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的春节热闹欢声不断,为何现找不回那样的春节了?

邬哥书法


现在的春节和80、90年代相比,热闹的程度减少了不少,那时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到了春节都是喜笑颜开,高兴到了爆棚,穿新衣,吃大餐,走亲戚,上街玩,好不快乐!现在没有那样的热闹场景,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现在的很多人都成了“低头族”,玩手机占据了第一位,朋友间的友情,亲人间的亲情随着手机的参与变淡了。以前过年的时候,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家常,吃完饭大家帮忙一起收拾,然后男人们就会聚在一起打牌热闹热闹,女人们就会在一旁聊聊八卦或者出去逛街。现在手机普及了,很多人成了“低头族”,哪怕是过年吃年夜饭都还在抱着手机玩。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变少了,亲情也变淡了,因为大家都在忙着玩自己的手机。

原因二:价值观的转变,现在社会人们功利心重。现在过年已经不像以前亲朋好友一起聚聚,加深联络和亲情。现在人与人之间更现实了,利益关系也变多了。串串门、送送礼都变味了,都是有目的性的。趁着串门拜年的时候,寻找来年合作的机会,或者送礼是为了托亲戚朋友帮忙办事。现在过年串门聊天都不像以前那么单纯了。其中掺杂太多的利益因素,大家都各怀心思过年,有压抑,高兴不起来。

原因三:春节的特殊意义也在变化。现在的春节由于国家的富强,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只要有钱天天都像过年。过去的时候物质匮乏,缺少食物,缺少新衣服,最关键的是缺钱。吃顿肉、买件新衣服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家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吃大餐,穿好看的新衣服。现在祖国强大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高了。大家钱包鼓了,顿顿吃肉都可以,有钱人半个月就能买一件新衣服。因此他们感觉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不同,所以年味淡了。

原因四:外来思想和洋节日的新思潮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加速了世界人们的交往,很多西方思想和节日进入的我们的国家,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反而更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比如说2.14情人节、12.25圣诞节,大家都把这些当作很特殊的节日来过,隆重程度一点也不输春节。他们觉得春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然后放个鞭炮玩耍而已。现在的春节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的地位下降了。

原因五:很多人把春节的传统习俗都忘光了。过年不止是一家人吃饭、放鞭炮、看春晚而已。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首先要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大年三十要守岁。过年还要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样才喜庆。另外还要串门挨家挨户地拜年,不但可以加深感情,也有美好的寓意,期盼来年大吉大利发大财。现在的这些传统习俗也有很多人快记不住了,年味很淡,热闹程度就大减。加上现在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四处分散,街道,乡村就显得不热闹了。


山外山FJH


你好,作为一名80后我也有感悟,借此说说我的心得。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寒假,放假了,火急火燎的用几天时间先把寒假作业做完,然后剩下几十天玩耍。有的玩伴就是先玩,到最后几天才慌着写作业,想想挺搞笑的。

而父母就张罗着春节的东西,备年货,货十分简单,一般一家人只要有20元可以,一般只买海带,鞭炮,细粉,片糖就可以。每家杀一头猪,打四五十斤糍粑,最热闹的就是今天去这家吃猪肉,明天又去那家。

记得父母那个时候很喜欢玩纸牌五十K,和街坊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他们那时候不来钱的,但每把都玩的不亦乐乎。作为农村的孩子,很期待新衣服,虽然不是一年一买,毕竟家里条件不好,但父母还是会做一套新衣服,小孩子嘛,玩玩闹闹也就算了。

到了春节那天,农村里很热闹,小孩子也多,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可以去玩游戏机。我们就是在田野里玩烟花、鞭炮、追闹、还有小时候经常玩的跳人马,老鹰捉小鸡等等。

作为小孩子,期待的就是红包了,那个年代包的一般都是5元,十元的。这已经很满足了。那个时候街上很热闹的,有唱戏的,有舞龙的,大人和孩子都高兴。

时间飞逝,曾经的80、90后转眼已经处在30和40岁左右的年龄了。随着年龄一起改变的还有春节的气氛。如今的春节已经没有那个热闹劲了,走在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脸上很少见到会心的笑。大年三十那天,也像是做任务一样把对联贴好,吃饭的气氛也没有过去那么热闹了,最可怕的是都不想走亲访友了。好像春节就像一场噩梦一样,不希望它到来。为什么曾经的欢声笑语消失呢?为何找不回那样的春节呢?

