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到農村有些熟透,掛滿樹的紅柿子,為什麼有些人不去摘?

新大風歌


相對於其他水果來講,柿子是農村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但其實受歡迎程度可能比其他的水果要低一些,比如說蘋果、棗子、梨子、桃子等等。我們家後面山上有一棵柿子樹,已經長了好幾十年。大概從我小時候記事的時候就開始上樹上摘柿子,到了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仍然每年都會掛滿了柿子,但是現在卻無人問津了。為什麼現在農村很多柿子樹上掛滿了柿子卻沒有人去採摘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農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摘柿子的人就更少了

現在農民種地不掙錢,所以大部分農民都外出打工去了,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留在家裡的主要是一些老人和孩子。但是很多孩子也在學校裡面讀書,平時根本不在家裡,所以農村裡面大部分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而且常住人口比過去少了很多。柿子樹比較高大,上面結滿了柿子,有一些老人即使想吃也有一點力不從心,只能拿竹竿子去打一點下來,不可能爬上樹去採摘。所以高掛在枝頭上的柿子,除了自然掉落之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採摘方法。再加上老年人對於這些東西也不像小孩子那麼感興趣,所以很多柿子現在都無人採摘了。


第二,農村水果種類逐漸豐富,柿子也並不出奇

現在我們都知道,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種植技術以及品種越來越豐富,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水果太多,而且很多水果的營養價值以及口感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在農村常見的柿子就顯得不足為奇。比如說只他自己就不太愛吃柿子,我們家後面長的那一顆柿子,除了母親偶爾去採摘幾個,嘗一嘗之外,幾乎家裡沒有人吃。當然這也歸結於現在水果種類豐富的因素。


第三,柿子雖然產量高,但銷售價格卻一般

柿子樹長的比較高大,而且產量非常高,在農村屬於比較常見的一種,但是其種植的經濟價值並沒有其他的水果高,所以即使有一些農村地區過去種植了一些柿子樹,現在也很少有人專門去採摘銷售。再加上柿子樹過於高大,採摘有一定的難度,這進一步加劇了農村大柿子樹上經常掛果的情況。

其實在我看來,這幾個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因為現在農村人口少了,樹又太大,沒有人願意專門去採。而且現在水果種類豐富,很多小孩子都有吃不完的,各種各樣的水果營養價值更高,口感更好,而不像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水果吃,覺得吃柿子餅就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一種水果,但現在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了。其實這就是社會變化的必然結果,有些東西必然會逐漸的沒落,而另外一些新興的東西會逐漸的興盛起來。


現在回到農村老家,我家後山上那棵柿子樹上仍然掛著好多紅彤彤的柿子。柿子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也許等我們老了之後,可能它還長在那。你家種過柿子樹嗎?現在還經常去採摘柿子來吃嗎?有沒有見到過很多柿子掛在枝頭上無人問津的情況,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當地的現象。


止茶


柿子在南方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有些朋友喜歡吃硬的,有些朋友喜歡吃軟的,還有一些朋友喜歡吃柿餅,但是近幾年在北方的農村有一個現象:很多農村的紅柿子掛滿枝頭,無人採摘。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在北方柿子價格便宜

我還記得在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秋天爬樹上摘柿子,但是每年柿子成熟季節都是秋收的時候,每家每戶都在地裡幹活,一聽到有收柿子的來了都跑回家摘柿子,雖然那時候的柿子幾毛錢一斤,但是一棵樹摘完賣上百八十塊錢,在當時的農村都算是不小的收入。

雖然過去了這麼多年,但是柿子價格並沒有漲太多,再加上很多柿子樹已經老齡化,結果率也不高,一天幾口人忙忙碌碌可能也就能賣個一兩百塊錢,對於現在的農村來說並不算什麼大的收入。

農村留守老人無力採摘

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農村都已經變成留守老人的天地,年輕的人都已經到外面打工了。但是北方的柿子樹相對都比較高大,對於老人來說具有很高的風險。在我們村,一棵柿子樹都在十幾二十米高,而且很多柿子樹年歲都比較長,很多枝幹都非常脆,一踩就會斷,老人要麼上不去,要麼就不敢摘,因此只能看著滿樹的柿子掛在枝頭。

冬日裡滿樹的紅柿子也是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

柿子沒人摘了,很多都留在枝頭,冬日裡也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特別是當有一場大雪降臨的時候,白色的世界裡點綴了一些紅,別有一番韻味。與此同時,北方的冬季對於動物來說也是一種煎熬,到處都找不到食物,而樹上的柿子這時候可以讓小動物們有一個富足的冬季。


珠海禾蟲哥


現在看到農村有些熟透,掛滿樹的紅柿子。為什麼有些人不去摘?

