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孩子到多大年齡就不該收壓歲錢了?

小說安利國度


地方習俗不一樣吧

據我瞭解,北方一直都給,啥時候孩子再有自己的孩子就不給了,但又該給孩子的孩子了

♾……


大頭好青年V


別人的紅包我沒收。估計也不會有人給了

我都三十了。。

但是我爸媽給的壓歲錢,

我就是年齡再大,我都會收的。

我家每年過年,初一我早上起來就爬我媽屋裡,吧唧一趴,磕頭,然後伸手。。

然後母上大人嘴裡嫌棄我一下,手裡紅吧塞給我。。。倆人美滋滋的。

然後再給老爸磕頭,摸紅包。。

最後我再拿我換好的新鈔票。給媽媽,假裝財大氣粗的說,那,給你,打牌去。。買衣服去~

對爸媽來說,我們再大,都是他們的崽兒,給壓歲錢,就是希望我們歲歲平安。


凡寶媽的七八記事


中國人給孩子過年的壓歲錢,雖然有多種說法不一,但大部分也都是傳說,有些甚至是屬於神話,還有一些屬於地區不同的差異。總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對於這些各種傳說,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認為,既然是過年給壓歲錢,顧名思義主要還是“壓歲”,為了孩子能夠成人。也就是為了希望歲歲平安,孩子能夠平安的長大成人。由此說來,孩子在18歲之前應該是一直要給紅包的。

等到孩子長到18歲了,也就是已經進入成年,說明該經風雨見世面的去打拼了。也就無需再給什麼壓歲錢了。

當然如果孩子還在上學需要錢,或者是孩子在社會上打拼,起步需要資金,做長輩的如果有能力一定要盡力幫扶。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扶上馬,再送一程”。


踏遍青山RWL


對於孩子到多大就不該收壓歲錢這個問題,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不論多大都希望能收到來自父母的、爺爺奶奶的、以及姥姥姥爺的壓歲錢。

在這裡,壓歲錢並不僅僅是錢的概念,那是融入了關心融入了在意融入了喜歡的一種情感。

我記得在我二十多歲時在未出嫁之前的幾個春節都是在爺爺家過的。二叔跟爺爺在一起生活。每年二叔都給我壓歲錢,哈哈😄,我那時可是二十好幾的大人了。不光有壓歲錢,還有新衣服。每年過年二叔都會給我買新衣服。壓歲錢再多總有花光的時候,不能被遺忘的是二叔對我的那種關心和重視,一直記在心裡,直到現在。


羞畫麟臺


給孩子發壓歲錢,什麼時候停止,還要看個人情況。

所謂個人情況,一是看個人經濟情況,二是看大家關係如何。

拿我家來說,我家兩個孩子,大的小的差了八歲。我的兩個嫂子給孩子發壓歲錢是這樣的,有了小的,大的就不給了,然後,小的發到十歲就停止了。

兩個嫂子發的壓歲錢也不一樣,她們家庭條件差不多,但是小嫂子為人比較大方,所以給孩子的錢就多一些。大嫂子為人比較仔細,也就是摳門,然後發的比較少,而且比小嫂子早了幾年就停止不發了。

然後,大嫂子有了孫子的時候,應該我給她的孫子發壓歲錢了。這個時候,我家的經濟條件和小嫂子的經濟條件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小嫂子家有了車子,一年能掙上百萬,而我家是打工族……

條件沒法比,但是壓歲錢照樣發,幸好,小嫂子還是比較照顧我們的感受,發多少錢都是和我商量,商量一個我還能接受的數目,而且說好,壓歲錢發到孩子十歲就停止……

還有一件事,說起來比較難堪,我剛結婚的時候,我家一個姨喊我去吃飯,去了一看,好幾個小孩子。我們這習俗,過年要給小孩子錢的,可是,當時我婆婆當家,她一分錢沒給我。儘管我姨一個勁拿眼神示意,我依然厚著臉皮裝作不懂。沒辦法!

所以,給孩子發壓歲錢沒有一定之規,要看個人經濟情況,還要看關係如何。

自己拿主意吧,大過年的,順著自己的心意,不要讓自己為難就好。


7度風


小時候,過年了,早上5點都起來,俺弟弟和我先給俺爸媽磕頭,俺爸媽給100元,然後俺爸媽包餃子,包好餃子,我去放炮,必須5000以上的響炮,響的時間越長越好,放炮的時候,下扁食,然後盛幾碗給長輩送去,我跟俺奶奶,大奶奶家去送,俺弟弟去俺小奶奶家,基本上送過去俺奶奶給十塊壓歲錢,俺大奶奶給5塊錢,這就賺了115元,然後就是給長輩拜年,跟著大人去給長輩磕頭,沒錢的,能吃點好吃的,然後給俺叔磕頭,能給一塊錢。

後來慢慢的就多了一些,一直到上高中,長輩就不給錢了,但是父母每年都給,一直到前兩年結婚前,都還給一千壓歲錢,現在每年初一的早上我和弟弟還是一定要給爸媽磕頭,感謝他們辛苦了一年,也有新年的祝福,祝福他們開心,幸福

上年弟弟也結婚了,今年儀式不變,傳統繼續下去





慵懶的小鳥大萌子


我覺得的永遠是我覺得的🤣🤣

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實際上從我上大學那天起我覺得我就不應該在收“壓歲錢”了,跟一群小朋友同時收紅包的感覺真的不爽!結果親戚們紛紛以“

還沒工作就還是孩子”為理由非讓我把紅包拿著!
終於熬到掙錢了,我想這下我終於“不是孩子”了吧?好嘛!這幫人又跟我說“還沒結婚就還是孩子!但是我是抵死不從了!鐵了心絕對不要!感覺太丟人了——儘管知道都是好意。

雖然推回去了一些,但是有些人太熱情了(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個體會),好的自己反而很不好意思,彷彿錢不拿著就是看不起人家……

終於我結婚了!

