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有什么生长特点?常危害哪些农作物?

雾都山客


蛴螬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地下害虫,在以前小的时候经常能见到这种白白胖胖的大肉虫。以前家里养了一头驴,那个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养,人们就会把粪便以及草木灰等堆到一起,等发酵以后当做农家肥用到地里。记得堆肥的粪堆里面这种大白虫子就非常常见,因为粪肥堆的时间比较久,比较实,每次用的时候要先用镐头刨散,几乎每次刨的时候都能见到这种大白虫子。除了粪堆里以外,每年春天翻地的时候偶尔再地里也能见到这种大白虫子,这种虫子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

蛴螬读“qicao”,都是三声。通体白色,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一般为赤褐色,比较小;胸部长着三对胸足,第三对胸足最发达;腹部最大,一共有10节。刚刚从从土里翻出来的蛴螬一般会从中间蜷缩成“U”形,体长不一,长度在5-40毫米之间。

蛴螬的细分种类非常的多,虽然大部分的蛴螬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种类却并不一定相同,蛴螬为鞘翅目,金龟子科,金龟子幼虫的统称,简单一点说就是不论哪种金龟子的幼虫都叫蛴螬,并且长的都差不多,我国目前发现的与农林业相关的蛴螬种类至少在百种以上。例如,单河南省采集到的蛴螬标本就有140余种,其中定名的有105种,与农林业相关的有85种。

下面小编简单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蛴螬: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铜绿丽金龟……

蛴螬的生活习性:

蛴螬大部分都是1年发生1代,少数2年或3年发生1代,大多数蛴螬以二龄或三龄的幼虫越冬。蛴螬的活动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土壤温度降至5℃时,幼虫全部钻入土壤深处越冬,待到第二年气温回升时逐渐上升活动,13-18℃时活动最盛,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则向下移动,所以每年的春秋季节是蛴螬的发盛期,也是对作物危害最盛的时期。

蛴螬的为害表现

我们避开成虫(金龟子)先不谈,蛴螬主要为害的就是植物的地下部分,比如萌发的种子、嫩根、残留种皮、根茎、块根、块茎等,可以说,基本所有农作物的地下根茎蛴螬都会啃食,最喜欢啃食柔嫩多汁的根茎部分,不同作物被啃食的部位也不同:

玉米、小麦:蛴螬喜欢啃食这些作物萌发的种子,并且在幼苗出土前后,喜欢啃食残存的种皮以及地下根茎部分,由于刚刚萌发的幼苗根系并不发达,所以在蛴螬啃食以后,幼苗经常萎蔫死亡。

花生:蛴螬除为害花生幼苗期以外,主要为害期在花生结果以后,将幼嫩的果皮咬破,钻进去啃食里面的果仁,所以在蛴螬严重的花生地,经常会出现花生收获以后果荚里面没有花生的情况。

萝卜、土豆、红薯:对于块茎类作物,蛴螬主要啃食的就是作物的块茎了,会将作物的地下块茎咬成洞穴状,降低品质,造成减产。

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

首先要从施肥上注意,小编在前面也提到了,以前最常见这种虫子的地方就是堆肥的粪堆,因为有部分金龟子产卵有趋粪性,比如我们经常讲到的屎壳郎就属于金龟子的一种。未腐熟的农家肥中很容易含有虫卵,在农家肥腐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够杀死藏在里面的虫卵,所以使用农家肥一定要选择充分腐熟的。

翻冻垡:

在北方地区,翻冻垡也可以减少蛴螬的发生,因为蛴螬是藏在土壤深处越冬的,对地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如果在冬季进行翻冻垡,可以降低深处的地温,冻死一部分的蛴螬。

药剂拌种:

这种方法是小编比较推荐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玉米、小麦以及花生幼苗期的防治,方便高效。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g或50%氟虫腈悬浮种衣剂50g,对水配成500ml母液拌种15kg,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播种,晾晒时避免阳光直射。(以上两种拌种剂不仅可以防治蛴螬,还可防治其他地下害虫)

灌根:

对于已经播种后出现虫害的地块可以进行灌根处理,灌根用的两种主要药剂是50%的辛硫磷乳油以及45%的辛吡如有,每亩用量0.5千克,混合一吨左右的水,滴灌在作物根部,可以有效的防治蛴螬。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也能够有效的减少蛴螬的发生,蛴螬不喜食芝麻、油菜等直根系作物,可以与之轮作,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水旱田轮作,防治效果更佳。

总结: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杀灭成虫也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防治,我觉得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减少虫源、在有发生的地块进行药剂拌种防治。


科技农场


在阿冰小时候,家里的耕地还是使用原始的手工劳作,地里很少上化肥,每年春耕秋作,都是将家里用秸秆、粪便、杂草等发酵沤肥的有机肥上到地里,那时候农村种的粮食、蔬菜才是真的绿色食品,只不过受限于生产方式,粮食、蔬菜等的产量不是很高,且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危害。蛴螬作为地下土壤中生活的害虫,小时候没少被我们从土壤里刨出来耍玩,抓的多了就拿回家喂鸡吃。现在农村耕地滥用化肥农药,其实土壤中的蛴螬相比过去已经大量减少。


(1)蛴螬是什么?

说起蛴螬,估计很多人不清楚是什么,但要说起金龟子,相信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应该都有所了解,金龟子名字好听,却是农村农作物的害虫,对庄稼的破坏很大,而金龟子的幼虫就是蛴螬。蛴螬的读法是“qi cao”,这种金龟子的幼虫,初见时白嘟嘟,肉乎乎的,看起来没有攻击性,但对农作物的根茎,生长发育都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在阿冰老家习惯叫这种幼虫为“地狗子”,以前农村耕种以铁锹翻地,牲畜犁地,经常会在秋收秋种时将生活在土壤中的蛴螬翻出地面。

(2)蛴螬有什么生长特点?

1、以前之所以耕地土壤中蛴螬多,与人们使用的秸秆粪便沤肥有关系,蛴螬最喜欢生活在半腐烂的有机肥土壤中,而且秸秆在沤肥过程中,本身就包含很多虫卵,不能完全腐熟的话,上到地里,就会滋生很多害虫,而且蛴螬也格外喜欢生活在这种肥沃的土壤中。

2、简单来说,蛴螬就是生活在土壤里,根据气温的变化,生活的深浅不同。比如气温低于5度高于23度时,蛴螬会往土壤深处进,夏季天气炎热,晚上凉爽时,蛴螬会爬出来在地面活动。太高太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蛴螬的生活习性,而且太高的温度和太低的温度都会导致蛴螬风干,脱水致死等等。

3、再就是蛴螬具有负趋光性,蛴螬不喜欢阳光,喜欢生活在隐蔽的地方。

4、蛴螬喜欢吃的东西很多,属于典型的植食性害虫,对植物的根茎、种子、幼苗等等危害很大。

(3)蛴螬危害哪些农作物?

蛴螬是植食性害虫,喜欢吃的植物很多,比如花生的种子、红薯的根块、大豆的幼苗,花木、高粱等多种植物的幼苗根茎等等。

而且蛴螬吃的时候,不是啃咬就是钻洞,直接导致农作物枯萎死亡。

小时候我家最常种植花生和红薯,而且妈妈喜欢将花生、红薯种植在沙地上,沙地上土壤蓬松,小面积种植,施用家里腐熟的有机肥,这样的环境是蛴螬最喜欢的,所以那时候我家红薯、花生经常遭到蛴螬危害。

后来妈妈为了防止蛴螬对农作物的危害,在播种前,都会精挑细选好植物种子、藤蔓,然后用农药拌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蛴螬大范围危害农作物。

(4)总结。

总之,蛴螬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的一种害虫,有效的防治蛴螬危害非常重要。

前面说的,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有效的药物拌种可以有效防止蛴螬危害;也可以减少使用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降低蛴螬生存环境。

