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师多生少,有校无生的现状?

寂灭轮回-情殇


农村有校无生的现象,现在比较突出。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想对策。

有些偏远农村交通不便,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环境较差,吸引不了优秀教师进来,学校教学质量较差,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规模较大、师资好一点的学校,造成了服务范围内的生源流失,从而学生数越来越少。此种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待遇等办法来吸引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学环境的质量,从而留住附近的生源,确保师生比例适当和教育资源被充分利用。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的师多生少并不是因为学校硬件和教学质量的问题,而是因农村人口的自然减少和人口向城镇迁移造成的。以前的计划生育偏紧、父母带子女外出打工、农民在城镇购房落户、一代代年青人中的一部分人考上大学后在城里就业落户,诸多原因,使农村人口减少,空心村现象严重。因此,生源少是许多偏远农村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教学质量越好的偏远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的速度将更快,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多了,考上大学的多了,回乡的少了,他们的子女当然也不可能送回农村就读了。教学质量好,短期内能留住生源,从长期来看却成为部分偏远学校生源锐减的重要原因。

学校师多生少,教育资源就不会被充分利用。我们这儿有一所山区小学,6个年级,总共只有50名学生,10位老师,学校2010年迁址重建,投资近百万,两个行政村小学合并,当时还有一百二十多名学生,几年下来学生数下降了60%。该校环境优美,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这样的好校园和优质教师资源,只能为50名农村孩子服务,真是一种浪费。

解决师多生少、避免浪费教育资源的问题,目前来说,还比较困难。偏远地区只要有孩子上学,就不能不管,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就近入学,方便群众,人民教育为人民,让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事业。因此,这些规模小的学校还需保留。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这些学校将自然萎缩乃至消亡。顺其自然,自生自灭就是解决师多生少问题的最得民心的办法。

这里是百姓茶馆,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思考教育现象,悟出教育真谛。




百姓茶馆话人生


头条的这个问题接地气很实际有意义,欢迎多发类似的提问以供大家交流探讨。我们这儿多数村落常住人口也多学校设施也好许多还是新建道路平坦四通八达,但80%的学校人去楼空要么倒闭要么几个老师三五十个学生最少的仅6个学生,这种状况确实属实。以前学校条件差房舍旧学生满满,现在楼房新桌椅新生源萎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由于当年计生的影响和现在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学生绝对入学人数大大减少几乎不到过去高峰值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二是经济发展了人们思想也开放了,竞相把孩子送到更高层次的学校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这种意愿越来越强烈。三是县城学校不断扩建其规模之大轨制之多前所未见,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因之加快流失挡是挡不住的,这种拱吸能力之大成为压垮农村校园的最有力一着。还有其他诸如教师老化教学质量无保障等一些支节因素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是不是对几个教师几名学生的学校一撤了事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生虽少但那些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各有各的背景都是不能出去需要留村读书的孩子,其实他们也想出去念书只是迫于各种克服不了的困难暂时还出不去,学校要是没了他们就只有辍学了只有流落街头了,这于法于理都是行不通的,必须硬着头皮办下去以维护孩子读书受教育的权益。所以说,农村学校的现状是发展的结果,存在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还需要在继续发展中予以解决。党和政府必须对现有的农村中小学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全力支持百般呵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转良好生存,把教育损失降到最低让所有孩子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自由飞翔278766227


我是 ,我来答这个问题。

办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今国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先发展城市,乡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农村中的青壮劳动都涌向城市,支持城市发展,农村学生减少是趋势。

在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办好教育,留住现在还在农村上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一、加强农村教师的再教育,使农村的教育和城市接轨。农村学校就如在孤岛上样,与外界没有联系,教师的眼界窄,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教育需求,所以要加强农村教师岗位培训,提升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室里现在只有桌椅和黑板,没有电脑,没教具,没有图书。校园里没有运动场,也没有花坛草坪,只有水泥院。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农村生也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般育人环境。

解决农村教师多,城镇少的问题:

一方面,改革教师定教于一学校的人事安排,让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轮岗,校际教师进行交流,打破教师死板的制度。

更一方面,结合县管校聘,对教师进行考核,城镇老师考核不达标的到农村任教,农村老师合格也可到城镇学校任教,给农村教师更多到城镇学校任教的机会。


绿刺柏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随着近十年来城镇化的发展,现在农村的教育现状让人堪忧。农村的教学资源和教育建设的落后,使得更多的农村家庭选择进城务工,让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农村学校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

1:农村学校的学生逐年下降

随着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发展,现在的农村除了少量在家务农的人,剩下的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农村学校主要的教育对象就是这些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最为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从最开始的几十人慢慢减少到几个人,最后有的学校面临着有校无生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被废弃,被用于其他用途,孩子们上学的路程在不断扩大,上学路程的艰辛令人心疼!

