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说唱脸谱中的窦尔敦是何人?

历史诗人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曾经一首《说唱脸谱》火遍大江南北,歌曲中的人物大多也耳熟能详,比如曹操、关羽、张飞等人。但作为歌曲中提到的第一个人物,并且排在关二爷的前面的窦尔敦很多人不熟悉,下面咱们就好好聊聊明末清初时期的窦尔敦。

窦尔敦本名非常霸气,叫做窦开山。关于窦尔敦称呼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二,而且长得虎背熊腰,看起来非常敦实,所以大家称呼他为窦二敦,久而久之便叫成了窦尔敦。

第二种说法是清朝的贬称,估计是北方的一些方言中有“倒儿蹲”的词语,意思就是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窦尔敦的父亲名叫窦志忠,是闯王李自成麾下的将领,曾任督军一职。《献县志》中记载,窦尔敦出身贫寒,靠着给地主打工度日。由于生性嫉恶如仇,所以经常有一些侠义之举,后来被当地的武术名家韩实收为徒弟。成年后窦尔敦还拜了抗清名将史可法为师,学习武艺。

学艺有成之后,窦尔敦也拉起了队伍反抗清朝的暴政,并且攻占了河间府。后来由于清朝大军杀到,窦尔敦率众出逃,被迫放弃了河间府,带着部下逃到了清皇陵马兰峪附近的山里。



在马兰峪附近安营扎寨之后,窦尔敦多次和清军交手,并且不断地骚扰当地的清朝官兵。在此期间,窦尔敦听说康熙在山海关附近建造了一个马场,里面养了很多专供皇帝选用的御马,所以带领几个兄弟乔装打扮进入了马场,光天化日之下盗窃了十几匹御马。

窦尔敦成功盗御马后名声大振,当地抗清的势力也因此大受鼓舞,当然窦尔敦也成为了清廷重点缉拿的大盗。

后来,窦尔敦再一次出手劫皇纲。清廷实在坐不住了,想到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将窦尔敦的老母亲捉拿,然后逼迫窦尔敦乖乖就范。窦尔敦为人至孝,听说老母亲被捉了当人质,情急之下投案自首。




窦尔敦自首后,结局有两种记载,《献县志》中的记载是被杀。而另一个清朝地方志《古城瑷珲》中的记载是被清朝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相救。

萨布素是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抗俄英雄,他为了稳定边疆,防止沙俄帝国的入侵,经常招贤纳士。后来听说窦尔敦被擒后,认为窦尔敦刚正不阿,而且勇武过人,所以积极奔走,通过各种关系保住了窦尔敦的性命。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窦尔敦最终被刑部改判流放黑龙江瑷珲布丁屯[江东六十四屯之一],成为了萨布素将军的部下。



来到东北地区后,窦尔敦开始为萨布素训教士兵,并且积极抵抗沙俄入侵。在雅克萨之战时,窦尔敦曾奉萨布素之命带队攻城,并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将沙俄士兵驱逐了雅克萨城。

后来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时,窦尔敦曾经率先杀入城内,斩杀多名沙俄士兵。但此役之后,窦尔敦也身负重伤,于1687年在瑷珲逝世。


我是越关


窦尔敦盗御马,窦尔敦这个人物是编造出来的,主要是《施公案》和《彭公案》,树立的这个人物形象,在书中他是反派,我在小学二年级看的这两本公案,挺喜欢的,这两部是杆棒类,就是最厉害的高手是用杆棒的高手,当然也有朴刀类这些这两部最厉害的高手都是配角,主角是彭公施公,以及他们最得力的跟班(彭公那个跟班娶老婆不上床的,老婆还挺同意的!我当时小没觉得有什么,现在想想好震惊啊!)

