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七、八十岁了,用大板车拉菜去卖,家里又不缺钱,图个啥?

农村军哥


这种情况老人什么也不图,年青时候受苦受怕了,看见什么东西都怕烂掉,老想着能换点钱什么得,朴素习贯了,家有老人回家看这一堆那一堆各种各样菜都有,家有老人幸福什么都不用管老人打理的很利落!家有老人年青人太幸福了。


我爱我家9412817982996


农村老人七,八十岁了,用大板车拉菜去卖,家里又不缺钱,图个啥?

在城市里我每天都能看到有七,八十岁农村老人,拉着装有各种蔬菜的板车,在市里小区路口,菜市场上穿行,吆喝着众人前来购买。这些蔬菜鲜嫩,是老人自己家菜园中生产的,品质和菜市场上的蔬菜质量一样,而价格比市场便宜了许多。

这些农村老人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拉板车在城里买蔬菜?

前不久,我询问了在街上拉板车,卖菜的陈大爷。陈大爷说:"自己有三个儿子,他们每月给我三百元抚养费,自己每月也有高龄养老补贴,住在市郊每天都要花钱,儿子又有儿女,本身条件不好,自己利用土地种蔬菜,每天板车拉到市场上卖,有时每天也能挣上几十元钱,可以补贴生活,以减轻儿女的负担"。这就是七,八十岁农村老人,拉板车卖菜的心里话,代表了许多拉板车卖菜老人的心声。

如果农村老人家里不缺钱花,他不会天天拉着板车在城里卖蔬菜,辛苦的来回转悠。

我同情农村拉板车卖蔬菜的老人!

我每天都卖他们拉车送上门的蔬菜,这也是为农村老人献爱心的一种举措。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农村有的老年人七、八十岁了还在拉菜去卖,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也还闪现在我的视野里。

这些老年人家里又不缺钱,为啥还要在人生本该享乐的时光拉菜去卖呢?主要是他们受传统节约思想的束缚,因循守旧,期望积累更多的财富留给下一代。

我本院子里就有这样一个人,他现年74岁了,中等个子,夫妻二人体力好,平时很少生病,在我的印象中,从大集体那个时候起就一直勤俭节约,一天只知道干活,从不去哪里玩耍。就是到别人家里去吃酒,也闲不住,在吃过午饭后,稍作休息就回家去劳动了。

他养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勤劳,也都有钱,在当地算是屈指可数。大儿子早年种植蔬菜,也赚到了钱。后来到陕北承包餐厅,收入不菲。买了一辆轿车和一辆小型货车,在2007年还修起了一栋楼房。二儿子在初中毕业后到当地厨师学校学习厨师,学成后先后到西安和河南等地承包餐厅,年收入十几二十万元。老婆在老家一年四季打牌玩耍,还给老婆买了一辆轿车供其出行。

按理说,他老俩口应该安享晚年,不用那么劳累了。可是他却不满足自已所拥有的财富,除了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外,还抽空到本地建筑工地或基建工地务工。

2012年我请他帮我劈竹篾时,我曾与他交流过看法,当时他就对我说道:“老弟,我们住在一个院子,我不瞒你说,我现在就是一天活路不做光去耍,我存的钱都用不完。”

一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农村老年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自已又不缺少钱,而还要去卖菜挣钱的原因。


庆双


您好:

我来回答一下。

每个地区都有这个情况。我们这里也有。我父母虽然不会去卖菜,但是平时也是闲不下来,菜地里种菜,家里搞卫生,天天忙不停。种菜也是,家里根本吃不完,每次说少种点,种的时候就又忘记,总感觉不做些农活就辜负了农民二字。

我领居,家里老人两个,老人都有退休工资。两个儿子,大儿子由于车祸后遗症,行动迟缓,离异,带一个儿子生活,儿子读小学。属贫困户低保户,负责组上搞卫生,每个月有一千出头工资,加上低保,其他补助什么的,他和他儿子应该有2000左右收入。小儿子两个小孩,小儿子夫妻俩做水电安装,有店面,有小车,收入不错。两个老人应该是特别想给大儿子留点钱,担心以后他的生活。其实小儿子和他们也挺好,没有其他争执。老人两个种菜养鸡,经常是大清早起来去卖菜,经常小儿子凌晨几点就要帮老人送菜出去卖,送完回来又睡一会,白天又没精神做事,小儿子在我们面前抱怨过,家里又不缺那个卖菜钱,老人都是这样,特别固执。

