一类工具,这些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日常粉刷匠进行粉刷墙壁的刷子并无二致。因此,西方艺术所采用的工具并无特殊之处,他们的工具带有很强烈的实用性质,只不过他们将本来应该用于日常生活使用的书写工具用在了艺术创作身上。

如果非得探究这些用作艺术创作的画笔和日常工具性的刷子之间的区别,也只能说他们在大小、材质上有些许差异,但是大同小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艺术的工具从来都没有脱离过生活,甚至很多创新就是来源自他们日常生活的创新。杜尚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便池打破了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区别点、俄罗斯构成主义者弗拉基米尔 塔特林用现代建筑材料诸如铝、玻璃、钢铁来创作他们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西方艺术家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他们做到了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

作为现代艺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流派——观念艺术——正在想方设法的颠覆我们对艺术的一切认知和想法。观念艺术最早的先驱可以追溯到马塞尔 杜尚,他被认为是“观念艺术”的先驱,他轻松的用一个小便池就打破了传统人们对于艺术的一切认识。在他所有的也似乎作品中,小便池这个实物并没有任何意义,相反的,从这个小便池本身来说,它代表了一种戏谑、嘲讽的观念,这是该艺术流派的核心。

此后,观念艺术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艺术种类,而关于他最本质的东西,美国艺术家索尔 勒维特在1967年在《艺术论坛》中撰文指出:

只有观念出色,观念艺术才会出色。

可见以观念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流派已经开始从表现诉求转向观念传达。

这再一次说明了,西方艺术的技法因素在逐渐被削弱,也就是说艺术中“技艺”的那一部分正在被削弱,相反的,一个超前的艺术理念、思想、价值观,成为了艺术种主导的因素。很多艺术作品的创作,实际上是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倾诉的。

这背后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思维模式。从日常生活中粹炼出超越日常生活的东西,在平淡处显示出不平凡。

中国书法却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以工具这一派的演变来说,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关于毛笔这一工具的制造说法,是蒙恬造笔。

公元前223年,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就还有两年了,这几年,秦朝政权一直处在对外作战打仗的时间,而对于战争来说,情报战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快速、高效的信息传达系统,再能征作战的军队也会快速溃败,所以如何快速传达、表述战报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当时蒙恬作为嬴政手下的一个武将,常常需要将各地的战争情报、战况上报给嬴政,但当时书写工具仍然是以刻刀为主,效率极低,据说有一次蒙恬打猎,从兔子尾巴上的血迹得到了灵感,用兔子毛做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支毛笔,这个时候,毛笔虽然充当实用角色,但是这一工具对于现实军事战争的意义已经变得相当微妙,它作为一种间接的助推剂,可以帮助人们高效书写,但是从日常生活的来说,显然是与其渐行渐远的。

毛笔虽然被蒙恬发明出来了,但是当时民间,或者说大部分人,并未使用这一工具进行书写,他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

等到中国魏晋时期,文化艺术为贵族所垄断,这一时期艺术就开始朝向其中脱离日常生活的途径发展,成为一种只有少数贵族才有物质条件学习、研究的艺术,比如王羲之王氏家族。贵族门阀政治下,艺术成为少数人享有的特权,再一次剥离了实用和书法艺术之间地距离。

而科举制度的创立,从表面上来看是将毛笔的实用性又提高了,但是毛笔已经和当时科举内容一样,越来越脱离日常世俗生活,越来越变得“高不可攀”,成为文人科举仕途上的一个敲门砖或者是绊脚石。只不过科举制度将本来只能是少数贵族掌握的书写技巧要求到了广大士大夫身上。到了明清两代尤其是如此,如果你写不好馆阁体,想考上功名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中国书法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和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西方艺术始终是为现实服务的,是为了大众服务的,它没有脱离于生活。但是书法从一开始就诞生于国家机器中的战争需要,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渐行渐远。但是这两者并非没有不重合的地方,比如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完全是宗教性质的、脱离生活的,内容题材全是神学性质的东西,而艺术家们一提起这一时期,就将其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可见对其艺术的评价。

但是如果说脱离日常生活,表现虚幻的艺术是有损于艺术的发展的,为什么中国书法曾经在脱离普罗大众的魏晋时期、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呢?这是否意味着书法只是适合于少数人的精英艺术?

当然不是,中国书法绝对不可能是精英艺术,书法归根究底还是属于广大人民的,但是在书法初创、成熟发展的阶段,总是需要有一部分去做研究,去创新,而这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开拓者也好、创新者也罢,他们在当时必须具备相当雄厚的财力和精力,才有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魏晋和隋唐时期,一个贫寒子弟想学作诗、写文章,那是不愁的,但是想学书法那是很难的,因为“穷诗富字”,穷的人只能去学习诗歌,而富的人才有那个资本去学习书法,这是由一种艺术门类初创时期的情况决定的。

但是西方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书法特有的“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西方艺术一开始就是”开放式“的,但是中世纪时期的神学艺术很明显的束缚了艺术的发展,将他们本来很宽广的艺术世界变得特别狭窄,所以,这应该是西方艺术为什么到了中世纪时期显得很衰落、萧条的原因。