窦尔敦是土匪头子,北方土匪大联盟的盟主,和另一个土匪头子也是另一个联盟盟主的黄天霸斗争,窦尔敦盗御马,其实还有一个黄天霸手下盗了九龙杯,这两个故事被编成戏剧,影响很大,



东北虎男323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说唱脸谱》中这几句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在京剧脸谱中,蓝脸代表着勇猛,而这勇猛的窦尔敦为何盗御马,还被千古传颂呢?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窦尔敦,河北献县人,原名窦开山,在家中排行第二,由于他长得虎背熊腰,故又被人叫为窦二墩。窦尔墩出身贫苦,他的父亲窦志忠是明代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而窦尔敦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为生。

长大后的窦尔墩有幸被一位流落民间的起义军头领看中,并收他为徒,教了他三年的武艺。后来,窦尔敦因为杀死了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只能四处躲藏。不久之后,窦尔墩又回到了家乡,开始招兵买马,发动起义,反抗清朝统治。

劫银比武 险些丧命

公元1713年,窦尔敦率部下劫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官银,清政府上下大为震惊,兵部大臣彭朋因此被革职。彭朋手下护卫黄三太为捉拿窦尔敦,设下比武场,以比武之名,约窦尔敦前来较量。比试之时,黄三太违背不用暗器的约定,暗发金镖,窦尔敦肩膀受伤,险些被捉拿。

抵抗清兵 盗取御马

劫银之后,清军组织多次围捕,未能将他抓获。窦尔敦深知当时他活动所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于是率部队攻下河间府,夺取了河间府的印信和大量辎重,然后进入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同清朝廷抗争。这时他的义军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余人。有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骏马至围场行猎,窦得知后,只身下山,潜入梁营中盗走御马。

救母负伤 英雄陨落

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寻到机会拘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果窦尔敦不投案,便要杀了他的母亲。窦尔敦是个孝子,为救母亲,自缚投案。其母责备怎么会这么糊涂,于是撞墙自尽而亡。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了绳索与差人搏斗,腿部负伤遭擒,后被朝廷秘密杀害。

红脸的关公人尽皆知,蓝脸的窦尔敦同样也是一代英豪。


狂热历史


相信许多人都曾以为《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是虚构的吧,但实际上在历史中确有窦尔敦此人。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蓝脸的窦尔敦到底是何许人也。

首先从他的身世说起。

窦尔敦祖籍河北献县,而窦尔敦并非他的本命,他原名叫窦开山,又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加之长得身强体壮,所以又有“窦二敦”的外号。窦尔敦少时就曾随一军人学武,性格刚烈,又嫉恶如仇,后来还直接杀了当地一名作恶多端的知县,窦尔敦的流浪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而在流浪的日子中,窦尔敦也没有放弃学武,并且在途中遇到了一名和尚,从和尚那里学到了不少武功,经过苦练之后成为武学高手,还自己发明和改良了一件神兵利器——他的护手双钩。据说他那钩子攻防兼备,使用起来更是威风八面、势如猛虎,所以后来有人称他的钩为“虎头双钩”。

接下来说说窦尔敦比较重要的人生经历。

窦尔敦在武功学成之后就不再逃亡,而是返回老家开始公然反抗清朝统治,并且招收了不少人马。他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劫走了朝廷的十万两白银。在劫走白银以后,朝廷派人派来的人先是要求与窦尔敦比武,在窦尔敦同意比武后又在比武之时出尔反尔,使用阴损招数伤了窦尔敦,而窦尔敦则是负伤逃走。之后朝廷又派人多次围剿窦尔敦,但都没有成功。

窦尔敦干的第二件大事,也是他的成名事件就是盗御马。窦尔敦机缘巧合之下听说朝廷官员梁九公骑着御赐的马前去围场狩猎,于是,他便只身潜入梁九公的营地,偷走了那匹御马。自此,窦尔敦彻底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奈何窦尔敦武力值极高,在用兵上也颇有水准,朝廷陆续又多次对他进行围剿都以失败告终。

