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初二,放假了每天就是玩,作業都不做,怎麼辦?

阿0子


對於孩子學習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也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個普遍問題,孩子學習好的,態度自覺的,家長希望孩子更好更上一層樓,對於學習比較差的,態度不積極的同學,家長更加希望轉變學習態度,很好的去學習!我覺得對待孩子學習這個問題還是和孩子溝通和鼓勵比較好,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這樣就好了[贊][贊][贊][贊]


男人7777788888


我家媳婦每天晚上陪孩子寫作業,等於是監督著她們寫,沒辦法有時就要逼著養成一個良好做作業的習慣。

沒放假期間經常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瞭解娃在學校的表現,和老師一起幫孩子改掉不愛寫作業的壞習慣。

對娃看電視、玩手機、玩電腦的時間做規定,比如必須要寫完作業才可以玩手機,而且每天只能玩半個小時,超過半個小時之後手機沒收。

實在不聽話,打。



民益種豬繁殖場


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有些小孩天生就超級好動,就像我兒子,一刻都停不下來。我鄰居一個小孩就不一樣,安靜內向,每個小孩都各有特點。靜下心來和他好好溝通一下,給他制定一些規劃,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寫作業。父母的鼓勵很重要,多點耐心。善於去發現他的愛好,如果他不喜歡學習,那麼他會不會有別的愛好,比如畫畫這些,培養一下課外興趣也是不錯。


細水流雲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放假了每天玩,不寫作業,卻沒有思考為什麼?

有人說,貪玩唄!對,沒錯。玩是天性。

1、這位母親可以留心一下你兒子每天的課業安排,和作業。也建議體驗一天。

初中繁重的課業幾乎佔用了所有的玩耍時間。女兒上初中時,我跟過一次。晚上回去飯都不想吃,趴下就睡。

2、也對兒子目前的身心健康狀況,視力,脊柱,心理做個簡單瞭解。

帶了幾年高中,發現很多孩子脊柱錯位,眼睛斜視,因為運動少,心理長期緊張,有抑鬱自閉傾向的孩子不在少數。

3、而且孩子們與人交往的能力普遍不強,玩伴很少。

父母們首先要允許孩子玩耍,然後再說度的問題。

我建議父母和孩子一放假就要做一次深入溝通,先問問孩子有什麼打算,然後做個假期規劃。

一、規劃怎麼玩?有哪些內容?

吃,睡,電影,遊戲,外出,旅遊。

二、規劃完成哪些家庭任務?

買菜,做飯,洗衣,打掃,交電費,物業費。

三、規劃如何給各科作業分配時間?

手工,背誦,抄寫,習題在什麼時間段完成。既要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玩耍時間,也要留一定時間完成一小部分作業。

這個規劃是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由孩子自己提議,父母輔助完成制訂的方案。

最後要有獎懲措施。

試試看,如果你允許他玩,只要每天都把時間安排合理,作業完成是不需要你操心的。

這種方法我曾給很多父母教過,很有效。


心心念花開


初二學生放了假,每天就知道玩不寫作業,充分的說明這個孩子對學習和中考滿不在乎,學習態度極不端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解決問題

第一點:初二落伍,初三難補!

很多初一初二的學生都會犯一個共同的錯誤,那就是他們認為初三的中考距離自己還很遙遠,所以他們面對學習很不上心,總是抱著能多玩一會兒是一會的態度,結果導致很多知識沒有掌握到位,問題越積越多,等到了初三了才發現自己已經不可能趕上來了,這就是很多初中生沒能考上高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二:初二承上啟下對孩子的學習特別重要,如果初二不努力學習,那麼就會很快掉隊!

初二八門課學習的任務還是很繁重的,同時初二下半學期結束以後,就要對地理和生物進行結業考試,這兩門功課的成績也會計入中考總分,因此在這個寒假,孩子除了要完成作業同時還應該把初一的生物和地理再用心的複習一遍,由此可見這個寒假的學習任務還是很大的,至少應該把各門功課保持在80分以上,只有這樣才能在初三中考的時候考上一個普通高中

第三點:明確的告訴孩子,當你學不進去的時候,你要好好想一想,以你現在的成績能不能考上高中?

