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人均GDP要比浙江高,但為什麼江蘇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要比浙江低?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首先,江浙是人均gdp前二省,也是人均可分配收入前二省。

其次,按國企資金量佔比,江浙兩省國企佔比差不多,且江浙兩省都是地方國企,不是央企,說浙江沒國企的都是沒好好查的,杭州國企資金量差不多是蘇州南京之和全國第八多,寧波計劃單列市國企也不少,杭甬二市國企資金量差不多等於蘇南五市之和,只是別的市少。江蘇國企資金量高,但國企佔總量比,二省差不多。

圖二是江浙粵工業方面外資佔比,江蘇佔比35.2,浙江佔比22.5,差距就在這。江浙二省都是本地人口為主,青壯年勞動力,老年人口,青少年人口構成比例差不多。國企也都是地方國企輕重工業為主,比較人均可分配收入其他因素影響不大。差距就在一個外資多,一個民營多。

舉例,廣東人均可分配收入排第三,廣東的國企資金量佔比外資佔比都遠高於江浙,但因為廣東外地人多,平均年齡低,青壯年勞動力數量龐大,通俗點就是賺錢的人多,老幼少。且廣東國企資金量多半是央企,南航,國家電網還有一些金融公司,都是高回報率的。所以即使國企外資佔比很高,但人均可分配收入跟江蘇差距不大。

江浙二省基本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主要就是一個多外資,一個多民營。但江蘇穩,浙江富,浙江人平均來看要比江蘇富,但是江蘇產業結構更穩定,而且蘇南人均可分配收入是要高於浙北的,看圖三,蘇中蘇北還需努力。不管怎樣,江浙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按各自的路線發展就好。

這個題目明顯是浙江人出的,也經常評論別的題目的時候有浙江人來碰瓷,當然這事也有江蘇人幹,但希望浙江人別來噴我,江蘇人比經濟省裡面只看浙江。和諧一點,新年快樂。





直轄省感謝dxp爺爺吧


浙江省確實是中國第一富省。雖然它的經濟總量不如廣東和江蘇,當居民富裕程度確實中國最高的省份。我們以2017年江蘇和浙江作為對比。

2017年江蘇省GDP總量85900億元,人均GDP10.72萬元;浙江省GDP總量51768億元,人均GDP9.27元。去年浙江省的GDP總量和人均GDP都比江蘇省更低,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2017年浙江省4.2萬元,超過江蘇省3.5萬元7000元。可見,經濟總量更大和人均GDP更高,並不意味著居民收入就會更高。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

第一,江蘇的經濟結構更偏向於重工業。江蘇的化工、鋼鐵、能源等產業比浙江更為發達。重工業往往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產值很大,容易把GDP搞上去,但是老百姓並不能從重工業的發展中獲得多大的好處。而浙江的經濟結構更偏向於輕工業。輕工業的產值不一定很大,但往往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需求比較大,能夠充分帶動就業,提升當地就業的薪酬。


(江蘇省的重工業比較發達)

第二,浙江省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往往是前店後廠,規模較小,產值也不大。因此沒有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統計部門對這些中小企業,尤其是這些小作坊,沒有進行經濟統計,從而導致浙江省經濟總量被低估。但是這些小企業小作坊,對提升居民收入,吸收勞動力就業卻有很大的幫助。
(浙江省隨處可見的小企業、小作坊)

從以上兩點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浙江省的人均收入會比江蘇更高,但是江蘇省的經濟總量卻比浙江更高。


財經知識局


江蘇的GDP多年都比浙江高,實質上浙江省的GDP遠高於江蘇。

大家看到的是統計數據,統計數據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官方,江蘇的開發區多,很多公司都納入政府統計數據,踢出一部分為了少繳稅而少報銷售額,再踢出極少部分虛報,估計江蘇的GDP準確率90%以上。江蘇的很多外資企業比較多,如新加坡工業園區,崑山市的臺資企業比較多,園區企業上報的數據準確率比較高,可信度比較大!

