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

孤夜925


我要向大家强烈推荐一本钱穆先生的《宋明理学概述》。

推荐指数:五颗星

推荐阅读人群:爱读书的人;想寻找学习方法的人;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喜欢与古人对话的人;渴望让自己的学问有系统性的人;想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的人。

推荐理由:

首先,因为它的作者是近代国学大师、国史权威钱穆先生。

其次,这本书整理了从宋初到明末六百余年中近百位名人大家学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其中我们耳熟能详之人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湛若水、钱德洪……

第三点,这本书不但记录了学术的发展与变化融合,还记录了这些先辈们刻苦的学习方法,读来相当励志,绝非现代鸡汤文可相比拟的。

第四点,如若你是对国学十分有兴趣的读者,也会在钱师这本书的序言中,找到远航的船。

写在最后,我就借用此书序言中钱师的话来与大家分享读书学习之法: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头,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矱,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名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

如有国学爱好者,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日后将不断的更新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心得!

以古圣先贤为师,才是最捷径的学习之路。











广老师讲国学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英国作家马特·海格的《活下去的理由》。一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二是最后关于读书的感想。

我一直以为抑郁症这个词跟我的生活不会扯上什么关系,直到去年,我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父亲曾经患上很严重的抑郁症。

多么坚强的姑娘,回忆起那段不堪重负的过往,也开始哽咽,直到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我靠着墙壁,看着站在房间中央的她,原本一直努力忍着没有哭——我想我得平静下来安慰她呀——最后还是没有忍住,眼泪同样糊了满脸。

朋友的父亲后来度过了危险期。然而抑郁症的杀伤力真的太大了。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精神上无法想象的痛苦,也给周围的亲人朋友带来巨大的忧惧。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活下去的理由》,它的介绍是:新锐小说家马特·海格以文学手法剖白自身心理困境,再现一段克服绝望、走出抑郁的生命之旅时,我毫不犹豫的决定:我要阅读它。我希望我能从中体会到一个抑郁症患者内心的真实历程,也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为我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利兹大学的文学硕士马特·海格,在他24岁那年突然患上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自杀。

他和女友离开西班牙伊比萨岛,回到英国的父母身边。他曾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抑郁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几乎与世隔绝,丧失生存能力。后来,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在他自己的主动意识里,开始与抑郁症做抗争,最终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痛苦之战。

13年后,37岁的他把这场抗争写了出来,就是这本《活下去的理由》。这本书一共5节,分别是坠落、着陆、上升、活着、存在,回忆了他最初患上抑郁症的感觉,症状最严重时的场景,开始有好转的迹象,战胜抑郁症的经历,以及基本痊愈之后,对抑郁症的体会与感悟。


马特·海格说,抑郁症患者像被关在两头封堵的隧道里,到处都是黑暗,看不到光;像被沉在海底,看不到希望。他们的头脑里有我们看不见的火,灼烧着他们自己;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魔鬼,在对他们微笑,抚摸他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停不下来的思考,但思考使他们的头脑加倍的惩罚自己。这些无边无际的折磨让他们度日如年,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脱离痛苦。

他们开始变得胆怯,不敢单独自处,也不敢出席社交场合,不敢一个人去街角的商店,甚至害怕别人与他们交谈。

关于抑郁症的医学解说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血清素、伏隔核……不一而足。

然而真正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两样东西,家人的陪伴,以及主动的自我救赎。

作者在书的扉页上写,献给安德莉亚。安德莉亚是他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妻子。他患病期间,安德莉亚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在西班牙的时候是,回到英国之后依然如此。马特·海格不能工作了,安德莉亚一个人工作,撑起家庭的重担;每天陪他散步,鼓励他走到更远一点的地方;试着搬家,给他换个新的环境;陪他聊天,过最低音量的生活;慢慢的鼓励他独自出席宴会,然后自己在附近的咖啡馆里等他以防万一。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和心意。

除此之外,马特·海格自己主动的自我救赎意识也很强烈。他仔细分辨自己的状况与外界刺激的关系,认为什么对自己的情况有帮助,那就坚持。他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着突破自己,扔掉雨伞,直面风雨。

写作、阅读、交谈、旅行、瑜伽、冥想、跑步,这些与抑郁症作战准备的武器,他全部都采用。不知疲倦的阅读,6个月读了比以往5年都要多的书。勇敢的尝试去旅行,头脑被困住的时候,身体还能移动。让身体在不同地理位置间游走,对摆脱不快乐的精神状态有所帮助。