多年來我嚴厲告誡這些面對中考不努力學習的初中生:“中考是一個初中生人生中第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它直接決定這個初中生還能不能進入高中繼續上學,還能不能去參加高考,考上一所大學,所以中考沒有退路!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生一定要把握住這唯一的一次改變命運的考試,一旦考不上高中,那麼到頭來只能是自己後悔,父母傷心,全家難過!詳細對話下圖所示

總之,作為一名初二學生,距離中考越來越近了,所以每一天都很珍貴,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中考的重要性,勞逸結合,

如果孩子現在成績還比較差,那麼一定要在寒假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只有這樣才能把之前欠缺的知識補起來,如果孩子還要一意孤行,那麼中考失敗的後果必然出現在他的身上。因此對待這樣的學生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明白自己作為初中生應該肩負起考高中上大學的責任,轉變學習態度做到努力學習!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內容。


家庭教育感悟


如果孩子能夠講道理,那麼家長就不至於來頭條提問請教調教孩子辦法。既然邀請我回答,看見就用心回答如下:

孩子初二了,要說這樣孩子不想學習好是不多的。孩子不好好學習,通常這些原因:一是惰性,學習需要持續發力,極少數孩子能夠做到;二是學習動機模糊,學習能夠得到什麼,不學習後果是什麼;三是學習環境(重點是同伴還有左右鄰居及身邊熟識的人)略差甚至很差,換位思考下,普通孩子會不會主動自覺學習呢?四是學習條件保障提供足夠嗎?五是家長有沒有經常性對孩子某些學習狀態良好的瞬間給予肯定和鼓勵。。。

如上,建議家長對照自家孩子進行觀察分析,做一些改善。也可開展以下家庭活動,從而實現孩子主動學習的教育目標。

1,父母在家族中尋找一兩位親人,他們受教育程度良好,生活和工作井井有條,興趣愛好較多,積極向上,總之令家人仰慕。讓孩子近距離了解或接觸親近這一兩位親人的工作生活,如果能夠去人家家裡住幾天就更好了。

2,領著孩子就近去參觀大學名校,高中名校,讓孩子瞭解讀書學習意味著擁有更多選擇,更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人生。也領著孩子讀一讀新聞,比如日本很多年輕人宅在家。。。喚醒孩子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人生,現在去努力都可以來得及去拼搏去實現。

3,父母要更細緻入微地觀察孩子,儘可能陪伴孩子學習,對孩子的學習更多更切實可行地關注和協助。時常詢問孩子要不要買書、補習、文具,要不要邀請同學朋友來家裡玩,並更多表揚愛學習的那些同學朋友等等。

4,假期陪伴孩子鍛鍊身體,制定小計劃並持之以恆,再逐漸加大鍛鍊強度,提高運動項目的技能要求。然後,家長可以對孩子淡淡地說,學習也是這樣堅持就好結果呢!好的身體是學習好的最大基礎保障,可謂一舉多得。

5,親子閱讀是非常促進孩子學習的有效方式。建議帶著孩子讀傳記或者人物故事,比如曾國藩等等。如果暫時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收聽音頻節目,聽學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6,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原因之一是從小得到父母的愛撫呵護極少甚至沒有。在生活中,家長時常主動增加親子緊密聯繫的言行,比如睡醒時入睡時親親孩子腦門臉頰,偶爾說看看孩子胖瘦了,抱起來掂量下,還有給孩子夾菜,讓孩子多喝水,再配上一句,我兒子(女兒)身體棒棒噠。。。諸如此類,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

一句話,誰家擁有愛學習的孩子,這樣孩子大概率是這個家庭中最昂貴的財富呢!


祥順中小學生學習力


看到您的問題,我禁不住要說:對於您的孩子,如果這時再靠單純的說教(甚至是嘮叨),是絲毫不起半點作用的,因為您的孩子已經習慣了一切,可謂習慣成自然。習慣了平時就不太熱衷於學習,習慣了放假就是玩玩鬧鬧,當然更是習慣了您作為家長的平時的對他的言辭。

所以,對於您的孩子,這時也不要因此而再去喋喋不休,沒用的。與其那樣,還不如改變一種方式,趁著假期可以讓孩子出去走走,去逛逛圖書館,去一些文化氣息比較濃厚的場所,可以領著孩子看一些比較勵志的電影,也可以去一些比較有名的大學轉轉看看,再不然也可以領著孩子去接觸一些正在讀大學的學生……。通過這些,相信孩子會有所感觸,會有所收穫,會有所變化。同時,這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只有孩子自身有了內部驅動力,自身有了覺醒,學習才會不自覺的變為一種自然,一種常態,一種自覺。