结合当下的情况,原因有三点:

一,亲情的失去。过去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不管是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是放假的孩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了,就是欢声笑语。父母会陪伴孩子,和孩子嘻闹。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如果父母和孩子没有交流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其次,就是夫妻之间,现在也缺少沟通,没有话说了。最后就是亲戚,一年到头没有什么交流,过年也没啥感情,如果遇到下雨下雪更不想走了。哪像80年代,走亲戚,下鹅毛大雪,哪怕走十几公里也要走过去。

二,虚荣心作怪。我觉得当下人们的心态很有问题,喜欢攀比,孩子之间比谁穿的衣服漂亮,比谁有游戏机。大人之间比谁混的好。过年很多打工的都不想回家,一是觉得回家太花钱了,二是怕亲朋好友说闲话。也的确,过年走亲戚,聊的话题就是现在在哪高就?明年跟你混?给你看门就行?作为一个老百姓,听到这些话,心里也不是滋味。

三,娱乐多了。过去过年哪有啥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打牌。穷的人家连电视都没有。没啥玩的可不在一起聊天吗?聊天也是沟通情感嘛。而现在,手机,KTV,酒吧,网吧,等等娱乐活动太多了。娱乐活动多了也不是件好事,大家各玩各的,心都不在一起了。

总结一句话:就是缺少交流。家人之间、亲朋之间都缺少。这是现在过年觉得没意义的主要原因。如果彼此之间多沟通和交流,多串门,气氛自然就升华了。


沐书


我是个90后,小时候放寒假就盼着过年,买上过年的新衣服很想马上穿上,可还是忍住了,到了年三十高高兴兴的穿上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尽管一身下来二百多块钱,那也很开心,穿上新衣服找小伙伴们去小卖部五块钱买一把手枪,晚上就去打别人家灯笼里的灯泡,然后回家把鞭炮拆开,装兜里一个一个的放,快到半夜十二点就回家放鞭炮,二踢脚,银光棒,那时候烟花什么的随便放,很是热闹,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点旺火,家里人围着一圈烤火,烤完就回家睡觉,到了大年初一,就去亲戚家拜年,给红包就拿,但是回了家都让父母要出来了,很是委屈,真的很怀念过去,现在过年一点气氛都没有,无非就是在家看看春晚,以前的春晚就喜欢看宋丹丹,赵本山,黄宏,郭冬临,冯巩他们,如今的春晚不是唱歌就是跳舞,要么就是假唱,春晚的门槛是真的太低了,总之就是回不去了,怪以前太傻,总盼着长大。



曲玛多多


我想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80,90年代时物质条件有限,平时都舍不得买什么东西,比如衣服,鞋子,糖果,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买,就拿我小时候来说,每到过年最盼望的两件事就是买新衣服,还有玩鞭炮,穿上自己的新衣服拿上鞭炮挨家挨户的玩,简单而又快乐,童年就是这样过去的。

第二,压岁钱,压岁钱也是没到过年很盼望的一件事情,因为过年可以收到来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各方面的压岁钱,这也算是一笔巨款了,虽然最后大部分都得上交父母,但是留下来的也很满足了,平时是很少有零花钱的,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零花钱口袋里时常都有,是体会不到那种快乐的。

第三点,物质条件的差距,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前只有过年才能买新衣服,喝酒吃肉,对于现在来说哪已不是什么奢侈的东西,每天大鱼大肉早以习以为常了,苦尽甘来的年味早以不在了,最后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山西小伙的日常生活


时代发展的太快,人们对年的情怀越来越淡,虽然看到是在过年但已经找不到了年的味道。

曾经的我们

作为80末90初的我深有体会,记得咱小的时候家庭条件相对落后,但我们都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过年可以放鞭炮还有压岁钱收,过了除夕我们还可以去亲戚家拜年,无论是姨家还是舅家,反正都是一家,一大家人聚到一起有说有笑,非常的热闹。

俗话说小孩盼过年,也许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过年就是我们最向往的时刻。小时候每到冬天,当感觉手脚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也就说明要放寒假了可以过年了,对于过年我就是那样的期待。

现在的我们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确再也没有过去那种感觉了,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已经长大成人,大部分都已经是为人父为人母了,可以说此时的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支柱,思维不仅仅是局限在吃与穿的上面了,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房贷问题车贷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父母的养老问题,家庭和谐稳定问题,还是单身的婚姻问题。

所以说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基本都被这些给占有了,所以也就无暇顾及所谓的年不年的问题了,走到今天这些人可能盼望的不再是过年了,盼望更多的可能是挣钱。

生活的无奈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挣钱,也只有有了钱,才有小孩想要过的年,没有钱拿什么去过所谓的年。说白了大部分80后90后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考虑的是生活中更实际的问题,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渐行渐远了,试问现在的80后和90后你们儿时的老表们现在还有来往吗?一年之中相互走动的还频繁吗?