在眾多水果中,我對柿子算是情有獨鍾,我們家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很喜歡吃柿子,每一次去超市裡都會買柿子。我以前也栽過一棵柿子樹。本來都已經開始結果了,由於它旁邊栽有一棵核桃樹。我就把柿子樹給搬了一次家,結果給搬死了,結果等那核桃樹長大開始結果,發現是一顆鐵核桃,心中那個悔呀,那早知道那時候搬核桃樹也不搬柿子樹了。


我們這裡栽柿子樹比較少,只聽說我們隔壁鎮上有人在山頭承包了一片地種柿子樹。每一年柿子成熟的季節,很多人都上山去摘,不過也只是聽說過,我也沒有去過,更沒有看見成熟的柿子掛滿樹梢的場景。唯一讓我記憶尤新的就是去我們鄰縣的路上,在半山腰處。有一戶人家門前種了幾棵柿子樹,那場景就像題主說的,成熟的柿子掛滿樹梢卻沒有人去摘,樹上一片葉子也沒有。 全是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壓完了樹枝,我每一次從那幾顆柿子樹下過路時,都垂延欲滴,恨不得摘幾個直接來吃,眼紅啊,嘴饞啊,恨自家沒有幾顆這樣的柿子樹,既飽了眼福又能飽口福。


終於有一天又一次從那幾顆柿子樹下經過時看見那戶人家有人在家裡,就跑去向她討要了幾個,我問她這麼多的柿子為什麼不摘呢?任由它自己掉落在樹下。那老鄉告訴我說這個能吃得了多少哇?再加上孩子們都在外面,就他兩位老人是吃不了多少的。我就說可以拿去賣嗎,也能換些錢。那老鄉告訴我說從他們這裡背到鎮上去至少要走一個半小時的路程。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沒有那麼多的體力來背,就只好任由他自生自滅。

就像題主說的柿子成熟掛滿樹梢卻沒有人去摘,有一部分原因就像我說的這老鄉一樣年紀大了,沒有過多的力氣去摘柿子,再加上是留守老人在家。爬樹也不方便,要是一個不小心摔下來了,那就不是幾個柿子能解決的問題。摔傷了不但自己受痛苦,還會帶來經濟負擔。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柿子不像其他的水果可以直接吃,它是需要捂熟後才能使用,直接吃的話會讓你懷疑嘴不是自己的。而在農村很多都是用土方法來捂熟柿子,催熟的速度慢,要是在,採摘時不小心磕傷碰傷的柿子在捂熟的這一個環節中就會壞掉。

再一個就是太多的柿子也吃不完。這簡直就應了那句話,沒有的時候想多的時候嫌,柿子太多也不是好事,如果有收購商來收購還好說,直接摘下賣給收購商就可以了,如果沒有,而自己又吃不了多少,就只能讓它掉了,掉得滿地都是,要不小心踩上面還會摔跤。


因為就是有的人不喜歡吃柿子,不喜歡柿子黏糊的口感。成熟後捂熟的柿子甜度很高,搬開柿子裡面的果肉清香撲鼻,咬上一口香甜軟糯。在樹上面成熟的柿子一般都會被鳥兒啄食,鳥兒是很聰明的,它能辨別出那個柿子已經成熟,像這樣的柿子摘下來,是不能存放的,費力摘下來卻沒用,還不如留在樹上讓鳥兒啄食。

這就是我對柿子成熟沒人採摘的一些見解。


樵村漁浦小劉


鄰居路大哥還在醫院躺著,路大嫂家裡醫院來回跑,累著急時路嫂就發牢騷:不就百十斤破柿子嗎?花一百塊錢買柿子吃能撐死他,非得較勁自己摘柿子,這下可好,一萬多得搭進去。