而浙江省的經濟完全和江蘇不一樣。浙江的民營經濟發達,私人開廠的比比皆是,這樣工廠基本上都是少報銷售,或者交定額稅。還有浙江的家庭作坊多得不計其數,諸暨幾乎家家戶戶有織機做襪子,全球80%的水晶來自於浦江的家庭作坊,義烏市家庭工廠滿街都是,永康的門業,台州的五金配件,樂清的低壓電器,柯橋的紡織,溫州的皮鞋,以前都是家庭作坊,現在發展到規模化的工廠,這些不計其數的生產廠家,每年的銷售額都是少報很多,所以對於浙江省的統計數據,浙江省的GDP數據準確率能達到80%都不到,把浙江省每年公佈的官方的GDP數據再增加20%,估計比較接近真實情況。

一句話,浙江省是藏富於民,浙江省的民營經濟決定著民間資金大隱於市。有幾個細節可以看出:浙江除省會城市杭州外,其他各區縣市,滿街跑的豪車比比皆是,如溫州、義烏,而江蘇的南京、蘇州等地有這麼多的豪車嗎?再說房價,杭州的房價遠高於南京、蘇州,浙江的地級市的房價遠高於江蘇省的一些地級市。甚至浙江的溫州市的房價炒到比浙江省會城市杭州還要高!

現在你還會說江蘇的GDP比浙江高嗎?


2006第一場雪


和稅制改革有很大關係,我來說說我相對了解的一個行業,布匹。浙江有個地方三四線城市吧,有個輕紡城,是全亞洲最大,品種最齊全的布匹交易市場,每年有據可查(開發票)的交易額2000多億,15%用於出口,看到過17年中國紡織協會公佈的數據,中國與美國紡織行業貿易順差正好與美國與中國芯片等電子產品類貿易逆差相近(說的是整個紡織行業,不光是布匹)。這裡的布匹生意,有一個特點,特別是內銷,最後一步賣成品布,也就是利潤最大的那個環節,他不用交稅,這就導致當地產生不了gdp。產生gdp最高,但是汙染也最嚴重的第一步,生產坯布,很早就被浙江政府逼停了大半企業,大部分搬到了江蘇南通與常熟兩地(當地本來就有這些產業),最近幾年,環保(浙江第一個搞五水共治,效果真的很明顯)導致印染廠也是被關了大半,做布生意的只能去江西,安徽染色。輕紡城當地的人賺了最多的錢,把更多的gdp留給了江蘇


大香林旁邊


相比於全國來講,江蘇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非常不錯了,在國內所有省份中也是排名前幾位,但是與隔壁的浙江省比起來,會出現些許差距,這主要是由於兩個省份的經濟模式差別而出現的。

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省份有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這三個省份各有優勢,經濟增量的發展也是你追我趕。但是這三個省份雖然總量高,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卻沒有浙江省多,不講直轄市,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連續多年排在國內首位,所以我們經常說浙江的富有才是真的富有,浙江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藏於民。

別的省份不談,我們只用浙江省和江蘇省的經濟產業模式來對比,很多人說江蘇省的發展主要依靠蘇南城市,而蘇南城市的發展主要依託於外資工業園,改革開放後,各國外資企業爭相進入上海腹地江蘇,是江蘇的經濟迅速騰飛,但是外資企業多以生產加工製造業為主,大部分群眾賺取財富的主要途徑是在企業生產線賺取工資,這與浙江的模式有區別。

而浙江省內外資企業沒有江蘇多,地勢地貌條件也沒有江蘇那麼平坦,但浙江的商業環境以及商業氛圍要遠遠超過江蘇,浙江給人的感覺是戶戶皆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提起浙江,印象裡就是老闆多,的確浙江的小型企業特別多,家族加工廠也很多,經商創業獲得的財富遠不是工薪階層可以比擬的,更何況浙商已經將產業發展到了全國。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誰說浙江GDp高,誰給浙江下這個結論,浙江人GDP人均多少美金,江蘇人均GDP多少美金,什麼叫實質上浙江GDP最高?誰定的位,浙江GDp在全國最低,人均GDp也最低?又值得一題。用事實說話,高科芯片這一塊,江蘇佔全國32%生產量,甘肅18%,浙江就沒有。何來GDp第一,我看是浙江人要死臉,往自己臉上貼金。


天外使者69


首先我們先來明確兩個概念:什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GDP/總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口。

(可支配收入=實際收入-家庭副業生產支出-記賬補貼-個人所得稅)

注: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財產性淨收入和轉移性淨收入。

一般來說,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則越高。

那麼我們先來算一下兩省份的人均GDP:

2018年,江蘇全省GDP 為 91982億元,浙江全省GDP為56197億元。

2018年末,江蘇省常住人口總量為8050萬人,浙江常住人口為5737萬人。

明顯看出:江蘇>浙江

但為何到人均支配收入這裡就掉換了個位置?