一點看法,不當不妥,敬請多多諒解。


促成教育


天生不愛學習說明沒天賦,這種情況只能請個好老師好好指導,逼他學習了,有條件的話請個家教,別捨不得,這麼小不逼他,長大了就來不及了。沒收手機,不準出去狐朋狗友,和班裡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給班主任說,調座位和班裡好學生一起坐。假期每天檢查作業完成情況,都做完了准許吃晚飯,沒做完就得說他,不會做作業就請老師,要是故意不做,一個字不寫,就不讓吃晚飯,沒收零花錢,得讓小孩子知道吃喝都是爹媽給的,不學習就沒有錢花,沒有飯吃,好好管教嚇唬嚇唬他,要是還不聽敢頂撞爹媽,該打就打,讓小朋友知道家裡誰說的算,不要猶豫,採取行動,多等一分鐘局勢就多惡化一分鐘,不能等孩子染上惡習改不掉了就晚了。


Borodin898


孩子一放學回家,你就急著問他,“你作業寫完沒”“沒寫完趕緊去寫”......殊不知這句話背後,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請全天下的父母記住一句話:“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愛!”

1

不是“作業”出了問題

而是“愛”出了問題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話是:“作業寫完了嗎?”

這句話折射出中國多少父母愛的蒼白,愛的能力的缺失。

孩子在內心中吶喊:“你們愛的是我還是我的作業?”孩子們無法理性表達內心的意識,只能用行為和父母對抗:頂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語、惹是生非……

有愛的能力的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會和孩子打招呼:“寶貝,媽媽回來了,媽媽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別那麼著急寫作業,玩一會再寫吧。”

孩子往往因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媽媽,我寫完作業再玩,我不累”。

孩子只為“愛”而努力,如果不是為愛而努力學習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努力”,隨著孩子長大很多問題會逐步顯現。

2

換位思考,感受孩子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這時你的老公不關心你反而直接說:“飯做好了沒有!怎麼還不去做飯!”你的心情會如何?

你當時可能有兩種選擇:

換位思考,這就是孩子每天回到家裡聽到“作業做完了嗎?”“怎麼還不去寫作業!”的真實心情和“討厭父母”就是“討厭學習”的後果。

3

請父母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而你老公會關心地說:“老婆怎麼了?累了就不要做飯了,我們出去吃飯吧!”你會覺得老公真好,內心的疲憊很快會消失:“別出去吃了,我馬上給你做。”

當人被理解被關愛的時候,是最願意付出努力為關愛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請父母千萬不要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一定要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求。

當家長真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有要求;當孩子對自己沒有要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孩子不是生活在“缺愛”當中,就是生活在“溺愛”當中。

4

孩子學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

父母應該這樣做

家長應該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家長不經意間的言行導致孩子寫作業拖沓、不認真,甚至不願意寫作業。

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不良行為表現不是天生就這樣,而是跟後天的影響有關係。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情況,下面這七點,就是孩子學習時,父母應該怎麼做的正確打開方式,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邊看電視或者拿著手機玩,一邊監督孩子,嘴裡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這時,孩子心裡是很不高興的:“憑什麼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你這樣做會更好:

在一旁看書,不打擾孩子學習寫作業,當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時問你,給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會受你的感染,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因為,你做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 孩子寫作業拖拉、不專心,很晚作業都沒寫完。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想到第二天孩子還要上學,自己也要上班工作,就會訓斥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還沒寫完!我不看一會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雖然家長很焦急,但孩子並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或者因為家長在一旁盯著感到緊張而寫不出來。

✔你這樣做會更好:

嚴肅、平靜地對孩子說:“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現在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孩子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原因,心裡想:“沒做完作業,怎麼好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不然會被老師批評。”適當地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

  • 孩子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也不寫作業。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催趕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孩子還是不理會,於是,怒氣沖天地把電視關掉,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寫作業或睡覺了,心裡埋怨,說家長是“暴君”。

✔你這樣做會更好:

平靜對孩子說:“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老師會批評的。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寫作業。這就好比我們大人常說的“給雙方一個好臺階下”,道理他們都懂,但孩子不喜歡被命令。