路嫂說這話是跟門口鄰居們說的,一邊抹眼淚,一邊抱怨老公捨不得柿子爛在樹上,非得去摘柿子,結果跟著柿子躺進了醫院,治療一個多月了,醫生還不放路大哥回家,說是腰椎摔壞了,得好好醫治,不然會落個殘疾。

路大哥當年土地承包到戶時,非常有福氣的分到了一塊地邊有兩棵柿子樹的口糧地,當年一家人興奮不已,後來那兩棵柿子樹每年結不少柿子,沒有水果的那些年,柿子就是一家老少解饞的唯一水果。

柿子樹越長越高,從當年的中等大小的樹,變成了現在的大柿子樹,每年依舊結很多柿子,而路大哥夫妻也由當年三十出頭歲的年輕人變成了現在六十多的老農民,路大哥有一兒一女,雖說倆孩子當年喜歡吃柿子,但現在人家都在城市居住,每年摘柿子時,兒女都勸父母不要摘,樹太高了有危險,人家兄妹倆沒空回家摘柿子,也沒有父親當年爬樹的靈巧勁,所以人家說寧願買柿子吃,也不要回老家摘柿子。

那兩棵柿子樹今年結的柿子又紅又大,一個月前,路大哥終於忍不住要去摘柿子了,他說:看著滿樹的柿子爛在樹上,我心疼啊,過去可是一個柿子都捨不得留在樹上的。



路嫂勸不了老公,只好隨著扛了摘柿子的大長杆子,夫妻倆去摘柿子了,六十多歲的路大哥比年輕時蠢笨多了,老胳膊老腿確實爬樹很費力氣,可看著樹頂上又紅又大的柿子,還是逞強一節一節往高了爬,樹下的路嫂一顆心跟著提到了嗓子眼。

後來摘柿子時,路大哥倆手拿杆子,套著柿子使勁一扭,柿子從樹上摘下來的同時,路大哥因為用力過猛,也隨著杆子晃了下來,正好跌到了腰部,對虧是夫妻倆做伴上山,於是趕緊打電話送路大哥到了醫院治療,這不,一個月過去了,路大哥還躺在醫院裡。

村裡的柿子樹樹齡大概都在三、四十歲,樹越長越高,以前的農民經常爬樹還行,最起碼摘柿子不費力氣,當年會爬樹的農民如今都上了年紀,農村現在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不會爬樹了,於是沒有人願意冒險爬樹摘柿子吃。

再說了,集市上賣那種大個新品種柿子並不貴,水果品種那麼多,我們可以隨心所欲,想吃什麼買什麼,何必那麼麻煩去摘柿子呢?

人們吃柿子也沒那麼多了,如今的人特別注重養生,有很多人嫌柿子能引發結石,所以吃一兩個解解饞也就不吃了,喝酒的人不吃柿子,怕寒涼食物的女人不多吃柿子,小孩不能多吃柿子,老人不敢多吃柿子,於是現在農村柿子樹上的柿子能掛到下大雪,真就爛在了樹上。

農民們不願意摘柿子的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第一,柿子樹太高,採摘有危險,會爬樹摘柿子的農民已經老了,沒老的農民不會爬樹,因此很少有人爬樹摘柿子。

第二,水果品種多,集市上賣什麼水果的都有,新品種柿子樹低矮,長的柿子又大又甜,想吃柿子可以買來吃,用不了多少錢。

第三,柿子雖然也有營養價值,但它對人體健康還是有一定影響,因此很多人選擇少吃柿子。


悠然見東山


現在已經進入十二月份了,至今我家柿子樹上還有一些柿子沒有采摘,以及我們後山上也有一些野生的柿子沒有采摘過,那麼看到題主所問的“農村有些柿子熟透,掛在柿子樹上的紅柿子為什麼有些人不去採摘呢”其實之所以不採摘是有一定原因呢,那麼今天我作為農村的的一員在這裡像你說一下為什麼我們當地也有些沒有采摘。


第一就是為了讓鳥兒在寒冷的冬天能夠有吃的,因為在我們當地有一種傳統的風俗,就是說樹上的柿子不能全部摘完,尤其是野生的柿子更不能去採摘,因為這些都是為候鳥留下的食物,當然這樣做也是一種關愛動物的行為。

