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楷書的人不是很多?是楷書太難還是審美延時?

千千千里馬


寫楷書的真的不多嗎?

我們能夠從很多呼聲中可以看得到的現象,那就是廣大的書法愛好者是希望每個書法家都能夠寫楷書示人,希望著名的書法家都是擅長且愛好寫楷書的,那麼這裡原因,大概就是認為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樣云云亦或者純粹為識字考慮等等,與這方面我們不追究。

問題是,寫楷書的人真的很少麼? 其實不然。

我們通過近年來的歷次展覽可以看得到,不管是大字展、臨帖展還是剛過去不久的十二屆國展,楷書的部分是非常豐富的。

就比如我們喜聞樂見的唐楷部分,展覽上就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和歐陽通父子、包括顏真卿,甚至於以往特別不受待見的柳體也能夠頻頻露面,我們如果做一些對書者的功課,會發現其實這裡很多作者以往並不是以楷書見長的,或者說展覽上並沒有把自己的楷書拿出來投展。

但是,一旦有楷書的專項展或者是可以多體投稿的時候,就會把楷書露出來,在十二屆國展的開幕現場,筆者就聽到有一位愛好者很受振奮,說:“應該讓那些寫醜書的人來看看什麼才是書法”。

其實,我們如果關注當代書壇,其實以楷書入展獲得極大名氣的書法家真的不少,能夠以一種楷書或多種風格做創作的書法家更是數不勝數(尤其是從書法院校畢業的書法專業學生),所以認為寫楷書的少,絕對是一種信息獲取方式上有誤差的偏見。

關於楷書的一些認識

在書法的學習中,楷書是一種不能逃避的書體,因為楷書的書理(比如結字規則、用筆技法)與行書有很強的關聯性,、。比如,在唐楷學習中,通常認為寫楷書是用行書的筆法在寫,也就是所謂的“行書筆意”,或者講稱之為“書寫性”,而書寫的忌諱就有一項對“呆板”的忌諱。

那麼,在我接觸的眾多書法愛好者中,對呆板的楷書情有獨鍾,對書寫性強的楷書卻不太感冒,可以這麼說,還有一部分人對楷書的辨別判定存在一定的本我偏好,比如強行界定一個“行楷”和“正楷”的區別等等。

結論

楷書是喜聞樂見的書體,畢竟它容易識讀,便於信息的傳遞,我想不懂書法的朋友面對楷書作品也能夠說出“我認得”這樣的話。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欣賞,如果結構差別不大,點畫形態也沒有差距的情況去判斷好作品的話,大部分朋友還是略有些困難的。


王舸


楷書確實是難寫。

有功夫你去看楷書四大家的書法,看著都是那麼順眼,因為它符合標準,符合法則。結構,筆畫的肥瘦,用筆等方面,都是那麼完美無缺。

可有些楷書也確實難看,比如說顏真卿後期的作品,因為它不再追求所謂的法則,他要還書法與自然的書寫狀態。



清代書家鄭板橋的楷書看著也不是那麼順眼,那是因為他把多種書體糅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板橋體。
我發現凡是性格放蕩乖張的人,玩兒不了楷書,像米芾


,像懷素,因為他們沒有那個耐心,來一筆一畫的書寫。

反過來說楷書確實是費力不討好,如果沒有為藝術獻身的精神,千萬別去碰楷書,往往寫幾十年,還是默默無聞。

從民國到現代,寫楷書出名兒的人屈指可數,像譚延闓,華世奎,啟功,盧中南,田英章等。

當今社會風氣影響了當代中國書壇,都想趁早出名,沽名釣譽,大造聲勢。當今醜書十大家,幾人能把楷書寫得漂漂亮亮的?