他的最后一段经历,就是不幸被朝廷所抓获了。

朝廷直到窦尔敦是位孝子,家中又有一母,便将窦尔敦的母亲抓走威胁窦尔敦投案。窦尔敦听说母亲被抓,果然乖乖束手就擒,但母亲得知自己拖累窦尔敦被抓之后,当场自尽身亡。窦尔敦在母亲去世后悲痛不已,奋力反抗,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在受伤后被朝廷擒获,最后在他三十五岁之时被皇帝判了凌迟之刑,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窦尔敦死后,他的故事被编入京剧之中。因其勇猛刚强,而给了他蓝色脸谱,还专门因他所用的武器:虎头双钩而给他的眉部画上了双钩,并以其成名作——盗御马事件为他重编了一个故事。自此,便有了《说唱脸谱》中写到的“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

中国的京剧文化博大精深,除了窦尔敦,还有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各有自己的风格和故事,还有专属于自己的脸谱和代表色。若是对中国的戏曲文化感兴趣,那么京剧一定是不容错过的代表性剧中。


旧时楼台月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窦尔敦是谁?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大侠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首叫《说唱脸谱》的京剧,这是一首一半是流行,一半是传统京剧的戏曲,曾在中国红极一时。至今,仍然有听众对里面的戏词了解不已。其中,就有这两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以及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等。那么问题来了,关公、曹操、张飞这谁都知道,窦尔敦是谁啊?在中国的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下面,笔者就来说一下窦尔敦的故事。“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窦尔敦是谁?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大侠!

窦尔敦,原名叫窦开山,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家在河北献县,父亲窦志忠,明末起义军李自成麾下的将领。因为从小耳读目染的原因,窦尔敦一辈子都在抵抗清政府。民间关于他的故事,有《盗御马》和《大侠窦尔窦》。其实,窦尔敦在小的时候,家境是十分贫寒的。15岁开始,便开始了种田生活。

他有一个师傅,是流落在民间的起义军头领。有一天,隐姓埋名的义军首领看到集市上,有一群小混混正在欺负一老一少,正当他准备出手教训这些小流氓的时候,只见一个瘦弱的少年正要上前伸张正义。他赶紧拦住少年,大手一挥,“让我来!”随后这位曾经的义军首领就将这一群混混打趴下了。还认年少的窦尔敦做了徒弟。

后来,窦尔敦因为杀了为祸乡里已久的知县父子,被官府缉拿,流浪的时候。窦尔敦又遇见了武功深到不可见底的静慈和尚。他在静慈和尚这里,系统的学习了软、硬气功,以及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功夫大成后的窦尔敦就决定扛旗对抗清政府的大旗。随后,“铁罗汉”窦尔敦就开始了招兵买马。“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窦尔敦是谁?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大侠。

公元一七一三年的时候,已经形成气焰的窦尔敦,率领手下抢劫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官银。清政府知道后,大怒!作为直接责任人的彭鹏,就决定灭了窦尔敦等人。彭鹏手下有一个叫黄三泰的护卫,他想出一个毒计,准备以比武的名义活捉窦尔敦。古代人还是很“实在”的。“你让我来,我就来,多没面子啊”古代大侠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比武当天,窦尔敦准时赴约,双方都立下了不准使用暗器的约定,只是单纯的以武会友。但真实的情况却是,黄三泰一方违反约定,竟用飞镖打伤了窦尔敦的左肩膀。深受重伤的窦尔敦瞬间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暗骂一声,负伤而逃。之后,清政府又多次围剿窦尔敦,皆以失败收场。

善于躲藏的窦尔敦早在攻下河间府的时候,利用河间府的印信,藏进了河北燕山的山脉之中。这个时候的窦尔敦已经是万人大军的首领了。有一次,窦尔敦听说清太尉梁九公,将要骑着御马到围场内打猎,他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盗御马!随后,只身前往围场的窦尔敦,盗走了御马。其实,盗御马,只是窦尔敦做过的最小的一件事罢了。

清军几次围剿窦尔敦未果后,竟然抓了窦尔敦的母亲,以此来威胁窦尔敦乖乖就范。窦尔敦是一个孝子,想都不想就要自首。然而窦母生性更为刚烈,她不想让儿子做傻事,自己却做了傻事,一头撞在南墙上自尽了。事实上,此时的窦尔敦已经自缚投案了。但在见到母亲自尽的时候,悲痛万分的窦尔敦,直接挣断绳索,与官差厮杀在了一起。

关于窦尔敦的结局,一共有两个说法。一,康熙深感到窦尔敦的罪恶,将他凌迟处死了。第二个说法,源自于《古城瑷珲》,窦尔敦原名叫窦二东,康熙二十三年的时候,窦尔敦被缉拿归案。康熙念在他性格刚正不阿,为人也有孝心,就安排窦二东到黑龙江当差。期间,他还在中俄雅克萨之战中,立下了大功。一直到六十二岁,负伤身亡。他的传奇一生才结束。

这两个结局,无论是哪一个,窦尔敦都不愧为一名真正的大侠!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关注!


