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是什么心理?

我爱紫色鸡尾酒


最好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把孩子送去,大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伤害,我做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抑郁没有能量,天天睡觉啥呢干不了!


书香解惑


姐姐家娃从一年级开始在我们这里比较出名的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寄宿制小学。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住宿,现在四年级了,成绩不错,身体偏瘦。

离家实在太远了,开车一趟要一个多小时,学校课程排得紧,家里小工厂非常忙,接送不现实。

姐姐本来想在学校门口买或者租房照顾孩子,但家里实在忙得抽不开身,只好让孩子先住宿试试。

一年级刚开学,这孩子在宿舍每天晚上想家想到哭,哭了三个星期。老师实在受不了了,把姐姐找去谈话,如果满一个月了还这样,建议走读。

孩子估计这么一折腾,突然明白了不住宿就不能在这儿上学的道理了。第二天就不哭了,就那么适应了住校生活。

期间遇到过很多事情,被同宿舍小孩欺负,生病了紧急喊家长,被传染流感,成绩波动……

现在还不错,成绩挺好的,直升初中部应该没问题。还当上了班长。

我在江南,姐姐家孩子是男孩,他在读的学校属于比较贵的,抓得很紧的那类。


麦冬333


家长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是什么心理?

无非是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从小培养有独立性。

我女儿就是从小学二年级上的寄宿学校半个月回来一趟。现在我的女儿已经上四年级了,我的女儿在学校养成独立性,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比如洗内衣内裤,洗头洗澡。在学校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还帮着洗,到上了三年级的时候,生活老师就培养他们自己慢慢学着洗。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就生活老师只帮他们洗大件的衣服。我女儿每次放假回来都是干干净净的。带回来的衣服都是叠的整整齐齐的。回到家以后,早上起床以后把被子叠的跟豆腐块儿似的,我问她为什么把被子叠的这么整齐呀?他告诉我在学校叠的都是这样整整齐齐的。她还得过几次流动小红旗呢!

第二种就是没有时间管。

有的家庭没办法顾及到孩子,也没有这个时间。比如没有时间带孩子。也没有人帮助他们带孩子。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他们才有时间去工作,挣钱养活孩子。这种父母最无奈,他们也想时时刻刻陪着孩子,可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孩子,他们忍受着分离之苦了。

第三种就是懒得管了。

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孩子任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家长的话。想管管不住不管吧,又不放心,只能放进学校让老师教育了。自己也落个清静

幸好我家孩子是第一种超级独立[呲牙][呲牙]






青青农村记录


我小姨在孩子幼儿园大班时就让他住校了,因为我小姨自己带孩子,实在太累了,这小孩也是倔强,送去后守着大人从来没哭过,后来我就问他,因为他是插班生,有同学欺负他这新来的,问他,他们欺负你。你怎么做的,他说,他们欺负我,我就哭,问他,你给你爸妈说了吗?他说没有说,我妈妈让我打回去,我不敢打他们。我说你想家时怎么办,他告诉我,我躲在被子里哭。哎!挺心疼孩子的,现在已经念高一了,男孩一个,我小姨告诉我,早上5点多就起床。自己叠被子,熬上饭,然后晨读。6点半点我小姨起来炒菜,收拾老二,时间正好。也是苦了孩子了


婷小晓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在犹豫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有的是本着希望锻炼孩子独立性的良好初衷,也有的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不方便接送孩子,亦或是听朋友亲戚的建议。许多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希望能帮到一些父母。

从小时候开始说起吧。我家住在乡镇,读的幼儿园离家里不远。早上八九点去下午四五点就回家了。但就是这么近我还必须得让家人来陪,那时我奶奶和姥姥是轮流来陪我的,我一见不到她们我就得哭。但就是这么一种情况下,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爸妈毅然决然地把我送到市里的寄宿学校。后果可想而知了,我整天哭啊哭,哭到身体出问题,请了一个学期的假去医院里吊水。后来身体调养好了,我继续去上学。这时候我也不哭也不闹了。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不挺好的么?我想说你错了,大错特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一回家就进自己房间,锁上门,不喜欢让人进来。一整天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就只是吃饭出去一下。我开始不喜欢和父母讲话,朋友、爷爷奶奶成了倾诉的首选。甚至从那时起,我对家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家都说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而对我来说,我家的那栋房子加上我的爷爷奶奶就是家,没有父母。同样的,现在我可以很轻松的对父母提出出国留学,因为我觉得我根本不会思念他们。

