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的孩子不愛做作業怎麼辦,急死?

鋼媽


不要急,耐心的給孩子合適的教育和獎勵,畢竟現在這個社會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還需要做父母,做監護人的“智勇雙全”才能讓孩子慢慢去體會學習的樂趣與做父母,做監護人的不易和辛苦吧!


情第一錢第二


一、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教育的目標是“自立”。一個人實現自立則需要具備三大條件:能夠獨立做出選擇、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和擺脫自我中心主義。教養方法將幫助父母促成孩子自立。

二、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

1.批評不是改變孩子行為的好方法

批評不是育兒的好方法。一來沒有人喜歡批評,二來批評會帶來負面影響。關於批評,主要有三種情況。

①受到父母關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當孩子規矩做事得不到回應時,就會故意做一些被批評的事,以獲得關注。

②有些孩子做錯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需要改正。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耐心解釋。

③批評在當下見效快,並非真的有效,而是因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這種順從會使孩子逃避批評,做事消極,變得懦弱。

2.避免孩子依賴表揚

除了批評,作者認為表揚也不是育兒的好方法。因為孩子可能會依賴表揚。一旦得不到表揚,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同時,也需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會對自己好言相向。

當孩子做出良好行為時,可以用“謝謝”。比如,孩子在公共場所很安靜,可以說:“謝謝你這麼安靜。”這樣能讓孩子獲得對他人的貢獻感。

如果孩子能從一個行為中獲得貢獻感,就不會再做讓家長頭疼的事了。

3.不要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

紀伯倫說,孩子“憑藉你而來......卻不屬於你”。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卻不能代替孩子過一生。當然也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敗也得由孩子自己負責。

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將造成不良後果。一,它會破壞親子關係。二,一旦發生問題,孩子會把責任轉嫁給父母,而孩子則無法成長。三,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他們認為孩子無力承擔失敗,因此,也阻礙了孩子成長。

4.體罰沒有任何意義

一般情況下,父母厭煩孩子的,不是其要求的內容,而是訴求方式。但是,有些時候父母也不會好好表達,也會感情用事。

所以,一來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好好用語言表達訴求。二來,對待孩子時,父母需要注意,體罰並不是教育,而是報復,是為了給自己的憤怒找一個正當理由。

此外,批評即使沒動手,某種意義上,也等同於體罰。

三、如何讓孩子會學習

1.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學習是孩子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誰能代替。

父母督促孩子學習時,不知不覺中傳達了一個觀點:如果考上一所好學校,就能實現人生的所有。但是,人生並不會因為考上一所好學校而一帆風順。大人們從不把這個真相告訴孩子。

如果只注重考試結果,孩子很難體會到求知的喜悅。如此,孩子在升學希望不大時,就會放棄學習。

事實上,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它促人成長,不僅為自己,還能為社會作貢獻。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些。

2.父母不要開口只談學習

“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話說了嗎?”有些父母會遇到這樣的控訴。

換位思考一下,開口只談學習的父母是不是很煩人?!

如果真的希望在學習上能幫到孩子,父母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做法:

①批評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孩子才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②幫助孩子學會友好待人。人生不只有競爭,還有朋友。切莫讓孩子成為學習很好,卻只知道考慮自己的人。

③讓孩子體會到貢獻的價值感。引導孩子樂於助人。具體地對孩子說“謝謝”“你幫了大忙”之類的話。貢獻感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3.不要因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即使是考生,也不能享受特權。一個勁學習的孩子,和痴迷於工作、被愛情佔據頭腦的一些大人一樣,都不是健康的狀態。

如果父母說:“只要好好學習行。”孩子也許就會以學習為理由不去承擔其他事。這可能導致孩子連學習這件事也做不好。

作為家庭一員,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必須學會合作。一來人生的許多課題都需要合作。二是合作能讓孩子有價值感。這樣他們會更喜歡自己,更有自信。自信能促使孩子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包括學習。

4.不要俯視孩子

沒人能代替孩子學習。而學習的後果,都得由孩子自己負責。那麼父母能做些什麼?