历史诗人


都别抢,我来答。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相信很多同学都对这个节奏非常熟悉(鬼畜般的跟着唱了起来),1994年由著名女歌手谢津在中央电视台首唱,其作者是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闫肃。

那么这首歌词中盗御马的窦尔敦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他是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里面的豪侠。

地方志《古城瑷珲》和《献县志》记载,他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名农民,年轻时跟随一位韩姓老人学习功夫,逐渐练就一身武艺,并走上了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道路。

清政府出兵围剿他,寡不敌众的窦尔敦只好离开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转而向河间府(今河北省河间市)移动,并打下了河间,获得大量的辎重武器,于是向燕山一代转移,在一个叫做连环套的地方驻扎下来。

还得了一个外号“铁罗汉窦尔敦”,康熙21年(1682年),康熙在山海关外的大凌河修建了一个专门饲养马匹的牧场,结果占用了大量的农田。此事被窦尔敦知道以后,就带着一众手下进入牧场盗走了十几匹御马。

这就是“盗御马”的来历了。

康熙得知御马被盗以后,下旨“限期捉拿窦尔敦归案”,附近州府接到朝廷下达的指令后开始发起抓捕窦尔敦的行动,但是没有成功。最后听说窦尔敦是一个孝子,于是官府上演了一出“围母抓子”的戏码,把窦尔敦的母亲和嫂子抓住,无奈之下窦尔敦只好投降。

被抓获以后的窦尔敦被判处了凌迟处死,据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撰的《明清史料》考证出来的历史资料显示: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巳时,刑部所题,步军统领隆科多拿送大盗窦尔敦等,照例即行正法一疏。上曰:‘窦尔敦、王四老公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平人杀人三口,尚且凌迟,此为首者,亦当凌迟。本发回,着隆科多会同三法司议奏。’”

具体资料出处不详,又据《古城瑷珲》记载,窦尔敦被判处死刑时,恰逢沙俄占领雅克萨城,当时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听闻窦尔敦的事迹后,对他很是欣赏,于是通过多方奔走,最终免除窦尔敦的死罪,被流放到黑龙江爱辉布丁屯,后来还参与了中俄雅克萨之战。

但是相信大家也看出这两个资料自相矛盾之处,《明清史料》记载窦尔敦康熙五十六年(1717)才被抓捕,而《古城瑷珲》却说窦尔敦参加了发生于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年的雅克萨之战。

可见两者的记载本身就是冲突和矛盾的,相比之下,《明清史料》的记载可能更加符合现实,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远在齐齐哈尔,恐怕并没有机会和窦尔敦见面,也不大可能听闻窦尔敦的事迹。

二来即便他听说了窦尔敦的事迹,恐怕也不会自降身份要求留用一个叛军首领,因此这位“盗御马”的窦尔敦恐怕多半是被清朝政府处死了。


围炉谈史


历史上的窦尔敦结局如何呢?

