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大王:虞洽卿简介

虞洽卿,名和德,字洽卿,1867年即清同治六年6月19日生于浙江镇海龙山山下村,今浙江慈溪龙山山下村,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享年79虚岁。为表彰其功德,重庆政府安排专轮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在伏龙山上。

小霸大王:虞洽卿简介

虞洽卿少小之时家在农村,全家靠父亲支应的小裁缝铺赚来的微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过得清汤寡水,左支右绌,可是,不知是上天有意要磨练还是要折磨小洽卿,1873年,虞洽卿六岁时,父亲万丰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撇下了可怜的母子三人,自此小小年纪的虞洽卿和母亲一起扛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和雨天织布纺棉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虞洽卿也乖巧听话,不是跟母亲下地干活,就是到海边捉鱼摸虾,捡拾蛤蜊、泥螺等海剩,虽然生活过得清苦,但一家人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乐融融,小小洽卿在这苦乐交织的日子里一天天长大。

1878年后,虞洽卿十多岁时,母亲东取西借把小洽卿送到了私塾读书,入学后,懂事的虞洽卿十分珍惜这难得的进学机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觉练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喜爱,考虑到虞洽卿的家庭条件,为照顾虞洽卿学习,老师破例为虞洽卿开了“雨学”课,允许虞洽卿晴天回家帮母亲干活,雨天回学校读书。

1881年,粗通文墨虚岁15岁的虞洽卿除学后,经祖亲虞鹏九介绍,前往上海瑞康颜料行学徒,自此有着光国荣家追求的虞洽卿,离开了家乡伏龙山,踏进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走上了步步登高、达人成己的人生之路。

虞洽卿入职的瑞康颜料行是一个只有800两银子资金、两个学徒工的微末小店,位置偏僻,业务清冷,时刻有被洋行挤垮的风险,为此他们想了不少办法,但都起色不大。一次在跑街的过程中,虞洽卿听说一家德商公司从海外运来的油漆因运输和海水浸蚀包装面相原因滞销时,说服老板用二成低价购进,简单粉饰油桶后高价卖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还有一次,听说有家德国商人经营的颜料店急着盘出,详细了解情况后,虞洽卿认为又是一个难得的赚钱好机会,在老板无法联系的情况下,硬是自作主张,倾其所有吃进了这批货,果然,不出虞洽卿所料,不久油漆价格大涨,瑞康店再次赚了大钱。凭着这两笔业务以及跑街拓展的客户,瑞康小店快速实现了业务转型升级,由零售小店摇身变为了规模批发商,跻身了油漆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初步具备了同洋行竞争的实力,奚润如老板因此成了家资居万的上流社会人物,妥妥因应了虞洽卿是其“赤脚财神”的夜梦。

年轻有为、勤谨的虞洽卿,在成就了瑞康颜料行和奚润如老板后,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在大上海立住了脚跟,渐渐开了局面。

1882年,虞洽卿凭着智慧和夜校学来的外语,进入了洋行工作,走上了买办的发展之路,先是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副买办,而后到荷兰银行工作,从最基层工作做起,直至1898年升任荷兰银行总经理,成为了当时职务最高的华人买办。1903年又牵头发起组建了四明银行,独资开设了通惠银号,创办宁绍轮船公司、三北轮船公司,合伙创办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任理事长。

熟稔生意经,算盘打得响的虞洽卿是胸中有沟壑,眼存大世界的人物,积累了大量财富后,他并不讲究吃穿,没有贪图享乐,而是积极投身社会事务,扶危济困,造福桑梓,在家乡兴办学校,修筑公路、铺设铁道,成立船运公司等,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帮助同乡,因此,在家乡和同乡中赢得了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美名,被人称为“阿德哥”、“老娘舅”。

1898年法租界公董局违背承诺,以修路改道和改善环境为借口,酣然派兵侵占了四明公所并平毁了公坟,引发了巨大冲突。尔后在公共租界又发生工部局巡捕无理抓捕四川省府经历黎廷钰妻子事件,引发了民愤和连锁反应,在两次事件的因应处理过程中,面临危机和危险,虞洽卿镇定自若,从容应对,经反复折冲樽俎,迭次沟通,终于妥善处理了四明公所事件和会审公堂案,维护了华人利益和名誉。同时也由此为自己赢得了民望,奠定了自己在家乡、上海以及中国商界的崇高地位。

为了发挥虞洽卿的才能,褒奖他的功劳,段祺瑞政府于1911年委任他为上海都督府顾问官,旋即任命为外交部次长。1923年这个被誉为航运业巨子、海上闻人的宁波帮商人代表虞洽卿又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荣光备至。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上海,人才辈出,贤达济济,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虞洽卿的标签和特色是:一是谨遵母命,奉尚俭约,仗义疏财。二是坚持读书,终身学习。三是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疏财报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