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拉帮套的”,是一种什么民俗现象?现在还存在吗?

农嫂话农事


,拉帮套那是生活的压力所造成,也不是封建也不是社会制度,主要就是一个女人几个孩子,无法生活下去,家里顶梁柱塌了,是指自己的前男人,虽然男人还活着,但是身体不能动有重病的人,这样的情况下,再找一个男人,担当起这个家,主要就是劳动力呀!也包括爱和性生活。这样的情况也可以说什么都耽误不了,孩子能养大成人,还能过夫妻生活,虽然名声不好,那是女人生活无奈呀!在哪个年代?以我说这个办法是最正确的。现在的女人就不一样啦,她就离婚,重新找新的对象。




李广众66866


拉帮套这种风俗現象过去农村真不稀罕。

我来说邻村一个拉帮套的故事。

16岁的王菊花出嫁了,丈夫叫赵祥子。家有公婆和几亩薄地,日子过得将就。菊花心灵手巧,织布纺花家里地里的活计拿得起,放得下。心地善良伺候公婆都说好。过两年生了个儿子叫顺心。一家人过得欢欢喜喜。誰知就在顺心三岁那年,公婆相继去世,又过两年丈夫祥子腿上害了不知什么病,反正不能下床了。家里一下子光剩下菊花一个能干活的人。又要伺候丈夫和儿子,又有地里活和家务活。常常不是顾不上种就是顾不上收。别人家的莊稼一尺高了,她们家的才三寸。别人家收割完了,她们家的谷子让麻雀弹掉了一半。急得祥子在床上寻死觅活。

苐二年邻居们介绍本村李老壮到他家邦工。老壮家只有父子二人,二亩地父亲一人就行了。老壮身强力壮,人又勤快,这一年风调雨顺。到了秋天,收割完毕。打下的粮食比原来祥子耕种时还多一石。乐得一家人高高兴兴。菊花心里就更髙兴了,除了给老壮工钱外,又给老壮父子都做了棉衣棉鞋。

快到春节了,老壮的老姑来给老壮提亲。女方父母过来相亲,都挺喜欢憨厚勤快的老壮。老壮在菊花家帮工一年又放不下菊花家的日子。就到菊花家去辞工。菊花听了心里十分着急,掰着指头数再也找不着这样的好后生来帮工。无奈之下就和祥子商量怎么留下老壮。祥子看看自己的双腿,又看看菊花和幼子。心里象刀搅一样,和菊花说,让老壮来咱家和咱们一起过日子吧!

过了春节,老壮又回到了菊花家。这次他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成了这个家庭的主心骨。家里地里收拾的利利索索,菊花纺花织布,养猪养鸡。把祥子照顾的无微不至。

后来老父亲接来一起住,给父亲养老送终。

后来又送顺心去上私墊,长大了也当了老师。

后来菊花又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挺幸福。


朱增林呀


我今年68岁了,说一下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与“拉帮套”有关事情。1960年从关内老家,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到我家来了一家人,连续几年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都出外讨饭,投亲靠友。

来的这一家四口人是我爸年轻时的朋友,我叫五大爷,五大娘,还有二哥和二姐。一下子来了四口人,我家吃饭和睡觉的地方都成了问题,不到一个礼拜就差不多吃光了,我家一个月的口粮。

我爸我妈急坏了,和五大爷商量了一下,我让我二姐嫁人,谁能管我二姐一家四口人吃饭,她就嫁给谁。我爸的朋友给介绍了乡下一家人,这一家是哥三个都是光棍,老大四十岁,老二三十八岁,老三三十五岁。

这哥三个的意思,就是要娶我二姐一个人,一年二姐才17岁。当时在东北,还有拉帮套的风俗,二姐说啥也不同意,后来嫁给了老三,结婚的时候我和我爸去送亲。

二姐嫁给了比自己大的男人,一家四口人落下了户口,才没有被饿死,现在拉帮套这种形式早就没有了,这是60年前我亲身经历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就跟刚刚发生的一样。


刘井隆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说说黑龙江这边吧。

拉帮套,这种事情解放前非常多,解放后基本没有了。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为了生计要活下去,一个是当时男人多,女人少。

就像很多答主说的一样,一个家庭的男人,因为生病或者干活时受伤,比如林区伐木工人,放树的时候,被砸到腰,不能下地干活了,家还是要过下去,就找一个身强力壮的光棍(本地人主要是家里男的多穷得娶不起媳妇的,外地人一般是一个人闯关东过来孤孤单单的),一起过日子。有点类似于找了一个长工,但这个长工不要工钱,吃住一起,主人家解决了劳力的问题,长工解决了生活,即使和女人生了孩子,也都随主家姓。

拉帮套这个词,主要是和民国时期东北的马车有关。当时能有马车的人家,至少是地主家庭,一般人家养不起马车。或者也有专门以养马车拉脚(搞运输的,现在的说法就是物流)。

那时的马车也叫胶皮轱辘(因为车胎是橡胶的,清代的时候,中国的马车都是木轮的),马车论挂,一挂马车,不叫一辆马车。标准的一挂马车,最低配是一个辕马,一个套马,辕马就是把车架起来,负责稳定性和方向,套马主要是拉车的。条件好的,或者要拉重载,可能不止一个套马,我小时见过最多可以有三套。遇到不好走的路,或者泥泞路沟坎之类的,过不去了,就要找别的马过来帮着拉,这个帮着拉的,就叫拉帮套。