闫肃先生创作的《说唱脸谱》闻名天下,因为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窦尔敦,成为与红脸关公相提并论的人物。

(京剧 窦尔敦盗御马)


一、窦尔敦的生平

窦尔敦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小说《施公案》和《彭公案》中有他的事迹,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他是主角。窦尔敦,原名窦开山。由于他在家排行老二,并且长得虎背熊腰,因此人们就称他为“窦二敦”。窦尔敦的父亲叫做窦志忠,是明末起义军李自成麾下的一员战将。窦尔敦从小便受到父亲熏染,因此,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抵抗大清。

关于窦尔敦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据《献县志》记载,窦尔敦少年时,跟随起义军学习了武义,后来又追随静慈和尚学了一身高强本领。在其功夫有大成之后,窦尔敦便招兵买马。公元1713年,初有成就的窦尔敦率领手下的将士,抢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银子。后来,窦尔敦返回故里,高举起义大旗,招兵买马企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多次派兵围剿,但最后均没有围剿成功。


二、窦尔敦盗御马

关于其盗御马的事情,是因为,有一天窦尔敦听说清朝大官梁九公,骑着皇上御赐的骏马来到围场打猎,窦尔敦很感兴趣,便只身下山,潜入军营盗走御马。此事一出,窦尔敦名声大振。因此,清政府对他恨之入骨。便多次派重兵围剿,不过都没有奏效。

后来,有人告诉清廷窦尔敦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心生一计便逮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发布告示称如窦尔敦不前来投降便杀死他的母亲。窦尔敦为了救母亲,便绑了自己前来投案。母亲见到他后,责备他糊涂,当场撞墙而死。窦尔敦悲痛欲绝,挣脱绳索与官兵殊死搏斗,不过寡不敌众,受伤被擒。


三、窦尔敦的结局

关于窦尔敦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明清史料》中记载,窦尔敦被擒后,被皇帝下令将其凌迟处死。二是黑龙江的将军萨布素为了巩固边防,大力招募人才,于是免去窦尔敦的罪名,改判为流放黑龙江,在后来的雅克萨战役中,窦尔敦潜入雅克萨城,破坏了俄罗斯人的指挥塔楼,激战之下窦尔敦受了重伤,为国捐躯。


后来,他的故事被编进了京剧中,并且给了他蓝色的脸谱。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眉部画有双钩一对,是窦尔敦使用的兵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海漫步


窦尔敦确实是明末清初真实存在的人物。关于他的记载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的,只散见于清代各种笔记和地方志中,这些笔记的记载说法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清初确实存在着窦尔敦这一人物,并且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清末,公案小说风靡一时,有人撰写了一部讲述康熙年间清官施世伦断案的小说《百断奇观》(又名《施公案》)。书中吸收了窦尔敦的故事作为素材,描述了一位武艺高强又屡次与朝廷做对的绿林好汉形象。在小说中窦尔敦是著名的响马,他占据连环套与清朝官府进行对抗,并且盗走了康熙帝的御马,分明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由于这部小说是以朝廷的清官和投效官府的绿林鹰犬为正面角色的,所以窦尔敦在书中属于反派角色。



但是相对书中赞扬的清官和侠客却给人留下呆板奴性的映像,偏偏是反派人物反而写的有血有肉,让读者喜爱。于是以《施公案》中的窦尔敦故事为蓝本,后人创造了许多展现窦尔敦不惧强权和武艺高强的赞颂之作。最著名的就是京剧《连环套》了,蓝色在京剧脸谱中代表的是绿林草莽角色,故此窦尔敦的舞台形象就是蓝脸小说中窦尔敦的结局是盗御马受伤被黄天霸抓住,送到京师问斩

。那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是什么样的呢?以目前发现的资料,窦尔敦的记载可以分为三类。

一,武艺超群的江洋大盗。

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有两则关于窦尔敦的记载。在纪昀的笔下,窦尔敦的名字是窦二东,并且还有一个哥哥叫窦大东。并且指出窦尔敦其实是窦二东的读音差异导致的。他是河间府献县的巨盗,是出了名的打家劫舍的强盗。并且武艺超群,能在半夜用被褥裹住妇女然后飞檐走壁把人劫走,而别人却无法发觉。窦尔敦超群的武艺被纪昀称为唐代剑仙之流,可见其武艺的惊人程度。乾隆二十五年编写的《献县志》曾记载官府数百人围攻窦尔敦,却被他单枪匹马杀出血路逃走的故事。之后的大量笔记中的记载都侧重于描述窦尔敦武艺的神妙之处。同时《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载了窦尔敦及其党羽抢劫时会给被劫掠的人留下返乡的路费和御寒的衣服,并且认为这是盗亦有道的精神体现。这些笔记资料的共同点就是都认为窦尔敦是活跃于康熙年间河北山东一带的江洋大盗,并且武艺超群,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关于窦尔敦的结局《献县志》的记载是官军屡次捉拿不到窦尔敦,就抓住了他的老母亲逼他投降。窦尔敦为了救母亲只好自己向官府自首,最后被杀。