①孩子不怎麼學習時,父母可以認真地問自己有沒有能做的事。

②不對孩子的學習橫加干涉。父母可以在徵得孩子的同意時,和他們談談學習的事。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暫時不談。同時,告知孩子可以隨時找自己商量。

③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和父母在知識和經驗上存在差異,但作為人,兩者是平等的。父母如果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就不會任意地批評他們。孩子也會更冷靜地接受父母的建議。

四、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

1.不要認為自己不行

成長的路上,孩子可能因為一次失敗,或者學習失利,從而產生認為自己不行的想法。這種想法會伴隨人的一生。它讓孩子無法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沒價值。結果不僅使孩子在學習上沒自信,也會影響他們解決其他的人生課題。

有時候,孩子不願投入課題,是不想面對結果。他們害怕付出行動卻沒有好結果,所以寧願選擇逃避。

因此,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賦予他們勇氣,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2.學習應該認真,但不必過於沉重

孩子成績不好需要道歉嗎?

孩子學習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如果這次成績不好,不用覺得辜負他人,也不必消沉,只需為“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

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形成錯誤觀點,使孩子認為沒有好成績就會遭受冷落。同時,不要說傷害孩子人格的話。不然,他們會更沮喪、更消極。

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應該認真學習,但不必讓自己的負擔過於沉重。

3.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生活中,父母往往只關注孩子的缺點和問題行為。他們聊起孩子,多數只提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行。但這並無益於孩子。

孩子的缺點像黑暗,投以光明就會消失。其實,就是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比如,孩子的思維跳躍,注意力不夠集中,但是發散性思維較好,想象力豐富,更有創造性。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儘管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父母要嘗試著、有意識地去關注孩子的長處和行為中好的一面。

4.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決定人生 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學習不理想時,難免會消沉和產生疑問。這時,父母需要做到兩點。

①接納孩子的真實面。孩子也許學習不努力、成績不好,這和父母的理想會有差距。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關注孩子的真實面,不要拿他們與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較。

當孩子體會到父母是無條件地愛自己、接納自己時,他們會獲得一種無可替代的安心感。這種安心感會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②父母別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也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可能讓孩子懷疑自己,併產生牴觸心理。這些狀態,都將使他們無法冷靜思考。

作為父母,所能做的、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人生,而不是替他們決定。





愛學習的馨兒


孩子上小學了,作業總是免不了的事情,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十分不情願去做。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下:

一、找出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具體原因

孩子要想寫好作業,是要建立在認真聽講、聽懂的基礎上,不少家長只是批評孩子不認真做作業,有沒有想過,孩子是不會做呢?還是上課沒有留神呢?如果因為家長的粗心,沒有發現孩子的異常,只是單一地指責,孩子就顯得更加的無助,學習的興趣完全消失。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對待作業並不積極時,不要第一時間指責,而是通過觀察、留意找到根源,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二、家長以身作則同孩子共建讀書的快樂氛圍

家長們不妨嘗試著同孩子共同讀書,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多看看書報,在家庭中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做作業玩遊戲,並引導他們發現讀書的樂趣。

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

孩子們意識不到寫作業是他們的責任,所以孩子們不把作業放在心上,自然對功課的熱情度不高。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交不了功課受罰的人是你,不是爸媽。

四、觀察孩子的需求,主動提出援助

家長們需要做的是仔細觀察孩子的需求,主動提出援助,幫助孩子脫困。在這裡,家長要細心一點,有些孩子非常愛面子(這也是跟家長學的),你過於明顯或語句不友善時,他們會拒絕你的援助。這個時候,你的援助就表現得不經意,讓孩子覺得自然是很重要的。

五、同孩子制定時間守則,共同執行

有的孩子認為做功課就沒有時間玩,這很多時候緣於家長的缺失誠信而來的,比如明明講好做完功課就有的玩,但功課做完以後就說太晚要睡覺或還要做什麼附加題,結果孩子自然形成的應對行為就是磨蹭或拖延。如果要讓孩子在做功課的時候,不致太悶,可以讓孩子自己放他喜歡的音樂或歌曲,不要以為聽音樂會讓孩子分心,如果會分心時孩子是會自己把音樂停止的。

任何事情只要是積極想辦法總是會有辦法解決的,家長沒有必要過分焦慮,可以參照本文所講的這些問題一一予以解決,其實只要是家長做好本文所講的這些事情,孩子不愛寫作業的情況一定可以獲得好轉。


金盃奧數


二年級的孩子不愛做作業怎麼辦?