从中国书法的传统理论来说,中国书法向来是追求艺术审美和技巧的,尤其是技巧中的笔法技巧。中国书法中的笔法技巧为中国历代书法大家所重视,比如赵孟頫曾经就这个问题说过这样的话: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笔法的存在,既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限制了书法的发展,因为只要有笔法存续,那就意味着书法永远不可能像西方艺术那样,拥有如此广阔的自由度,可以任意的给艺术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和观念。

另外,以工具的书写使用来说,西方艺术工具的操作没有中国艺术中毛笔操作难度大,大部分还是在考察一个人到底他的思想状态、文化水平如何。但是中国书法,尤其是毛笔这个工具,除了要看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之外,对于书写工具的操作要求水平也相当高,要求学习书法的人必须经历一番苦功夫,才能把这些技巧学到手、掌握踏实,因此它比西方艺术多了一个“门槛”,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人学习它的成本在逐渐增加。

因此,中西方艺术所使用的艺术工具具有上述不同的特性,这也就决定了东西方艺术未来以后的发展脉络的不同。

但是,我们身处这个快速变动,不断进行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书法艺术到底应该如何变才能跟上时代?书法应该守着传统就会有出路、还是要主动出击迎接新世界?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摆在书法艺术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放下我们的怀旧因素和情感色彩,如果旧有的东西的确不合现在的实际,我们似乎应该将他抛弃。但问题的关键地方在于。我们不应该全部一刀切的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去固守传统或者要求所有的人都进行艺术创新,这是不行的。

自由真正可以带给人们魅力的原因就在于,它代表了无数可能性和以后会发展的道路。如果书法艺术可以真正的实现自由,那么无论它往哪个方向走,总会有一个会到达彼岸,在那里开花、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书法艺术在先当今社会的实用性问题。有些人认为艺术本来就要脱离实用,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虽然中国书法从传统上来说实用性并不是很强,但是如果要想让普罗大众接纳这个艺术,就必须从根本上拉近和普通大众的距离,否则我们将很难做到让书法之火永不熄灭。


松风阁书法日讲


西方艺术强调“技法”,以“人”为主体,着重对人性和思想的表达。而中国艺术更强调“意境”,强调“天人合一”,注重表现自然。东方更含蓄,西方更直观,所以大多西画,稍微有些基础就能看出内中思想,相比之下,中国艺术就更加深邃了一些。


西方艺术更强调灵感,如画“人体”,其实满大街都是人体,但是就是需要有一种更直观的灵感或神情,看到过一个客观存在的画面,给心理极大的震撼,才能通过人体的方式表现出来,称为绝世的艺术品。

中国艺术更讲究“创造”,这个画面真实存在与否不重要,是否写实不重要,只要技法到一定高度之后,表现的都是文人思想,都是内心世界。可能在角落里多画一个耕地的人,多话一只鸟,一头驴,都会有其特殊含义。



中西方着重表达的题材和艺术境界是有区别的,很难去分辨二者艺术哪个更难。

如论入手难度,肯定是中国艺术更难。

中国艺术,学习起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天才非常罕见,而且即便是天才,也得需要十数年的积累和引导,自学成才且年少成名者,比国宝还要稀少。但是在西方,这样的人才是非常多的,多数天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技法高度,以及创造创新的能力。


在技法方面,中国传统艺术用的是毛笔,自由度较高,西方用的笔是硬笔,即便是毛笔也是特硬毫。所以在技法上,中国灵活度较大,学起来更难,西方则更简单一些。而且中国艺术几乎都是一次成型,不能涂改,西方则可通过反复修改而变得更精美.


如论思想,则毋庸置疑了,中国艺术思想非常深邃,走到终极是天人合一之境地,这在哲学上绝对占领绝对的高度,领先西方以“人”为主的,所以肯定是中国画更难表达一些。

所以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名师巨典


进来聊一下,东方与西方的艺术,谁更厉害?

本质上,这个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复兴的问题,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全面复兴!

记得,曾经有个问题,说的中国是否有与莎士比亚等文豪媲美的文学家!


我的观点是,莎士比亚,不过是写了点王子复仇,爱情殉葬等的故事,比起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广博与深度,包括语言文字美在内,莎士比亚还真比不了曹雪芹!

莎士比亚是世界级的的大文豪,除了文学高度外,最重要的是,几百年来,率先工业革命后的英美诸强对世界经济、科学的影响力,甚至经济文化的殖民!

当然,西方人是欣赏不了东方的文学的,西方一个汉学家,说刘备是个同志!所以,也别指望这群人评判,他们不懂东方可以理解,我们自个不能妄自菲薄!


正如:星巴克,成为文艺青年无病呻吟的地方;钻石,是富人爱情必备品;西方的早餐麦当劳等,一度在中国是多么高!大!上!

经济现象如此,上层的文化、艺术,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30年来,我们的GDP由占世界2%左右,飙升到16%左右,当中国经济总量、科技影响力更大时,比如:50%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品,势必在全球炙手可热!艺术价值高到哪了???