还可以利用蛴螬怕冷怕热,以及负趋光性的特征,将蛴螬从土壤中翻出来,风干、晒干等等。


李阿冰


蛴螬,天水地区称“矬蛆”。是金龟子的幼虫。最早主要是在马铃薯地里产生危害。后来逐渐在玉米,油菜籽,胡麻,向日葵,蔬菜等大部分作物根部都有危害。一般都是啃食农作物的根部,只有金龟子成虫时,也常聚集在向日葵花盘上,吸食向日葵营养物质。有些果树及花卉上也可见金龟子危害。

蛴螬的生活特征。

1,分类特征。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一年或两年一代繁衍。根据蛴螬的寄生和危害成因,把蛴螬分为三个类型。

  • ①,粪食型。蛴螬的成虫金龟子每年入冬前会把卵产在露天堆放的人尿粪或家畜家禽的粪便里,寄生卵随温度回升在粪堆中孵化并以粪堆中未发酵腐熟完全的物质为食。开春送粪时再施到地土,造成土壤感染,继续危害。
  • ②,植食型。根据种植经验来看,马铃薯虽然种植后的土壤相对肥沃,但却容易发生蛴螬危害。也有一部分蛴螬是根据喜食的农作物和植物根茎而产生危害的。从天水地区的发生危害程度看,首先发生严重的是马铃薯,其次是玉米,之后才是其他蔬菜。
  • ③,腐食型。蛴螬不止是寄生于粪堆和部分作物根部,还可以大量寄生于各种尚未腐熟的杂草,果园树叶等腐质丰富的地方。以尚未腐熟的腐植质为食。成虫之后又可以四处产卵危害。

  • ④,蛴螬幼虫期较长,主要是幼虫期危害严重。成虫期在危害上,相比幼虫期要小得多。每年气温下降到10~12度左右时,是金龟子的产卵期。金龟子也会潜伏在果树及花卉植物上,吸食果树及花卉的营养物质,造成果树及花卉的流汁现象。

根部天水地区气温环境,蛴螬可以保持一年一代繁殖。每年开春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蛴螬幼虫开始孵化。当4月份左右开始种植马铃薯、玉米时就开始啃食种子。因为蛴螬是世界性地下害虫,呈现出各种类别的蛴螬混杂危害的现象。

蛴螬体肥大,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2,危害特征。

做为地下害虫,蛴螬主要的危害是咬伤作物的根茎。因为蛴螬是在地下活动的,不论是那一种类型的蛴螬,先会啃食作物的种子。作物发芽后再啃食芽叶,一直到后来继续啃食根茎。植株干枯或死亡时再转株危害。土壤内果实的农作物会啃食作物茎块。像马铃薯,花生,萝卜等。果园或苗圃会啃食果树类的根须。

蛴螬对农作物、果园及花卉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因为天水地区独特的气温条件,所以使蛴螬危害从每年5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其间一直危害不断。蛴螬食性杂,又能换株危害。不论是何种作物,都深受其害。

3,生活特征。

  • ①,蛴螬有“假死”特征。每当遇到翻动或惊扰便静止不动。翻地或收获时,挖出来的蛴螬都像是死的一样。
  • ②,蛴螬怕见光。也称为负驱光性。所以总会在晚上活动,白天基本上不活动。
  • ③,蛴螬幼虫在春天土壤地表温度升高至5℃以上时,逐渐从土壤深层往表层移动。夏天土壤温度达到23℃时又开始往土壤深层移动。等到秋凉时再重新移动至地表浅层。
  • ④,蛴螬存活时间长,繁殖速度慢,常见有成年幼虫体表附满小幼虫的现象。

常见危害的农作物。

1.农作物类。

蛴螬做为一种地下害虫,最主要的是地下危害,啃伤作物的根茎和地下组织。天水地区最早发生的蛴螬主要的来源是粪食性蛴螬。未发酵腐熟的农家肥中繁殖出来的蛴螬幼虫危害,一度让马铃薯的商品率下降。后来随着农家肥的多处应用,蛴螬也逐渐发展为一种多作物多层面发生危害的害虫种类。玉米,向日葵,胡麻,油菜籽等作用地里都有发生。玉米断垄死苗,胡麻成片干枯,油菜籽春后死苗等危害多有发生。

