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翁,从不捐款济贫,他认为应兴办实业,让穷人就业,才是真扶贫,他说得对吗?

浪花一朵广雪水


我觉得这富翁总体上做的是对的。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教人谋生的手段远比直接给他食物更重要。



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惰性,不断的通过救济给人保障生活,久而久之会让有些人养成惰性,觉得不用工作,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生活物资,那这些人永远都不会去努力,不会去寻思工作,天天只盼着救济,对这些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兴办实业,让穷人就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让努力的人脱离贫穷,让有志的人生活得更好,一方面可以起到模范作用,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可以在穷人中造富一些人,让先富带动后富,让从穷人中脱颖而出的人回过头来带动穷人脱贫。



让穷人就业,最好让穷人都有工作,一来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二来也会促进社会的稳定。通过工作,让穷人都有事做,通过做事,让他们形成付出与收获的观念。

但是,兴办实业与捐款济贫并不冲突。

我觉得,有能力的情况下,在一些条件下,还是应该捐款济贫的。比方说发生天灾之后,穷人没有固定的居所,原有的一切都失去了,这个时候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捐款获得物资;再比方说一些年纪大的穷人,他们自己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再通过劳动就业获得收入了,这时候的他们应该通过捐款获得生活物资。



总之,兴办实业,让穷人就业是让人脱贫的根本,但是在某些特殊时刻特别人群,还是应该要有一定程度的捐款,两者并不冲突


洒脱老安


休假的时候,在乡下见了表弟,他中等个头,话不多,对人极有礼貌。我说:“表弟,你开着工厂,乡邻都去你那儿上班了,也算是在扶贫吧!”他微笑着摇摇头说:“不不不,我招聘的工人,他们凭劳力赚钱,是自食其力的啊!”

我说:“是你给了他们就业的机会,如果呆在家里没有收入,岂不成了贫困户了吗!”表弟谦逊的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实业经济又很发达,他们有一身的力气,到哪里都能以勤致富啊!”他思忖片刻,说到:“真正的扶贫,是扶的老弱病残,和那些失去劳动力的人哪!”

我们正说着话,他的助理打来电话,他们厂子里下午要进行扶贫看望。原来,村子里的孤寡老人,还有残疾人孤儿,总共有二十家。年底了,厂子里给他们每人一千块钱。表弟说:“钱是不多,总共两万块钱。厂里效益好的话,我们还要多给的啊!”

表弟匆匆忙忙的出去了,我默默祝愿他,愿他厂子里的效益越来越好,愿他的扶贫梦想也如日中天!





一蝶咏


富翁讲得有道理,人人有工作才是至富之道,还记得天地一号的老板吗,听说他在自己的家乡每个家庭捐一套墅,结果分配不均匀,意见多多,到最后连自己都不敢回老家了。捐助穷人只有帮其如何致富,而不是物质金钱,残疾者除外,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劳动致富,劳动光荣,而不是好食懒做的寄生虫。


求名逐利时常多争斗


这种富翁说的是托词,也就是一毛不拔,还标榜自己的忧国忧民的高大上。

既然是富翁,捐一点钱救贫,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不愿意就算了,还得兴办实业,解决穷人的就业,饶了一圈,变成了救世主一样的人。须知,人的穷困只在一时,熬过去就是坦途。最艰难都在黎明前的黑暗,有的人就是等不及天亮就完了。

所以,善心善行必须直接,立竿见影。如果只是想着再办实业安置穷人的工作,从中又能剥削点利润,就是更没有良心了。


周伯刚


那要看面对什么样的贫困户。如果人家有劳动能力,那就给劳动机会,如果还是有技术的,那就给工作。如果是没有劳动力的,那只能养起来,给捐点款。如果是懒汉,那就饿死他。


转了三十多圈的驴


用行商的模式推广慈善,才能让慈善最大化。

兴办实业,让穷人就业,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赚钱,这才是最大的慈善。

一方面让穷人更有尊严,靠自己赚来的钱,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更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不让穷人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

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在非洲很多地方是不允许直接给小孩子钱和东西。哪怕你花更多的钱找他买东西都行。为什么就是要让小孩子养成自力更生的习惯,不要毫不费力的得到东西,这样会让他们长大了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

大家也可以看看村里那些吃低保的人。有些人宁可每个月拿几百的低保,也不愿意出去做事打工,就是因为免费的午餐吃习惯了,人没有奋斗精神。

总之,我很同意这种说话。最大的慈善就是商业行为,只有提供越多的岗位,让更多的穷人因此得到生活上的保障。这才是真正的慈善。


徐言随谈


其实现实是很严酷的,捐款也许济贫解出眼前的难关,但只是解燃眉之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授人于鱼、不如授于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使脱贫并不能只靠给钱、给物,要扶持贫困人们学会技能、从事产业生产,进而真正脱贫。国家为贫困人们注入很大的资本,尤其农村,就目前景象而言,大多数的贫困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了贫困面貌,仍有那一小部分的人依旧只靠政府救济而偎持温饱生活。不思自治、不勤不奋、懒于现状,是典型的躺在扶贫款上享受的懒人。故而愿贫困户要自重自爱,切莫忽略国家予以给的钱和物,一定要勤奋,立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扭转自我的形象,为国分忧。


姚仁国507


此人之说,不无道理。捐点扶贫款,只不过是应目前急。一点捐款,也会很快用完,况且部份人不会用钱,花完就是了。也不是长久之计;若能兴办实业,增加就业,愚想,应是可行之道!


直又直


不要靠人救济,不要靠别人捐款。要自力更生,多钱可多用,钱少节约。靠别人活着或生活更好不是万能的。我所讲的是有一定劳力的人。残废人难灬灬!!


张宗禧用身份证头像


凡事不能太绝对,遇着天灾人祸,遇着大病,肯定是需要现金解决当前问题的,但也仅限于此。不能说以捐赠让人过上幸福生活。

所以爱心助人要分情形,不是盲目地撒钱完事。人很多时候是有惰性和依赖性的,当他可以堂而皇之地懒和穷的时候,当他可以长时间不用工作也可以凭他人资助生活得很好时,他为什么还要去拼搏?金钱资助须有度,适可而止。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什么意思?"鱼"和"渔"是不同的,鱼是直接可以吃的食物,是劳动成果。而"渔"是指劳动或工作,是过程,包括方式方法。相较而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过程是对的,结果一定不会差。如果要帮助一个人,直接给钱只是一种比较基本和低级的方式,更应该教会他技能,再提其机会,使之能自食其力,自立自强。

要让一个人能自立自强,很显然不是给他足够多的捐赠,也不是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提供一些技能培训,而是立其志意,即让其具有梦想以及追求梦想的勇气与决心。当他有了目标之后,能够自主调动一切资源去追逐梦想,拦都拦不住。这才是最大的帮助。

综合起来,要帮肋一个人要,要给予对方最紧缺的支持,或者金钱,或者机会,或者理想与欲望、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