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有乡村补助,县城没有,如果你有选择自由,你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城任教?

师说心心语


乡村教师有乡村补助,县城没有,如果让我选择,我选乡村从教,但是住在县城!

一、为什么要选乡村从教?

如果县城教师工资和乡村教师工资一样,但是乡村教师有额外的补贴,那么当然选择乡村教师更合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乡村教师的补贴,从2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最高的北京和广东,补贴金额为2661元和1011元。这对于拿“死工资”的老师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人认为乡村教师的从教环境差,现在除了个别极度落后的地区,其他地区的乡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基本上和县城里没有多大区别,也许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差些,但是相应的,压力也更小些。

从职称晋级来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乡村教师的职称问题,很多地方都有了教龄满30年,可以不受名额限制,直接晋级的政策,而对于县城里的老师来说,因为拿不到过硬的“证书”,又没有政策的照顾,晋级之路更加困难。

二、为什么要进城居住?

那么,为何多数乡村教师想进城而城里老师很少有想去乡村的呢?

其实,这主要考虑的是生活的水平和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老师,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农村的教育环境,对于老师来说,可能满足不了他们教育子女的要求,所以如果有机会,他们会从农村调到县城,或者从县城调到市里,或者省里,人往高处走,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如果能在城里买套房子,尤其是好的学区房,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认识不少乡村教师,都通过省吃俭用和贷款,在城里买上了房子,平时下班,开车回城里生活就可以了。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但是作为夹缝里生存的“县城老师”,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如果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你会怎么选?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是乡村教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乡村教师有乡村补助,县城没有,让我自由选择的话,如果是在我刚毕业就有这么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我肯定会选择去县城任教。但是我现在已经在乡村从教了接近18年,你让我进城,不好意思,我还真没有多少想走的意思。一方面,我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突然之间让我离开会很不习惯;另一方面我自己是单亲家庭,我父亲在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时候就过世了,而母亲只想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不想随我进城,我只能一直为乡村教育“守巢”。

当然,像我这种只是个例而已,更多的年轻教师宁愿耗费“洪荒之力”调动“人脉资源”去县城从教,也不愿意留在农村领取传说中的“乡村补助”。而县城的教师想要调入农村中小学的,基本上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奇闻。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同事说了这么一件事:“我上个月的话费不知道为什么变得比前几个月多很多,好像被多扣了40元左右,我一查话费清单,一下子懵了:我什么时候定了这么一个40元的无限流量套餐?……”另外一个老师接过话茬:“唉,也只有乡村教师才每天为话费和工资发愁,我一个同学在县城教书,她说她手机中的话费余额都有一万多块钱。”第三个老师揶揄道:“这一万多块钱的话费,是不是她妈妈怕她这个话痨每个月的话费不够用,所以特地帮她充进去的?……”听到这样的话,我笑出了眼泪,心中充满苦涩。

不过话说回来,选择去县城教书,“性价比”比农村学校高很多,原因如下:

(一)县城中小学尊师重教的氛围比乡村学校更浓厚。

在乡村学校,放眼望去基本上留守儿童一大片,乡村学校的家长基本上都很忙,他们很多都是进城打工,而把孩子留给家中的长辈,采用隔代抚养的方式;而在县城的中小学,特别是县城小学,不仅仅是孩子在读书,家长基本上也是每天陪孩子一起读书的——什么亲子共读,什么智慧阅读之类的,县城的家庭基本上都能够做到。但是在农村小学,有些老师让学生买个本子做作业,一些老太太老大爷都会骂骂咧咧的。所以,县城中小学尊师重教的氛围比乡村学校要浓厚得多,在县城教书的教学压力比农村要小得多。基于此,乡村学校的生源质量与县城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很多老师选择去县城教书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教师去县城教书,自己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会更有优势。

很多农村的老师调到县城去,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众所周知,县城教育环境、师资力量和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都可以碾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孔雀东南飞”的原因很多,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方面更有优势,很多人都连同自己都去县城,这样更方便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除了我自己的孩子,其他老师的孩子都没有放在我们学校,而是放在我们镇的中心小学,而我的那些同事都是每天清晨开着车送孩子去7公里远的中心小学,下午放学后第一时间去中心小学接孩子。

(三)县城教师的工作量比乡村教师少很多。

我们知道,很多乡村学校是相当缺老师的,那么在老师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很多乡村教师的课时量是非常“丰富”的,有的周节数接近20节课,有的包班的老师(一个年级语文和数学科目都教)甚至在周总节数40节的情况下能达到35节以上!而县城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师数量是相当多的,所以县城的教师,哪怕是主科的教师,其周节数都非常“精致”。我一个朋友在县城教书,她说她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一周的工作量是10节,差不多一天两节课左右。相比之下,乡村教师和城市的教师谁更轻松?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你是年轻的乡村教师,你有没有想过去县城的学校发展,还是打算为乡村教育“守巢”呢?欢迎留言。