哈哈哈哈!容我笑一下!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艺术理论,只要出于巨大需要,不出几年,必然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你说梵高的向日葵画的好,我说是齐白石的蝉画的好!


重点是,未来有一天,齐白石作品《蝉》的市场价值10个亿,《向日葵》价值6个亿,背后的艺术理论,自然会此消彼长!

若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所谓的艺术,怕是任人用“抖音自拍工具”打扮后的小姑娘了!

美与丑,都会有大批跟风者!皇帝新装里的的小孩,又有几个?

好吧,麻烦大家记住这个观点,看30年后,是否一语成谶!


行书一点通


中国的艺术是把人拉近到自内容里去,西方艺术是把人推得远远的辽望的状态。

这是因为中国的艺术是抽象达致幻的,是努力引导观者进入想设想象状态的。

西式艺术则是细节具像的达真实一致的,是直接刺激观者感观作用的。

两者取向不同,不可对比比较,硬要比较的话,那么:

中式艺术趋向情趣,西式艺术趋向观者感观刺激乏意趣。更涉不到情趣界面了。

论艺术功底应是中国人的利害,但因简单近涂鸦,出现巨量冒充艺术的制品出来,污损了中式艺术,从而呈西式介入门坎高而伪劣少,即便假也够得上仿真程度的。由此西优东劣了。

中国艺术都如渲纸绘画,水墨入纸上有润散扩张势,其一点一笔无二十年功夫掌控不住。欧式油块可错时挖掉再补救,从而有机整体与机械零件两式现。即,中式如将画完时一个点一笔划出错整画报废,不可挽救。欧式可局部再修改。

赞一下,评一个,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下点啥,莫失自话语权哟。


味哎儿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艺术是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文化沉淀的表现形式。

中国有中国的文化,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自成一体的东方文化沉淀下来,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每一样都能让人鲜明的说出这是源自东方的艺术。

同样的,西方艺术也这样产生发展着。

比如漫长的中世纪,西方就诞生了很多宗教题材的艺术文化。中世纪过后人们从压抑中解放出来,马上开始来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又有很典型的当时特性。

所以,在我看来,艺术之间没有哪个厉害,这又不是打拳击,大家站在台子上,你一拳我一脚,谁站到最后谁最厉害。

艺术只有好与坏,这体现在技艺表现上。

而我个人,更喜欢中国艺术,从小收到东方文化教育的熏陶,喜欢国学,喜欢中国历史。对于中国的人物画、山水画喜欢的不得了。

外国也有人物,有风景,但那是西方的人物、西方的风景,跟我无法共鸣。

这个就跟中国人最喜欢吃的还是中国菜一个道理,因为对胃口。

艺术也是这样,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没有厉害不厉害。艺术是拿来欣赏品鉴的,不是拿来比输赢的。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性,决定了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差异,两者不存在谁优谁劣,只能说两种艺术各有千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方人和西方人所学习的环境有差异,学习的文化知识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习惯的差异。

曾经有人做过一些有趣的研究,让东方人与两西方人看同一些照片,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到的风景,西方人只看到最突出的整体图像,而东方人更细腻地描述照片中的风景。从而研究者认为东方人喜欢观察周围的环境而西方人更关注中心事物。东方人和西方人受自身周围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产生差异是一种必然结果。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脉相承尚存变化,何况非同宗同源之艺术。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对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艺术有很多种类型,有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其中表演艺术包括音乐和舞蹈,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语言指各种文学,而综合艺术包括戏剧和电影。这些艺术都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同国家的艺术也会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去进行艺术创作,不存在谁強谁弱之说,只有差异之美。只要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符合各国国情的,能够满足人们精神追求以及审美要求的艺术就是好艺术。

艺术是没有国人界之分的,不管是什么艺术,只要能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符合审美要求的,不管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可以互补文流学习取长补短,让艺术在世界各地绽放着光芒。

艺术就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真实,一种和谐。艺术的美处处可寻,只要有美存在的地方,你就会找到艺术之光。艺术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传递真善美的纽带,在艺术的殿堂只有美,没有谁优谁劣。艺术永远是美的真实存在。

菲儿随笔2018年10月13:04


水寒雅芙


各有千秋吧!


青桐教育美术生


大哥,图在哪里


打狗专业人士


要说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差异在于中国传统艺术强调心灵,以描写想象,写意方面,注重的意境,借客观物象来抒发内心感受,有感而发。西方艺术追求客观真实的东西,以摹仿自然为主,倾向于写实,追求个性特征,在风格技法上有着本质区别。如建筑艺术上,西方建筑设计能以恢复古典建筑为主,能传承西方廷续数百年的建筑美感理性法则,能够传承与发展,又不失西方固有的风格。中国建筑设计风格以追求现代风格,追求立异,而缺乏传承和内涵,罕见具有千百年传统建筑元素,展现给人的是千遍一律的似曾相识东西。

这几年国内也在挖掘抢救那些快要消失的艺术宝库,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吸取世界上优秀艺术精髓,发扬光大祖国传统艺术,为世界展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闻花663


西方没有艺术。这是毕加索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