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额贷款铺天盖地,究竟是好是坏?

书法惠老师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小额贷款铺天盖地,背后原因惹人深思,至于好坏,可以认为弊远大于利。


财智成功认为,小额贷款兴起有三方面原因:

1、实体经济赚钱难,大量资金进入金融领域;

2、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抽贷使得资金需求激增,此外小额贷款也成为炒房客的重要资金来源;

3、年轻人透支消费习惯开始形成;


资金会向利润高的方向流动,炒房资金如此,做小额贷款的资金同样如此。在行业刚刚兴起的前期,小额贷款基本意味着高利贷,年利率甚至远远超出100%。从资本论的角度讲,超高利润已经到了践踏人间法律的程度,资本自然就如同嗜血饿狼一样疯狂跟进。


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银行近几年抽贷的情况比较严重。民营企业本来就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紧张,一旦遭遇抽贷,原本经营状况不错的企业也会瞬间崩塌。银行缺乏大局意识,宁肯大手笔支援炒房,也不愿意放贷给民营企业,这使得小额贷款和P2P平台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炒房客来说,动用高杠杆炒房是获得高收益的根本,而小额贷款成为最容易拿到的贷款,虽然成本高了一些。在银行贷款收紧后,炒房客的资金一部分就来自于小额贷款。


智能手机的普及,小视频和直播的火爆,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网络上存在众多炫富行为,部分年轻人心态失衡,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大品牌追求高消费。在没有收入或者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消费水平远远超出,当卯吃寅粮都不足以弥补亏空时,小额贷款成了救命稻草。哪怕明知道利率很高,年轻人也选择了饮鸩止渴,甚至为了还贷走上放弃自尊甚至犯罪的道路,更有大批年轻人选择了坑爹。


实际上,小额贷款的利率过高,远远超出银行贷款利率,超出贷款基准利率普遍五倍以上。对于借款企业来说,正常经营的利润很难支撑这样的利率,最多只能延缓死亡。一旦有企业依赖小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时,其实多数已经注定破产了。


总体而言,小额贷款对于弊大于利,好处屈指可数,坏处一言难尽,只能说征信体系不健全,银行服务水平太差的情况下有了小额贷款机构的生存空间。如果银行和支付宝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们将会迅速消亡。


财智成功


小额贷款确实铺天盖地,到处都有小广告。所以很多人对小额贷款印象不好,认为这是高利贷。

不过我们也要了解清楚,小额贷款究竟包含哪些种类?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企业为核心的综合消费贷款,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上限是根据各放款机构确定,有的是30万元,有的是50万元。

多数小额贷款都是需要提供担保的,最常见的就是房子和担保人。

大家最熟悉的小额担保创业贷款,其实担保主体是各地成立的小额担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贷款公司,多数是政府提供的公益服务机构,但是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也要求贷款人提供房子和担保人等反担保。

不需要提供担保的是信用贷款。信用卡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信用卡一旦超期就会被收取5%的滞纳金,最低10元或1美元。另外,每天还要计算5/万的罚息,相当于年化18.25%。这么算起来,差不多就相当于24%的法院支持最高利率了。

P2P平台的贷款。P2P平台的借款利率一般也不低,多数在10~24%。其实P2P平台并不仅仅是利率高,还有一个收费就是服务费或者平台担保费,这也相当于年化1~4%的利息。

“校园贷”,是不得不说的一种特殊现象。他正常来说包含5种形式,比较正常的有银行贷款、电商平台信用、消费金融公司,比较有问题的是P2P贷款(网贷平台),严重违法的是民间私贷就是传说中的高利贷。

不少到处贴条的小额贷款,都是属于民间私贷公司。虽然他们号称贷款利率不高,有的甚至只有6~7%的利率,但实际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服务费、砍头息,还有714高炮这样的套路贷。

所谓714高炮,实际上是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种套路贷。通过7天和14天的超高息贷款,“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有的人从7000元借款,三个月滚到50万元。

