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圖譜在買房面前,他們最無底氣,卻最瀟灑

“90後”圖譜在買房面前,他們最無底氣,卻最瀟灑

年輕人從來都是樓市中的購房主力

“90后”图谱在买房面前,他们最无底气,却最潇洒

每一代都有不一樣的置業故事

“90后”图谱在买房面前,他们最无底气,却最潇洒

結婚、生子、購房,這樣的人生大事,在每一代人面前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據說人這一生有三個階段: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許孩子是普通人——從正視平凡的那一刻起,一個人便開始接受現實,承擔起責任。

2020年的新年鐘聲已經敲響,如今,第一批“90後”(指出生年份介於1990年-1999年的人群)已經“三十而立”了。聲稱“90後不買房”的驚人言論似乎還在耳邊,“90後”卻已經毫無二致地與前輩“80後”(指出生年份介於1980年-1989年的人群)一樣,默默接過了買房的棒。

調查顯示,如今“90後”購房人群佔比越來越大,在2019年廣州一、二手樓市的買房群體當中,“90後”買家的購房佔比大幅升至20%,已經超越“70後”成為樓市成交的第二主力。

“90後”買家佔比

從4%升至20%

綜合合富置業、廣州鏈家、中原地產的成交數據分析,在近年廣州一、二手樓市的買房群體當中,“80後”一直佔據成交主力位置,近半購房個案的置業群體為“80後”。不過,“90後”後來居上的置業力量不容忽視。

“70後”與“90後”買家的佔比,在近年來走勢剛好相反。2013年“70後”(指出生年份介於1970年-1979年的人群)買家的購房佔比高達三成,之後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到2019年降至不足兩成。

“90後”逐漸成為廣州樓市不可忽視的購房群體。數據顯示,“90後”買家的購房佔比,從2013年的4%大幅升至2019年的20%,增長速度相當明顯。

“90後”的最愛:愛黃埔超過愛番禺

目前,“90後”是廣州樓市剛需群體的主要構成,其置業軌跡折射出城市外拓的趨勢與房價的擠出效應。

由於房價一路走高,如果要買一手新房,在中心區“90後”的置業機會並不多,只能往外尋找機會。

過去幾年,在次中心區中,番禺和黃埔是“90後”置業的最愛。不過,隨著番禺一手樓供應減少、樓價逐漸走高,加上廣州“東進”戰略,增城和黃埔的置業潛力備受關注,於是,“90後”不斷向東遷移,尤其是黃埔的置業比例明顯走高,已經超過番禺。2019年,“90後”有23.3%選擇置業番禺,置業黃埔的比例上升至33.4%。

而在中心區,“90後”主要購買的是二手樓,最關注的區域是白雲和海珠。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監測發現,海珠區置業客戶有偏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年齡段在18歲-30歲之間的客戶成交佔比達到39.8%。白雲區也有同樣的現象,“90後”人群佔比越來越重。畢竟比起越秀區和天河區來說,海珠區、白雲區的二手樓更具剛需色彩。

購房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個人群,在購買第一套房的時候,都是不輕鬆的。

不過,如果從資金門檻來說,那“90後”是最難的一代,其置業成本比父母輩高出3.12倍。因此,僅憑一己之力購房的“90”後並不多,數據顯示,57.8%的“90後”是在父母資助下購房的。

同時,也許因為置業難度提升,消費觀念不同,“90後”相比“80後”“70後”,對購房的執念也沒有那麼深,他們表現得更加瀟灑,畢竟結婚與否都不是個事,更何況購房?

