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其實郭、康二人實在是無須再作介紹,他們離現時代並不遠,但卻極可能是那個時代裡文化領域中最有爭議的兩個大神。在他們故去數十年之後,其二人各自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千萬副模樣,在非黑即白的歲月早已成為歷史的今天,他們的形象往往仍然是黑白分明的兩個人,即便是郭沫若這個作為正面歸入正統主流的人物,也在一些人心中存在黑的那一面。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郭沫若

今人對前人的評判往往都是基於自己的有限瞭解建立起的個人印象,任何人也無法對前人的生平有全面的瞭解,即便是你身邊熟悉的人你也不可能完全看到他的所有,因此現在我們來討論郭康二人的歷史評價都屬於“一面之詞”毫無意義。但比較郭康二人的書法,就可以將那些書法之外的情緒排除就事論事,書法只有優劣之分,卻無關品德好壞或者遠近親疏。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康生

因此,數十年來對於郭康二人在書法方面的比較一直是個熱門“辯論題”。那麼,論書法,康生和郭沫若二人誰更厲害一些呢?一提這個,就有人大喊郭沫若之書法不配和康生比,亦或反言之康不配同郭比,這其實還是回到了情緒化的片面認知,是帶著偏見作先行裁判。沒有誰不配和誰比,都是書法當然就能比,哪怕是一無名宵小寫的字也能和名家大腕一較高下,無非是個高下立見的結果,斷不存在“配不配”的問題。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郭沫若書法

論書法的融會貫通可能康生以真草隸篆四絕要勝上一籌,對其普遍評價是格調高古頗有古風之韻,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很大的書名在外,這也許多少與其彼時之地位有關,但在其故後惡名彰顯的數十年後,其書法卻又讓收藏者為之痴迷,小小一幅篆書都引得藏家一擲數百萬金以求之,可見其書法本身絕對是自帶“藝術魅力”的。至於其書法之劣也頗多,諸如小氣、諸體不精等都常被人詬病。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康生書法

貶叱康生書法的人往往以“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來斷然否定其字,有了這兩個前置概念的存在的人也根本不屑觀賞其書,但這兩個“古訓”實在是種絕對化的論調,古話固然不失經驗性的總結,但更多的是為了訓誡後人品德先行,而不是讓人非理性地去極端否定,因為還有句話叫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可以看到他書法的好,也可以批判其為人之惡。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郭沫若書法

郭沫若之書法則早已步入主流評價系統之列,作為一個全面型的學者,他的書法亦和康生般並非其專業,一樣是當成精力之外的愛好在寫,但他的書法可以說是被書壇主流所承認的,啟功晚年對其曾有評價謂之“大手筆”,當時郭已離世多年,啟功此語自然也無須再摻雜諂媚,應屬誠心推崇之言。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康生書畫

因此“郭體”絕非時人一味對其獻媚的假奉承,其書法氣貫筆滲不拘於前人之法,有壯美書風之譽,從他留下諸多重要題字可見當時頂層亦對其字之肯定。但“郭體”亦常被人“痛貶”,這種遭遇大約也還康生書法受到的痛詬類似,皆是因其他惡名而至有“字如其人”的不齒。

郭沫若書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嗎

郭沫若

字如其人固然有理,但評價郭康二人之書法,理應脫離其人品爭議、觀其優剝其劣,至於誰的書法更厲害,有人說得極好:把誰吹上天或者把誰貶入地,其實都只是胡攪蠻纏而已!這個問題大約除開評價者以個人對書法之喜惡去定奪外,恐怕亦是一可以繼續延續爭論的無解之題了!但郭康二人的書法能被世人對比討論至今,就已經說明他們的書法都達到了能讓後世為之爭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