這下不用收了吧?

🤣🤣🤣

老人們還是不放過我!

所以直到現在,每年的年底我們會給老人錢,但是過年的時候老人們依舊給我們“壓歲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覺得從小就不該讓小孩收壓歲錢,無形的給他們一種感覺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他們釀成了一種不良的心態:只知索取,不知回報,不知感恩。總認為他們是老大。

說實在的,除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姑姑這些都是帶血緣的親情而外,其他什麼人給他們的壓歲錢都是或父或母的面子。

遇到一位當奶奶的,她說她孫子上大學都不需要另外拿錢,就是他的壓歲錢都夠了。她孫子才八、九歲。他父親是包工程的朋友多。他的壓歲錢就是專門給他辦了一張銀行卡,也讓他知道這個錢是他的,絕不給他自己去使用。可想而知,如果讓這麼大的孩子去拿著大把大把的錢去隨心所欲的花,對於他的成長是什麼樣式?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也多了。個個愛講面子。小孩的壓歲錢在他還沒出身社會的時候,什麼年紀都可以給。最好不要直接給他自己使用。


用戶92481446533


作為60後70後,城市裡的小孩不知啥情況,但對於我們農村長大的小孩來說,壓歲錢確實是個奢侈的玩意兒。記得那時農村的日子確實很窮很苦,一日三餐能免強填飽肚皮就很是不錯了。那時的農民除了參加集體勞動,掙點工分,到收穫糧食的季節按勞分配分得一點糧食外,沒有別的收入。少數人少勞多的家庭到年底還能分得少量的現金,但人多勞少的家庭就連用來充飢的糧食都是緊崩緊,哪來的人民幣呀!所以,過年時誰有錢給你壓歲錢呀?


直等上了初中(80年代),農村實行了包產到戶,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農村各家各戶的生活逐漸好起來,農民不但有了多餘的糧食,而且逐漸有了存款。從那時起,也開始了過春節給親人長輩們拜年的活動,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大孩子才開始掙到壓歲錢,但都是一兩塊錢,而且是直接給現金,沒有紅包。偶而遇到比較講究的親戚,會拿紅紙把錢包在紅紙裡,就象現在的紅包,但說啥也沒現在的紅包那麼好看,漂亮。


哪象現在,只要你家的孩子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總能收到做工精巧祝福美滿的紅包,而且裡面的內容極為可觀。最普通的親戚出手就兩百起步,更不用說他七大姑八大姨的了,遇著他大爺二爺,三爹四老子的更不用說,出手那叫一個“闊”。一個春節過完,孩子暫時成為春節收入最高的典範,而父母則成為不停支付紅包的支付寶,老早成為春節光。最後大概統計一下,收支基本平衡,只不過是父母的錢支付給了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家的孩子從別家孩子的父母手裡轉收回來,換了個保管員而已!


其實,以我看來,壓歲錢只是自古留傳下來的一種傳統文化,它代表長輩對晚輩的良好祝願與美好期待,期望晚輩在來年與將來一帆風順,心想事成,並不是解危濟困的經濟資助,更不是顯富比闊的顯擺手段。所以壓歲錢只要點到為止,不必出手太闊,太闊對己也許無所謂,而對人則成為一種負擔。

謝謝點贊點評,歡迎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奔馬155314228


我個人認為孩子十二歲小學畢業就不應該給壓歲錢了。 我在跑黑的其間拉過很多中學生,有摟摟抱抱早戀的,有半夜網吧裡出來的,有晚上去酒吧的,碰到這種孩子我一般價錢都多要點,每次他們都不還價,有的帶女朋友的還給個整的剩下的幾塊,非常氣派地說聲,不用找了。 壓歲錢,在古代本來帶給孩子吉祥的願望,已經在慢慢地戕害著現在孩子的價值觀,譬如,學校裡的小社會,哪個學生要過生日,在某酒店訂了一桌,家長都不知道,哪個學生作業不會做給某個學習刻苦的學生五十,一百的讓幫做作業,有的甚至長期預定作業。十幾歲甚至幾歲的孩子女朋友長女朋友短的掛在嘴邊,小小孩子就知道給女朋友買禮物,等等,成年人的價值觀提前植入孩子的意識,壓歲錢都功不可沒。 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請不要用壓歲錢的多少來表達您的祝福和心意。過年了,給孩子買點有寓意的禮物,比如,勵志的書籍,要比給一千,五百的壓歲錢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