所以,农村地区,真的都有这样的事情存在,老人做惯了农活,叫他们歇也歇不下来。我一直是说,做点适当的农活,种点自家吃的菜就可以了。

最后祝全天下老人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我在村上打杂


为了存在感吧。许多年前,我和妻子去北京玩,那时前门还有那种人力脚踏三轮车,我们出于好奇,也想坐坐,坐了一位大爷的脚踏车,我看大爷踩的有点吃力,便对妻子说,我们还是下去走走吧。大爷一听不高兴了,说还到点哩。我说,您放心,讲好的价钱一分不少给您。大爷说,我不占你们的便宜。我只好说出自己的心思,对大爷说,你年轻这么大,拉着我们年轻人,我们心里过不去。其实我和妻子都是共产党员,觉得似乎是坐在人民身上作威作福的愧疚。大爷说,你想多了,你给了钱,也是付出,你的钱也不是抢来的,也是辛苦挣来的,都不亏欠谁。你坐我车,照顾了我生意,就是看得起我。妻子说,你快七十了吧,家里很困难么?大爷说,有个儿子,有个女儿,自己也有退休金,不困难。妻子又问,您这是为什么呢?大爷说,不为什么,觉得自己还能挣钱,心里舒服。第二我们计划去大观园参观,大爷还说送我们,我们不好拂他意,顺口答应了。第二天早晨,北京的深秋风如刀削,远远望着


朵朵佬爷


我爷爷那时候也是七十多了还瞪着自行车去赶集呢,临病之前还在自己动手用酵母发面蒸馒头呢。老人上了岁数总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动总比不动强,一来卖菜或者干别的可以锻炼锻炼身体,比窝在家里强。而且集市是个热闹的地方,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老人卖个菜,聊着天,山南的,海北的,心里也觉得敞亮。尤其现在许多老人的孩子都外出打工,家里没准就剩下老两口,在家邻居也不一定出门呆着,呆着的话年轻的也很少和老人拉家常,出来赶个集可以放松心情。身心愉悦了,老人的身体才会健康。集上各种小吃都有,出来卖个菜,赶完集,逛逛集市,买点好吃的犒劳自己,这也是挺好的。 老人们大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劳动的真谛,自力更生的勤劳精神常计心头,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总是讲话,家里不能坐吃山空,虽然家里有钱,但是不能不挣钱,钱花完就没了。而且吃不穷花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所以哪怕是老了,也不肯懈怠,虽然手脚不是很利索了,但是能挣就自己挣。 还有老人们,大都从心底疼孩子的,总是看着这个困难,那个困难的,说这个孩子多得上学,那个工资挣得少……总是设身处地为儿女着想,自己能挣就不麻烦别人,省的和儿女要钱。 我们作为小辈,如果阻止老人去卖菜可能老人一时也接受不了。可以和老人分析一下利弊,看看老人的身体情况,因为毕竟七八十了,看看适合不适合经常出去卖菜,路程远不远……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路上车也多,和老人讲清楚。我们能做的是有时间陪着去看看,有时间多陪陪老人,老人去卖菜也可以跟着看看,让老人真正的在卖菜这件事上能够真正的顺心放心随心。祝愿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


安大妞儿


农村有些老人七八十岁了,用大板车拉菜去卖,家里又不缺钱,图个什么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图的是老有所值,图的是老年时光不虚度,图的是为儿孙减轻些负担。

具体来说一下。

一图的是老有所值。

农村的老人现在有许多留守在农村,他们的生活孤单且无聊,我们看到有些老人在一起聊天能聊上半天,或是在一起打牌搓麻将也是一天,但有的老年人不同,他们自己在家种些菜,到集上去卖,其实这对于他们来说,比起前面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我的邻居李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七十六了,身体还很好,老两口把自家约七分自留地种上菜,首先这就是个很大的乐趣,他的菜园里不但有菜还有水果,一年四季园里都有收获,儿女在外工作,老两口喜欢收拾菜园,多的菜就拉到集上卖,现在蔬菜挺贵的,一个集下来,李大爷也有卖个几十块,收获比较好的时候,一天进账一两百的都有,他经常说,这可以打牌有劲,虽然年纪大了,手里也不缺钱,但老两口因为种菜身体都不错,这就是好处,他们找到了老年人的价值所在。