最终,在安德莉亚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主动出击下,抑郁症节节败退。


马特海格最后说,生活在等待着你。虽然你现在被短暂的困在这里,但世界哪儿都不去。如果可以,坚持下去。你有多痛苦,有一天,你就会体验到与这痛苦相等的喜悦。

这是抑郁症患者与抑郁症做斗争的经历,其实也是一个人经历过黑暗,又重新见到光明的经历。

在这本书里,有两次37岁的作者与24岁的自己的对话。

他一直在告诉24岁的自己,痛苦是一笔债,可以用时间偿清,只要你翻过这道坎,新生活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当你身处深渊底部时,永远都不会有清晰的视野。永远不要在凌晨三点做决定。

假如24岁在娱乐会所工作的马特·海格被抑郁症打败了,怎么会有37岁的英国作家马特·海格呢。

每个人都会短时间的身处黑暗之中,痛苦如影随形,但是黑暗总归会过去的,等你冲破黑暗,见到曙光,等你回头望向这段黑暗的过往,你会微笑,你曾经勇敢的度过了这一道难关,你开始变得更加强大。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好到你从未想象过。

人生很长。

隧道尽头有光。


作者在书里还有一段关于阅读的话,我觉得几乎可以是关于阅读最好的诠释了。

阅读是为了找到自我。与我们身在何处相比,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去向何处。每次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都感觉像在找一张藏宝图,而那宝藏就是我自己。但每一张地图都是不完整的,我只有读完全部的书,才能找到宝藏,因而这个找到最好自我的过程是一场无尽的远征。


LiuRachel244


良心推荐一个作家给你,高中时给我最大影响的一个人----毕淑敏

毕淑敏的大部分作品我都有读过,她是一个集军人、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等多称号为一身的奇女子。当初就是因为她的当兵11年经历让我更加喜欢她,更加愿意去读她的作品。我的选择没有错,她的作品在我高中时期帮过了很多,她的文笔是偏心理,治愈系的风格。


她的代表作有文学类作品:《心灵游戏》《心灵密码》《带上灵魂去旅行》《精神的三间小屋》、《送你一颗光芒海》、《血玲珑》、《红处方》、《女心理师上/下》等

散文类作品:《女生:我悄悄对你说》、《我很重要》、《柔和的力量》、《你要好好爱自己》、《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藏在这世间的优美》、《心灵处方》

我的一个摘抄本里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她的经典语录,在高中学习压力大,彷徨无措,考试失意等的情况下我都会去翻阅她的书籍或看看自己的的摘抄,平和修复自己脆弱的小心灵。更多的时候,它是我逃避现实、逃避学习的一个借口吧。反正我也是在学习啊,不是吗?

印象深刻的《心灵游戏》里-----生命的五样,一个小游戏:拿出一张白纸,写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完后想一下,从这五样东西里划掉其中一个最不重要的一样,剩下四样;然后在剩下的四样中再划去一个,以此类推,剩下最后一个到底是什么。这个小游戏也可以运用在你的生活工作上面。

经典语录:

1、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我很重要》

2、好心情并不来源于一帆风顺,而是生长于一种从容和坚定的勇气中。----《幸福的七种颜色》

3、你刚才说研磨很慢,我觉得就好在这个慢字上面。要那么快干什么?慢慢地磨墨,慢慢地想,慢慢地积攒情绪,慢慢地琢磨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式吗?----《带上灵魂去旅行》

4、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精神的三间小屋》


纯蓝之潇


我隆重推荐《朗读手册》,这是美国作家写的。我曾在五年前读过,此后每年暑假,当懒惰没有方向和目标时,就拿出来读。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教育是有用的,是有意义的,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