面對購房,也許他們是最沒有底氣的一代,卻也是最瀟灑的一代。

太“南”了! “90後”購房成本是父母輩的3.12倍

購房成本的提高,是“90後”必須面對的問題。

房子這件事,似乎更好地詮釋了“生不逢時”這個詞。網易房產數據中心的置業調查顯示,當“75前”(指出生年份介於1970年-1974年的人群)購買首套房時,套均總價大約為75萬元;而“75”後(指出生年份介於1975年-1979年的人群)的置業成本已上升到92萬元。

每隔5年,房價就要跳一級。同樣,“85前”(指出生年份介於1980年-1984年的人群)的首套房門檻繼續走高,達到131萬元;“85後”(指出生年份介於1985年-1989年的人群)的數字已經高達156萬元。

而在所有購房代際面前,“90後”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置業成本高達234萬元,是“75前”置業成本的3.12倍。

“六個錢包”支持

半數以上“90後”買房靠父母

雖然購房成本提高,但是也有人認為,“90後”購房更有底氣,因為他們父母輩的財富積累相對豐厚,“六個錢包”支持更到位。

貝殼找房有一個這樣的數據:57.8%的“90後”是靠父母資助購房的;只有17.8%的“90後”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獨立購房。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假如沒有父母的支持,買房對於大多數“90後”來說,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有父母的支持,很多家庭也只是父母給首付,後面的供房任務還是要“90後”來完成。

前段時間,騰訊發佈了一項數據,上面提到“‘90後’是最窮的一代”,每個月一發工資,信用卡、花唄、借唄、房貸挨個還完後,工資卡又成了負數,只能繼續刷卡套現,勒緊褲腰帶等到下月發工資。

“因為買房,提前禿頭”,有“90後”如此自嘲。

更瀟灑

“90後”對購房沒有太多執念

也許是因為購房壓力大,踮起腳尖也夠不著;也許是因為“90後”的消費觀念更為多元,相比“80後”,“90後”的購房執念不再那麼深,在房子面前表現得更加瀟灑。

中國社會科學院曾經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顯示,有超過55%的“90後”認為,如果因為買房要背上沉重的房貸、犧牲生活質量,他們寧願不買房,所以一部分“90後”已經坦然接受租房的生活方式。

“90後”年輕人中也流傳著這樣一個觀念: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有“90後”甚至願意為出租屋裝修,養一隻寵物,再買一臺車,把生活過得舒舒服服。對於為了攢錢買房,不惜租住在城中村、過著苦行僧一樣日子的“70後”“80後”來說,這種生活方式真是太奢侈了。

沒有一定要購房的執念,卻不失為社會的一種進步。

用最沒有底氣的方式,過著最瀟灑的生活——這是“90後”在買房這件事上的態度。如果買得起,就買;如果買不起,也無所謂。房子,也沒有多重要。畢竟,他們可能連結婚這件事都不太關心了。

記者手記

不要標籤化“90後”

為了做“90後”置業專題,記者特意對身邊一群“90後”挨個做了採訪,發現之前所謂的“90後不買房”的判斷太過標籤化。

身邊很多“90後”都在踏踏實實地供著房貸。28歲的“小林子”說了一句話:“有一天回過頭看看,每月按時還房貸,會是你這輩子最好的一個習慣,更是人生難得的積累。”

真應該為這句話點贊。“90後”懷揣著夢想、腳踏實地地奮鬥,其實和曾經也年輕過的“70後”“80後”毫無二致。

如果要說區別,也許是,他們更加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超高的財商,是記者對“90後”的另一個強烈感覺。

他們的財務觀念、信息收集能力,比任何一代都要強,他們在購房面前非常理性,尤其看重一套房子是否有升值潛力。他們不會僅僅因為需要有房子住、僅僅因為準備結婚迫於“丈母孃壓力”而買房,而是經過理性分析後才作的購房決定。

而正是因為他們更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買房”只是他們的選擇之一,“不買房”也是很正常的選擇。

一方面,可能父母已經給他們留有房子,他們在購房這根弦上並沒有繃得那麼緊;另一方面,他們在很多人生大事的抉擇上,確實更為瀟灑,比如結婚、生子,當然包括買房,他們的觀念中都沒有貼上“必須完成”的標籤。

最新的人口數據顯示,“90後”的生育意願降至新低,連生娃都可以隨意,還有什麼不能隨意呢?不過是一套房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