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為什麼有些地方的過年習俗卻是初三回孃家呢?

清晨旭東陽光


看來你對農村習俗還是不明白,如果男方親人特別是父母有去世的,初二那一天必須在家招待來上墳的祭祀親人的親戚!所以就初三才能回孃家!


寂寞如雪344


新年快樂!

我們這裡也是初二回門(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的。

但是今年的病瘟太猖狂,我們昨晚(初一晚上)已經通知老姑姑、小姑姑們取消了今天(年初二)的回門宴了。

而且今天早上我們村子已經封路了。禁止所有的進出車輛及人員。

初二回孃家也被稱為“迎婿日”,是老丈人家款待女婿的日子。

雖然說是年初二回孃家,但各地風俗卻也是略有不同的。所以就有的地方是初三回孃家的。


水0521


在我們河南省洛陽市,初二回孃家、初三回孃家的都有,沒有必要非要指定哪一家回孃家,因為每一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根據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回孃家的時間,是最好的!


回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傳統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也稱“迎婿日”。

記得小時候,每到正月初三,俺媽俺爸都會帶我回去婆家(俺媽的孃家)。為什麼要初三去?因為初二我姑家都會到我家來(我爸是家中最小的),所以初二要在家裡待客,到初三才能跟著俺媽回孃家。

前些年,家裡的租戶過年想回孃家,孃家在洛陽周邊的縣區,回孃家要到火車站乘坐長途汽車。可是初二回孃家的人太多了,早出門回孃家的人都坐上了長途車,9點過後出門的人,往往都擠不上長途車,為啥?因為這一天回孃家的人太多太多了,長途汽車的數量是有限的,又不敢超員。所以家裡的租戶每年總是選擇初三回孃家,這一天乘坐長途汽車的人相對少一些。

前些年我結婚後,每年也要跟著媳婦回孃家。媳婦家也是周邊縣裡的,我沒有汽車,我們也要乘坐長途汽車回孃家。可我們家的親戚也比較多,初二至初五還要在我們家這邊串親戚和待客。所以每年我們總是初六和初七回媳婦孃家。雖然時間上和初二、初三回孃家差了幾天,但是這樣安排,比較符合我們家的實際情況。到以後買汽車後,媳婦想哪天回孃家,我們隨時都走!


根據我自身這麼多年的經歷,我認為:初二及初三回孃家都很正常。

如果孃家離的近,那什麼時間回都可以。

如果孃家離的遠,回次孃家一天都打不了一個來回,那都需要兩天或三天時間。這個時候,選個恰當的時間、充足的時間,好好回趟孃家,多住幾天,也是不錯的選擇!


人在風上走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大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為什麼有些地方的過年習俗卻是初三回孃家

其實十里鄉俗各不同,這也很正常,比如我們那,我是陝西武功縣人,記得小時候你們都是大年初三才去外婆家的,直到現在一直都是,像我們武功縣那邊初二回孃家的,除非是家裡有過白事沒有過三年,就都是初二回孃家,如果家裡沒有白事就是初三回孃家。

陝西周至也是大年初二回孃家,我嫁到周至以後每年都是初四才回孃家,大年初三媽媽要去外婆家,地方不同,鄉俗不一樣,很正常。


北方靜靜生活錄


我老家是豫東地區的,我們這邊的習俗也是初二閨女一家帶孩子回孃家拜年,女婿女兒再去嬸子大娘家拜年。而初三回孃家是啥情況呢,1,女兒已經老了,女兒的女兒也結婚了需要回孃家,需要錯一天日子。女兒還要招待女兒的一家人。

2,家中有老人去世了,成單親家庭了,女兒一般也會選擇初三回孃家。


金華宏偉凍品


我的老家是在山東西北部的一個農村,我們這裡的習俗是,初二是不允許回孃家的。

這裡和濟南離得很近,姑姑在濟南,每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而我們老家卻避諱這個事,所以姑姑都不敢回的。因為在我們老家,初二是上新墳的日子。

什麼是新墳呢?就是三年之內死去的親人都要在這一天上墳的,三年期已過,這個日子就不用上了。

這樣的習俗不知道延長了多少年?想想也不是不無道理。

一家人團團圓圓過了個春節,可是總覺得心裡少些什麼,是剛剛失去的親人,這就是對他們的祭拜,三年時期,逝去的親人慢慢的淡化了,親人對他才慢慢的放下了。

我們這裡回孃家的日子是大年初四,尤其是剛結完婚的,第一次回孃家,孃家特別隆重的要待新姑爺的。這一次回孃家,新姑爺是上上賓,家裡要叫上些有威望的長輩陪酒,有些內向的姑爺都特別害怕的,因為太隆重了。


sddz以書潤心


咱國家地廣人多,風俗存在差異是正常的,地域的不同,風俗習慣容易出現差異,尤其是南北差異會大一些。例如過年南方喜歡吃湯圓,北方喜歡吃餃子。小年南方很多是臘月23,北方是臘月24。像我老家江西初二是外甥給舅舅拜年的日子,初三才是女兒女婿回孃家拜年的日子。



魚田樹


這是妻子她媽爸,娃的外爺外婆他她舅我的丈母孃丈兒爸,一家親,他她給了我一個家,在多方面給我小家撐傘遮擋雨和雪中送碳的溫暖,主要之親初二,我大人不去娃必須出門,十三年的燈籠不能忘,我們大人還要待家裡父母親的外甥及姑姑姨姨。有些地方初三,且猜不準三六九往出走吉祥日子還是到一家親出門,且十里鄉俗不同,走親訪友的日子不同,社會改革主要的還是主要,早晚出門,他她們把你看個兩眼半,我還是我,百十元禮物一放喝了水拉家常不吃親親飯,不給他她們添麻煩,今年河南到陝西一省二省,全民皆兵防控忙,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不忘初心為人民,有人有國要平安,神州大地防病毒,國泰民安民族安,和諧團結渡春秋。丿


地道農民魯班傳藝之人


初三哦,座標海南三亞,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各種吃的喝的玩的,沒燃的小鞭炮拆開倒蟻窩火一點那個酸爽可以玩一天,大年初三跟媽媽回孃家拜年,其主要目的是紅包啦,各種假意推拖最後被媽媽以為你存的名義沒收了,哈哈哈哈哈哈哈,N年以後這種場景又一次發生在我的身上,不過這次我是主場[捂臉]。


浪尖回望


你好,感謝提問。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孃家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人們早起後,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拜年。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這一天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孃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孃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孃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以前吃過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現在沒有那麼多說法啦,回孃家吃過飯以後久未見面的親人坐一起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回婆家這件事還真不是那麼急~

在我們河南豫東這邊初三也有回孃家的,但是一般都是長輩的比如媽媽,姑姑或者姨。她們都是初三回孃家也有初二回的。年輕的或者剛結婚的都是初二回孃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