东北方言里这个拉帮套,用来形容上面那种情况,非常形象。

拉帮套的其实不太受待见。因为基本上这样的人都是娶不起媳妇的穷人。但也有后来居上,时间长了,最后把男主人给踢了的。

这样的情况现在基本没有了。

说回到东北的马车,我小时生产队还没有解散,队里有五六挂马车,每挂车是四匹马,一个驾辕马,三个套马,每个马车有一个头儿,也叫车老板,是坐在马车左前方,负责挥鞭驾车,相当于司机,算技术工种,在生产队里的身份地位是很高的;还有一个人,叫“跟包的”,坐在马车右后方,类似车老板的小伙计,学徒之类的,帮着套马啊,喂马啊,装货卸货之类的。


拾字接头


“拉帮套”的意思是指,老公身体不行丧失劳动能力的女人,因为男人无法给自己更多的帮助,于是通过以非婚的形式另外再找一个单身男人到家里,主要是帮助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同时女人通过自己的先天优势,以非婚的方式在一起,两男一女共同生活在一起,虽然老公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只能默认这种无奈的方式。这种现象以前相对多一些,特别在东北地区,描写这种生活的影视作品也不少。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初中同学家里即是如此,同学的父亲开拖拉机把腰撞断了,从此瘫在床上,那时候刚刚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男人是家里绝对的劳动力,男人倒下了意味着家里的天就塌了,一个女人很难撑起家庭。这个同学的母亲就找了一个外地的男人,对外称是自己的远方表哥,说没地方住就住在他们家。

我以前不懂事,看不明白这些事,只是偶尔听大人在传这个事儿,后来想想其实就是拉帮套,我同学考上大学之后,很少回家,尤其他父母死后,他在城里落户后几乎不回家,有时回家给父亲上坟,就在乡里饭店吃个饭,家也不回。村里人也在背后议论,感觉他做的不对,虽然母亲做的不对,但在那个年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不然怎么把他养大考上大学呢。

现在,这种事情几乎没有了,特定年代特定情况下,也是下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元芳有看法


男人是马,家庭是车。如果男人出了问题家庭不能运转,就需要另外一个男人来帮忙,如同车前再加一匹马,这就是拉帮套。小时候在农村见过一户这样的家庭。


那时候我上小学,放暑假基本都到农村的大舅家玩上十几天。村子里有一家人男主人姓徐,三十多岁,他妻子和他差不多大,家里有两个七、八岁的女儿。男人有一次在上山砍树的时候出了事故,被树木把腰砸折了,下半身瘫痪,只能在床上躺着。

记得刚出事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去安慰这家人,还都带些吃的用的东西。我跟着大舅去的时候,男主人在炕上躺着唉声叹气的,女的说着说着就哭了,只有两个小孩子出来进去的,好像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


后来有一天晚上,他们家的狗疯狂的叫,然后整个村子的人都听到,徐家的女人大声哭喊着叫骂着,大舅也起来跑过去,想弄明白出了什么事儿。后来大舅回来气愤地跟大舅妈说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村里一个二流子(不正经干活,吃喝嫖赌的人),看男主人受伤了,想趁机勾引人家的老婆,半夜去爬墙头,被那个女人骂跑了!

大舅妈当时叹气说:老徐家这日子,以后可怎么过啊!

没过几天我就回城里上学了,再去大舅家已经是第二年的暑假。徐家多出了一个男的四十多岁,平时和别人没有多少话,不过和徐家的两个小姑娘很亲热,那两个孩子称呼他“李大爷”。

听大舅说,徐家男主人出事后,家里一直就不安生,有些二流子总有事没事的去他家闲逛,女主人的父母也经常来,劝女儿为以后的生活考虑,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家已经不行了,得考虑改嫁了。


那个女的又舍不得孩子,也不忍心抛弃残废的丈夫,她要是改嫁了这个家也就散了!

后来村里的老人都劝女主人,实在不行就招个人来家里拉帮套吧!这个女的开始死活不同意,觉得对不起丈夫也让别人看着笑话。再后来男主人也同意了,和老人们一起劝女主人。

男人失去了劳动能力,孩子还小,别人帮忙也只能是一世不能帮一辈子。考虑到日子能继续过下去,女主人只能同意了!

后来就找了隔壁村的那位“李大爷”。他人老实本分,干活也肯出力,就是因为家里穷,没人肯嫁给他,所以一直打光棍。

后来双方在村里的老人(东北称为屯不错,是有些文化还见过世面的人)见证下立了字据,姓李的男人把户口都迁过来了,姓徐的男主人和女主人也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们一辈子都要生活在一起,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残疾的男主人!

后来据说姓李飞男人和女主人又生了一个孩子,全家人生活的都很好。后来具体如何,就再没问过了!

为了生存,一切都能理解!