第二就是柿子口感的問題,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道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因此對於一些水果和一些其他的食物來講,相比以前有所講究了一些,因此在山上的一些野生柿子其口感並不好,而且其籽也特別多也就是說其沒有太多的柿子果肉,而家裡種植的柿子有的都是因為吃不完也就沒有摘下那麼多,因此把剩餘的留在樹上當做一種冬景來欣賞。

第三就是現在農村老年人比較多,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柿子這種水果不易多吃,所以老年人一般也吃不了幾個就沒有采摘那麼多,再一個就是村裡年輕人在家的比較少,因此對於現在農村老年人來講,就算是想採摘柿子也沒有年輕時那麼方便了,
總而言之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柿子沒有采摘的真正原因。


紀錄鄉土


我的老家有一座山叫羅山,在羅山腳下有一個村子,村頭有很多的柿子樹,每年冬天下雪的時候,金黃的柿子還掛在枝頭,形成一道極其美麗的景象,吸引著小城裡很多的攝影愛好者,都跑到那個村子去拍照。那些柿子樹是村裡的,也沒有人去摘柿子,任憑柿子自然掉落,也許就是為了冬天裡人們可以看到那道美麗的風景吧。

我有一個朋友承包了一片荒山,在山上養豬養牛,同時還在山上種了很多的柿子樹和白果樹。他們家樹上的柿子,很多時候都沒有人摘,去年秋天我去摘過一次,問他為什麼這麼多的柿子都不摘,他說根本沒有時間。再說浪費時間摘了柿子,也賣不了幾個錢,還不夠功夫錢。有摘柿子的功夫,還不如干點別的。

不過看著滿樹金黃的柿子,留在樹上沒有人摘,也的確感覺可惜。就像櫻桃一樣,有些櫻桃果農花錢僱人摘的櫻桃,賣了以後還不夠付工錢的。長在樹下面的柿子,摘的時候方便一些,可長在樹梢頂端的柿子,摘的時候又危險又麻煩。趕上柿子不值錢的年頭,還不如不摘留在樹上。有人說是為了留給鳥兒吃的,其實就是太高了,摘的時候太危險。



俺家老房子門口的柿子樹,是我親手種植的,大約有十幾年了,每年秋天結的柿子很多,老遠就能看見滿樹的金黃。十幾年的時間,柿子樹從一棵小樹苗,長成了粗大的參天高樹,每年秋天摘柿子,也是一件挺麻煩的事情。特別是長在上樹梢的柿子,每次都要用長鉤子往下鉤。


長在最高處的柿子,就算是用鉤子都夠不著,就只能踩著梯子爬到樹上,然後戰戰兢兢地站在高處的樹枝上,再用鉤子去鉤柿子,說實話的確是又危險又麻煩。如果到市場上去買柿子的話,根本用不了幾個錢。趕上便宜的時候,5毛錢一斤柿子。想想為了摘個柿子登高涉險,萬一出了什麼事情,真是不值得。所以有的時候,儘管樹枝上長的柿子又大又好,也寧肯捨棄不去摘了。


靈子


“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有些地區,特別是盛產柿子的地區,又賣不了幾個錢的情況下,這玩意兒真不是啥好東西。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當地農村的人口流失嚴重,沒有多少小孩子去摘這吃,關鍵問題還是我們如今的物質豐富,當地人沒人稀罕這玩意兒。當然了,對於不盛產柿子地區的人們來說,有點不可思議,好比北方人花幾塊錢一斤購買香蕉和菠蘿,在盛產的南方,也真不是啥好東西。


記得小時候,村裡孩子們很多,柿樹總體來說比現在要多,那時候我們村裡有片柿樹林,沒等到柿子長紅,村裡的孩子們都給摘完了,只要個頭長的夠大,無論怎麼摘回去,可以想辦法脫澀,就能吃。我記得我們當時,常採用的辦法,就是把青柿子埋在池塘邊的汙泥裡,偷偷做一個幾號,三天以後就能脫澀,挖出來洗乾淨,就可以吃了。要是採摘的柿子多,如果想吃硬柿子,就用涼白開水水泡幾天就好;如果吃軟柿子,掛在房簷下等吧…天天放學以後看看,又摸摸軟沒有!


