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導語:小年這一天,筆者在山西博物院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吳百鎖老人為觀眾義務印製年畫送祝福,作為絳州木版年畫的傳承者,吳百鎖已63歲,一直在致力於推廣傳統文化,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木版年畫。今年是鼠年,吳百鎖新刻制了年畫《老鼠拉金瓜》,寓意子孫滿家,人丁興旺。本期深閱讀,讓我們跟隨吳百鎖來追尋記憶裡的年味,瞭解木版年畫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年畫《老鼠拉金瓜》

結緣木版年畫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絳州木版年畫時,就被它古樸的線條和厚重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當我越是深入地瞭解這種文化,越是被它的歷史感和形式美所震撼。懷著對木版年畫的痴迷,在妻子的支持下,我多年來堅持蒐集、整理、保護老版、老畫稿、老畫卷,多次走訪版畫老藝人,學習版畫製作技藝,致力於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精緻而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

——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年畫《老鼠拉金瓜》

吳百鎖自幼生長在新絳縣城龍興寺旁。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使他對絳州鼓樂、貢墨筆寶、剪紙、麵塑等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家裡敲敲打打、舞文弄墨,大人們把他稱為小文化人。高中畢業後,他到店頭村插隊鍛鍊。

一次,他來到一戶農家,看到一塊黑不溜秋的木板,他問主人這是什麼,主人告訴他:“別小看這不起眼的硬木疙瘩,卻是少則近百年、多則近千年的文物,塗上印油,印在紙上,就是活靈活現的木版年畫。”從那時起,這其貌不揚的硬木疙瘩就在他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之後,為了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吳百鎖和妻子李華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到收集、保護、整理、研究絳州木版年畫上。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吳百鎖和妻子李華

先後到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山西臨汾等木版年畫主產區參觀學習版畫製作技藝,集各家之所長。

“傳統文化是國寶,丟失了就不會再生,我們這一代要承上啟下,使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吳百鎖說。現今,吳百鎖收藏保護的各個時期的原有老木板有千餘塊,各個朝代和地區的原有老年畫千餘張,可製作各類年畫近千幅。

其中有百餘對各類門神、百餘塊戲曲故事版畫、百餘種神祇類年畫,還有500餘中藥藥方,都是十分珍貴的傳世古版。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尉遲恭秦叔寶》門神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收藏的絳州小木版年畫

收藏的最小的絳州木版年畫比拇指還小,最大的《福壽祿》作品長寬近2米,為現今全國最大的單幅木版年畫。

其中,有61塊版畫錄入《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絳州卷》一書。收藏中有數十塊絳州木版年畫孤版珍品,這些孤版珍品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都是十分珍貴的研究資料,吳百鎖對保護、傳承、發展、弘揚絳州木版年畫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吳百鎖不僅收藏,近十年來,還開始鑽研木版畫印版的雕刻、創作。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木版年畫是一門藝術,沒有那麼容易,木版的雕刻製作,不僅要求形象生動逼真,而且要寓意深刻,印製中線條粗細、色彩搭配、暗淡柔和、層次分明,要給人一種立體感和舒適美。

吳百鎖自費到畫院向大師請教,到農村向農民收集他們喜聞樂見的畫面。經過幾年的奮發努力,吳百鎖熟練地掌握了刻版、印製技術。

傳承中將木版年畫大膽創新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老鼠娶親》

宋朝早期,木版畫用於雕版書籍中,到明代中期被擴展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百姓敬奉的各路神仙門神、灶王爺、觀音、送子天女像都是木版畫的內容題材。

木版畫也是古時百姓裝扮居室的家居藝術品,日常生活中的炕圍、牆圍也多用木版畫,有點像現在的壁紙。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出入平安 富貴花開》

遇到一些求教和購置木版年畫的人,吳百鎖都會給以耐心的講解和傳教,對他的這種態度,有的人大惑不解,吳百鎖說,“非物質文化是社會的共同財富,推廣得越廣泛,製作的人越多,越能使非物質文化傳播開來、發揚光大。我們傳承的不僅僅是源遠流長的文化,更是民族文化的結晶。”

吳百鎖還意識到,要使木版年畫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就不能只守住家門口這塊地盤,而是要走出去擴大宣傳,使群眾瞭解、接受、喜愛這一文化遺產,這樣才能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正是本著這一理念,只要哪裡開辦研討會,哪裡舉辦會展,吳百鎖都不錯過機會,積極主動參與。現如今,絳州二天門木版年畫社已在山西晉寶齋舉辦“河東明清木版年畫展”,於太原美術館舉辦“歡樂中國年絳州木版年畫展”,於蘇州美術館參加“山西木版年畫精品展”,參加“太行故事—民俗版畫展”山西巡展等。應邀參加第三十屆匈牙利國際手工藝術節,晉川民俗文化進澳門活動,中國產品進蒙古、深圳文博會,北京、天津、上海等各類展會,並積極參加各類非遺進校園、非遺進軍營等活動。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劉海戲蟾 步步灑錢》

多年來,在吳百鎖夫婦的努力下,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的作品在傳承傳統木版年畫的基礎上又有創新、發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得到了各界專家、學者的認可。目前可製作幾百個品種的絳州木版年畫系列產品,並有多幅作品獲得全國獎項。

每日深閱讀,持續更文,感謝閱讀與關注!

非遺傳承|追憶年味,如何讓消失的年俗木版年畫重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