李飞叨


关于拉帮套这件事,别以为东北农村现在就没有了,我们吉林延边珲春的农村,就是我们村,就有一家拉帮套的。二十多年了,村里人都能理解和同情,没人说他们的闲话。

为了尊重本人,这里用化名代替。

老张是位农民,家中有妻子和一儿一女。二十年前,老张因偷生产队的牛贩卖而被刑拘,判了八年徒刑。

老张服刑蹲了监狱,家中妻子带两个孩子,根本种不了地,生活陷入绝境。本村的陈姓青年,就经常过来帮忙。一来二去,索性就和张家媳妇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八年。

八年后,老张刑滿释放,又回来了。见到家里有陈姓青年,面子上根本受不了。提出将陈姓青年撵出家门。可姓陈的没有房子,无处可去,而这时张家媳妇劝说自己男人说,八年了,没有陈姓男人,我们娘仨根本活不到今天,还是把他留下吧。老张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问意了媳妇的意见,于是,一个媳妇,两个男人的家庭,就这样形成了。

现在,这个拉帮套的家庭,己过了二十多年,在村里,己是习以为常了。对此,村里人都表示了同情和理解。


珲春徐飞768


拉邦套并不完全是因为生活困难,

有的是一个女人喜欢上了另一个男人,

或者是自家男人那方面不行。

这个女人就找一个男人。

自己的男人知道了,

也不说破,

和这个男人还称兄道弟,

一块坐炕上喝酒,

女人高高兴兴地在灶间炒菜。

那个男人也不时往这个女人家拿点东西。

大家和和睦睦,

都不破坏对方的家庭,

大家心照不宣。

一般来说,

这个女人在家里是强势地位,

老公不敢说什么,

只当没看见。

自家人都不说什么,

旁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或者还很羡慕这个女人有本事,

没有本事是摆不平这种事的,

东北地区人性淳朴,

这事看得开,

只当是调剂生活,

不会和道德啦什么的瞎联系。

这种事还是不少的。


我说你听你说我听


早年我就听说过“拉帮套”。据老年人说,我们这一带在东北有给人“拉帮套”的。去东北,我们这里叫“下关外”,其实就是现在的“打工”。而“拉帮套”则是一种很特殊的“打工”。


老年人讲的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这里的光棍儿,三四十岁了,在家也娶不了媳妇儿,生活又苦,就“下关外”的农村“发展”。找一户老爷们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家安顿下来,有吃有住。白天给人家干活儿,夜晚可以睡人家的娘们儿。据说有了孩子还能够“分”一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拉帮套”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拉帮套的人帮助人家干活儿,给人家照料家,就像一匹马帮助另外的马拉车一样,受苦受累。



大家看看,这“拉帮套”其实就是一种畸形的婚恋,这样的婚恋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

一、“一家人”貌似非常“和谐”,然而时间一长,“后遗症”就来了,轻则不欢而散,重则引发血案。


二、起初还好,过一段时间男主人心生憋屈,把“拉帮套”的赶走。

三、也有女主人和拉帮套的人日久生情的,男人一死,就成永久夫妻了。这是“拉帮套”最好的结果。



徐福记1230下水诗文


北方农村“拉帮套”的,是一种什么民俗现象?现在还存在吗?

所谓的“拉帮套”不是民俗,而是一种婚姻家庭的特殊情况。现在的90后、00后,甚至80后对“拉帮套”这个词都不是太理解,今天就来说道说道。“拉帮套”原意是,比如3匹马拉1台车很吃力,就再拴上1匹马来拉这台车,就很轻松了。在民间则是隐指在一个正常家庭里,增加一个外来的男人,多以男人的朋友身份加入的,并与男主人“兄弟”相称,一般称女主人为“嫂子”,并且在这个家庭中承担主要劳动力角色,至于和女主人存不存在暧昧关系,只有当事人才晓得,不过在在村中人们的街头巷议里,就很难说得清了。



记得在七、八岁的时候,村里有刘姓人家,男主人40多岁,腿脚不好,不能干重活,有一天村里来个也是40左右单身男人,说是刘某的一个远房亲戚,没地方落脚,就在刘某家安顿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十几年,期间发生什么故事就不得而知了。后来大家议论,说根本不是什么亲戚,是一个“拉帮套”的,当时又不懂什么意思,问大人“拉帮套”啥意思?大人说,小孩子别啥都问!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情况应该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一个家庭人口多,生产队挣工分赚钱少,如果就一个劳动力干活,生活会很困难,如果男主人身体再不好,生活就会更加难以维持,需要一个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有些40、50岁的老光棍娶不上媳妇,成家无望,还需要家的温暖,在这种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这种“拉帮套”现象就出现了。



那么现在存不存在“拉帮套”这种现象了呢?由于目前农村的经济状况也变得非常好了,60、70年代“拉帮套”现象已经不存在了,看不到哪个家庭里多个毫不相干的“外人”。但是,也有女人带着病夫嫁人的现象出现,还有就是不排除存在变相的“拉帮套”问题,这么说吧,谁如果想资助谁点钱的话,微信、支付宝可以秒到,大家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