比如,唐氏儿童、智障儿童,只要坚持,只要教育得法,也是可以改变,并成为正常的、有劳动能力,可以自食其力的人。


阳光每一



[cp]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就是我今天介绍的余华的《第七天》的开头,对于看书,我个人看书时对于太过学术的看不下去,太过玄幻,言情的又觉得毫无意义,所以今天介绍时就选择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很残酷但却很现实的小说,这是我上高中时,花了两个午休看的书,没有细研读,也没有囫囵吞枣,算是逐字逐句看完,在这短短的故事里将人生几件大事交代了清楚,由主人公为引子,将几个人的故事慢慢扯出来,书里的的故事是用荒诞的笔法讲述了了一个普通人死后7天的故事,这本书一共有7章,每一章就是一天,这就有些像【十日谈】。整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当主人公涉及不到的地方,作者就用蝉脱的方式继续用第一人称写【肖庆】,这本小说里学术性的东西可以说是没有,都是一些巨大的新闻事件,暴力拆迁,灾后隐瞒死亡人数,死婴当医疗垃圾,但在主人公眼里这些确实见怪不怪的日常,每一件事都发生在他的身边,许多人都会好奇,主人公杨飞不是死了么,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故事的开头并没有写主人公为何而死,而是直接写了主人公自己收拾遗容,自己去殡仪馆,因为自己没有骨灰盒,也没有墓地,就决定自己不进行火化,走在路上开始回忆起死前的点点滴滴,在漫无目的行走的路上遇见了他的前妻以及鼠妹等人物

这本书的故事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

文中看着冷酷,但也有着火柴一样的温暖,比如主人公前妻李青的后悔,只承认许飞一个丈夫,郑家夫妇虽然无辜死去,但他们却有一个坚强的女儿。

这部小说就向今敏的《未麻的部屋》虽说不出什么意义,但直击我的心

许多人都说,《第七天


》中余华的文笔大大退步,我倒觉得何必拘泥于此,本就是本小说,打发时间而已,比起许多无病呻吟的小说,这部小说用当下新闻素材,具有极大的风险,这部小说里读到了现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里的疼痛。还是值得一看。


梵璃


影响我长大的一本书,是我初中时代看的爸爸的红书,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不说毛主席那一代伟人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让我坚定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和我爸爸一样的好人。老爸是建国前老干部。局级。父亲是沿着老一辈们的道路走完人生的。我坚信我也是。


煊鈺姐姐


新年过后,第一天上班。整个公司里黑乎乎的,了无人烟。也好,可以安静地忙自己的事情。

月底是我例行整理书单的日子。翻看记录,1月份读了9本书,写了21篇文。因为1月底正好赶上过年,事情比以往要多,所以对于这个数据我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起码,没有自责的感觉。

有时候明明做了很多,却依然开心不起来,那是因为没有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现在的我已经很少与别人计较,大多时候都在跟自己死磕。

因为知道与别人计较到最后,依然不会开心。唯有满足自己设定的目标,整个人才会由内而外的舒坦。也许这就是成熟了吧!

不好意思,跑题了。还是说说推荐的这5本书吧,希望可以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1.《极简》 作者:【美】乔舒亚·贝克尔

【美】乔舒亚·贝克尔

极简生活不是极简设计。极简生活是风靡全球、一项正在全世界推行的运动,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它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设计、艺术、哲学上的极简主义都没有直接联系,而极简主义者也是指践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人。

极简生活最美好的地方,不在于你会失去什么,而是你会得到什么。

本书是一本倡导“极简主义主活”的励志佳作。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的物品清理入手,提出正是因为现代人积累了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物质积累过程中迷失了真正的生活目标。通过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从已拥有物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找到自由的感觉,并能投入更多精力、财力去追求自己更伟大的梦想。

2.《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 作者:【日】久世浩司

【日】久世浩司

面试失败后灰心丧气

开展新项目时瞻前顾后

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改变

烦恼家庭与事业无法兼顾

面对讨厌的工作拖延症发作

心里一有事就彻夜辗转难眠

……

此类种种,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轮番上演。

我们疑惑:为什么同样是才华横溢的商业精英,有人能攀上高峰,有人却折戟而归?

我们不解: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害怕失败、逃避任务、裹足不前的消极状态?

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抗压能力太弱。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积极乐观地向前看,而是要掌握在逆境中直面消极情绪、应对压力的技巧。

曾在世界500强宝洁公司任职的日本作家久世浩司在《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一书中提出了培养抗压力的实用技能,这些诀窍也是他在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进行培训时所授内容的精华所在。

不只是商业人士,从企业到院校,从老人到儿童,掌握抗压力就像养成定期运动的好习惯一样,可以让任何人收益终生。

从今天起,摆脱找借口的生活方式和逃避机会的工作方式,朝着崭新的自己迈出第一步吧!