現在村裡的柿樹林被砍伐了,不過村旁邊的池塘邊,還有不少零零散散祖輩種下的柿子樹,每到秋天,滿樹紅彤彤的柿子,就像小燈籠,一直到大雪紛飛,還是滿樹的柿子,便宜了鳥兒們。我家還有幾棵柿樹,據說是爺爺的爺爺栽種的,粗大的柿樹,樹皮開裂,有兩棵柿樹的樹膛都空了,還在發著新枝,紅紅的柿子掛滿了枝頭。家裡的孩子們根本不稀罕吃,我有時候偶爾來了興致,會爬梯子上去摘幾個熟透的吃,真的很甜很甜,可是沒人稀罕吃了。

想想也是,老家村裡的人大多都出去了,沒有幾個稚童,都看的很嬌貴,不會讓他們去爬樹摘柿子,小孩們吃的零食太多了,他們真的是不稀罕了。歲數大的人,想吃也不敢多吃,只能看著這些柿子,讓鳥吃,或者隨風落下,看著可惜,看著看著,也就習慣了。


三農的高度


題主提到現在看農村有些熟透的,掛滿樹枝的紅柿子,為什麼有些人不去摘?

我家在五六十年就有柿子賣錢,我來回答題主的提問!

1,柿子在過去還是很值錢的,在60年代軟紅柿大一點是5分一個,小一點一角錢三個,相當於現在一塊多一個。

2,柿子樹壽命長,結果多,當地老人稱之栽上幾棵柿樹,勝於生了一個老兒子還好,養老有保漳。

3,到改革開放後,栽了十幾棵柿子樹,到91年掛果開始不大吃香,青柿子在樹上自已摘,其後價格一年不如一年,到如今掛在樹上被烏吃,都無人問津。

小結,由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水果生產,大片荒山荒坡裁上了各種果樹,加之交通的發達,水果產區可以運向全國各地,相對而言柿子營養價值比不上其它水果,柿子掛在樹上沒人摘也不難理解了。


蔣山老徐


我們村裡種植柿子樹的人也有很多,到了採摘收穫的季節, 大家會先採摘一些離著地面近一些的, 有些生長的比較高,在很高的地方,大家就會放棄了,留給鳥兒吃,或者是等成熟後落到地上面,在拾起來給家裡的家禽吃。

本身在農村裡面,除了專業種植柿子的農戶,大多數的村裡都是自己食用的,一些柿子採摘後,剛下樹的時候,會比較澀,也不好吃,拿到太陽下曬上幾天,柿子就會變得軟,那時候再吃的話,是甜甜的味道,和蜂蜜一樣, 純天然的甜。吃不了的話會用農業設備做成柿子餅,有的品質好的還會製作成柿子幹,到了冬天甚至是過年的時候,柿子餅上面會出現一層白白的,吃起來可好吃了。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一些曾經童年吃的柿餅,現在並不是很流行了,何況現在的水果零食不斷, 種類繁多,家家戶戶也不缺吃穿, 所以採摘柿子也少了,這樣大量的柿子就紅彤彤的掛在樹上了。

雖然生活在農村裡面的老百姓感覺很普通,但是從市區或者縣城的人到了農村以後,看到這樣的柿子還是比較欣喜。我們這邊, 一些揹包客或者喜歡爬山遊玩的人,會拿著一些袋子摘上一些柿子,村裡人看到後也不會阻攔, 有時候還會幫忙去摘,足以看的村民的淳樸。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了,希望對題主和大家有幫助。


知識家園


專家來回答,我家柿子樹三十多顆!

為什麼不摘呢?人工成本太高,上一代都老了摘不動了(柿子樹一般十米以上),下一代爬不了樹(不敢爬,爬不高)!請人兩個人,一個摘一個接,倆人五六百塊錢,一天能摘一千斤,一千斤柿子弄不好都賣不出五六百塊錢!加上平時管理、打藥費用!完全不夠成本!我村柿子好一點,能賣上一元左右(中華柿子第一村),往河北易縣那邊兩毛一斤沒人要!

今年摘柿子找了四個兄弟幫忙摘了半天,家裡還有六七個人樹下掰把裝箱,能有八九百斤柿子!請吃飯都沒去,不夠頓飯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