一旦跟他们接触,就会受到频繁骚扰。而且暴力催收也往往发生在这些公司身上。所以,对这些民间私贷公司一定要敬而远之。


暖心人社


刀枪是好是坏,就看谁用了,用好了就可以保护自己,用不好就是犯罪,小额贷款也一样,真是急用钱并且有还款来源,你可以用,要是单纯为了挥霍应急那就没必要了,只会挖坑埋自己。

现在网贷公司越来越多,也就说明了这是金融大势所趋,网贷公司是利弊共存的。

利:网贷公司确实是门槛低解决了在银行以及别处借不到钱的人们的难题,不伤自尊谁借谁有。

弊:网贷的利息确实是比银行的高,所以网贷就是把双刃剑,需要理性面对,可以偶尔的在急需用钱时找网贷,不应对网贷产生依赖,否则会深陷其中。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小额网贷一旦逾期不还,首先就要面临高额的罚息,以及违约金等,除此之外,还要面临平台的花式催收,尤其是平台将催收交给第三方之后,所要面临的催收手段是非常恶劣的,虽然网贷不上征信,但是不良记录会留在网贷大数据中,网贷大数据是一种面向贷款机构的第三方征信查询系统,他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将各类网贷平台的贷款记录整合在一起。

想要知道自己的网贷大数据还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找到“全清宝”这个公众号得到网贷大数据报告,里面包含了网贷历史记录、网贷预期及详细负债情况,失信信息以及网贷黑名单等信息。




卡代还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不好,非常糟糕!本人就是这些小额贷款的失足者,也不能说是受害者了,毕竟都是自己去找死的,不怨人家!

缺钱的时候就像溺水的人一样,有根稻草都要抓住不放,这些小额贷款就是水面的稻草,给溺水的人希望,却毫无用处。

小额贷款本身就额度低,金额不大,那点钱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帮助不大,但是利息却高,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分期支付,而且时效短,基本都是十二期,借一两万,当月就增加了两千多债务,可是那两万根本不会给你每月增加两千的收入,于是自己本来就要沉水了,又在自己身上绑了一块砖,加速了自己破产的时间,所以靠小额贷款来度过难关纯粹就是饮鸩止渴,自杀呢!

当你自己苦苦支撑还款后才发觉,那款真心还不完,人家收你几个月的钱,本金就回去了大半,你算一下,欠款几乎没变,还是你该的两万,辛苦半天,发财的是小贷公司,因为人家的利息永远是按当初的本金来计算的,可是你每月都在还他本金,你以为利息才是六点多,实际五十点都不止,为什么那么多小贷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原因,赚大钱啊!

奉劝缺钱的朋友,真心别去碰小贷公司,不但帮不了你,还会加速你财务的恶化,多少做生意的人都是这样死去的!惨痛教训,铭记一生!


老谢大烟枪


有一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小额贷款公司给人的第一映像就是:不正规、违法、高利贷、暴利催收等。

无论你是恨它还是离不开它,小额贷款公司在各个地域,各个不同的城市都扎根生长下去了,究其原因,还是有市场需求。

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

一、资金成本高,贷款利率也相对高于银行渠道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所以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只能发放期限短、流动性高的小额贷款,资金成本较高,相应的发放贷款的利率也较高。

二、一般以无担保的信用类贷款为主

小贷公司的服务对象多为城市个体业主和中小微企业,其本身抗风险能力弱,逾期、延期还款时有发生,加之抵押担保不落实、权利被悬空,出现客户恶意欠贷的信用风险。

三、客户群体大多数信用条件较差

但凡是可以通过正规银行渠道获得贷款的个人和企业都不会和小额贷款公司打交道。在同等的条件和资金获得代价上,付出的利息明显高于银行渠道。

四、本身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承担的违约风险较大

小额贷款公司所面对的客户差异性大,一般是银行信贷政策限制或淘汰的客户,本身基础信息数据不完善,加上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难以获得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持,造成小贷公司评估依据不充分造成的决策损失。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意义:

弥补资金市场空缺,为小微企业短期融资提供帮助

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严格性和高门槛,且近年来此缺口呈放大趋势,多数中小企业在寻求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无门的情况下,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为满足生产所需而达成的一种市场选择。