  • 孩子作業字寫得很潦草。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看就忍不住要發火:“怎麼寫得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甚至氣得把孩子的作業撕了。孩子只是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怎樣才好看呢?久了也不當一回事了。

✔你這樣做會更好:

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因為作業寫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沒法批改,所以你必須重寫了。這是我們說好的“規定”,不能破壞。你看,你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你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讓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裡想:“比剛才的字有進步,容易。”孩子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 看到孩子考試不及格的成績單。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訓斥孩子:“你看你,就考這麼點分,你看人家誰誰誰,考了一百分呢!你怎麼就這麼笨!氣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勁拽著孩子或打孩子。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裡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你這樣做會更好:

其實孩子心裡也不好受,你應該安慰孩子:“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這樣,孩子會認真地找出原因,心裡想:“我要努力,我一定行。”

  • 在家長會上,因為孩子犯錯或成績不好,被老師點名批評很沒面子。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打又罵,認為一定是孩子學習不夠努力,上課不認真聽才會考那麼差,讓自己在那麼多人面前丟臉。家長這樣的做,孩子沒任何自信,要麼學會暴力,要麼膽小,一句話不敢說,會為自己找藉口開脫,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

✔你這樣做會更好:

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然後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孩子會在你的鼓勵下不斷改進,並給你驚喜。

  • 孩子問了個問題,不懂回答。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不耐煩或者搪塞孩子:“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腦子裡每天不知道在想些啥。”然而,孩子心裡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你這樣做會更好:

孩子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好事,你可以對孩子說:“你這問題把我難倒了,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孩子心裡因為你的表揚和謙虛而感到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不會輕易放棄,鍥而不捨地學習,逐漸提高自學能力。

當你因為孩子做作業的事而生氣的時候,是否在某種層面把做作業當成了自己的職責呢?

如果是,那麼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做作業的責任還給孩子。這就意味著,如果孩子不寫作業,或者磨磨蹭蹭,他/她就要承擔後果: 可能是到時間就要關燈睡覺,即便沒有寫完作業;也可能是在學校體驗作業沒寫完的後果。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做作業是一件新鮮事,什麼時候做,在哪裡做,如何有效率地做,都需要探索和學習。

接下來的幾條建議也許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1、在家裡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一起頭腦風暴,一起計劃他放學後的時間要怎麼安排。家長此時要真正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慣例中也許會包含看電視、運動、做作業、做家務、洗澡等等。

如果這個慣例表看上去實現不了,你可以適當引導,但不要強迫。初次形成的慣例表需要實踐幾天,發現問題,再用好奇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確定最終的慣例表。

2、 每天都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關掉電視,放下手機,用於全家人安靜地學習和工作。家庭裡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孩子靜下心來寫作業。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3、 觀察一週的時間,看看孩子是如何對待家庭作業的。然後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你觀察到什麼,使用好奇的問題問問看孩子是怎麼想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拋棄對問題的預設,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做到只聽而不評價;和孩子一起探討,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什麼辦法讓做作業更有效?孩子是否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什麼幫助?

4、 告訴孩子,如果他的作業需要幫助,你會在那裡。但是你不會為家庭作業的事嘮叨或提醒,然後,閉上嘴,離開,僅僅在孩子請求幫助時出現。家庭作業是孩子的責任,當你不停嘮叨的時候,家庭作業就變成了你的責任。

5、 允許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有的孩子手裡搓著橡皮可能會更有靈感;有的孩子可能習慣於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擅長寫語文,但寫數學作業時會感到困難,需要幫助;有的孩子可能正好相反,認為抄寫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6、 當我們開始把做作業的事交給孩子時,孩子也需要時間來建立寫作業的好習慣。在他還沒有形成習慣前,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糕,他可能忘記作業,或者花更長的時間。

我們需要做到不嘮叨,不提醒,不解救,不指責,不發火,僅僅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給他充分的尊重與支持,而不是從他手中奪過寫作業的權利。

7、 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作業,讓他承擔自然後果,這時也許他會遇到老師的責罰。你可以通過好奇式提問,幫助他一步步探索作業的目的與重要性。

8、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一朝而蹴,但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給予孩子尊重,將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與時間賽跑”是最大的教育陷阱,童年不應是一場賽跑,而是一場旅行,愛對了,就什麼都對了。


嘻哈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