2: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

现在农村学校最为缺乏的就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农村学校的生活条件的不足和艰辛,导致优质的教师资源不会流向农村;农村学校的教师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比较陈旧,普通话水平也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育效果达不到;农村仅有的少量的优质教师也会考虑到下一代的发展而向城市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面临着人员的不足,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像体育,绘画,音乐这些课程的老师更是匮乏,老师们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过于繁重。

3:农村教育建设的落后

现在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都得以改善,可是在多媒体,运动场,钢琴等设施上面远远不及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学生在艺术启蒙方面和体育方面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农村孩子可以说输在起跑线上,寒门难再出才子!

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起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科学规划,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农村孩子也有未来,也有更好的明天!

 真的没有很好的办法了





馋嘴的厨娘


这个问题是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并不难,可以并校也可以到城镇上学,有那么多钱养活教师,还不如一部分补贴到孩子身上,校车接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住校,这样既节约了财政,又提高了孩子们的教育质量,政府部门决不养一个闲人,多余的老师可以转岗也可以下岗,为什么非要死搬硬套,什么编制就是编制造成很多财政浪费,并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飞鹰8878


我们要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农村师多生少,有校无生的情况呢?

一是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镇或者县区的学校去读书,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减少。二是在农村其实老师并不多,在偏远的山区由于学生少,老师也是那些老教师在教学,没有招聘年轻老师过去,家长希望能够有新老师来教学,这个希望没有实现,就不想要孩子在农村学校读书,造成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少。三是农村学生的教学设备不齐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更好地培养孩子全方面的学习。

解决办法:一是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把师资队伍建设好,树立起家长对村校的信心,不要让家长认为在学校是学不到知识。二是确实有的村学生太少了,政府可以把附近几个村的学生合并到一个村校去读书,把合并的村校教学提高上去,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就会去这个村校读书,不会想要去更远的乡镇学校读书。

下面这个图片是我前几年去我们这里的一个山区,刚好看到就拍了下来,感触颇深,这所学校总共有4个人,1个校长、1个老教师、2个学生。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村里的小孩都去镇区学校读书了,由于这2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他们老了没法带他们去镇区读书,只能在村校读书。听完都觉得好心酸。要是村校的条件能够改善,别让村里孩子跑到更远的地方读书,也就不会出现一个学校只有2个人在读书。希望我们政府部门能够加大对村校的重视和改善。




乡村柚农小林


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出现生源越来越少的情况。

一是因为父母在外务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不放心,加上隔辈的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都满足不了孩子父母的要求。

二是家庭相对过得去的都往具城集中,买房读书现在县城的学校都是人满为患,很多学校班级都是大额班级。那么农村学校学生少,老师多,出现这种烂费教师资源的很普遍,也是每个县教委都头痛的问题,有些办法是能整合的就整合,不能整合的维持原状,所以说很多农村教师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我就知道一个学校四十个左右老师,学生只有近200人,相比县城学校,他们的负担就少多了,这就是目前的状况。像我们县城的乡村小学,有学校老师比学生多。后来说合并了,多余的人到其它单位上班的,但教师身份不变的。现在老师的待遇特高的。

三是由于城乡差异,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重视程度等因素远远低于城市,这是不争的事实。


豫见最美乡村


城市化的必然趋势!!!!我是70后,现在农村的小学数量是我小时候数量的1/3,不是撤销就是合并!将来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孩子能去城市上学就不去县城!







无虑山


我现在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乡镇就有这种现象,师多生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计划生育政策或是生活压力大负担重年轻父母不愿意多要孩子等等原因,造成现在小孩本身就少。

2. 我们这少数民族地区分蒙文和汉文学校分校制,就更少了在校生人数。

3.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大地方的教育质量和学习环境肯定比小地方好,所以都在那买房落户,把孩子送去上学。

4.最后在说说老师的素质,却有差距。

办法无非就是提高质量盘活存量

提高教师待遇能吸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能留住人才;再不行就优胜劣汰吧。




草原小胖


现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很少了,有的学校才几个学生,主要是农村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状况还处在起步阶段,象乡镇企业,厂子也非常少,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少,因此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外面发展,小孩子也就在县城,市里,省城,以及广东等的地方去上学了,现在国家也重视教育,偏远山区农村孩子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视,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个人意向是,把邻近几个村子的学校合并一个学校统一教学,学生都统一读寄宿,便于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