2.蔬菜类。

蔬菜地发生的蛴螬,除了使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以后,也与土壤植食型蛴螬种类有关。有些富含腐植质的土壤,也容易寄生蛴螬幼虫。因为蛴螬幼虫体表较大,危害也就相应明显和严重。特别是对蔬菜残枝枯叶处理不干净的地块,或者压青除腐不彻底的蔬菜地块,蛴螬发生就尤为严重。再使用稀粪浇青,直接会导致蛴螬泛滥。

3.树木花卉类。

树木花卉类的危害大都集中在幼苗期。蛴螬可以啃食掉苗木的整株根茎,以致树木死亡。对于花卉类的危害接近于蔬菜类危害。花卉类根茎细嫩,一旦发生蛴螬危害,肯定会造成花卉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

  • ①,发酵腐熟农家肥。蛴螬成虫有驱粪性,喜欢往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中产卵寄生。对施用的农家肥进行充分发酵腐熟,是杜绝蛴螬成虫寄生,灭杀寄生虫卵的有效措施。近几年,人们对农家肥的发酵腐熟工作不太重视,使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成了常事。有些蔬菜和果树种植户也总是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浇菜浇树,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蛴螬危害发生。

不论是何种种植,都必须要严禁使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及有机肥。关于农家肥的发酵腐熟方法,本人@悟空问答中已有说明,只要稍微主要一下相关事项,发酵腐熟农家肥并不复杂。

  • ②,残枝枯叶彻底消毒灭菌。随着作物病虫害的大量危害出现,对原有发病作物的残枝枯叶进行深埋或杀菌灭虫处理,成了控制作物病害的关健措施。常看到有些农户把作物的废弃物随意地堆放在地头或简单的做压土处理,这都会给腐食性蛴螬及各类病虫害产卵繁殖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农作物种植户要做好每年冬天的清地清园工作。把地里的干枝枯叶要清理干净,并做深埋和消毒灭虫处理。对于那些用来烧柴的东西,也要有意识地远离地块并做适当杀虫处理。

  • ③,合理轮作,适时翻耕。许多的病虫害都与常期的重复种植有关。单一的作物种植使得病虫害不断发生繁殖,以致绝收或减产。可以进行粮食作物和疏菜作物轮流种植的方式,以减轻蛴螬的危害。每到冬前进行地块深翻,也可以把深藏在土壤深层的蛴螬幼虫及虫卵翻至土壤表面,通过低温冻晒消灭虫害。
  • ④,对有机肥或耕种时翻出来的蛴螬幼虫要捡拾干净,并做统一灭杀处理。白天潜伏在果树等作物上的假死成虫也要收集灭杀处理。

二是药剂防治。

  • ①,药剂拌种。50%辛硫磷乳油50倍液拌种。将种子放在塑料布上,用喷雾器往种子上喷药,并翻动使之均匀。然后覆盖严实,2~3小时后再播种。也可以用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50倍液拌种。

  • ②,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土壤处理时,建议先拌成药土,再撒施到种子沟里。也可以通地和有机肥混拌后撒施再播种。每亩用50%辛硫磷250克加10公斤水稀释,混拌于25公斤土中做药土。也可用80%敌百虫粉剂150克,或甲基异柳磷等药剂,配制药土。


总结:

蛴螬算是一种较早发生的农作物病虫害了。从最初单一地危害发展为多作物危害,危害范围包括农作物,果树及花卉等。蛴螬幼虫危害期较长,并根据气温变化,从土壤深处到土壤浅层活动。从啃食作物种子再到啃食根须,并在作物死亡后又换株危害。在预防上,杜绝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做好地块干枝枯叶的清理,种植时使用药剂处理种子和土壤。配合轮流耕作,适时翻耕,就能把蛴螬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农村人说农村事,@木火同明,和您共话三农。欢迎您的留言和讨论。祝新年快乐!