二图老年时光不虚度。

农村老年人无聊也是一天,干活也是一天,关键是干了一辈子,老了如果不做些活,他们赶到浑身不自在,我们村东头的一个大爷也是,他以前喜欢喂鹌鹑,经常带着他的宝贝找人“比武”,这几年不玩了,没也兴趣,突然感觉到心里空的很,闲来无事,他就自己种菜,还不少,有一亩多,他种菜很讲究方式方法,非常有现在农来的感觉,有一半还用上了大棚,因为他懂这方面的技术,他的菜卖的一向比较好,这就是优势,这两年,他跟一些年轻人合作,搞起了大棚种植,效果很明显,对他来说,老年时光很快乐,感觉还可以发挥余热,是个很好的事情。

三图为儿孙减轻些负担。

我们村还有这样几户老人家,男子儿媳在外面找工,孙子也在外面上学,老两口也没什么事,可是他们也发现儿子在外面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自己也还刚到七十,就商量着在家搞些副业,不要给孩子添麻烦,就这样他自己种起了菜,现在看因为菜地不是太多,也就是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开支,对于他们来说,不要儿子的钱来养活自己,他们也很满足。

作为农村的老人,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想法也多种多样,这和钱既有关系也没有关系,都是因为干了一辈子,老了也没有其他爱好,闲着也难受,现在种菜工作量也不大,正适合老年人,所以有很多农村老人自己种菜卖。


绿水泛轻舟


我们农村人大部分都是活到老干到老,直到干不动为止,我的二舅就是如此,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没有看到他闲过,种地,种菜,养猪,养牛,养羊,家里什么都养,一年一年又一年,日子一天一天的就这样重复着。到了70多岁时农活干不动了,开辟了一片菜园。菜园外围中了一圈花椒树,种的都是一些当地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菜。韭菜,辣椒,洋葱,土豆,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冬天是白菜大萝卜大葱。每天都是头天晚上啊,要卖的菜都整理好放到板车上。第二天一大早推到集市上卖。除了过年,平时赶集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天也卖不了多少钱,和他摆摊卖菜的,也都是和他年龄相仿的老人。他们在一起说着,聊着手里不停地整理着他们的蔬菜。家里边的人都不让他卖了,说受罪,邻居们看到说闲话。二舅跟我老表说: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知道了,我卖的不是菜……欢迎小伙伴们转发评论。谢谢


农村人鼎哥


谢谢提问,农村老人七、八十岁了,用大板车拉菜去卖,家里又不缺钱,他们图个啥?

他们就图个舒服。

记得我奶奶以前有个干爹,九十多岁,每天还在田地里种菜,然后把菜挑到市场去卖,在我们家乡的小市场里经常有看到他的背影,老人的儿女们在外面都还混得很不错,要求老人跟着一起到城里生活,老人不愿意,每次去一两天就自己回来了,儿女们拿他没办法,后面只有经常自己回来看他。

种菜,种地是老人最大的乐趣,每次看见儿女们从他田地里摘着菜回城吃,他都觉得是一种幸福。

其实农村很多的老人都是这样子,并不是他们家庭条件不好,而是他们觉得习惯了劳动,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个人觉得开心最重要,只要他们开心就好,年轻人可以经常回到农村去看他们的。


农家姐妹


不光是农村,农民,我们单位就有。下来我给大家说说我们单位这老俩口,今年他俩都已经是八十三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那位叔叔原来还是办公室主任,阿姨没工作,叔叔现退休工资五千多元,儿子大小也是局里头头,几个姑娘都已退休,条件相当不错,可老俩口从未穿过新衣服,里外都是拣儿女穿剩下的衣服,让不知道的人看见他俩穿的还不如山里面人穿的好。这还不说,他家住一楼,老俩口把自己门前,树下,用泡沫箱里面推上土种菜,关键老头老太太腿还不好,每年一瘸一拐到单位墙外面拉土找粪,年年种的菜真是特别好,他老俩口吃不完,儿女们还都回来拿。前年,单位大检查、大整顿清理卫生把他们种菜箱子全部清理拉走,去年风头过去了,他们俩又在外面弄土,弄粪又种上了,别人背后都说他俩拿那么多钱舍不得花,一天到晚不闲的捣腾那些菜箱箱……图为网络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