看到这里,我相信有些父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我不知道专家学者怎么说,但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对培养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重要(很多人会记着一二年级和六年级的事,而三四五年级的记忆却不是很深刻)。我妈的一个客户说过,孩子在托儿所的时候你可以放开去工作,但当孩子读一二年级的时候,你工作无论多忙,都应该天天去接送孩子上下学。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和我的经历一样,现在和父母关系很僵。到这里,我给的建议就是:父母在送孩子去寄宿学校之前,一定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在送去之前一定要问过孩子的意见。还有,不要在孩子说愿意去的时候就没有顾虑了。父母应该充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及时和老师交流沟通。如果孩子上学之后才发现不适应,一定要及时作出反应。

还有一点就如我上面讲的,有些家长并不是因为忙碌,而是因为想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可是真的有必要吗?同样说我的情况吧。我有一个大我两个月的堂哥,我们是同一年级。从小,他爸妈都是每天接送他上下学,直到高中一直如此。而我则是一直在寄宿学校。然后现在我们一比较,除了我自理能力比他强之外也没什么。所以家长们啊,所谓送孩子去寄宿学校锻炼独立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孩子会经历小学初中高中,独立性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养成的。你说说一个孩子读高中了还会哭闹着找父母抱抱吗?或许每天回家的孩子叠被子没有寄宿的孩子快,但会了就够了啊,又不是在军队。而且又不是说要把孩子一个人送去国外,孩子小,让他多享受父母的温暖不好么?到了读大学,孩子就真的要飞了。像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是读寄宿的,一个礼拜回家一天,除了寒暑假,一年有几天在家的?这样和父母的关系能好么?

另外,关于亲子关系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孩子说有什么不舒服,就算您是最厉害的医生,也不要看一眼就说没事了。这时候孩子需要安慰,父母应该蹲下和他解释并安慰。不要让他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还是说我吧,小时候身上有红斑了,长小疙瘩了我都会跑去找我爸妈,而我爸妈呢,很多时候只是看一眼就说没事。久而久之,我身上出现什么我都不会说出来了。这种状态持续很久后的一天,我左脚有点不舒服,之前也有这种症状,我没说出来,这次我自己感觉有点不对,然后我跟我妈说了,我说要不要去医院看看,而我妈就只是带我去药店买了一支药膏,然后到了晚上,较重的跟个馒头似的,还开始发烧。然后就是挂了一个礼拜的水。我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你们说我还愿意和他们说么?

现在长大了,有时候我妈也会跟我说,看着别人一家三口出去散步很羡慕,也说要是能重来,绝对不会送我去那个学校了。她现在一直在努力和我改善关系,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那块阴影已经烙在我心上了。我读的那所学校,读了小学加初中一共9年花了20万有余,呵,真是丢了钱还丢了亲情。


柠檬小仙女吖


情况不同,大多数家长应该是无暇照顾,跟心理没关系,谁不想天天陪着孩子。

我表妹从小上寄宿学校,小学开始,就是因为家里做买卖,实在没人能照顾。

有条件能送孩子去私立寄宿,也不防是一种选择,总比放了学回来没人管强。


萨妮儿


我倒奇怪题主这么问是什么心理[呲牙]。

把年幼的孩子送寄宿学校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是家里没人带孩子,父母有事要忙(比如出差的日子多等),老人又力不从心,帮不上忙。送寄宿学校是最好的,也是无奈之举。

二是为了锻炼孩子从小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独立。我是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有的话我也会把孩子送去。

记得以前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宋家三姐妹也是从小被父母送去美国留学的。最小的宋美龄还只有几岁。漂洋过海的去那么远,比寄宿学校就更难见到了。

还有小时候看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休不也是很小被妈妈送去寺庙学本事的吗?

有时候,父母狠心一点,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


一叶草73


表舅就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孩子才3年级,他这样做完全是无奈之举。

孩子的妈妈是那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虎妈,从学校到生活各种水准都要求高规格,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但问题是孩子压力很大,各种补习班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

表叔是呕不过表婶的,权当妻管严吧,他又不忍心看着孩子继续这样下去,因为孩子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了,他自己感觉是孩子有点抑郁,看得多这种新闻他也怕哪天孩子受不了就那啥了。

最终他给孩子找了一个名气很好的寄宿学校,(必须名气好,不然表婶肯定不同意)就把孩子给送了过去。

你说他不关心孩子吗?反而是送去了寄宿学校后,他多了与孩子的交流,时刻关心着孩子的情况,渐渐地孩子也愿意和他多说话了,但始终抗拒妈妈。

他的成绩很差,真的是差到了极致,十几分都可以考出来,但实际上他的基础非常扎实,我和他谈过,其实他都会做,只是每次见到妈妈对他的成绩气急败坏的时候,他心里就会有一丝快感--这就是典型的被动攻击。

