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空城”,城市学校“学位”难求,城乡教育如何发展?

农村学校“空城”,城市学校“学位”难求,城乡教育如何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学校人数减少,孩子上学全挤到县城现象成为一种热潮,农村学生纷涌入城导致城市学位紧张,教育问题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热题”。

是何原因导致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减少?

据了解,我国从1949年,我国城市仅有132个,城市非农人口274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1%,到2018年城市人口增加到83137万人,城市化率为59.58%。这组数据说我国人口已经有60%以上在城市居住。也就是说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很快。什么“城市化”?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也指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为什么近几年乡村人口急剧减少?甚至处于“空城”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导致农村用工人数减少,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增加;二是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用工增加。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导致前几年乡村村庄一般是一些“3860部队(”“38”指妇女,“60”指老人),近些年,一些夫妻纷纷外出打工,乡村只留下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而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均经济收入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在城市购房,让老人带着孩子进城上学,导致了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减少,而城区学校则人满为患,城市学校“学位”难求,城市学校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家长、老师均苦不堪言。

农村学校“空城”,城市学校“学位”难求,城乡教育如何发展?

城市学校为何“学位”难求?

一是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孩子纷纷涌入县城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而城区学校的学生人数每年剧增,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现象愈演愈烈,七、八十个学生一个班现象成为城区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百人”大班。

二是因为近几年,农村务工人员的孩子为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纷纷转入城区学校学习,县城学校人数一增多,一些县城工职人员和成功人士的孩子因为“大班额”问题和让孩子享受更优质教育资源,又纷纷转学进入大城市名校就读,城市学校“学位”难求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这几年城市化进程发展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但对于城区教育的发展规划不协调,城区扩张的同时学校数量增加不匹配是导致学校学位紧张的重要原因。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是导致城区学位紧张的另一原因。

如何破解城区“学位”难求,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近年来,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已让很多的家长和老师苦不堪言,一是大班额问题导致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学校的一些教育设施不能适应学生教育的需要,导致一些课程都不能正常开设,比如说:计算机课、实验课等;二是“大班额”导致教室拥挤不堪,教师的授课让后面座位的学生听不清、看不见,导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是“大班额”问题让老师的工作量加大,批改的作业量是正常班额的一倍以上。

如何化解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近年来,教育部门的采取了多种措施化解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一是新建学校,增加城区学位,缓解学位紧张问题;二是现有学校尽可能的“扩班”,把以前的“百人”大班一分为二,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控流”,利用户口、房产等问题限制农村学校学生转入县城学校学习;教育系统调控同城转学,避免城区学校的“大班额”。

虽然采取的这些措施有效的缓解了城区学校“学位”紧张问题,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城市扩张时规划新建学校的数量不够;二是新建学校的速度和房地产发展不匹配。据了解,一些城市已要求在房地产开发时,根据小区楼盘的容积,在开发的同时先建好学校,以解决数量不够和建设速度问题。二是教师师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近年教育技术发展和管理需要导致教师编制的配置比不适应目前教育的需要,二是教师编制问题解决速度不适应需求,导致很多学校又出现了“代课教师”。三是教育经费紧张,导致设施的配置需求不能适应目前教育的发展需求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乡村学校人数虽然减少,但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问题仍然存在,关于农村学校加大投入教育设施建设问题和师资力量增加问题急需解决。加大城市和乡村教育人才的交流,让农村孩子享受教育优质资源是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农村学校“空城”,城市学校“学位”难求,城乡教育如何发展?

后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出现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特别是城乡教育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关注这一社会普遍问题,有什么意见欢迎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