木火同明


蛴螬也叫做大牙、咳嗦,每个地方的称呼都不一样,它的成虫在我们这里叫做瞎闯子。我是比较了解这个小昆虫,因为每年夏天我晚上都去田里抓,运气好的时候十分钟就能抓一斤多,回家用清水泡一晚上,第二天下油锅炸熟,撒上盐粒子,香、太香了!吃着它下酒能喝一箱啤酒。

蛴螬的生长特点和对农作物的危害

蛴螬在很多地区都有,它的幼虫是白色,头上有两颗大牙,因为它的样貌,在我们这里都叫它大牙,蛴螬对作物的危害极大,幼虫喜欢在地下啃食作物的果实块茎,尤其是花生地里最多,其次就是土豆地瓜等块根作物,被啃食的作物块茎会腐烂病变。尤其是用农家肥的土地里最多蛴螬,有些农家肥没有经过发酵腐熟,本身存在于农家肥里的蛴螬在遇到适合生长的土壤会迅速生长,花生地里的蛴螬如果不加治理,减产能达到30%。土豆和红薯被蛴螬咬过后都是一个个洞,病菌就会从蛴螬咬过的损伤处侵入。减少蛴螬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把农家肥充分发酵腐熟,通过发酵能杀灭肥料中的虫卵和细菌。

上面就是蛴螬的成虫,有的地方叫它金龟子,在我们这里叫它瞎闯子,蛴螬从地下从绿豆粒大小长到成熟的时候会变成瞎闯子从地下钻出来,蛴螬从地下钻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交配,它们本身能散发出一种味道,在漆黑的夜晚通过味道找到同类。成虫的危害也很大,因为成虫需要大量的进食,主要的食物就是花生秧和玉米叶和各种树叶,被它们吃掉了作物叶子,就导致叶子转化的营养不能有效的传递到果实上,同样影响减产!成虫还是比较容易捕捉,瞎闯子有一个特点,喜欢光源,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晚上看见灯光会奋不顾身的跑过来,这种小昆虫也是比较有意思的昆虫,它不是每天都出现,在我们这里是根据单双日来捕捉它们。13579就是单日,246810是双日,单日子的晚上基本上很少很少,有时候一晚上碰不到一只,如果是双日子那就太多了,根本都抓不过来!\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b4dda88353ec5e8ea85519ae0ef9ce0\

乡村看景


蛴螬有什么生长特点?常危害哪些作物?

蛴螬形态特征

蛴螬俗称土狗子,或者白土蚕,体长幼虫1.5cm,大个的可达3~4cm,体宽大约1cm,头多为红、褐色,身体为白色,有光泽,后部呈灰褐色(内有屎的缘故)。褪长于腹部前胸处,前胸发达,在两侧边缘处为黄褐色,腹部深褐色,有光泽。卵为椭圆形,长约2mm,乳白色。幼虫腹部中央有两排刚毛。


为害症状

它潜伏在土壤中,啃食作物的根茎和地下果实。依靠头部和腿拱土分土打洞蠕动,短距离为害相邻作物。作物根部被破坏,而出现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

对于蛴螬等地下害虫,要以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杀成虫与杀幼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时,用50%辛硫磷乳油,按照每亩200~250克的量,拌入细沙混合均匀,制成毒土,撒施于播种沟穴内。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尤其是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潮湿的鸡粪里最易生蛴螬),精耕细作,科学浇水施肥。


(3)有条件的,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落卵量,根据蛴螬的成虫羽化后,有夜间趋光的特性,安装杀虫灯捕杀成虫,从根本上减少田间的落卵量,从而使田间的蛴螬得到有效的控制。

(4)化学防治,拌毒土撒于植株的四周,或用喷雾器拧下喷头向作物根部喷药,喷药时机在下雨前或喷药后浇水,能有效地防控蛴螬的为害。药剂选择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等。按说明兑水倍率施用。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蛴螬有什么生长特点? 常危害哪些农作物?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是一类分布广、为害严重的害虫。幼虫终生栖居土中,成虫白天潜伏土中,傍晚出土活动、取食交配,黎明又回到土中。蛴螬有假死性和较强趋光性,对黑光灯的趋性更强。喜食刚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等,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则喜食害植物的叶和花器。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体大多白色,有的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常为分种的特征。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其上生有刺毛,其数目和排列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生活史较长,一般1年1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蛴螬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13~18℃,高于23℃,即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蛴螬对苗圃、幼苗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危害特点蛴螬是一种杂食性地下害虫,可危害 多种作物,芦笋只是其中之一。它咬食芦笋的嫩茎及根 系,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还因其取食危害造成伤口有利 于病菌侵染而导致病害发生,引起根部腐烂病。 形态特征成虫的形态有差异,但其幼虫蛴螬的 形态差异不大明显。