PS:被动攻击,是孩子无法与父母形成有效沟通,甚至无法发言的情况下,用父母最在意的事情来攻击父母。

在进入寄宿学校之后,没多久他成绩就上来了,不是说寄宿学校多好,而是他爸真的很下功夫去关心他,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妈妈给他的压力,和他妈妈不一样的是,爸爸从不提及他的成绩,只是关心他关心与否。


淅爸育儿记


王华老师来答疑,以实例讲教育,王华老师观点:年幼的孩子不建议过早送入寄宿学校,无论是什么心理,有什么理由。

家长在孩子幼年就送入寄宿学校,一般都是这样几个心理,或者说是理由:

1.孩子在家没有合适的家长照顾,在学校住宿,等于给孩子找了老师、保姆、保安、伙伴,一举多得。

2.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学校没有爸妈和老人的包办,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各种生活技能都要自己搞定。

3.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宿舍是个小的社交圈,朝夕相处的舍友是需要基本的社交才能和平相处。

4.一些所谓精英学校有很多噱头宣传,家长被诱导,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那么,真的可以通过寄宿实现家长的这些愿望吗?

有位爸爸前来咨询,是因为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叛逆”了,学习是倒数第一,顶嘴是每次有他,家长批评说教,他变本加厉,和爸爸说:“你生我干嘛?”

经过了解知道,儿子是在放开二胎政策以前生的,为了逃避罚款,孩子从小放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年也就见面几次。到了孩子要上小学,爸妈出于弥补心理,让孩子上了最贵的寄宿学校。同期,姐姐从小生活在爸妈身边,到高中才开始寄宿。

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初期,基本等于没有爸妈陪伴。这个孩子很独立,生活上照顾自己很好,和同学相处也是热情的,又享受着最好的资源,但是,这个孩子反问爸妈:“为什么姐姐能和你们在一起,我不能?我是不是多余的?”

还有一个初中男生,妈妈坚持要他住宿,为此孩子和家长多次交涉无效。上学以后,很快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家长以孩子就是不愿意住校为由,各种批评不上进,孩子冲撞爸妈,“你就是把我扔了!丢给学校,恨不能永远我不回家!”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打开车门就要跳车!这是妈妈拉住了,否则非死即伤。

因此,孩子在小学有一切可能,都不建议孩子住校,到了初中,还要看孩子的情况,再决定是否住宿。有个顺序希望家长朋友们明白:独立性,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不是住宿以后学会的,那是“逼”会的。这些都是在住宿以前,家长培养出来,孩子才能顺利进入住宿环境,适应住宿生活。先会,才能用。

要不要让孩子寄宿,先看看孩子有没有这些能力,更要想想,孩子是否和家长能做好断舍离。

王华老师以实例讲教育,关注我,成为睿智爸妈,掌握前瞻性教育真谛。


王华教育


不愿意负责任。所谓这是好学校,管理很严等等全是借口。


现代的公共教育兴起于三百年前的欧洲,大英帝国独步天下的海军力量源于一套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即男孩12岁就进入军事化管理的工厂,这些工厂属于海上事业的配套设施。经过培训和遴选之后,合格者会被补充到军舰上,充当水手、士兵和海员。这些具有良好纪律性,熟悉航海相关业务的青年成为英国海上力量的标准零件。


让平民受教育从来就不是什么天赋人权或者社会福利,而是工业革命的兴起,让人成为机器大生产的一组零件,这种产业的兴盛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加上工业自动化的时代局限性,造成了社会对这种标准件的大规模批量需求。海军探索出来的路子非常适应于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以锻造标准零件为目的的公共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并成为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共识。

所以大众教育和汽车工业、手机产业没有任何区别。就因为你读了四年或者七年就是人才了吗?都不过是一个基本工具而已。招聘的时候,从来没人对毕业生心存过高的期望,都只是鱼苗而已!等你能自己脱颖而出的时候,才会有人考虑你是否值得培养。就算是私立学校也没什么区别,私立教育是商业行为,挣钱是才是人家最关心。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育孩子指的是什么?

教育本质上两层含义,教指的是规范行为,育则是启迪心性。规范行为是要明白那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启迪心性是要孩子拥有好奇心,勇气,乐观,宽容,坚持等良好的心态。二者缺一不可,也要平衡发展,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人格。


这些教育都是只有父母才能做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成才,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把孩子养育好。把年幼的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孩子能接受到好的管教吗?不可能的。


所以结论就是:家长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自私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