微雨润苗


虽然我不是乡村老师,但是家里有人是老师,身边也有很多准备考老师的朋友,而且明天我们这里就会有一场教师资格证考试,听说今年报考的人数特别多。因为我们是县城要去市里考试,中间还有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很多人都会打黑车一早过去,这样可以省下住宾馆的钱,而且黑车也比较实惠,相当于几个人一起拼车,更主要的是可以接送到考场。上午听同事说现在黑车涨价不说,关键打不到车,已经预约满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对于我们小县城来说,年轻人的机会真的很少,留在家里的无非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自己干点小生意。而教师的招考难度又不是很大,加之现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国家对教育市场的关注,教师资格证考试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这么多准老师的群体里能当上老师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因为我本身也在事业单位上班,长期以来都会关注考试动向。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或者是教师岗位考试,竞争最激烈的还是县城里的岗位,即使条件要求高,报考人数多,竞争压力大,能报县城谁都不想往乡下报。为什么,虽然很少有人说,但是大家基本上都心知肚明,因为去了乡下基本上就上不来了。

我们常看到新闻上说农村教师的不容易,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倾斜。少有听说农村太好了,农村老师太多了,不要来了的新闻。我有三个同学是老师,一个在县城,两个在乡下,而且都是小学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县城的那位羡慕乡下的,反而那两个乡下的同学总是想托关系能不能往城里调一调,却一直都没有成功。虽然说农村有补贴,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俩倒贴一些都愿意回县城。真没有几个老师为了那几百块钱的补贴去的乡下,都是没的选择。当然真的喜欢农村,或其他原因的不算。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现在留在家里的年轻人,又是考老师的,十个有八个是女老师。既然考上了这么稳定的工作,在择偶方面自然有更高的要求,她们愿意嫁一个在县城里都没有房子的农村小伙子吗?或者愿意把家安在乡下吗?

乡镇公务员考试要求最低大专学历,县城本科;乡镇公务员要求最低五年服务年限,县城没有,为什么,因为乡镇留不住人。小县城里公务员的身份要比老师好这个毋庸置疑,公务员都要用协议约束,老师要是让自由选择,那乡下还会有多少老师呢?


盒子人


在城里教学的老师地位比在农村教学的地位高多了。我一个同学在县城教学,请她吃饭办事的特别多,比如调个班级,调个座位,当个班长啥的,反正挺光鲜的。反而在农村当老师,不被学生家长尊重,学生之间有点小摩擦,家长都是打电话直接怼老师。另外在县城当老师竞争激烈反而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农村老师比城里老师每月多不了几百块钱,但是环境不一样,我还是觉得在城市当老师比较好。


心无所属07


乡村教师有乡村补助,县城没有,如果有选择自由,我选择留在农村任教。

我所在的乡镇是一个紧邻异省小城的开发区。

我所在的乡镇,是一个紧邻异省小城的开发区。交通便利,马路很宽阔,驱车二十分钟便可到达市里;老师们大多已在市里买房,生活、购物、医疗、餐饮都非常方便;有近1/5的学生家住市里,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思想意识也比较进步。这样,生活上比县城方便,工作环境也差不太多,那老师们对县城就没有多少向住。有一次县教育局副局长都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这里的老师多好啊,过着城市的生活,还拿着乡村补助!”我们哈哈大笑:“我们可工作在农村啊,教的是农民子弟啊!”

学生大多单纯可爱,学生间有什么问题,处理起来没有顾虑。

农民和商人的孩子,大多质朴单纯,遵守纪律。学生间有什么问题,处理起来没有什么顾虑。县城虽然不大,但关系网厉害,有背景的孩子违犯纪律,理论上一视同仁,实际执行起来,分寸上也会有差异。其他问题生叫家长,家长来了对老师会很客气,处理问题会很配合。那些当官的家长,表面也很客气,但骨子里的骄傲,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

《小欢喜》中季洋洋开豪车进校园,违纪了,妈妈很谦和,也很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处理起来,不也留着分寸了嘛!誓师大会请季洋洋的爸爸发言,还不是因为季胜利是区长?“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学生一视同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乡村任教,面对家长群体,老师心理上轻松!

