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用红薯制作美食天越冷越好,冻上一晚更劲道,是啥东西


山西农民用红薯制作美食天越冷越好,冻上一晚更劲道,是啥东西

进入寒冷的冬季,特别是当气温低于零度以下,就是农村做粉条的时候了。在山西省平陆县的“粉条村”关家窝村,这里的传统手工粉条加工点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据这个加工点负责人说,这几天几乎是早上四五点就开始忙活了

平陆县关家窝村是一个沿黄河的村子,由于这里有黄河滩涂地,当地群众有种植红薯的习惯,所以村子里每年都有很多人做手工红薯粉条。现在村里的红薯面积有三百多亩,每年的红薯粉条产量在10万斤左右。

特别是临近年关,是粉条销售的高峰期,当地群众就开始陆陆续续做粉条。这位加工点的负责人介绍,很多人都提前打电话预约。由于手工粉条费时费力,程序复杂,每天连班倒也只能加工一两千斤。 

这个加工点的负责人说,虽然现在做手工粉条也用上了机械,不像以前人工漏粉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操作人员必须有经验的、技术好的师傅。再加上因为师傅们的手艺好,经验足,漏出的粉条粗细均匀、口感筋道,且不加任何添加东西,深受附近村民的信赖,有的老百姓都提前交了定金。

由于手工做粉条经过烧火、和面、漏粉、捞粉、挂粉、晾粉、整理、包装等工序,每道工序都很讲究,就拿烧火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必须掌握好火候,水太热或者温度不够,都会影响粉条的质量和口感。

在捞粉中,也特别讲究,一般过两遍水,需要两个人配合,粉条在水中停多长时间,就要靠经验来把握了,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口感。

待过完水后,粉条就开始挂出去了,据当地人说,天气越冷,加工粉条越好,最关键的是,晚上一定要放在室外,冻上一晚上,这样做出来的粉条特别劲道,用它做麻辣粉,炖肉做大烩菜就在好不过了。不过当地人也告诉小编一个诀窍,当室外刮大风的时候,千万别把粉条挂出去,那样粉条会虚,影响口感。

小编拍摄当天正好刮风,所以他们把捞出来的粉条挂在房间里晾干水分后,然后再挂到室外进一步晾干。

在员大姐的家里,小编看到她家院子里,房顶上都晾晒着做好的粉条。员大姐家今年种植了六亩红薯,共做了两千多斤粉条,除了自家吃以外,大部分都销售出去了,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她们家今年的粉条收入能有两万多块钱。

员大姐说,他们村的粉条由于质量有保证,加上这么多年形成的好口碑也不容易,因此他们在制作加工的时候,一点都不掺假,况且很多都是回头客。因此他们村的粉条一般都早早的卖完了。

由于关家窝是当地有名的“粉条村”,出产的手工粉条质量好,所以很多当地人只要听说是他们村做的粉条,就二话不说买了,很多外地人也通过邮寄购买。当地已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现在光粉条一项,每年可为村里增加近百万元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