水電工老路書法


我是一人。楷書太難寫得人不多,這個容易引起紛爭。

每一種書體都不簡單,楷書日常生活過於常見,而且楷書作品普遍比較難獲獎。

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得最多的是楷書,楷書是最方便我們認讀的書體。


我們現在書法圈普遍共識五大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特別說明:篆隸草行楷五大書體,沒有哪個最難,哪個最簡單,各有各的難點。想要寫好任何一種都非常的不容易。不要說楷書最難,也不要說楷書最簡單。

在五種書體中,楷書和行書是大多數人日常使用的書體。而且楷書是沒有那麼多“藝術”包袱的書體。

上圖田英章先生楷書,下圖沈鵬先生楷書。

如果你是書法展的評委,你會把獎頒給誰?我們當代存在著一些討論,書法到底是怎樣的。

不存在“審美延時”,我們現在學習楷書的人是所有學習書法中最多的。尤其是田英章先生,將楷書教育普及化之後。

經過唐太宗大力推崇王羲之,大力推廣書法之後,不用懷疑學楷書一定佔學習書法中的大多數。

既然那麼多人學習楷書,但是目前想要在書法展依靠楷書獲獎,難度非常的大。

一人有感

你每天都使用楷書,已經習以為常。看到非楷書的字跡,印象會深一點。

而且現在書法獲獎作品,很少有楷書。獲獎作品有曝光度,楷書獲獎少,感覺上寫的人也少一樣。

其實是上面兩個原因造成的,寫楷書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要特別特別的說明,楷書不是最簡單的,也不是最難的,篆隸草行楷都各有難點。千萬不要這樣的比較,容易引起紛爭。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1月12日滬。


一人筆記


只要是行草書,寫得很溜的人,楷書一定過關!這是不用懷疑的。

他們不把楷書作品示人,因為楷書,只是書法的基本功。要想在書法領域內有所作為,必須下苦工夫主攻行草。否則,前面的努力,將盡付流水,成了真正的楊白勞!

在書法領域內,想揚名立萬,宣示自己的才華,只能靠行草書!特別是巨幅狂草書法的創作,肯定不是靠蠻幹就可以完成的!

這也是田氏楷書,不被行家認可的根本原因!

楷書太難?肯定是從沒拿過毛筆的人,說出來的外行話!楷書的難度,只相當於數學領域內的初等數學。初等數學,離高等數學以及現代數學何止十萬八千里!






彭世軍狂草書法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理解,寫楷書的人很多,但是寫好楷書的人應該不是很多。楷書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並不是楷書審美延時,只是寫好楷書的人,真的是不多!

大部分學習書法的人,都是以楷書作為基礎的。但是,很多人學習楷書的時間都不長,因為很難堅持下來,別說是普通學書者了,就算是知名的書法大家的楷書水平,也是面目全非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楷書都是以
歐陽詢和顏真卿為代表的,他們二人把楷書寫到了書法的巔峰。

歐體主要以清新秀美著稱,筆畫乾淨利索,用鋒用筆為主,偏鋒為主,力度十足。當今的規範字就是模仿的歐體,因為歐體書法,很正,結構也很嚴謹!

而顏體主要以厚重飽滿著稱,筆畫粗重有力,橫輕豎重為主,字體結構嚴謹,很大氣!

我認為當今的書法家協會的人員裡面寫好楷書的寥寥無幾,一百個書家真正的能把楷書寫的不錯的應該不到十個人,這個數量一點也不誇張,我只是實事求是的說。

那麼當代寫楷書不錯的人有嗎?當然有了,雖然達不到歐陽詢的高度,但是在當代已經是佼佼者了,這就是歐楷大家田蘊章老師。田老師是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書法家。幼年開始學歐楷至今,可以說對歐楷頗有研究,很像歐體,但是比歐陽詢寫的更圓潤和飽滿,但是不如歐的字硬氣。

田蘊章老師在早年曾獲取過很多全國書法大賽的大獎,後來又在北方網錄製《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書法教學視頻,並且獲得了很多學書者的好評和推崇。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仍然還在寫歐楷。可以說是當今的歐楷泰斗了,在楷書方面超過田蘊章老師的人,幾乎沒有!