乡村学校周围有广阔的田野、种类繁多的植物,是天然大课堂。

给城市的孩子讲《大自然的语言》,依赖课件中的图片;给农村的孩子讲《大自然的语言》,窗外即有文章所述种种。而且,很多孩子都参加过田间劳动,物候现象对农作物播种、成长、收获的影响,他们是深有体会的。这样,文章讲起来就很轻松啦!学校周围广阔的田野,种类繁多的草木,是天然大课堂,可以任老师们施展自己的才华!

总之,只要经济建设搞上去,乡村和城市差别缩小,再加上国家对农村教育的种种政策倾斜,老师们安心农村教育工作就不再只是领导和老百姓的愿望,而是不争的事实。


楼台明月


农村学校确实有乡村补贴,工作压力也相对轻松!

但是县城的好处有

1.县城学校学习气氛是农村学校远远比不上的,所以身边有能力的人把孩子送到大城市上学,次一点的都放县城学校!所以为了孩子上学,如果有选择,大多数人都想往县城调!

2.县城买东西方便

3.县城学校下班早,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没有下班时间,从周日下午一直到周五下午!

往周围看,只有拉关系往县城调的,没有找人往农村调的!就个人而言,我喜欢呆在农村学校,但是综合考虑,还是县城好一点


明月下西楼5634777


我就是一名从教20年的乡村教师。说句心里话,我们农村寄宿制的老师更苦,每天六点十分进教室,晚上八点查完寝才离校,工资三千多,学校又没补助,也不敢办补习班,如果进城,光辅导学生就够日常开支了,至于晋升职称,那一月才涨多少钱!


韶寅妈妈


我喜欢农村!

喜欢农村的那份安静!我经常出差到各地城市,喧闹的街市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优越感宁静的农村,安逸,小风一吹,淡淡的草味,特别有生活气息。

喜欢农村邻里之间的那份情,前邻后舍,谁家有个需要帮忙,招呼一声,就来了。不像城里人对门都不见得认识,人与人比较陌生。

喜欢农村的田园生活,在自己的小院里,种点菜,养只鸭,可以吃到纯天然食品。院里采光又好,在菜园的旁边,躺椅上一躺,晒晒太阳,听听小曲,悠哉。适合养老。

农村有农村的好,城市有城市的好。各人喜好不一样,人生的不同阶段不一样,对城市和农村的看法不一样。


溯源数学


坦白说,如果真的让我选择,我会去城里!刚上班觉得村里挺好,可是结婚后有了孩子就不是了,周六日包括下午放学,连娱乐的地方都没有!农村老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请假都很难!有了孩子以后,孩子老人半夜生病,得跑六十里左右才可以去看病,真的是急诊的话,估计早就活不了了!尤其是老人!有时候觉得,过的也挺憋屈!不过改变一下心态,和那些不如我的人比起来,我幸福多了!


田野45915


(教育领域创作者回答)

当年,乡村教师补贴政策出台前,教育部安排了全国大调研。我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可以说,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教师到农村去,至少给予在乡村工作的教师一定的经济补偿!说实话,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农村教师补贴标准不一样,真正能够吸引教师去农村的,好像全国也没有太多地方发到这个作用!但瑕不掩瑜,至少这个政策在实践上体现了对乡村教师的倾斜和补偿。至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措。

在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样,有的以行政所在地为标准,在区,街道的学校不享受,在乡镇村屯的学校享受,这就导致有的区街实际交通距离比乡村学校还要远!有的地方,按学校离县教育局遥远程度划分,最远的地方补贴最高,最近的地方补贴最少,让有些近距离的乡村学校不太满意!也有的地方被教师理解为交通补贴,认为连每天开车油钱都不够的,哪里有补偿作用?确实是。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难以满足所有老师的不同需求。

从根本上讲,我们也要回答,为什么为了吸引乡村教师就需要给他们发放津补贴。记得当时,开会时强调,就是因为乡村地区艰苦边远程度是制约教师去乡村的根本。说实话,也有交通距离不便的成本考虑,有不能每天都回家照顾家庭的损失,这也是有的地方给予交通补贴,建立农村教师周转房或宿舍的原因。当然,我们知道,仅仅这些也不能弥补以上的损失或者说达到吸引教师到农村工作的目标的。

我们就是觉得,如果能对乡村教师有一点贡献,有一点作用,也许我们这个政策调研论证以及退出本身就是对乡村的贡献,对乡村教师的致敬和崇尚。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勤奋刻苦的工作和努力,就没有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全纳教育,也就不会有亿万乡村儿童的受教育和发展机会。因此,推出这个政策,权且当做我们对乡村教育历史和未来贡献的肯定和寄托!希望乡村教师发展越来越好,乡村教育发展越来越好,乡村发展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