3.《整理情绪的力量》 作者:【日】有川真由美

【日】有川真由美

“心情烦躁,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

“生了一肚子气,听不进对方的意见。”

“提不起干劲来,没法好好工作。”

“焦虑万分,不能冷静地行动。”

……

此类种种,都是没有整理好情绪垃圾的后果。虽然心里明白要怎样做,可就是会被情绪牵着走。

人人都有陷入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如何应对消极情绪便成了实现目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然而,情绪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我们在失去理性的时候,甚至会连想调整情绪这件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一味为情绪所累。因此,一旦落入消极情绪的沼泽,便无法轻易脱身。

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作家有川真由美在《整理情绪的力量》一书中说,情绪如同马车,理性是缰绳。手腕高明的驾车者懂得平复自己的情绪,安抚它、取悦它,心情愉快地享受自己的人生之旅。

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要用怎样的态度去接受它们。如果想要协调好自己与周围和现实的关系,就必须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川真由美倡导的“情绪整理”方法旨在帮助我们协调情绪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她从愤怒开始,列举了如焦躁、孤独、疲惫、怨恨、嫉妒、自卑、逃避、怠惰、后悔和不安等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垃圾和消极状态,并讲述了整理情绪的12个关键。它将会教你辨识这此些堆积在内心的污泥,用简单实用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摆脱它们的影响。

4.《微习惯》作者:【美】斯蒂芬·盖斯

【美】斯蒂芬·盖斯

安东尼·罗宾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有时候我们无法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我们本身,而是我们采用的策略。这个时候可以试试微习惯。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比如,你想健身,可以从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开始,你想写作,可以从每天写50字开始,你想阅读,可以从每天读一页书开始。时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做起来没有任何负担的习惯。

5.《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作者:[日]矢岛美由希

[日]矢岛美由希

不知道你是否有每天列行动计划的习惯,我有。我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摊开草稿纸,列出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完成一个在后面画个勾。近期我又找到了一个比罗列事项更好用的工具。

这个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大脑想法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它是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

看一看画好的思维导图,我们就会发现,脑子里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都被井然有序地整理在了纸上。主题画在中央,从中延伸出的粗线上记录着重要的信息;粗线上又分出线条,记录着更为具体的内容。要素在“线条”的作用下自动进行了分类。是思维导图替我们理清了脑内信息,这么说或许也不为过。

它可以帮助我们与人交流、撰写文案,应对紧急情况,抓住重点,学习充电,加深理解,外出游玩,制定行动计划等等。

2018,不妨学着制作思维导图,相信得心应手之后你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余小鱼


《追风筝的人》,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做。

我和我仆人的儿子(后来才知道是我同父异母的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我们在同一个院子同一片草地迈出了第一步,说出了一个字,而他——阿里说出的是我的名字。阿里勇敢,真诚,善良,而我懦弱,虚伪,妒忌。在受到比我大的孩子欺负时,阿里总会挺身而出,挡在我的面前,即使他害怕的双腿颤抖,而我除了后退,一无所用。

阿里更像是爸爸的孩子,他的品质和爸爸一模一样,而我根本就是个废物。爸爸似乎也更在乎阿里,在乎一个仆人的孩子。也许我连仆人都不如吧,嫉妒在我心里生长,我渴望爸爸的认同。

冬天所有的小孩都会出来当风筝,它们互相缠打,割裂,最终飞翔在天空并且将它带回来的就是胜者,得到尊重。爸爸从小便是胜者,此刻他在房顶,观看这场比赛,观看着我,只要我飞翔到最后,爸爸肯定会将我放在心上。而喜事来临伴随着罪恶,悲剧。

为了我的胜利,不必要的虚荣心。阿里冲着向风筝掉落的风向跑去,带回我胜利的证据。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最终,阿里带回来了,染血的蓝风筝,我跟在他的后面,就看见他在巷子里被凌辱,对一个女孩子一样的凌辱,我看见他的眼神,羔羊一样的眼神。死死的抓住风筝,而他明明只要交出风筝就可以逃过一劫。而我躲在巷子后面。就看着这一切发生,是害怕,是嫉妒,还是高兴。

阿里,他没有把你当过朋友,否则他为什么总在没有人时候才搭理你,在和客人交谈时从来没有叫上你,你只是个丑陋的宠物。这是他人的话语。也许是我的心声,无论如何这使我愧疚。后来阿里离开了,而我从来没有一句道歉,无论如何懦弱的人始终懦弱。