這裡面有個問題需要先弄明白,是從一年級開始就不喜歡做作業?還是一年級時喜歡做到了二年級不喜歡做了?

如果是從一年級開始就不喜歡做作業,那就涉及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了。已經二年級了,需要抓緊給孩子養成做作業的習慣,一開始大人要拿出時間來監督,督促孩子放學後先做作業,做完作業再去玩,慢慢的給孩子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一二年級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如果是一年級還喜歡做作業,從二年級開始不愛做作業,那就得好好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了。找出原因來,對症想辦法解決。是題太難了不會?是這一階段家長放鬆了監督?是孩子上課的時候沒注意聽?還是孩子最近有了新的興趣,學習上的心思淡了,原來的好習慣弱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定要在一二年級養成學習的好習慣,習慣靠堅持,習慣成自然。






榮威利安


三年級以內的孩子,寫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訓練,也是行為習慣形成的良好時機。

學習,不是父母一味監督孩子,多鼓勵鼓勵孩子,如果他按時完成作業,可以滿足他,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孩子都是好孩子,咱們做父母的正確引導最重要!



蒙萌老師


每個人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沒有幾個人會喜歡做作業的,要分析原因,想辦法改善!比如:1.如果成績很好,不願做!那是嫌題目太容易,早就會了,會做沒有成就感!家庭作業本來就是重複記憶的東西,適用於中下等的學生,可以和老師說,作業減量或減免,增加新穎的題目,來提高他的成就感!2.如果成績一般,就只是貪玩,可以做個計劃表出來,讓他自己來決定做作業的時間,處罰也要寫上去,然後就按照計劃表來嚴格執行!習慣就慢慢的養成了!小學生還是培養興趣,讓他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別人不會我會的那種幸福,那種驕傲會讓他對學習上癮的!


用戶5510711884


曾為小學班主任,根據我的經驗說一下我的想法。愛學習的孩子有,只是太難遇到了。大多數都是不愛主動學習的學生。女孩子小學期間還好一些,出於面子薄怕被訓,相對不完成作業的現象較少。但是男孩子就真是不在乎老師的批評了,一開始還有效,次數多了就皮了,連老師都不怕了。所以在班主任對孩子還有一些威嚴的時期讓孩子趕快培養回家先寫作業的習慣。那麼小學一二年級就是最佳時機,一定要家校合作,及時和老師溝通,共同制定培養孩子回家先寫作業的習慣。例如:根據孩子作業量告訴他一個小時內必須寫完,定上鬧鐘,不用管他,一小時過後無論他是否寫完,都把他作業收了,瞭解他為何沒有完成。如果是不會,是不會,還是拖沓耽誤時間?前者很好解決,後者則把本收了,讓他等著明天該受到的懲罰。這是他該承擔的後果。提前跟老師打好招呼。慢慢培養吧


草水平萍


您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跟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很大關係。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管教引導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貪玩,慢慢地,就會沒有學習興趣,缺乏自律性;心理自尊也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一定要查找原因。教會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調動他/她學習的積極性。家長有沒有激發出孩子學習的興趣,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孩子平時喜歡做的事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求知慾,讓孩子知道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自己有智慧的做好生活中的任何事,讓孩子清楚知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是統一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大多來自於家長的引導不力和教育缺失,所以,家長更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幫助孩子找回自控能力。應該孩子獨立完成的,必須讓孩子自己完成,不可代勞,應該讓孩子按時完成的,一定按時完成,同時伴以鼓勵、表揚和適度懲罰,讓孩子逐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促進學習習慣的養成。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好好學老師


謝謝推薦,回答這個問題。

當孩子不愛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說爸爸(媽媽)有時候也會有因為心情不好,不想做這個不想做的情形,要不要我陪你坐一會兒?