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充分满足“小额贷款”的需求量,依据供需平衡的市场导向,小额贷款利率价格自然会随着下跌。正因大量货币资金被贷给了多数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少许有关系的民营企业,才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和“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适当满足。

当然,公众对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偏见,除了常规的高利放贷、素质低下、管理混乱的误解外,甚至有些监管部门的意识里还交织着对民间金融的恐惧与道德教化倾向。这对经济常态下新兴行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财经札记


现在小额贷款铺天盖地,不是好事。

小额贷款铺天盖地,说明了我们的银行出了问题。

小额贷款永远只是银行的补充,不能让人们感觉到缺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银行,而是小额贷款公司。这是不正常的。

存款、贷款是银行的基本业务,银行应当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各种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小额贷款公司敢于承担的问题,我们银行就不敢承担了吗?小额贷款公司能做的业务,我们银行就做不了了吗?值得银行反思。

小额贷款这个补充,对银行来说永远不是主流,小额贷款铺天盖地,只能说明银行出了问题:不是存款出了问题,就是贷款出了问题或者二者兼有问题。



小额贷款铺天盖地,说明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成立的。小额贷款铺天盖地,那绝不是小额贷款公司铺天盖地,而是小额贷款业务铺天盖地。

既然小额贷款公司不能随便成立,那么小额贷款业务为什么会铺天盖地呢?那说明:到处都是中介机构从事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不了,在没有正规的组织机构的情况下,就三五个一群,开一间铺子,小额放贷。没有申请,没有批准,小额贷款却铺天盖地,这说明我们的金融管理、市场管理,都出了问题。



小额贷款铺天盖地,任其发展,隐患很大,必须法律规范,加强监督,严厉打击。

小额贷款的悲剧一再上演,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法律允许的民间借贷是1对1的问题,是出借方和借款方直接1对1建立借款合同关系,这是法律允许的。

而生活中更多的则是通过中介建立借款合同关系,在法律上似乎并不禁止,但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必须加以规范,好在已经引起国家重视。

民间借贷、小额贷款最危险的是:集中社会上的不特定人群的资金,然后以民间借贷的方式放贷给资金需求者。这种方式直接扰乱了金融秩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必须严厉打击。

因民间借贷所引起的尾随、跟踪等软暴力式的催逼债务行为,国家已经立法 明令禁止,严厉打击。

民间借贷的泛滥,表明人民群众对理财需求的渴望十分强烈。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手中有了一些积蓄。把手中的资金活起来,借贷给需求者,对双方都好。

但屡屡出现问题,一方面表明人们理财需求的增强,同时也表明人们理财技能不足。

面对人们对理财的强烈渴望,需要给予引导和指导。


罗律啰嗦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利大于弊,让很多人盲目举债,最后到债台高筑、无法偿还的地步,也酿造了很多问题。

现在小额贷款铺天盖地,主要很多是一些不法的金融组织或社会高利贷组织使出来的招术,虽然可能对一些在国家正规金融组织贷不到款的人带来一定的融资方便,但事实上很多也让这些条件不具备贷款的人去盲目借贷,结果深陷债务漩涡,发生了很多经济案件。

事实上,小额贷款满天飞也是正规金融组织不作为的一种表现,贷款门槛高,且大都要求有担保抵押物,让很多有正当融资需求而经济条件较差的人被拒之门外,将他们推向了小额贷款市场。因此,也从根本抑制小额贷款过度膨胀,还是要正规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创新小额信用贷款产品,让有正当融资需求的人都能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那么小额贷款市场乱象就可最终遏制。



开伟观察


小额贷款的横行其实揭露了社会许多的弊病,其害处远远比益处来的多得多。不少小额贷款的年化贷款利率都能达到 24%,甚至有些还突破了“底线”,触碰了高利贷的边缘。


为什么小额贷款会如此横行?