可见,虽然笔记中称窦尔敦为盗,但是他的义气和孝心是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而最后官府也正是利用他的孝心而使他自投罗网。

二,反清义军的领袖。

窦尔敦是清初反清复明的义军领袖,此说见于民国年间的《辽海小记》《阙名笔记》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描述了窦尔敦的原名叫窦开山,他是明末毛文龙的部将,毛文龙被杀后,窦尔敦等人来到河北献县,以杀贪官恶霸为己任。并且窦尔敦还与当时的反清之士联合,占据了连环套(河北北部)作为抗清的基地。他屡次与清军作战,并劫掠过满清皇帝的贡品。是清廷眼中的叛逆和强盗。在《阙名笔记》中记载窦尔敦在盗取康熙的御马后隐姓埋名,一直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后来因为妻子病故,就出家为僧了。

在此时关于窦尔敦的记载是充满了矛盾之处的,例如有的说他和他的父亲都是李自成的余部,但有的记载又表示他曾联合百姓与李自成的农民军部队做战。至于因为妻子死了就出家为僧的说法也太过于荒诞,不符合这位绿林好汉的个性,更像是个文人的做法。种种说法莫衷一是,但共同点是窦尔敦确实是反清人士。


三,抗击沙俄的英雄。

窦尔敦被清廷赦免死罪到黑龙江流域参加抗击俄国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说法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说法,这主要是依据东北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一些地方史料为依据。传说窦尔敦的连环套被清军攻破后,他被判处死刑,但是当时沙俄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黑龙江流域,并占据了江北大片领土,康熙帝决定反击沙俄的入侵。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久闻窦尔敦武艺高强,是个热血的好汉。于是便请求改窦尔敦死罪为发配黑龙江,窦尔敦来到黑龙江后就参加了对沙俄的反击战争。在战争中,他奋勇杀敌,不幸受伤而死。


而他的儿子就定居在了瑷珲一带,其后代形成了窦家集这个地方。所以窦尔敦又从著名的江洋大盗变为了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

总结:

许多人认为窦尔敦的事迹之所以不被清朝正史记载,是缘于清廷对他的反动舆论宣传造成的。由于他当时确实给清廷和民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才会在私人笔记小说中出现。但是传说的复杂性和虚构性,使历史上真实的窦尔敦形象早已模糊不清,无法得到还原了。于是窦尔敦就从历史人物转变为了小说中的绿林英雄,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人们心中。真是的窦尔敦到底是占山为王的强盗还是反清复明的义士,还是抗击沙俄的民族英雄呢?他的真是结局到底如何?这或许永远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吧。但我们换一个思路去想的话,就不会觉得太遗憾,因为窦尔敦已经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绿林英雄,他存在各类戏曲和小说作品中。早就成为了一种反抗强权的侠义的代表,这不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么?何必拘泥与那无法知道的历史真像呢?


闰土看历史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在《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并非是虚构的人物,这个窦尔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历史上的窦尔敦到底是何人,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还有最后他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一探究竟。

窦尔敦,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他在家派排行第二,长得又虎背熊腰,因此人们就叫他“窦二敦”。据《献县志》记载,少年时,他跟着一位韩姓的起义军首领学了三年的武艺。后来,他杀了当地作恶多端的知县,为躲避官府追捕,他流浪四方,遇到静慈和尚学得软、硬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武艺大成,人送外号“铁罗汉”。



随后,窦尔敦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反抗清政府的统治。窦尔敦起义后,干的第一票就是劫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白银。清廷震怒,兵部大臣彭朋被革职。彭朋手下护卫黄三太为捉拿窦尔敦,以比武之名约窦前来较量。在比武前,双方约定都不使用暗器,但是这个黄三太却出尔反尔,使用金镖打伤了窦尔敦的左膀,窦尔敦负伤逃脱。