孩子不想做作業的原因有很多,他可能正為什麼事而煩惱或傷心,或者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或者是因為功課作業太難而無從下手,企圖用發呆或索性不做作業來引起爸媽的注意,或者對學習還未產生必要興趣,或者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太過溺愛等等。

家長此時應該表示關心和體諒,讓孩子感到家長明白自己的感受,並不是只會一味的責罵自己,不過家長也不能只表示體諒,否則很容易讓孩子認為一直不做作業是對的。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是因為有心事而不想做功課做作業,家長可以先陪他坐一會兒,幫他收收心,或讓他洗個臉,清醒一下頭腦,當孩子感覺到了家長的關心,便會乖乖的去做功課作業,在勸導孩子時,家長一定不要說"快做作業,做完了媽媽給你買好吃的",或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懶?""你就不是個學習的料"等等,這些話對孩子的傷害程度,恐怕家長是無法想象到的。


晉弛老師講招商


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愛做作業,因此做媽媽的大可不必覺得自己家孩子不愛做作業就特別焦慮,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大多數常態。

孩子不愛做作業,父母首先得觀察、詢問和了解原因。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討厭做作業。

這是孩子一種情緒化的表達。家長可就這個問題深入討論:是討厭數學作業還是語文作業?

是討厭總是反覆拼寫還是討厭背誦?

如果討厭做語文作業,是因為不喜歡語文老師還是不喜歡語文這個科目?

如果不喜歡老師,具體不喜歡老師哪一點?

詳細瞭解孩子討厭的具體內容,越詳細越好。只有瞭解了孩子討厭做作業背後的真實原因,才能針對具體原因,家長想辦法解決。

2、做作業拖拉。

很多孩子做作業時,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又餓了,一會兒又這癢那癢的,總之各種原因各種理由,本來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非得拖個一個半小時甚至兩個半小時。

3、找理由不做作業。

還有很多孩子知道自己有作業,但就是拖著不做。週末了先瘋狂的玩,等到週日下午了甚至晚上了才開始做作業。而作業量如果大的話,用這點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這個時候家長是又著急又心疼孩子,睡太晚了影響第二天上學。

家長在瞭解清楚自家孩子不愛做作業的原因後,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性格,找出適合孩子的應對辦法。

1、具體原因針對性解決。

詳細瞭解孩子討厭做作業的原因後,家長根據原因找出解決辦法。

比如孩子不喜歡做語文作業,而不喜歡做語文作業,是因為覺得老師讓拼寫單詞10遍太麻煩:我都已經會拼寫了,為什麼還要拼寫10遍?

家長這個時候要適當誇獎孩子:你都不用拼寫10遍就能記住單詞,看來你的記憶力很棒。

然後肯定孩子的情緒:嗯,如果是我已經記住單詞了,卻還要再拼寫那麼多遍,我也會覺得很頭疼。

之後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這樣吧,咱們一起想個辦法吧!既能保證課本的單詞能記住,又能把作業完成而不受老師批評和懲罰?

如果孩子想的辦法不靠譜,那麼家長可以提出自己的辦法:比如家長讓孩子默寫單詞,確保孩子已經記住。那麼剩下的抄寫要麼讓孩子“投機取巧”點,甚至家長可以幫忙抄寫。

2、列出詳細計劃表。

對於做作業拖拉的,家長可以製作學習計劃表。

比如每天放學後的時間計劃表、週末計劃表、假期計劃表。

嚴格按照計劃表來執行。如果做作業時間是一個小時,但孩子做作業時拖拖拉拉,一個小時沒做完。家長這時候要有強大心理,嚴格執行計劃表:禁止孩子再做作業,至於造不成作業的後果,自己負責。

3、找理由不做作業,其實也是拖延症的一種。

明明知道這件事該做,但就是非要拖到最後的時間,才著急忙慌的去做。這一點,在我們成人身上也很明顯。

這是典型的“想”多於“做”。要改正這一點,和孩子交談商量後,一樣制定學習計劃。

只不過學習計劃的重點是:把學習和做作業的時間調整在最前面。

並且在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上,家長也要多一些“說風就是雨”的勁頭,說到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立馬著手去做。以此引導孩子多付諸於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