1、有利可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为有利益的存在,所以各路资金才会向小额贷款聚集。很多小额贷款看似按日计息,打着“日息万分之五”的旗号吸引消费者去贷款,其实折合成年利率达到了惊人的 18%,这可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得多得多,各路资金因此蜂拥而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2、超前消费观念的普及。老祖宗留下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在“独生子女”的大环境下彻底被改变了。很多孩子即便是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家里就一个孩子,数个长辈像伺候皇帝一样哄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富贵病。长大成人后,仍旧改不掉一贯以来的陋习,钱不够花,又拉不下脸问父母要钱,能怎么办?只能向小额借贷平台借钱呗。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市场,小额贷款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3、攀比心理的作祟。但凡朋友圈晒出来的都是精致的食物、美好的妆容、漂亮的汽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装备”,我们都已经习惯于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认为最贵、最有面子的状态呈现给朋友。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攀比就越来越突出、为了有面子而不惜突破自己的经济实力去购买LV的包包、上千元的耐克鞋。在这样的消费状态下,月薪很快就干瘪了,为了维持倍有面子的生活,依靠借贷续血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小额贷款的横行有哪些坏处

(1)增大了企业、个人的债务负担。普通的银行贷款五年期以上年利率不过也就 5 - 6%,但是小额借贷动辄就要年化 18% 乃至 24% !不少企业一年的净利率或许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个人的工资增长速度就更不用提了。过高的债务杠杆使得企业、居民不堪重负,很容易由此引发债务危机。


(2)资金的错配更加严峻。资金都是势利的,哪里有钱赚就会蜂拥钻向哪里。正是因为小额贷款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回报率,所以大家都一窝蜂向这里集聚。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额贷款本质上并不创造价值,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也不能提升科技、文化的软实力,只会加重大众的负担


本质上小额贷款的风靡和房地产一样,使用一种“相互伤害”的方式在牟取盈利,最后大家都是这个困局中的受害者。


实业家看到了小额贷款的利润也不会安安心心搞实业了,轻松赚大钱的事情谁不愿意干呢?什么造车的、家禽的、卖冰棍的都一窝蜂去搞小额贷款了,实体企业都荒废了没人愿意去做了,经济发展还能好起来吗?


总结

小额贷款的风靡是社会的悲哀,钱都被放款的人赚走了,还有谁愿意闷下头去干实业呢?


浮云财经观


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小贷机构的存在是利大于弊,是好事。当然,小贷机构也需要监管,保障其良性发展,避免陷入人人喊打的局面。

分两个层面来看,对宏观层面,比如社会经济发展之类的而言,利大于弊。因为大型金融机构精力和能力有限,无法覆盖所有的融资需求,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这种层面,有小贷机构能够覆盖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需求,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来看,都是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盘活资金流通的,因此是利大于弊。

对于微观层面,比如借小贷的个人和中小微企业而言,其实也是利大于弊。简单说,就是以前想借钱借不到,今天总算有地方可以借钱了。这当然是好事。虽然我猜会有不少人说,小贷机构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债台高筑,陷入泥潭,但从无到有总归是好事,至少比以前的高利贷好太多了吧。而且,要不要借钱总归是你自己,作为成年人能够自行决定的。

因此,我认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小贷机构的存在,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


莫事来嗑


一切经济现象从来都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如何使用?

小额贷款的出现是国家针对国内民营企业呼吁贷款难的问题,为扩大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而推出的金融政策。客观来说,也确实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解决了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同时也给社会闲散资金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活跃了金融市场。然而由于门槛不高,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监管滞后且偏弱,从而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经营机构和无良的营运手段,快速滋生成邪恶的社会毒瘤。同时,也导致了消费过度增长。

我承认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所谓三驾马车的一驾),但本人一向不赞同刺激消费说,反对使用外部因素来激化消费,被动消费!消费一定属于消费者个人的主观意愿,完全出自内生的需要。换句话说,任何外部不应该为了增长而触碰这一驾。否则就有拔苗助长、竭泽而渔之嫌。

传统的东方,一向视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为美德,崇尚勤劳与节俭并立。小额贷款促使了提前消费,将超前消费变得相对简单容易了,从而使得靠劳动获得丧失了说服力,传统文化美德受到了异化!这便是现象可能带来的另一面。

因此,好或者不好,因人而宜了。依本人趋于保守的经济观念,不认为这是个好的现象,尤其是在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国人整体财富观念尚处初级阶段的当下,小额信贷渠道过多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