后来,清军多次派兵围剿都以失败告终。鉴于献县无险可守的局势,他带领着义军转战于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抗击清军。有一次,窦尔敦听说清朝大官梁九公乘御赐骏马至围场行猎,于是乎他只身下山,潜入梁营盗走御马。此事之后,窦尔敦名声大噪,清廷对其恨之入骨。

于是,清廷再次派重兵围剿,都没有奏效。而后清廷得知窦尔敦是个孝子,就逮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即杀其母。窦尔敦为了救母亲,他自缚投案。母亲见到他后,责备他糊涂,当场撞墙而死。窦尔敦悲痛万分,挣脱了绳索,与官兵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腿部受伤被生擒。



在《明清史料》中记载,在窦尔敦被逮捕后,康熙五十六年,步军统领隆科多上疏康熙皇帝要求将窦尔敦凌迟处死。康熙皇帝同意了隆科多的请求,最后窦尔敦被清廷凌迟处死后,时年34岁。后来,他的故事被编进了京剧中,并且给了他蓝色的脸谱。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眉部画有双钩一对,是窦尔敦使用的兵器。


密探零零发


窦尔敦之所以被世人知晓,无外乎单田芳先生的功劳,其中一套长篇评书《连环套》将个坐寨河间府盗取御马的窦尔敦讲得有血有肉,令人叫绝。当然,曲艺类作品也多有涉及这个人物,举凡提到昆仑侠胜英和锦衣韦陀黄三泰或是神偷杨香武,基本都能跟窦尔敦挂上钩。

早年间,窦尔敦这一人物形象便已根植人心,仰仗的乃是清代公案小说《施公案》和《彭公案》,这时间窦尔敦已经以豪杰侠士的身份出现,他身在绿林专与朝廷作对,期间与黄三泰和其子黄天霸有许多故事。这在后来的京剧《盗御马》与评书《连环套》中多有提及。

特别是在《连环套》中,窦尔敦不但与朝廷作对,跟上三门也多有摩擦,在评书《三侠剑》中的一些英雄侠义人物到了《连环套》中反倒成了朝廷鹰犬。《连环套》中的窦尔敦实力被刻意抬高,压过了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局的人,他成了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昆仑侠胜英等人反倒成了跳梁小丑,特别是黄三泰跟黄天霸所做之事,更让江湖人士不齿。为此许多人不服气,认为窦尔敦就是个绿林大贼。

那么窦尔敦到底是否真实存在呢?

在爱辉县保存的清朝史志《古城瑷珲》中,记载过一个叫窦二东的人物,这个被认为是窦尔敦的原型。他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卒于康熙26年,其祖父、父亲曾在李自成的流民大军中担任过职务。父亲窦自忠曾率13万人马与明朝大军作对,后死于乱军之中。后来窦二东也曾效法父亲起兵造反,只不过他父亲打的是大明,他抗击的是大清。

因其与清廷作对,圣祖爷康熙大怒,命人捉拿窦二东,最终其母被抓获并绝食碰壁而亡,其妻齐金凤也在清军攻打连环套时战死,窦二东与两个儿子窦飞虎、窦飞豹躲过一劫。但最终窦二东因为不想连累家人而投案自首,后被免于死刑,改判发配流放黑龙江。就这样,窦二东与次子窦飞豹被流放至爱辉布丁屯。

不过窦氏父子遇到了恩公,这就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萨布素器重其为人,让其帮助自己训练兵卒,以此抵抗“红毛鬼”(俄国人)。后在雅克萨战争中,窦氏父子屡立奇功,杀伤敌军无数。后窦二东因伤死在爱辉镇火石山,后人为其立庙祭拜。

后人以此形象改编了窦尔敦的作品,至于以上记载是否属实,这个无从考证,我个人感觉有夸大嫌疑。不过我对单老的评书倒是异常喜爱,相比窦尔敦,我更喜欢胜英这个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