  以暗黑金龟子的幼虫为例,老熟幼 虫体长35〜45毫米,头部赤褐色,胴部(胸、腹)乳白色, 臀节腹面有钩状刚毛,呈三角形分布,肛门孔三裂;虫体 为圆筒形,常弯曲“C”形。成虫体长17〜22毫米,虫体呈 长椭圆形,黑褐色,表面被一层黑色或黄褐色绒毛和蓝灰 色的闪光粉,鞘翅两侧缘几乎平行,腹部腹板具青蓝色的 绒丝色泽,前足胫节外侧具3齿。

  其他种类的金龟子成 虫多为黑色或黑褐色或深褐色或栗褐色,少数为黄褐色 或棕红色或铜绿色,多数体表及鞘翅有金属光泽。 发生规律金龟子多数为1年发生1代,有的种 为2年发生1代,及少数种为3年1代。

  多以老熟幼虫 (蛴螬)在土内越冬。1年发生1代的越冬老熟幼虫不危 害植物。翌年4〜5月开春后化蛹,成虫具假死性和群集 性,白天躲藏不活动,晚上8〜9时为活动盛期,取食叶 片。7月下旬为幼虫盛孵期,初孵幼虫即可危害。

  一般干 旱少雨年份有利发生。卵孵化期或幼虫生长危害期如遇 田间积水或土壤潮湿,不利其生存。 防治方法成虫发生盛期可进行灯光诱杀,或对受害寄主叶片喷洒菊酯类药剂,或喷洒芦笋田附近的阔 叶树如杨树、果树或玉米、豆类等。

  此外,7〜8月份芦笋 田土壤保持湿润或短期淹水,可有效杀死卵及幼虫。

蛴螬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9~21毫米,宽10~11.3毫米,触角背面铜绿色,有金属光泽。翅鞘两侧具有不明显纵胁4条,臂板三角形,黄褐色,基部有一倒正三角形大黑斑,两侧各有一小椭圆形黑斑。

卵:初产乳白色,椭圆形,孵化前呈圆形,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3龄幼虫体长30~33毫米,头宽4.9~5.3毫米,头黄褐色,胴体乳白色,头部前顶刚毛每侧6~8根排成一纵列。

蛹:体长约18~22毫米,宽9.6~10.3毫米,体稍弯曲。

危害:

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蛴螬主要为害的植物有苜蓿、草木樨、红豆草、三叶草、沙打 旺、伺用甜菜、饲用胡萝卜、苏丹草、羊草、披碱草、燕麦、大麦 等。成虫、幼虫均为害植物,以幼虫为害最重,咬食苗根,造成 幼苗萎蔫枯黄而死;取食萌发的种子,造成缺苗断垄,影响词 料作物和牧草生长,降低产量。

蛴螬咬食幼苗嫩茎,类块状根系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发生。根部被钻成孔眼后,伤口愈合留下的凹穴,极大的影响了苗木的生长。受害枝条或植株首先从顶端开始,叶片逐渐变成红褐色,继而叶缘卷曲发黄、干焦,最后枝叶干枯,单枝或整株死亡。

主要危害牡丹、芍药等花木的根茎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观赏效果。

防止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种苗根部带虫。

2.种植牡丹前对土壤进行处理,每亩撒施30%呋喃丹颗粒3至5千克。

3.有机肥用之前一定要充分腐熟,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特别是鸡粪极易招致蛴螬的大量繁殖和大面积暴发。

4.发病初期,用药液对植株进行灌根。常采用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

5.秋季蛴螬变为成虫金龟子后,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或喷国光依它(40%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以减少来年土壤中蛴螬的虫口密度。

6.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措施,每年的3至4月份和9至10月份是蛴螬开始活动和幼虫生长的时期,这时根部浇灌国光土杀1000倍液或撒施国光地杀颗粒剂。一年内若春秋两季防治到位的话,可以保证以后2至3年内不会暴发大规模的蛴螬虫害。