其實我們單從定義就可以發現人均GDP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GDP能體現的只有經濟規模,反映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這些數值絕大多數歸屬企業家和老闆,這些極少數人的財富高顯然無法代表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抽樣調查數據的對象來自各個行業階級,更能體現一個地方的民富和整體發展水平。

江蘇擁有更多的人口,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更多。經濟總量大於浙江是正常的現象。

但在較高的經濟總量下,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卻大於江蘇,說明家庭可支配收入是非常高的。所以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概括成為什麼浙江的家庭支配收入要大於江蘇。

提到浙江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有錢,商賈遍地,這跟浙江的產業結構密切相關。

浙江的市場建設一流,一般都是“建一個市場,帶一批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興一座城鎮”最典型的就是義烏。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涉及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這些都是典型的民富產業,百姓非常有錢,收入類型也多樣。

反觀江蘇,江蘇省經濟基本形成了以製造業為主要發展行業的經濟結構。雖然,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的總體產值規模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但是製造業仍然是江蘇省經濟結構中,產值規模最大的行業。

對於居民來說,對比浙江,整體收入相對單一。


財經無忌


浙江,廣東,江蘇都是民富遠高於全國的省份,各有特點。但各省內浙江經濟較好幾乎遍佈全省,廣東集中在廣東珠三角地區,江蘇集中在蘇南、部份蘇中地區,

一一從行業說,建築之鄉浙江有金華地區、寧波地區、紹興地區、江蘇有南通地區。經商浙江有義烏(金華地區)溫州。而不僅是經商,帶動的是民用商品的製造,製衣名牌有寧波,大陸貨有義烏東陽,小五金有永康,皮革有海寧丶羊毛衫杭菊花有桐鄉。值得一提的是好鞋且性價比較高的產自哪?還是溫州,抄房團哪最多?溫州,而溫州人在外經商的電視留給全國很深印象。江蘇的工業製造民營的有江陰地區丶無錫地區丶製衣有常州、上述行業工資和私人收入佔比GDP更高一些。外資中外合資股份制有崑山丶蘇州開發區。這裡我們沒談杭州和南京。

民營私企中的生產工資佔比GDP較高,而私人小業主的收入遠高於上報的工資表,所以藏富於民更體現在浙江、廣東珠三角和蘇南地區。但江蘇的企業轉型和抗風險能力更強一些。


康工3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來,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江蘇人口比浙江多。江蘇人口超過了8000萬,浙江人口不到6000萬。雖然GDP也相差較多,但是,形成財富的規模相差沒有這麼多。因此,就人均收入來看,浙江自然要高於江蘇。

其二,浙江藏富於民。長期以來,浙江都把藏富於民當作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從1994年分稅制改革開始,就一直沒有把稅收等當作最主要的指標,而是留給企業,讓企業再生產、再發展。因此,浙江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就比較高。相反,江蘇這些年來GDP增長很快,財政收入增長也很快,留給企業的就相對較少了。

第三,浙江的經濟結構好於江蘇。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所有制結構。江蘇國有企業仍然比重較大,效率較低,活力不夠。同時,外資企業也是以打工為主,居民獲得的收入有限,外資獲得的財富則轉移到了國外。浙江則民營企業為主,財富基本留在本地,所以,人均收入會更高。

第四,財政體制不一樣。對浙江的體制,明顯要好於江蘇,留給浙江的比例明顯高於江蘇。江蘇則從分稅制開始,就是全國上交水平最高、獲得的轉移支付最少的。所以,也就影響了居民收入的增長。


譚浩俊


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江蘇高是因為自然條件和經濟結構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可得風氣之先,同時浙江多山,八山半水一分田,在這種情況下,外出經商是浙江人的最佳選擇,浙商不僅遍及全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搞得風生水起,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浙商在浙江省外創造的價值是不計算入gdp的,但是財富卻是實實在在的屬於浙江人,反觀江蘇,以平原為主,環境優越,江蘇人外出闖蕩的動力和傳統都不明顯,

江蘇經濟結構中國企和重工業的成分很大,而浙江經濟結構中民企比重更大,以輕工業為主,新興經濟活躍,這兩種經濟結構會造成gdp成分的不同,因為重工業涉及到固定資產折舊,一個鋼鐵廠可以創造大量的gdp但是工人所得並不多,杭州的一個互聯網公司基本上不涉及到固定資產折舊,gdp中大部分是員工工資和企業利潤,不過江蘇私企同樣非常活躍,其實中國經濟大省中,更典型的是山東,山東gdp很高,但是山東人民可支配收入大幅落後於江浙,就是因為山東經濟以重化工業為主,新興經濟不活躍,

從江浙兩省gdp的比較可以看出,產業升級是人民富裕的重要因素,新興行業越多的地方,人民越富裕,同時自然環境好,生活安逸也不利於經濟發展,非洲落後原因之一就是熱帶地區獲取食物太容易,反倒是艱苦的寒帶地區更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