所以說,如今寫楷書的人的確少之又少,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楷書的難度的確難於其他書體。楷書對於筆畫和結構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沒有兩把刷子的人,是無法寫好楷書的,因為楷書要想寫好,我認為即使是有很好天賦的人,也要十年以上,不然很難成氣候!
強哥淺談,插圖來自網絡!想了解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強哥書畫”!


強哥書畫


首先,我不認可此觀點!大家都在說軟筆書法,我就說硬筆書法吧!

不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在學習硬筆書法初期,大多還都是從楷書入門的!現在的孩子,臨摹硬筆楷書已經成為家庭作業了!

可以說,練楷書的群體何止是不少,怕是最多的群體了吧?

再聊下為什麼日常寫字,為什麼寫楷書的少。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

一、楷書的實用性,比起“日常連筆字”,確實弱了很多,但這樣說,並不是說楷書沒有實用性,這就是要說的下一點。

二、很多人練硬筆楷書,過於追求頓筆、筆鋒,甚至追求毛筆字的效果,這就讓實用性本來不強的楷書,書寫速度就更慢了。

這樣寫的硬筆楷書,適合欣賞卻不適合日常書寫,屬於硬筆書法藝術,而非實用硬筆書法。

大家看一下田英章、荊霄鵬老師等名家的硬筆楷書,筆畫自然,其筆鋒、頓筆並沒有很多愛好者寫的誇張,這樣的楷書,還是有實用性的。田英章楷書:

荊霄鵬楷書:

我的楷書啟蒙:

我初中時,也練過一段時間軟筆,當然是楷書了,這算是書法啟蒙吧,時間不長。

此後,對課本上的楷體字,常觀察其筆畫與結構,但沒有下過功夫練過硬筆楷書。

當然,練好楷書,肯定與人的性格有聯繫,讓我寫上如下十來個字的楷書,已經著急了,可能我不大適合練楷書吧――


而有的朋友性格沉穩,寫楷書能做心如止水,是能在楷書上有更深的造詣的。好吧,就聊到這裡――


行書一點通


你的眼睛欺騙了你,楷書是入門基礎,學書法的沒有不學楷書的,除非是那種江湖意,亂寫的。為什麼你看不見他們寫楷書?這樣說吧,當你楷書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去寫行書,或者學魏碑篆書,這是因為相對行書和魏碑楷書筆法是比較單調的,切面換鋒的趣味偏少,練到一定程度,自然會追求筆尖轉換,筆桿絞轉的境界,再單純的五指執筆,墊肘書寫已經沒法提高技能了。

其實他們過一段時間肯定還是會練習楷書鞏固基礎的,只是沒必要去露楷書了,追求不同,眼睛看見的也不同。你現在看見的是楷書美,很多人現在看見的是行書美,看見的是怎麼換面怎麼轉鋒的筆法美,這是天天練楷書的人看不懂的。藝術,不能被眼睛欺騙,而是要通過眼睛看見技法,筆法的追求才是書法的藝術美。

謝謝指教。








揚州八怪爺


這位提出問題的朋友說寫楷書的少,不知是學習楷書的少呢還是以楷書為主項,進行研究和創作的少呢?如果是前者,那還真不少,社會上各種書法班教的東西大概都是從楷書開始,怎麼能說少呢?但是如果以書法為強項,不論作為謀生手段也好,還是個人修養也好,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有深厚的功底,能夠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又符合工楷規範的書法作品來,這種人才是少的。也只有這種人可以稱作書法家。

楷書的定義我想是指以唐楷三大家,即歐、顏、柳為標杆,年代向上或向下接近這種標杆的書體,稱之為楷書。越接近的稱之為工楷。而逐漸遠離的就逐漸走向了實用楷書的道路。代表人物為唐代的褚遂良,元代的趙孟頫等。(為什麼會有這個定義,我將再文闡述)

為什麼沒有多少人去追求這個標準呢?我想原因有幾個:

一,難。楷書之難,是共所周知的。練了10幾年,結果還只是解決了單字問題,一寫作品,各種毛病都來了,行氣篇氣都不行,字也似乎東倒西歪,就像水上的浮萍,隨風逐流。但是,行草書似乎瀟灑的多,隨便練上幾年,就寫得像模像樣。再加努力,就會取得相當的水平。那麼有多少人有苦行僧的毅力去研究楷書,以期達到相當的水平呢?