筱洋视说


[qí cáo]

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乸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1]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生活习性

蛴螬在各地普遍发生。蛴螬种类很多,成虫通称金龟子,幼虫通称蛴螬,为害蔬菜及其它作物的主要有东北大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蛴螬是多食性害虫,能为害多种作物,如豆科、茄科、小麦、玉米等,尤其喜食大豆、花生。幼虫能直接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枯死苗;或啃食块根、块茎,使作物生长衰弱,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成虫主要取食叶片。东北大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两年发生一代,成虫和蛹均能越冬,越冬成虫4月下旬开始出土, 6-7月份交尾、产卵,7月中下旬进入卵孵化盛期,10月中下旬幼虫入土越冬。越冬幼虫5月上中旬上升至耕层为害,7月中旬后陆续化蛹、羽化并就地越冬。铜绿丽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5-6月越冬幼虫上升到耕土层为害6月中下旬化蛹、羽化,产卵高峰期在6~7月份,7月中下旬卵孵化为幼虫,10月份转入深土层越冬。所有金龟子成虫都在傍晚飞出取食、交尾,黎明前又钻入土中,在土中产卵,有假死性和较强趋光性,对黑光灯的趋性更强,对未腐熟的厩肥有较强的趋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措施

a.冬前耕翻土地,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b.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招引成虫飞入田块产卵,减少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c.水旱轮作或谷豆轮作。d.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灌水对蛴螬有一定杀伤力。

2、人工捕杀

施有机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根际附近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震落捕杀。

3、生物防治

在蛴螬卵期或幼虫期,每亩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杀虫剂1.5-2公斤,与15-25公斤细土拌匀,在作物根部土表开沟施药并盖土。或者顺垄条施,施药后随即浅锄,能浇水更好。此法高效、无毒无污染,以活菌体施入土壤,效果可延续到下一年。

4、物理防治

用黑光灯或汞灯诱杀成虫。

5、化学药剂防治

a.土壤处理:在播种或菜苗移栽前进土壤处理,亩用10%杀地虎(二嗪磷颗粒剂)500克,与15—30千克细土混匀后撤于床土上、播种沟或移栽穴内,待播种和菜苗移栽后覆土。也可亩用2.5%敌百虫粉剂2—2.5千克,或40%毒钉、50%辛硫磷乳油150克拌适量细土施用。b.灌根:在蛴螬发生较重的田块,用40%毒钉、50%辛硫磷乳油l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一250毫升,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c.撒毒土 6月中旬成虫盛发期,每亩用40%毒钉、50%辛硫磷乳剂250克对20千克-25千克干细土撒施,并浅锄入土内,可有效毒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每亩用40%毒钉、50%辛硫磷乳剂250克,对干细土20千克-25千克,拌匀撒施,结合中耕,锄入土中,防治幼虫有较好的效果。







小强乡土情


农村有一种飞虫子,农民称为金虫子,学名叫做金龟子,本来是一种人人讨厌的害虫,但上世纪80年代因为央视少儿节目的“金龟子”刘纯燕的演绎,使其成了影响一代人成长的童话。不过,童话再美好,金龟子还是一种让农民讨厌的害虫。

今天所说的地下害虫蛴螬,就是金龟子的幼虫。金龟子在

交配后一般10天至15天就会产卵,它的卵一般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特别是低洼的水浇地,最容易吸引金龟子产卵,它们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挖土,爬进挖好的坑里产卵,一头母性金龟子,一般一次产虫卵一百粒左右。金龟子产卵后一般自然死亡,其卵在土中生成幼虫,就是我们所说的蛴螬,也有的人以其形状称其为鸡屎虫。

过去农村使用土杂肥较多,蛴螬往往最容易在湿润的土杂肥中生长,特别是未腐熟的土杂肥,在继续腐熟中会产生一定的温度,最适宜蛴螬生长。蛴螬会假死,晏子记的小时候只要发现蛴螬,用小棍一动它,它就会装死不动了。