年还是那个年,但曾经的人和事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工作的不顺生活的压力,社会发展的速度,各种新形式的到来旧习俗的远去,使的我们心中的年味越来越淡,所以导致了现在越来越不想过年。就如那首歌唱的一样: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


小程看历史


八十年代过年,初一到初五街道上行人都少,小卖店基本都不开门,大家都在家过年。过了初五,才都出去拿着四盒礼去走亲戚看朋友,初五县政府组织各乡镇扭秧歌拜年。现在可是不同了,除夕夜,大街上全是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在溜街,水果店,小卖店,鞭炮店,烧烤店等等,全都营业,根本就看不出过年的气氛。半夜吃饺子就是一个过程,吃完饺子,开始睡觉,这个年就算过去了。再过几天,回家探亲过年的儿子,姑娘们都走了,又恢复了往日气氛。我在这里呼吁一下,政府能不能把年假多放几天,让过年回家的人们在家多呆几天,多陪陪老人和孩子,不要让年假都耽误在回家的路上。


竹海听涛560


不知道你是从什么时候感觉没年味的,作为88后的我也是感觉怎么有意思的过年都是记忆中的小时候,新衣服、放炮、好吃的、也并不多的压岁钱,到处去捡人家没炸的鞭炮🧨,把火药收集到一起,呲!制造蘑菇云。那时候过年总会有雪,冷的袖头上都有保护膜,屋檐上的流利(本地方言水形成的冰柱)长的吓人,野地里去撒欢,白茫茫的加点绿,雪地拖人,累的抬不起脚,喊叫声都觉得被什么东西挡着了。现在呢,新衣服随便买,好吃的随时吃,一年不见可真是连个通话也没有,现在是随时随地视频在线,你想啊,以前都说盼着过年、盼着过年,现在你是盼着放炮啊,还是盼着压岁钱啊,哎,年还是那个年,年味就剩个鞭炮味,有些地方你还不一定闻的到,现在过年就是喝酒打牌七天免骂,大过年的你让他喝\\玩会咋了,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啊!想找年味啊,新闻里各地新春盛况里,我大平原就喝酒,打牌!说呢你盼着过年啥呀?


憨豆途龙


这个问题,这么多人答非所问,题目是8o,9o年代,春节为什么热闹,而现在热闹不起来,这个问题,主要是那时因为老的年俗还没被淡掉,春节,买春联,挂钱,鞭炮,办置年的气氛,己给人们带来喜庆,家家都是平房,多年的老邻居,见面互道喜庆,忙忙碌碌,也不觉累,大年当天,忙完十几个菜,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总结一年的收获,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无穷,那时的节目还比较接地气,到点时整个城市鞭炮齐鸣,邻里之间互相拜年,所以热闹,而现在,该禁的,禁了,平房拆了,住进楼房,连对门都互不来往,加之辛苦一年,己经精疲力竭,钱没着存下,物价年年上涨,钱没少花,却没看着多少东西,春晚办的一年不如一年,上楼就不愿下去,如何能热闹起来,现在过年,才是真正的守岁。


正必压邪


80、90年的春节和现在完全不同,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过年的热闹程度上,还和大家的习俗有所关系。在现在这个年代,大家害怕麻烦,或者厌烦了一些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因此很多习俗已经见不到了。虽然过程简约了,但年味也没有了。还记得那时候过的春节与现在的春节完全不一样,办的年货十分简单,一般一家人只要有20元可以过一个好年。现在就不一样了,没有个几千块钱这个年你根本过不了。除去办年货的钱不说,各种红包就足够我们头疼,一个可能就要上千了。而且孩子收到红包后,也没有多开心,就像是平常一般。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过年”这个节日在大家心中改变了,以前是一年的最大的事情,现在只是一个习俗,或者一个休息的节日。有的时候想想以前过年,真的很热闹,很有年味,真的盼望过年,现在却冷冷清清。






蘇小柒


80、90年代的春节热闹欢声不断,为何找不回那样的春节了?我觉得是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少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比那个年代好了!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不想以前那么温馨热闹!现在变得冷冷清清的,有亲朋好友还不能团聚就算团聚也是每个人抱着手机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觉得是我们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彼此的联系变少了,不是因为距离太远而是心远了!记得小时候和家里老人春节走亲戚见面总是很热情很亲切,那时候日子过得不好只有到春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好吃的!有糖果、花生、大枣、等等…记得那时候谁家有事只要言语一声都会帮忙,谁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拿出来个别人分享!没事啦两家时常联系走动!关系也越处越好!现在不行了,有时候半年都不怎么联系一下时间已久感情慢慢就变淡了,关系也就远了!

现在不比以前,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有很多东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花钱买,比如:猪肉、牛肉、羊肉,还有一些只要过年才会做的美食饺子!以前大家都很喜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东西几乎每天都能买得起!所以就不怎么喜欢吃了!

过年过得就是一个气氛!过年的时候请放下你的手机,陪爸妈过个热热闹闹的春节!你要相信,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一定比手机有趣!多和他们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