二,沒有了功利的追求。科舉制度取消以後,天下的文人士子不再有要寫好楷書去追求功名的壓力。再加上近百餘年來國家和社會的不穩定,使得人們生存的壓力空前增大,那些埋頭研究楷書的人已寥若晨星了。這裡不得不指出的是,康有為之後,唐楷受到顛覆性的打擊,魑魅魍魎層出,醜書惡札盛行,把書法審美的趨勢引向歧途,使人們忘了楷書怎麼寫,楷書怎麼教。一直到建國以後近30年,書法都在低谷中徘徊。難怪當年田英章先生的字一經展出,便受到了普遍歡迎,因為人們對書法的渴望就像飢渴許久的乞丐,給什麼都會吃得很香。

三:追求另一種功利。中國書協在引導書法的審美趨勢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在世界上一種非常獨有的現象:專業的協會卻不是專業人士去領導。但是,官方機構的領導乃至工作人員,卻可以像小商小販一樣去販賣自己的工藝品。職位越高,潤格越豐厚。其中的奧妙誰都明白,就不再贅述。關鍵是領導不明白的事他是不希望你明白的。楷書是什麼?我們不歡迎楷書!但是要躋身書協就不能以楷書為本。不入書協又當不成書法家,字就沒法賣錢,還是當家人讓寫什麼就寫什麼吧。於是,不會楷書的書法家大行其道,那麼楷書被冷落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至於審美的問題,我想目前還是不過時的。唐楷已經發明瞭15個世紀之多,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哪一種書體符合普遍的審美趣味,能達到取代唐楷的趨勢。但是,唐楷以前的篆隸都是在不久就被更新了的。我相信,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也許有一天會出現取代唐楷的書體。但是現在,唐楷正當時。

l


竇國書法


現在學習書法大多數都是從楷書學起,學習楷書的人還是非常多的,只不過真正能把楷書寫好的人卻不多。楷書、隸書、篆書、都稱為:正書。需要一筆一畫的寫好,因此非常要耐心。當代的人都比較浮躁,沒幾個真正有耐心有恆心去練習楷書的,要把楷書的基礎打好,少則10年,寫楷書的速度也非常慢,它的實用性遠遠比不上行書,而且楷書容易露拙,你稍微寫不好,外行人都能看出來。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在外面寫楷書的原因,如果寫草書和行書,可以騙騙外行人。自己的楷書功底不紮實,想拿楷書騙人,幾乎不可能。楷書難學,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它又是無法繞過的一種書體。(歷史的發展,篆書,隸書之類的字體已經成為了一種裝飾性的字體,在當代可練、可不練)。如果你的楷書沒寫好。就一味的練行書或草書,總會感覺到自己的筆畫無力。也許有些人看不出來,但是你自己是能感覺得到的。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很多人當著大眾的面不敢寫楷書(一:因為沒練好;二:很多時候不需要)。所以你才感覺到寫楷書的人不多。

楷書的審美一點不過時。只要你把楷書寫好了,一定會非常漂亮。尤其是用毛筆寫楷書。筆畫的粗細明顯、結構變化多端。楷書的美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一個書法家連楷書都寫不好,那他都不能成為書法家,如果一個書法教師連楷書都寫不好,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書法教師。中楷要比小楷容易學一些。小楷的實用性更大。所以中楷和小楷一定要過關,這才是一個書家的基礎的基礎。寫了一篇楷書出來不美,那一定是你基本功不過關。


xiang古


我身邊寫楷書的人特別多,我的成年學生和少兒們也天天練習楷書,我在外講課也常講楷書,出唐入晉。。。。

楷書難在哪裡?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徑,去學當代人!象二田和田粉田奴那樣寫死寫呆容易。從傳統入手,但寫出有血有肉有鮮活的生命力很難,正如蘇東坡所云:真書難於飄揚,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我的大楷和小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