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所以一直生活地土壤中,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都往下部活动,温度适宜时往上活动,一般10厘米土温达到5度以上,开始往地表运动,地温15度左右活动最兴旺,如果地温高于23度,就又往下部移动,秋季再往上部运动。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查在土中越冬,春后变成成虫子金龟子。

蛴螬一种杂食性害虫危害的农作物非常多,因为其生活习性包含植食性、腐食性和粪食性。果园、苗圃、庄稼地、蔬菜园,都容易受到蛴螬为害。对于农作物来说,蛴螬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因为这两个季节地温最适宜蛴螬往上部运动,往往咬食农作物刚播下的种子、地下根块以及幼苗嫩茎,花生地最容易受到伤害,其他豆科作物、茄科作物、十字花科、菊科作物的幼苗也往往受害。薯芋类作物的根块也往往遭受其钻孔损害,如土豆、红薯等。被

蛴螬啃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植物病害。


齐东晏子


白土蚕学名又叫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老母虫、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除危害荔浦芋外,还危害多种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1]。其中植食性老母虫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老母虫

外形特征

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 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危害特点

幼虫食害各种蔬菜苗根,引起幼苗致死,造成缺苗断垄。成虫仅食害树叶及部分作物叶片[2]。

防治办法

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时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虫情的基础上,根据蛴螬和成虫种类、密度、作物播种方式等,因地因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①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调查和掌握成虫发生盛期,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②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③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④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⑤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⑥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⑦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采集

一般于5~8月间在树根、草根近处1~2寸的土中生长,翻土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河东书情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又名“土蚕,老母虫,核桃虫等”,成虫俗称金龟子、金龟甲;蛴螬喜欢咬食甘薯的幼苗和块根,是危害甘薯产量和质量的最大害虫之一,甘薯幼苗被蛴螬咬食会造成缺苗断垄、死苗,被蛴螬噬食的薯块除易感染病菌,加重田间和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外,还会直接影响甘薯的外观和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蛴螬的危害时期:

  蛴螬以幼虫或成虫在深层土中越冬,一般为30~50厘米深,最深可达l米左右,到4月中旬土温上升到14℃以上时,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成虫发生盛期。成虫具有假死性和趋光性,白天潜伏,黄昏活动,晚上8~11时最盛。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6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小蛴螬,危害春薯的薯块和夏薯的幼苗。总的来说,蛴螬4~9月危害甘薯,尤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最重。9月末以后3龄幼虫在土壤深层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

  蛴螬的发生条件:

  蛴螬发生的轻重与土壤温湿度、有机质含量、前茬作物、地势高低、天气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10cm土温达13℃~18℃时蛴螬活动最盛;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阴雨天气会加重危害;背风向阳地的虫量高于迎风背阴地,坡地的虫量高于平地;前茬为大豆、花生、玉米、蔬菜的地块发生重;土层厚、较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中性土壤,蛴螬发生普遍。而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粘重的粘土和沙土,蛴螬危害则轻。

  蛴螬的综合防治:

  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施药方法,掌握好时机同时防治成虫和幼虫,使蛴螬种群控制到危害水平以下。

  1、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趋光、趋化的特性,可用黑光灯、性诱剂等对蛴螬成虫(金龟子)进行诱杀。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成虫发生盛期,此时正值甘薯生长旺季,可在甘薯田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农业防治:主要是结合耕作措施对蛴螬进行防治。北方薯区常实行薯麦轮作,可在6月初小麦收获后深翻土壤进行晾晒,人工杀死或饲养鸡群啄食幼虫。10月份夏薯在收获的同时完成土地深耕,破坏蛴螬在土壤中的生活环境,可利用蛴螬怕水淹的特性利用灌溉消灭幼虫。

  3、生物防治:目前应用最广也是最有效的是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制剂防治蛴螬,尤其是白僵菌在甘薯田防治蛴螬非常成功。在甘薯栽插期、薯块膨大期或者幼虫发生盛期施用白僵菌后孢子侵染蛴螬幼虫,使其致死,菌土施用三年后仍有一定防治效果。此方法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残留少、致病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4、化学防治:该方法具有见效快、防效好、经济实用等优点,可使用还是九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