战争爆发了,我跟随爸爸经过艰难逃到了美国。也许我早就将往事忘却,也许我就是这么无耻。我的管家告诉我,阿里死了,希望我去阿富汗,那个我的故乡却充满战乱的地方接回他的孩子。我在美国,这里安详,作为一个作家,我算是一个体面人,现在为了一个仆人的孩子,让我去到那个可能一去不返的地方。我的愧疚是无耻,我始终懦弱。直到真相来临,阿里是我同父异母的兄弟,我最终终于选择穿越战火,不顾生死。去接回我的侄子,我的“勇敢”。

我省略了很多情节,原谅我这生硬的语言描述不出作者的千分之一。我也不愿剖析作者的意图,我希望感兴趣的人都去阅读它,它会使你流泪,但胸膛发热。


风里有鬼影视怪说


不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别的书,就给你推荐几本我最近刚看完的吧。

文学类:

①《岛上书店》

这是一个关于书、孤独和救赎的故事。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在刚出场时都很糟糕,他们有的非常孤独,有的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有的被人遗弃,有的因为小时候被老师打击而没怎么读过书……但当他们走近彼此的时候,像产生化学反应一般,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生:孤独者有了妻子和女儿,伊斯梅摆脱了失败的婚姻找到了真爱,不怎么读书的兰比亚斯警长爱上了读书,并且在书店老板死后接手了书店……读这本书真的会觉得非常暖,这本书也更让我相信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一切都会变得顺理成章。

 

 ②《文化苦旅》

我一直觉得“苦”这个字用的太好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一直觉得很压抑,但它真的是一本好书。它通过作者在旅途中的思考揭示了文化的深度和锐度,书中也有作者对当时的时事以及他的朋友们的看法与思考。这本书可以引导读者去思考山水、建筑、文化,甚至是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它让我知道了深度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旅行更有深度的话,这绝对是一本不错的教科书。

PS: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不适合病人读,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要看!

 

③《重走诸葛亮北伐之路》

 这是一本游记——一本关于诸葛亮的游记,通过山水、建筑来追忆诸葛亮、追忆三国。虽然四个吐槽大师的对话妙趣横生,虽然作者也觉得这本书没有很深沉,但是当我思考书中所写的内容时,还是不可避免的感觉到了一丝悲伤,不过与《文化苦旅》不同,这本书终究还是诙谐幽默的。这本书中也有很多的历史典故,我觉得我见到了一个文人的世界,如果我以后的旅行可以是这样的,那真是妙不可言。当然啦,如果是亮粉的话一定不可以错过这本书。

心理学类(少涉及或不涉及专业知识 不晦涩):

①《公主走进黑森林》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童话,我以前从来没想到可以从童话中读出这么多东西,虽然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但是它并没有很晦涩,非常适合作为成人童话来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

 

 ②《手写人生》

这同样也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书中教读者如何用手写日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这本书比较特别的一点是它不是一上来就讲该怎么写手写日记,而是先通过实验所得等来讲手写日记有什么作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可信度比较高。







吟风轩


我推荐一本书叫《微习惯》,这本书是我一年前看的书,当时我的状态是刚有自己的宝宝,宝宝四个月,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真是不知道如何着手生活了,虽然认为少女的自我自律性很强,但为人妇,为人母后才发现,一直在定计划,取消计划,定规矩,取消规矩的无限循环中。一种崩溃的状态,就在这时我遇见了《微习惯》这本书。

现在想来这本书忘记了很多,但是深入我心的那部分却没有忘记一丢丢,譬如:

你想开始跑步,打开朋友圈发现各位都是跑半马,一马的大拿,你可能一下子怂了,刚刚树立的雄心壮志都被狗啃了,那么《微习惯》这本书告诉你无所谓啊,你从每次跑五米开始,再不行一开始起床穿运动服就算完成,是不是很有意思,当时读完觉得淋漓尽至啊,就又看了一遍。

我想说的是读完《微习惯》这本书对我自己的改变……我那时就想让自己多读书,我一开始要求自己每天读一段就好,后来变成一页,后来变成十页,现在我每天能够稳定在刷一百页,是不是很惊喜,是不是很意外。

在《微习惯》这本书里还有对动机的明确解释,因为毕竟一年前读过两遍的书能够记住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处于定废计划的恶性循环中,或者你想做一件事却无从下手,那么我建议你可以读下《微习惯》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